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缪斯情结
4715400000039

第39章 “襟怀浩荡唱新诗”

1937年秋天,邓拓来到抗日民主根据地——晋察冀边区。

如果说在白色恐怖中从事地下工作,诗人之作是革命坚定信念的抒发,是身处逆境的革命者斗争意志的勖勉和激励,熔铸着诗人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无憾的精神情操的话,当诗人投身到新的战斗中,担负着民族和历史重任,他的诗作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用灿烂的诗笔描绘新的生活、讴歌革命者高尚的人生。

邓拓在晋察冀时期,先后担任《抗敌报》(后改为《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晋察冀党报委员会书记、中共华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毛锥十载写纵横”,他带领年轻的新闻工作者,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写下了血与火的历史。在诗歌创作中,他自诩为“忙里偷闲学少年”,以关白、弗政等笔名发表了一些诗作。

1938年7月3日,《抗敌报》刊载了署名殷洲的诗《历史的壮观》。这是邓拓进入边区后最早的诗作。诗人以长短句式抒写了投身民族抗战的决心:“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华北的平原;太行的军号,响过了血腥的疆场,这是历史的壮观。中华民族为了自由解放,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推翻。晋冀察边区,在敌人后面,血战的一年,胜利象一串珠联,保卫了我们的人民万千,逃脱了亡国痛苦的熬煎,向世界人类的面前,昭示最后胜利的明天。”《抗敌报》发表这首诗时是石印,不定期出版,所发的文艺作品多是特写,诗歌。邓拓的这首诗,用语简括,不够含蕴。也许急剧变化的生活环境和报章宣传的时效,诗人未能作仔细推敲。尽管如此,诗人对抗战伟业的热忱和表现重要场景的敏锐是值得重视的。邓拓在一首诗中曾有句云:“世局艰危闻壮语,襟怀浩荡唱新诗。”诗中闻壮语,挥笔唱新风,反映了诗人这一时期的创作面貌。

写于1938年军区成立纪念时的《一年》是一首诗意与豪情兼美的诗篇。诗人在参加了军区周年纪念活动后,诗情澎湃,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的作品:

血肉冰霜不计年,五台烽火太行烟。

战歌匝地三军角,卫垒连珠万里天。

北岳扬旌胡马怯,边疆复土祖鞭先。

阵云翻向龙江日,响彻河山唱凯旋。

诗人从边区初创不久即参加了建设边区的工作,在历经艰辛的峥嵘岁月之后,同首战斗往事,面对新的斗争生活,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豪情,在诗中得到真切的表现。面对军区纪念盛事,作者回思过往的岁月,那些启示人们难忘斗争场面,在诗人笔下有生动的描绘。从历史的回思和感悟中,诗人展望未来,激励人们创造新的历史。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这一时期的创作题旨:从艰苦的斗争生活中捕捉诗题,迸发出烂漫的诗情,讴歌新的斗争,同时,又启迪人们深入思索严酷的斗争,为了胜利的未来跃马扬旌,高唱凯旋。

置身于抗战严峻的斗争环境,革命的道路崎岖漫长。诗人的笔下现实斗争是“八荒风雨久纵横,关塞崎岖望不平。”“破碎河山国土悲,揭竿陇亩集雄师”。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千年苛政问如何,旧史斑斑血泪多。”伟大抗日斗争考验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为了“复疆土”,“纾国难”,在边区的革命斗争中,多少英雄志士为国献身。这些有的是诗人的战友,有的是边区英模,当他们为了民族的事业献身时,作为他们的战友和同志,沉痛的悼念和切齿的愤懑交感而生。诗人献上一瓣心香,悼怀故人,激励生者。于是,作者的笔下,歌颂“献身家国”、“杀敌心殷”的勇士;称颂“狼牙山五壮士”的壮举;“捐躯全大节,断后竟奇功”。1942年5月,华北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同志在反“扫荡”中不幸牺牲。邓拓写了《哭何云同志》一诗,无限悼情化作一片誓言:“党报事艰来日永,同侪心痛老成休。云山遥祭挥无泪,笔阵横开雪大仇。”诗人的诤友司马军城于1944年在冀东壮烈牺牲。烈士牺牲前夕曾给诗人一封信。平素,挚友通信多有戏语。这次信中说:“你看,朝晖起处,即我在也。”不料,诗人收信不久,战友捐躯沙场。悲痛无言化作热泪千行。一个深夜里,诗人写下了《祭军城》的诗,感情炽烈、如泣如诉:

朝晖起处君何在?千里王孙去不回。

塞外征魂心上血,沙场诗骨雪中灰。

鹃啼汉水闻滦水,肠断燕台作吊台。

莫怨风尘多扰攘,死生继住即开来。

如果把这一组作为诗人这一时期写的悼亡诗,可以看到,这些诗中充满着浓郁深挚的情感。在缅怀战友、追忆往事,描绘艰难岁月时,作者字里行间渗透着无限情怀——悼情、激情和豪情。诗人有深深的哀思和沉痛的悼念,但更重要的是在悼念亡友的同时,抒发作者作为死者战友,继承遗志、开拓未来的坚定豪情。无论是:“死后吾曹犹健在,不教胡语乱啾啾”,还是“莫怨风尘多扰攘,死生继往即开来”,诗人以一种昂扬奋进的气概向人们展示了革命者斗争的信念。有人说,诗主情,诗贵真,诗要写人生之魂。邓诗崇高严肃的题旨深藏着作者艺术的匠心,是战士诗人博大宽怀的思想境界的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