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准绳六要 【明 张三锡】
论泄泻
脾虚不能分别清浊则泻,或食物过度,饮酒无节,运化不及而然。河间悉指为湿热,恐未为至论也。夏月人多泻者,湿热太盛,泉水泛溢,脾土受亏,又餐瓜果肉面,清浊混淆,甚则为霍乱也。老年病后,泻久必足趺、眼胞及手作肿,脾败之象。
河间辨别寒热,黑白分明,可谓确论矣。大都以脉之迟数、口之渴否定寒热,日之新久、腹中痛否定虚实,犹为切当。
谨按泄泻之病,湿火痰虚暑积风冷八者之殊,必以渗湿燥脾为主,而随证加减。湿则导之,火则清之,寒则温之,虚则补之,痰则豁之,暑则驱之,积则消之,风则解之,是其大法也。虽然,八证之明,三虚宜辨。三虚者何?脾虚、肝虚、肾虚是也。脾虚者,饮食所伤也。肝虚者,忿怒所伤也。肾虚者,色欲所伤也。饮食伤脾,不能运化;色欲伤肾,不能闭藏;忿怒伤肝,木邪克土,皆令泄泻。然肾泻肝泻,间或有之,惟脾泻恒多耳。盖人终日饮食,一或有伤,便致泄泻。又常论之,泄泻疟痢,同乎一源,多由暑月伤脾所致。饮食才伤,便作泄泻为轻。停滞既久,则疟痢为重。而疟与痢又有分别,饮食为痰,充乎胸臆则为疟;饮食为积,胶乎肠胃则为痢。古云:无痰不成疟,无积不成痢。良有以也。王节斋曰:泻本属湿,多因饮食不节,致伤脾胃而作,须看时令寒热新久而治。大法渗湿补脾,消导分利为主。有宜升提下陷之气者,有用风药以胜其湿者,又有肠胃虚滑不禁,宜收濇者,不可不知。久泻不止,加破故纸、肉豆蔻、山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