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拥抱与决裂
4718700000002

第2章 杂谷脑.夹金山.达维镇(1)

1.杂谷脑的主人

5月的川西高原,春色正浓。

连绵起伏的群山披上了五彩斑斓的盛装,怒放的杜鹃花鲜红似火,野樱桃和马蹄莲花雪白一片,蜜蜂和蝴蝶成群地飞来舞去,甜润的空气里溢满了夹竹桃和罂粟花的芳香……当地老百姓说得好哟:这里简直像天堂一样美!

他颇有几分惬意。

因为在这里,他刚刚营造出一个小小的“杰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在这个鲜花盛开的季节里诞生了!

清晨,当他把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领的西进小金川地区迎接中央红军的两万人队伍送走之后,颇有一番闲情逸致,便沿着杂谷脑下东门绿绒毯似的河岸悠然地散步,饱览这满目的秀丽景色。

杂谷脑是座古老的边陲商镇,四周环山,林木葱茂,岷江的支流谷脑河绕城而过;城里只有几百户人家,多为藏族和羌族,民房都是山石垒砌而成,依山面水,相当坚固,故被当地人称作像天堂一样美丽的“风水宝地”。红军到来以前,这里的商品还是“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换方式,来自川康、西藏、新疆和缅甸、尼泊尔等地的商贩络绎而至,带来鸦片、玉翠、鹿茸、麝香,运走名茶、大米、布匹和盐巴。

一个月前,红军几乎一枪未放就拿下了这座商镇。因为听说“黄毛绿眼”、“杀人放火”的红军要来,不少人落荒而逃,藏进了深山老林。红军进驻以后,只是镇压了一批反动土司和奸商,而对庶民百姓和一般商贩却秋毫无犯,同时宣布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由此打消了人们的疑惧。他们把红军看作“领穷苦人走进天堂”的当世英雄,纷纷杀猪宰羊,献礼敬酒,载歌载舞,慰劳红军。躲进深山老林的群众也陆续回来,有不少藏族、羌族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

作为这支红军劲旅的“帅主”——红四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张国焘,一眼便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遂将他的方面军总部从茂县凤仪镇迁至理县的杂谷脑下东门,并在此成立了西北联邦政府。

眼下,古老的边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繁荣,那种原始的交易方式又继续进行,连红军也如此热烈地依此方式拿出缴获的鸦片和金银换来所需的粮食和布匹。

没有硝烟,没有厮杀,听不到枪声炮声。一派温馨、祥和的田园诗般的景致令人陶醉!他油然想起了那个津津乐道“甘其食,美其服,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的老庄所提出的“小国寡民”理想,和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江西老表陶渊明为后人勾画出来的;“桃花源”图景。——啊啊,这一切,在眼前的杂谷脑皆能看到!

他那微抿着的象征意志的薄嘴唇挂出一丝笑意,看不出是对古人的赞许还是嘲讽。他个分自信的是要在不远的将来实现他所描绘的“赤化全西北”的巨幅蓝图,而杂谷脑的现实只不过是这幅蓝图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咕——咕——”

一声布谷鸟的啼唱将他的目光扯向远处,那高耸入云、银装素裹的是海拔4500米以上的万年雪山——夹金山,它的主峰贡嘎山海拔7600米!

他似乎难以想象,中央红军该下何等的决心和付出何等的代价征服这一“生命禁区”,来与他的四方面军会合。

但不管怎样,他已派李先念率领部队迎接他们了。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曾和红四方面军有些断断续续的无线电联系,但当时通讯联络十分困难,两个方面军都在运动作战中。——据张国焘后来所写的《我的回忆》中说,他事先并不知道要长征,当中央红军脱离江西根据地,向西行动几天后,他“才获悉这一重要情报,大为震动”。他推测,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出了问题。

1935年1月22日,张国焘收到中央政治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中央红军北渡长江转入川西指示红四方面军配合行动电。电文说:“为选择优良条件,争取更大发展前途计,决定我野战军(中央红军)转入川西,拟从泸州上游渡江,若无障碍,约2月中旬即可渡江北上,预计沿途将有许多激烈的战斗。……为使四方面军与野战军乘蒋敌尚未完全入川实施‘围剿’以前,密切地协同作战,先击破川敌起见,我们建议:你们应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师、团向东线积极活动,钳制刘(湘)敌,而集中红军主力向西线进攻……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

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撤出川陕根据地。继而又挥戈西进,攻克了北川、茂县,紧接着渡过岷江占领理番一带地区。

其实,张国焘决定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还不完全是出于对中央红军的策应。他有自己的打算:要在川西北创造根据地。在接到中央和中革军委要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的电报后,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打算。因为这样既表明尊重中央的意见,主动配合了中央红军,同时也是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真可谓“一箭双雕”之策啊!

但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的联系又中断了。有时他们通过老百姓的传闻或国民党报纸的零星报道,来了解对方的有限情况。红四方面军占领了理番地区后,才从刘湘所属的一个师部截获到蒋介石给川军务部的手令和电文。其中有一封是蒋介石关于朱、毛红军对人民毫无骚扰、应严饬所属、爱护民众给刘湘、刘文辉、潘文华的电令——

重庆刘总司令、刘主席、宜宾潘总指挥:

据报,前朱、毛匪部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又叙永时,捉获团总四人,仅就内中贪污者一人杀毙,余均释放,借此煽惑民众,等情。希严饬所属军队、团队,切实遵照上月养收已行参战电令(指蒋于2月22日发出的关于严肃军纪、争取民众的电令),爱护民众,勿为匪所利用,为要。

蒋中正。鱼午行参战印。

另从一份5月16日的《四川日报》上看到一则有关蒋介石委任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指挥并以骆秉章诱杀石达开相勖勉的新闻报道:

……十五日蒋委员长自昆明来电,任命杨森为大渡河守备指挥,并拨廿一军、川康军一部约四旅,归其指挥调遣,借以巩固雷(波)、马(边)、峨(边)、屏(山)防务,保障川南。蒋委员长原电中,并以清代活捉石达开之川督骆秉章相勖勉。现杨森氏已遵命就职,亲赴大渡河积极设防,准备予匪以迎头痛击。

种种迹象表明,中央红军正挥师向川西北运动。但这只是一个大约的估计,中央红军的确切方位在什么地方,尚不清楚。

事实上,1935年5月底,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之间的距离不过百余里,彼此被一座大雪山隔开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翻越夹金山时,红四方面军的首脑机关就驻扎在夹金山北麓的杂谷脑。

而此时红四方面军已拥有8万兵力,加上从川陕根据地撤出的党政机关干部和非战斗人员,全军总计不下10万人。但张国焘的意图,何止满足于这10万人马。而是要猛扩队伍,速占地盘,独创一方天下。

5月18日,张国焘主持召开红四方面军高级干部会议,并根据他的提议,成立中共西北特区委员会,下设政治局,俨如党中央组织。接着于5月30日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并推选他为联邦政府主席。

5月30日,张国焘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主席的名义,发表《西北联邦政府成立宣言》,宣布树立了西北革命斗争的中心,其任务:誓率红四方面军30万健儿(这个掺了三分之二水分的数字大概是出于对外宣传的需要),拼最后的一滴血!打到成都重庆去,赤化全四川!消灭蒋介石、刘湘、胡宗南、邓锡侯等军阀,赤化全西北!

同日,张国焘又发出《西北联邦政府主席第一号布告》,并以此名义发出了致全国各界、红军游击队等通电,企希得到共产国际,党中央及社会各界的承认和支持。

从近日截获到的敌情报得知,中央红军势必要抢渡大渡河。为此,张国焘召集总指挥部会议,研究迎接中央红军北上,动员部队做好两军会师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既体现出四方面军积极配合中央红军摆脱困境,同时也是为自身的发展与巩固创造条件。

他在会上作了简要的极具权威性的讲话。他说:“一方面军是全国红军的主干,中央和许多重要干部都随一方面军行动,他们已经进行了长达七八个月的艰苦跋涉,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赴援,可能招致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也会使我们负疚良深。就因这种大义所在,我们强渡嘉陵江,蹈险犯难,以为应援!目前,一方面军正欲抢渡大渡河,从他们的战略方向看,其势态是向北推进,来与我们会合。我们应立即实施策应计划,迎接兄弟部队。如何行动,就请徐总指挥向大家作部署。”

他很会做领导。有关路线、方针和原则问题由他严格把握,具体部署和实施计划由下面去做。

徐向前说:“我同意国焘同志的讲话。总部决定由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同志率该军第八个八师及九军二十五师、二十七师各一部,西进小金川地区,扫清敌人,迎接中央红军北上。我九军、三十一军撤至茂县、北川地区,分头截击川军。我四军控制松潘以南险要阵地,扼住胡宗南部不至于南下威胁茂理。”

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说:“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冒险犯难,难免会有损失,我们除在军事上做好策应的部署外,在物资上也应作好接应工作。”

徐向前接过副总指挥的话说:“川西北高原,气候多变,昼暖夜寒,我们要多筹集些羊毛、羊皮,加紧制做毛衣、毛袜、皮背心。根据我军西征转战的经验,炊具易丢失,伙夫不够用,部队经常吃不上饭,直接影响行军和作战。估计一方面军在转战途中,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基于此,我提议从各部队抽调一批炊事员,带上粮食、盐巴、炊具,随李先念接应部队行动,会师后立即补充到一方面军中去,先解决吃饭问题。”

与会者异口同声,表示赞成。

四方面军总政治委员陈昌浩说:“向前同志的部署很好,接应工作考虑得很周到。我要求各部队层层深入动员,坚持战斗岗位,多多消灭敌人,认真执行民族政策,在部队各驻地发动群众,大力筹集和捐献慰劳品,用实际行动来迎接兄弟部队。”

总政委的话音刚落,会场里响起一片议论声:

“中央红军到底有多少人呢?”

“听说他们有十几万人马!”

“乖乖,十几万!要解决这么多人的吃穿问题,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这只是一个估计,他们从江西突围时据称是十几万人,现在究竟还有多少人,谁也搞不清。”

“鼓动宣传嘛,多说点好鼓舞士气。”

“……”

张国焘抬眼扫视会场,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了一下。议论声戛然而止,会场一片肃静。

“他们到底有多少实力,现在不去争论它,会师后就知道了,我看总不会比我们少吧!现在大家要根据会议的部署,去认真贯彻落实,不得有半点的懈怠和疏忽!”

他起身宣布散会。

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李先念即率领部队向小金川地区的懋功进发了。同时,各部队也都积极行动起来,在驻地发动群众,筹集慰问物资。一时间,红四方面军从前线到后方,从总部机关到基层连队,从地方政府到当地群众,处处都在为迎接中央红军而热情洋溢地忙碌着。在一些重要的地点,总经理部(即四方面军后勤部)分别设立了粮站,专门积蓄粮食。有的粮站积存粮食达200万斤以上。指战员普遍都会打草鞋,又学会了裁剪皮衣、撕羊毛、捻毛线、织毛衣背心等。大家制做的每一件慰问品,都渗透着对中央红军的兄弟情谊。

此刻,太阳已爬上东边的山顶,清澈碧透的谷脑河波光粼粼。张国焘收住悠闲的脚步,以他习惯的动作倒扣着双手,两腿叉开,驻足伫立在绿绒毯似的河岸边,面向冰雕玉砌的雪峰作长久的对视。和煦的阳光洒在他那富有润泽的脸上和他那身已显浅白的灰布军装上,勾勒出颇具冰雕效果的轮廓,看上去酷似一尊兀立的雪峰,令人望而却步,敬而生畏。

中央红军到底有多少人?建党初期的那些老战友和新纳入中央那些重要干部还有几多幸存者能前来聚首?这对于他这位“元老”和四方面军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

筚路蓝缕,险象环生,难忘的战斗往昔,不断地一幕幕浮现在他的脑际:自开创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从蒋介石疯狂的第四次“围剿”中杀出血路,继而建立川陕苏区,然又转战巴山蜀水之间,闹到眼下这支颇也壮观的队伍,实属不易啊!如今上上下下,一方面对付敌人的进攻,一方面积极准备迎接中央红军,待会师之日,也总算向中央有个“交待”了!

他期待着会师。

然而,他想得最多的或许是会师以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2.为会师,毛泽东下了一个生死攸关的赌注

1935年5月24日凌晨。中央红军先遣队的第一军团一师一团团长杨得志率兵很轻易地拿下了大渡河西岸的安顺场,面对湍急、暴涨的河水发呆了:他们只搞到一条船(后来在下游又找到两条船)。

尽管17勇士抱定破釜沉舟、慷慨赴死的决心渡过河去,但大部队却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部抢渡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