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漫话幽默谈吐
4716900000014

第14章 歪曲推理(1)

无理而妙

在想象中,借助片面的、偶然的因素,构成歪曲的推理,妙就妙在荒诞而又奇妙的错位。

人处在窘境中,正如处在愤怒中,是很难幽默得起来的。窘境往往不是在个人独处时产生,而是在人际交往的特殊场合,自尊心受到损伤时产生的。尤其是在公共场所,一般人都追求自己的形象出众,然而窘境以自我形象的贬抑为特点,窘境令人尴尬、难堪、神经紧张,在多数情况下,连正常的智慧都难以发挥,与幽默需要较大的心灵回旋余地相矛盾,而在窘境中仍然不失去幽默感,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幽默家兼钢琴家波奇,有一次在美国密歇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发现全场在座的听众不到五成,他当然感到失望,而且很窘。但是他不为窘境所拘,相反,他在窘中求趣,以幽默的语言打破了窘境。他走向舞台向听众说:“福林特这个城市一定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张票。”于是大厅里充满了笑声。

这种化消极现实为积极情致的幽默,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不为窘境所拘。人之所以为窘境所拘,无非一个原因,那就是面子上很难堪,自尊心受到伤害。但是越是感到挫伤就越是消极,越缺乏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心理能量,其实这时最聪明的办法是横下一条心,从另一角度去看待产生窘境的原因。第二,对产生窘境的原因作想象的、玄妙的甚至荒诞的解释,并让在场的人与你一起分享你的精神的自我解放。

这位钢琴家的成功就在于他对空座位原因的解释是这样荒诞,又是如此奇妙,以至于一刹那,由于幽默的胜利产生的喜悦感大大压倒了演奏会失败的挫伤感。

对于这位钢琴家来说,与其说是幽默的胜利,不如说是他敢于荒诞地曲解失败的胜利。他奇妙的解释是进人了荒诞境界的结果。如果荒诞性不够或不奇妙,则幽默感也会相应地减弱。

亚柏在刚当选美国钢铁工会主席一职后曾到一个地方去演讲,恰巧这个地方一大半人反对他而投票给了另一个候选人。他并没有为身陷反对者的包围而发窘,反而说“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的支持,我不可能当选。”据引用这件轶事的作者说:“那些反对他的听众笑了,并且不再反对他。”

细心的读者读到这里肯定会发生困惑,把反对者当成支持者固然有幽默的意味,但并不强烈,因为这虽荒唐,但并不巧妙,读者很难看出为什么“反对”成为他胜利的特殊原因。如果有一个荒诞的原因也好,可是这里并没有提供任何联想线索。没有荒诞的原因,找一个现实些的原因,是否会好些呢?例如说:

“很感谢各位,要不是你们反对我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我早就落选了。”

这并不见得更好一些,原因是太不荒诞了,也就不可能产生心理预期的落差。如果让他荒诞一些,说:

“很感谢各位,你们那么反对我却没有把我送上断头台,要不然我即使获胜,也只好没头没脑地站在这里了。”

这可能好一些,幽默意味强些,为什么呢?因为它除了更荒谬些以外,还更像一种歪理,这得力于“没头没脑”的双关语,使之有一种荒诞的逻辑性。

窘中求趣,是一种愿望,但如果没有相当勇敢的、超乎常人的荒谬的想象,那也只是愿望而已。有了这样的想象而不善于在想象中借助偶然的因素来构成某种歪曲的推理,也是很难成功的。荒谬之妙,就在于荒诞的逻辑性。

荒谬性的逻辑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即“无理而妙”,越是幽默同时也就越带纯调笑性,纯调笑性越强,与某种切合实际的办法或道理的距离就越远。反过来说,越是一本正经地把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也就越不幽默,越不幽默也就越可能带上某种现实推理的特点,越是带上现实的推理性,幽默就越是让位于机智。

有一个星期日,狄更斯到河边钓鱼,半天也钓不到一条,一个陌生人走过来和他攀谈,狄更斯诉说:“今天运气不佳,昨天在这里一下子钓到十五条鱼。”

陌生人说这里禁止钓鱼,而他是负责看守的,他从口袋中掏出一个本子,要对狄更斯课以罚款。狄更斯急中生智说道:

“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作家狄更斯。我刚才说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虚构故事正是我们作家的职业。”

这件事情荒诞色彩并不浓,看起来很合乎通常的推理规律,因而也具有保护自己的实际效用,在这里,机智超过了幽默感。

在通常情境中,人的自尊心不受到任何威胁,心理并未失去平衡,纯调笑性的幽默往往比机智给人带来更大的精神享受,这种精神享受常常是以在场人物的共享为特点的。而在人的安全面临威胁或尊严遭受损害的严峻关头,纯调笑性的幽默就不能应对现实的危机了,切实可行的机智自然就更为迫切地需要了。

在阿拉伯民族的民间传说中有一个机智幽默的大师朱哈(在新疆他叫阿凡提),在极端的困境中他常以机智取胜。

朱哈想进一座锁了门的果园,他用梯子爬上果园的篱笆,又把梯子搬进园里,再沿着梯子下去。刚一下梯子就看见园丁在等着他。园丁问:

“你是谁?到此有何贵干?”

朱哈说:“我是卖梯子的。”

园丁说:“怎么跑到这里来卖梯子?”

朱哈说:“老天爷,难道你不知道梯子是到处都可以卖的呀!”

机智使朱哈摆脱了偷盗的嫌疑。他的妙处不是荒诞,而是很现实,现实到似乎是真实的。如果说窘境中的幽默可以无理而妙的话,那么窘境中的机智可非得有理而妙不可。

歪解包袱

说脸色红润是由于身体健康、营养丰富,这并不幽默:说脸色黝黑是由于受到太阳过多暴晒,也不幽默;而说脸红是由于多吃了西红柿,脸黑是由于多吃了乌贼鱼,这才幽默。因果要是原因的原因,不是歪解,不是原因的原因,为合乎歪解之道。

我国的相声艺术家总结他们的长期实践经验,得出一个结论:逗观众发笑的方法之一是“歪解包褓”。所谓包袱,就是一个奇特的结果,一种可疑的结论。解包袱,就是为这种结论或结果寻找解释,或求其原因。而歪解包袱者,不求正正当当的原因,寻找的是不是原因的原因,如果一本正经找到了很科学的原因,反倒不幽默了;要弄出一种似是而非,甚至根本驴唇不对马嘴的原因,才能表达调侃之情,与对方共享幽默之趣。

比如说,你的朋友最近脸色变红了或者变黑了,通常人按逻辑常理去思考问题,往往就不由自主地想,脸红是因为身体健康、营养丰富的缘故,而脸黑则是过多地在阳光下暴晒的结果。这种因果很科学,很符合逻辑,但是它不幽默。幽默属于情理范畴,自有另一套逻辑,它与常理不同。所以,要有幽默感,首先得超越于常理之外。如果你说脸红的原因是由于近来多吃了西红柿,脸黑的原因是由于近来多吃了乌贼鱼,这不科学,但是可能很幽默。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想用幽默来调节一下相互的关系,这时你得用一种超越常理的逻辑来思考问题。切勿为常理所困,中国古代的一本幽默资料书——《笑得好》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甲乙两呆人偶吃腌蛋,甲惊讶地说:“我经常吃蛋,都很淡,为什么这个蛋是咸的。”乙说:“我是极明白的人,亏你问到了我,咸蛋是咸鸭子生出来的。”

在《笑林》中还有一个相类似的故事:

甲与乙打架,甲咬下了乙的鼻子。县官审案。甲说乙的鼻子不是他咬下来的,而是乙自己咬下来的。县官说:“鼻子比嘴巴高,怎么能够上去咬?”甲说:“他踩着凳子上去咬的。”

这里的可笑之处就在于,明明是不是原因的原因,却被一本正经地当做了原因。

一位曾经做过宰相的人,退休归家,忽染重病,他对身边的人说:“不知死后,日子好不好过。”在场的一位先生说:“死后很好。”这位退休宰相问:

“你怎么知道?”这位先生有板有眼地说:“如果死后不好过,死者都会逃回来的。而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逃回来,所以知道死后一定很好。”

这个故事的幽默感很显然不如前两个强,原因是这位先生所陈述的理由虽然也是歪理,但太接近于常规逻辑推理了,更接近于机智。而幽默则要求超越常规逻辑推理构成显而易见的荒谬。前两个故事的理由很明显不成其为理由,正因为不成其为理由才构成荒谬,即所谓在情理(不是常理)之中、意料(按常理之期待)之外。

当然,这并不是说,越是悖理越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则疯子的呓语和弱智人的胡说就成了最高级的幽默了。

超越常理的歪理最好是不但与常理构成反差对照,而且在另外一个层次上又与常理发生某种联系,从而间接地暗示更深刻的常理。如果纯系歪理,充其量不过是滑稽而已,很少有深刻的睿智在内。一旦有了更深刻的睿智,滑稽就上升为幽默了。所以,歪解包袱并非是越荒谬绝伦越好,其上乘者乃是歪中有正。这种区别非常重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地歪解,缺乏智慧,可能变成耍贫嘴,给人一种油腔滑调轻浮恶俗之感;而智慧的渗入则可提高幽默的品位,把对方的心灵带到更高的层次,在轻松谈笑之间你不但使对方为你的谐趣所吸引,而且为你的睿智和深思震动。

正理的睿智和歪理之谐趣交织起来,就使纯粹的滑稽升华为幽默了。我国古代笑话书中常有纯粹讽刺人的生理缺陷和病理状态的,都非上品,甚至不少属于糟柏之列。有的虽非糟柏,也失之肤浅。冯梦龙《笑府》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三个人同睡,一个人感到腿痒,直到抓出了血,第二个人摸到腿上湿处,以为是第三个人遗尿,就催他起身。第三个人去小便,听到隔壁酒坊滴酒声淅沥不止,以为自己一直没有撒完,竟站到天亮。

这个故事歪曲因果的连锁结构很紧凑,层层叠加效果也很强烈,但是意味不够深长,我们试之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一个短短的《骂鸭》故事作一下比较:

一人偷了邻居的鸭子煮吃之后,夜间觉得皮肤很痒,次日清晨起来一看,浑身长满了鸭毛,一碰就痛。当夜他梦见一人告诉他说:“只要丢鸭子的人骂你一顿,鸭毛就脱落了。”他只好去哄丢鸭子的人来骂他,谁知此翁竟不肯骂。他只好实情以告,这位老翁才把他浑身的毛骂个精光。

偷鸭是因,浑身长鸭毛是果,这已经很歪了;必得失主骂之(因),毛乃脱落(果),则更歪。这双重的歪曲因果关系(偷人鸭者自请失主骂之)又显示了一种常规道德观念,暗中偷盗者当公开蒙受羞辱。从这层意义上讲,《骂鸭》比之冯梦龙的三人同睡故事有更深长的意味。不过这个故事的结构比较单薄,不够曲折。若能充分利用鸭主反复坚持不骂,而偷者则千方百计诱逼他骂,用层层歪解、越解越歪的方法增强效果,则感染力肯定会大增。

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朋友亲戚等比较密切的人际关系中,歪解因果的方法有比较广泛的适应性。由于人际关系的亲密,双方都容易打破礼仪的拘谨,构成对常理的超越。如一个朋友唱歌唱得好是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或有名师指点,如用歪解因果的办法就可以来一点任意性,你要开谁的玩笑,就可以说是由于谁的原因。例如,他的妻子在场,就可以说:“此人本来根本不会唱歌,今天由于他妻子在场,因而得以超水平地发挥。”这样你就不但赞美了他的妻子,而且赞美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如果你不愿这样去讨好一个在场的人,也可以随意给他一个不存在的原因,例如说:“他今天之所以唱得好,完全是因为他已经得到消息,不久以后,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增设诺贝尔音乐奖,而他是第一个候选人。”如果你觉得这样还不够曲折,太直白了,也可以把因果说得曲折多姿一些。例如可以这样说:“别看他平时说话口吃,但唱起歌来却这么好听,不愧是个天才,但遗憾的是每当他夫人在场时,他唱歌就会结结巴巴,可今天他夫人在场,他怎么没结巴呢?原因是我在这里。只要有我在,他就不怕他夫人了。”

这样可以把许多幽默技巧结合起来进行发挥,上述就是把故作大言、亲切调笑、指鹿为马等制作幽默的方法结合了起来。

事实上幽默谈吐之法很多,我们不可能全部掌握,就像十八般武艺不可能全部学会一样,关键是要善于运用已经学会的有限的几种,并且灵活多样地将其组合起来进行自由的发挥。

导致荒谬

导致荒谬的逻辑,也有其严密性,要使英国国会议员与驴子等同起来也不那么容易。

导致荒谬,本来是一种逻辑的方法,属于反驳之列。你要反对别人的论点,并不一定要去正面顶撞,也可以把他的结论肯定下来,作为前提加以演绎,引到一个显而易见荒唐的结论上去,由结论的荒唐从反面证明对方的荒唐,这是中西古代哲学家常用的方法,在形式逻辑上叫做“导谬术”。

用这种方法,由于结论显而易见是荒谬的,因而比一般反驳要有趣得多。

福州师范附属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上作文课,教师林振忠出了一个题目,叫《放学路上》,让学生们写作文。绝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一些虚构的俗套的故事,因而惊人地雷同。如果正面去讲评就只能说,你们怎么编造出了这么多千篇一律的文章,可见你们根本不用脑子。这样批评自然很正确,但并不一定有趣,也不一定能立刻让学生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