王阳明在孙膑身上看到了“糊涂”示弱的方式所取得的成效,所以在官场中也经常会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自我的升华。王阳明用自己的实际经验告诉人们难得糊涂是一种为人处世的高深智慧,而学会以一种“糊涂”的方式在官场和生活中示弱,则是取得平静生活和自我提升的一个绝佳方式。
在古代官场中,尤其是王阳明身处的那个腐败的明王朝,奸佞之臣的猖狂让忠臣难以立足,在王阳明看来,“糊涂”示弱也是一种为官之道。很多事情大家都明白,只要放下那颗计较的心,那么就能够在官场和生活中赢得一席之地。
3.妙用迂回战术,该糊涂时不聪明
王阳明的官场学问可谓是影响了很多人,不管是他的为人处世还是为官之道都表现出一种低调且迂回的做事风格。所谓迂回的做事风格就是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学会采用迂回的方式,不应表现得太过聪明。王阳明认为,人一旦过于张扬就很可能树敌无数,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王阳明在做事和做官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得非常迂回,用迂回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
1516年9月,王阳明接到了朝廷的任命作为都察院御史前往南赣汀漳等处剿匪。这个职位让王阳明有些不解,后来王阳明仔细地推敲才发现这是一个临危受命的职位,犹如烫手的山芋。原因是当时正德皇帝十分懦弱,而朝中又有大量的宦官当道,所以忠臣难以立足,忠臣和奸佞之臣的斗争也在暗地里进行着。当然,这样腐败的朝廷自然也引起了百姓的不满,而且宦官专权也引起了百姓的反对,再加上民不聊生、天灾人祸,尤其是江西、湖广等地的匪患愈加严重。朝廷看到了这种现象后,曾多次派兵前去整治,非但没有治理彻底,反而引起了民众更强烈的反抗,官兵难以与匪贼们相抗衡,匪贼的气焰越来越嚣张。而此时王阳明前去剿匪显然是临危受命,而且皇帝也对王阳明寄予了厚重的希望。
王阳明深知这个职位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旦自己接受这个职位,就会引起朝廷中对手的极力排斥,对手会以为自己是想要争功,可能会对自己实施不利的行为;而自己如果一旦成功地剿匪,那么自然就会引起皇帝的重视,这样一来树敌就会更多。在这样腐败的朝廷中,处处充满着奸佞之臣,如果树敌太多,那么就是对自己极大的不利;再者,自己如若剿匪不力,没有成功,不但会引来皇上的指责,还会让同僚们取笑,甚至还会让对手们抓住自己的把柄,日后借此对自己实施有力打击。但是无论如何,剿除匪患,是一件于国于家都有好处的事情。建立军功,这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步登天的道路,甚至就算不求为自己谋取利益,剿除匪患,同样也是一件值得传诵的“功德”。所以再三考虑,王阳明还是倾向于领兵剿匪的,只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自己的用意太明显,就难免会给其他人落下把柄,所以他决定以退为进,先后撤一步,然后再做下一步打算。在这样的情况下,王阳明最先想到的一个方法就是“辞官”,表示自己“无力剿匪”。这样一来,那些对这件事心怀叵测的人,也就会误以为王阳明是一个“缩头乌龟”,不愿意蹚这趟浑水了。
在奏折中,王阳明写了三个理由:一是自己体弱多病,不足以应对山贼的强势进攻;二是自己愚钝质朴,在军事方面的才能甚是匮乏;三是自己祖母年事已高,自己要对其尽孝道。然而,当时皇上并没有批准王阳明的奏折。因为在皇上看来,王阳明的这三个理由根本没有说服力,而且当时朝中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去平定山贼祸乱,所以皇上仍然还是让王阳明前去剿匪。
然而,就在这时候恰巧发生了一件事情,朝廷派去剿匪的一位大臣同样也向皇上递交了自己的请辞奏折,而皇上并没有批奏,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山贼疯狂地进行造反,从而贻误了剿匪的最佳时机。这不禁让皇上大发雷霆,而这位将军也受到了朝廷的严厉惩罚。有了这样一件案子做“伏笔”,那么王阳明到后来领兵剿匪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所以在这一次圣旨传到之时,王阳明会集三军,鸣炮祭旗,第二天就踏上了剿匪的路程。当然,在随后弹压匪乱的事情上,王阳明也是出尽了风头,那些只会欺负老百姓的匪帮,战斗力根本不能和官军相提并论,刚刚和朝廷大军有所接触,这些人就四散而逃了。实际上,这一次的战斗,即便换了其他大将领军,明军也没有“战而不胜”的理由,所以说王阳明等于是“白白捡了一个大功劳”。
这件事情令王阳明在剿匪的道路上有了良好的开端,随后他越来越得到皇上的重视,并且在职位上也连连高升,这是王阳明一开始所没有料到的。但是王阳明在自己顺利为官的道路上却巧妙地利用了迂回路线来自我提升,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
王阳明的这个实例充分地说明了,在官场中如果太过直接去争取好处只会让自己树敌过多,不会让自己赢得想要的东西,而采用迂回方式自我提升就能够做到让对手无从下手,让对手心服口服。
众所周知,王阳明不光是一个喜欢研究学问的文官,更是一个精通军事的人,因此在明朝以及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文武全能的才臣。而他在官场中的为官之道也是令人佩服的。他深知在充满利益和竞争的官场中要是表现得太过耳聪目明就会在暗地里为自己树立太多的敌人,可以说是自掘坟墓。在官场中,这可以称得上是最忌讳的一点了。聪明的为官者会思考周全,看事情会比较全面,就像王阳明一样,不光看到自己在官场中的位置,还要看清楚自己的对手是怎样想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己更加万无一失地去进行自己的计划。当对手对你步步紧逼或者是暗地里时刻关注着你的时候,要切记,不要让自己表现得太过聪明,要在适当的时候采取一定的迂回措施为自己获得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来处理此事,而同时也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迂回表现,以免让自己直接出现在对手面前,引来不必要的竞争和挑战。
王阳明的这种官场哲学是非常值得人们学习的,王阳明曾经说“君子求退勿迟”,争与不争都是一种处世的态度,而王阳明在哲学上的态度也和争与不争有着很大的联系。王阳明认为不争才是最大的争。他认为在官场中不应该表现得过分耳聪目明,而要露出一种不争的态度,尤其是要让自己的对手看到自己这种不争的态度,从而放弃对自己的戒备之心。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自己就此平庸,真的无欲无求,其实这种不争只是争的另一种特殊表达方式,是王阳明领悟先秦之哲学所总结出来的心学思想。
适当地学会用迂回的方式来让自己获得一些空间,用这种方法来让对手放弃对自己挑衅的想法,王阳明在自己的哲学观中很注重这一点。做人做事不应太过飞扬跋扈,树敌太多有时候会让自己进入困局,适当地采用迂回措施达到自我提升则是一种很好的为人处世之道。
4.难得糊涂——进退有度、收放自如的高深学问
王阳明一生最大的渴望就是成为圣贤之士,然而在那个封建没落的明王朝里,王阳明受到了刘瑾等人的迫害,这无疑表明了政治之路并不好走。尽管如此,王阳明那经世救国的心却依然没有改变。王阳明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之后发现,要想在官场中如鱼得水,而且不至于树敌太多,最重要的就是自我的调节。而难得糊涂就是王阳明认定的最佳方式。
在尔虞我诈的官场中,王阳明被打压过,被排斥过,所以最终他认为难得糊涂是为官的一件法宝。官场之中的王阳明表现得并不高调张扬,而且有些时候还藏巧弄拙,这种难得糊涂足以让他在官场中如鱼得水。另外,他不但在其位谋其政,还从讲学和研究学问中寻找快乐,将富贵名利看得淡如浮云。这种莫大的情怀和宽大的胸襟只有像王阳明这样的人才能拥有,王阳明的难得糊涂使他做回了真实的自己,这样的人生境界足以让我们感叹和敬佩。
王阳明经常对弟子们说:“在为官之路上,只要少一些心机和手段,就会少一些苦难。”王阳明认为人们只是看到了那些表面上的风光,却没有看到其背后隐藏的痛苦和磨难。为了承担这样一个没有价值的虚名,人们便开始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甚至还会造成兄弟反目、朋友成仇,这样的代价未免有些大。
1521年3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年轻的朱厚熜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小皇帝虽然年轻,但是很早就听说过王阳明,他认为王阳明既能文又能武,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在他即位之后就下旨让王阳明进京。
而此时的王阳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开心,因为上次剿匪包括平定宁王叛乱一事朝廷丝毫没有表示,而且自己还面临着朝中一些奸臣的排挤,所以这时候如果能够受到新皇帝的青睐和欣赏,那将是自己重新在仕途上大展拳脚的绝好时机,所以王阳明在6月份就奉旨北上进京。
然而正当王阳明高兴的时候,朝廷中很多反对王阳明的大臣却在想尽办法让王阳明消失在他们眼前。当这些大臣听到皇上颁下圣旨的时候就开始暗自担忧,他们从心底里认为王阳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一旦王阳明到了京城,就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威胁。而当时朝廷并不稳定,新皇帝刚刚登基,而且新皇帝很欣赏王阳明,如此一来,王阳明的到来将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最终这些官员为了自己的私利,纷纷向皇帝进谗言,因为皇帝那时候还没有实权,所以王阳明进京的事情就被搁置在了一边。
而王阳明在听闻皇帝取消了圣旨、让其听候佳音的消息之后,非常难过,甚至周围那些人都在义愤填膺地向他讲“小人从中作梗”的话语。事实上,以当时王阳明在小皇帝朱厚熜心目当中的地位,要想和这些奸佞小人扳一扳手腕,至少可以保证不败。但是王阳明对于这样的构想一笑了之,甚至是对于到底是哪些人不喜欢自己、说过自己的坏话,他也不闻不问。在当时,王阳明的父亲已经年迈体弱,所以他就留在了家中照顾自己的父亲。而在父亲寿诞当天,王阳明又接到了被加封为新建伯的旨意,当时众人纷纷前往道喜,双喜临门的王阳明并没有因此而大感喜悦,而是以平常心对待。王阳明认为即使是爵位也不过是虚名而已,而真实的自我并不是那些虚名所能够定义的。趁着这一次朝廷加官晋爵,有人再一次提出要揪出那几个背后说王阳明坏话的小人,王阳明却说:“如果真的有人说了我的坏话,今天皇帝还会封我为新建伯吗?”很显然,这句话是苍白无力的,很多人都为此私下里对王阳明嘲笑不已,认为他过于单纯,但实际上,这只是王阳明在“装糊涂”罢了。
正是凭借着这种难得糊涂的精神,王阳明才能够在官场中坚持下来,他在糊涂中做回了自我,在自我中找到了真实和单纯。拥有了难得糊涂的精神,再强大的敌人也不能将其打倒。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情,但事实证明,只有那些善于藏巧露拙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对于朝廷中有哪些人反对自己、不愿意和自己同朝为官,王阳明是心中有数的,甚至哪些人上过折子参了自己,王阳明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但是当周围人来劝自己“还击”的时候,他却显得很愚钝,竟说出了“如果真的有人说了我的坏话,皇上就不会给我封爵”这样的话语来。实际上,这个时候,王阳明才是真正的聪明。政治斗争,瞬息风云万变,很多所谓的“必胜”到最后往往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且在权势纠纷中,保帅弃子的现象层出不穷,年轻的朱厚熜当然也不会愿意为了一个王阳明而一下子打击过广,到最后牺牲王阳明、维护旧秩序的可能性依然是很大的。
所以说,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在官场中能够让人看开名誉功利,不会参与到为名为利的争斗中,不会丧失自我和快乐,能够让一个人出淤泥而不染,身经百战而不伤;在生活中亦能让一个人找到最真实的自我,做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事情。在面对一些重大纠纷的时候,聪明显露于外、得势不饶人,往往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而王阳明在这一点上就做到了进退有度,这确实是人生一种难得的高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