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拥抱与决裂
4718700000052

第52章 甘孜.瓦窑堡.岷州(6)

张国焘:马上就发报!

……

与岷州会议的争论情景几乎很相似,但结果极相反:漳县会议最后通过了张国焘的西进方案。

陈昌浩见多数人同意张国焘的方案,也只好妥协了,不再坚持原来的意见。但他仍坚持一点的是;让张国焘去陕北,处理党内分歧问题,以便为四方面军今后的发展作好准备。一年后,陈昌浩在向中央调查组的同志谈起这件事情时说:

国焘同志虽然在西康地区已经表示服从中央,领导红军进入甘南,可是他当时对时局的估计及其自定的路线方针显然与中央背道而驰。而继续其一贯的机会主义退却路线,不在相当时间休息整顿之后,迅速东进与一方面军会合,准备乘先击敌,反而长期停顿大军于狭小地区,积极从事洮河及河西退却的布置。这时他的观点,的确估计东进之没有出路,只有向洮河及黄河以西退却,达到西安甘北之偏僻地区,接通远方,再图发展。如果此举不成,甚至可以进入陕南与川北地区,单独行动。张国焘同志这一企图的确是延迟与逃避这一会合,仍然是想造成与中央对立局势。在这个时期,党中央对他苦心规劝,许多党内同志的或明或暗的反对,而我个人也是当时积极反对张国焘同志计划的一个。……

漳县会议结束当天,张国焘立刻命令徐向前、陈昌浩率领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向洮州进发,准备在兰州以西的永靖、循化一带西渡黄河,在河西走廊另辟一方天下。

7.函电交驰,毛泽东不容张国焘再搞“单干”

毛泽东不禁为张国焘要四方面军西渡黄河进入甘西的主张深感惊忧。

毛泽东认为,这是张国焘另搞“单干”的图谋。

9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朱德、张国焘并转任弼时、贺龙,指出:四方面军单独西进会顾此失彼,不仅使一方面军进攻宁夏的计划失败,也会使你们攻甘西的计划失败;只有先机占领静宁、会宁才可避免失败。

9月23日,获悉张国焘在漳县改变了岷州会议决定,已命令四方面军停止北上向西开进,毛泽东在保安的窑洞里立刻终止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速与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致电朱德、张国焘并转任弼时、贺龙,再次表明与张国焘之间的争论应该一概不谈,集中全力与团结内部,执行当前军事政治任务。并指出:国民党军毛炳文、胡宗南部将阻断四方面军西进道路,所谓出中卫地区策应一方面军西渡,恐是空中楼阁。

毛泽东遂又致电彭德怀、聂荣臻:张国焘又动摇了北上方针,我们正设法挽救中。为避免胡宗南部占去先机,请加派有力部队南下交红一军团指挥,增兵界石铺并分兵至隆德、静宁大道游击。“四方面军若决计向西从永靖渡河,谋占永登、凉州,此事只好听他们做去”。但阻止胡宗南部西进目前仍很重要,应考虑策应二方面军北上问题。

电报发出后,毛泽东沉吟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国焘总想离开中央远远的……”

周恩来说:“他背着个沉重的‘包袱’(指另立中央)嘛,想放又放不下来,想甩又甩不掉,所以只好来个‘避而远之’。”

张闻天倒颇有一番意趣地说:“有两句俗言俚语说得好:一日‘千里姻缘一线牵’;一日‘捆绑难成夫妻’。任、贺诸君率二方面军转战湘、鄂、滇、黔、川,不畏千辛万苦,前来与我们相会,这叫有缘;而我们与张国焘相会最早,却是疙疙瘩瘩,争来吵去,很难相处为济,这叫无缘。”

但不管怎样,他们无不关注着四方面军的行动,耐心等待张国焘对此作出的反应。

他们一直等了三天。

9月26日,张国焘向中央发来了电报,而且在一天之内连发四封。中央皆一一回电。

张国焘在当日12时发来的电报中称:

我们决定四方面军即应行动,先机抢占永登一带地区。现已按此调动,不便更改,务祈采纳。关于统一领导,万分重要。我们提议请洛甫等同志即以中央名义指导我们……

中央回电:

确悉胡宗南部在咸阳未动,其后继尚未到齐。四方面军有充分把握控制隆德、静宁、会宁、定西大道,不会有严重战斗。一方面军可以主力南下策应,二方面军亦可向北移动钳制之。北上后粮食不成问题。若西进到甘西,则将被限制于青海一角,尔后行动困难。

统一指挥十分必要。我们完全同意任弼时、贺龙、刘伯承、关向应四同志之意见,以六人组成军委主席团,指挥三个方面军。恩来因准备去南京谈判,此间,军委以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赴前线与朱德、张国焘、陈昌浩一起组成军委主席团。

张国焘在当日20时发来的电报中称:

此次西渡计划决定,决非从延长党和军事上统一集中领导观点出发,而是在一、二、四方面军整个利益上着想,先机占领中卫,既可更有利实现一、二、四方面军西渡打通远方,又能在宽广地区达到任务。此心此志,千祈鉴察……如兄弟仍以北进万分必要,请求中央明令停止,并告今后行动方针,弟等当即服从。

中央回电:

中央明令已下,请电令通渭部队仍回占通渭,其余跟即北上。……兰凉线虽有五六百里,但沿途人户稀少,粮食不足,且中有大雪山。如敌先占要地,我将遇绝大困难。

张国焘在当日22时发来的电报中称:

请重看廿时电,如兄等认为西渡计划万分不妥时,希即令停止西渡,并告今后方针,时机急迫,万祈鉴察。

中央回电:

四方面军现有充分时间进入隆、静、会大道,敌无阻止可能。……万祈决策北进,共图大业,免使再分难合,各陷不利地位,至祷至盼。

张国焘于当日22时又致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电:

四方面军已照西渡计划行动,通渭已无我军,如无党中央明令停止,决照计划实施,免西渡、北进两失时机。

中央于27日晨回电:

迭接26日电,敬悉一切,并有如无党中央明令停止,决照西渡计划行动等语。中央书记处及政治局详细慎重地讨论了这个行动问题,特将结果奉告如下:

中央认为,我一、四方面军合则力厚,分则力薄。合则宁夏、甘西均可占领,完成国际所示任务;分则两处均难占领,有事实上不能达到任务之危险。一、四方面军合力北进,则二方面军可在外翼制敌;一、四方面军分开,二方面军北上则外翼无力,将使三个方面军均处于偏狭地区。敌凭黄河封锁,将来发展困难。

中央认为,四方面军仍依照朱、张、陈9月18日发布的会宁战役计划部署,迅从通渭、陇西线北上。务请顾及整个局势,采纳北上方针。

也就在张国焘接到中央第四封复电之前,率领先头部队向洮州进发的徐向前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了,给张国焘带来了一个极不美妙的现实:经探察并向当地老乡了解,现在黄河对岸已进入大雪封山的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渡河计划难以实现。

冷酷的现实又一次地击碎了张国焘美好的期待!

他感到进退两难,骑虎难下,再也找不到拒绝北上的借口了。

“天不随人愿!命厄运蹇啊……”

他内心发出近乎困兽于荒原漠风里的阵阵哀鸣!

当接到中央的明令电后,他不得不表示尊重中央的意见。他对朱德等人说:“给陕北回电吧。既然他们明令停止西渡,我们只好奉旨北进。”

朱德暗自笑他:你这个人哪,牵着不走,赶着倒行。

27日当天,张国焘与朱德、陈昌浩、徐向前联名电告中央:

(甲)为尊重你们的意见和指示,同时据考查兰州西渡黄河须时较长,有可能失去占领永登一带的先机之利。

(乙)决仍照原计划东进,以出会、静,会合一方面军为目的,部队即出发,先头部队约10月6日到界石铺,决不再改变。

毛泽东等人接到来电,悬在各自心口上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张闻天悠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这匹爱尥蹶子的犟骡子啊,暂且驯服了!”

毛泽东说:“他晓得回头就好。恐怕以后犟骡子还会尥蹶子哩,那就还由他跳好啰!”

周恩来说:“应给他们回电,表示欢迎。”

毛泽东当即说:“对!给他回电,并电告彭德怀、聂荣臻,为策应四方面军北上,派二师、七十三师和骑兵团立即南下与一师相呼应,迅占会宁,以取先机,接应四方面军。”

9月29日,中央致电朱德、张国焘并告任弼时、贺龙等,对四方面军回师北上表示“十分佩服与欢慰”,并告之他们策应的部署。

9月30日,四方面军分作五路纵队,自岷州、漳县等地北上,迅速通过西兰公路,向会宁挺进……

8.贺龙悄悄对张国焘说: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

黄土塬上的秋天,深邃而高远。

枣园里,密匝匝的枣儿已经满面红光;柿林里,黄澄澄的柿子灯笼般挂在枝叶间摇荡;老羊倌那一声声高腔《信天游》响彻云端,铺满了沟沟坎坎……

老农民模样的红军总司令笑了,笑得像黄土塬上的秋天一样灿烂。这是他接受史沫特莱采访时,笑得最爽朗最开心最舒展的一次。然而,当他首次向这位外国女记者披露长征途中红军内部发生争斗的有关细节时,笑容便从他那憨厚的脸上退去了。他说,长征途中出现的这一分裂。从来没有像这次这样心情沉重,毛泽东甚至作了被敌人打散,最后到白区打游击的打算。

现在回过头来看,红军混编后兵分两路,张国焘率领的共计7个军,8万余人;毛泽东率领北上的只有红一方面军一、三军团7000余人,到陕北与徐海东的十五军团会合后,也只有一万三千余人。而十五军团主力为原红二十五军,也是四方面军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老部队,一直受张国焘指挥。张国焘在这支部队里的影响到底怎样?十五军对中央和剩下来的几千人马态度又如何?在对徐海东真正了解之前,毛泽东等人心里没有太大把握。

时间证明一切。事态很快发生了逆转:

先是张浩的到来预示着一种祥兆,毛泽东、张闻天与张浩商量,由他以“共产国际代表”的特殊身份出面,对张国焘施加影响,以变通的方式处理分争。因为在当时条件下,毛泽东等人无论是让步还是警告,都不可能扭转张国焘,除他仗有强势力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他以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在四川,不在陕甘。

接下来怎样呢?张国焘南下路线失败。如果南下成功,他另立的“中央”就有可能成立了。可是,天违人愿,他率领的8万余人损兵折将减至一半,此时又出现陈昌浩对他产生了动摇和国际代表张浩对他的影响,这二“浩”叠加就提他这个“焘”的旋涡平抑了,使他处于极为被动孤立状态。

再接下来是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率领的二、六军团一万七千余人北上,但他们并不知道会最后一直走到陕北。是张国焘、朱德联名致电二、六军团,要他们渡过金沙江,前来会合。他们接到电令后还以为找到了中央。张国焘的意图是,与二、六军团会合后,另谋他图,在川、青、藏创立根据地。其实,中共中央最初并不想让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合,但与二、六军团联络的密码掌握在张国焘手里,中央为得到这一密码费尽力气,几次要求张国焘将密码告知,当场被拒绝。

据红六军军团长萧克回忆:在甲洼与四方面军接应部队会合后,曾盲目相信了张国焘追随者制造的舆论,“但当我见到朱总司令,他诚恳地说明了事件发生的经过后,就改变了态度。”

不仅是萧克,当初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会合后,作为毛泽东最信赖的林彪,听到有人说张国焘路线不对,张国焘是军阀独裁时,林彪拍响桌子说:你说他路线不对,那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我们才几个人哪?不要瞎说乱放屁,有人有枪就是“槽头王”嘛!——当然,这个“娃娃将军”的话里藏有玄机。

朱德回忆说:“二、六军团上来后,我和他们背后说,如何想办法会合中央,如何将部队分开,不让他(张国焘)指挥。贺老总很聪明,向张国焘要人要东西,把三十二军带过来了,虽然人数少,但搞了他一部分”

贺龙回忆起会师后与张国焘相处的情景:“到了甘孜,他人多,我们人少,我们又不听他的,得防备他脸色一变下狠手。我有我的办法,我让弼时、向应和朱老总、伯承、张国焘,都住在一幢两层的藏民楼里。那时,在甘孜组织了一个汉藏政府,叫‘巴博依得瓦’。我们大家就住在主席府,整个住处的警卫是我亲自安排的。还有开庆祝会师大会,张国焘是红军总政委,自然要讲话。在主席台上,我坐在他身旁。他刚刚站起来要讲话,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了他一句悄悄话,我说,国焘啊,只讲团结,莫讲分裂,不然,小心老子打你的黑枪!”

朱德对史沫特莱曾这样说:“张国焘对任弼时、贺龙两位大胡子都有些害怕呢!一起北上会合中央,贺老总是有大功的!”

说罢,朱德的脸上又绽放出笑容,像盛开的菊花状。

1936年7月5日,按照中央军委命令,红二、红六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紧接着,中共中央批准西北局成立,由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统一领导红二、方面军的北上行动。

按着中央的意图,两个方面军终于携手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