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
《素问》曰:脾热病者,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甲乙甚,戊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灵枢经》曰:胀取三阳,飧泄取三阴。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
飧泄取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
《甲乙经》曰:溢饮水道不通,溺黄,小腹痛,里急,肿,洞泄,体痛引骨,京门主之。
痿厥癫疾,洞泄,然谷主之。
奔豚,寒气入小腹,时欲呕,伤中溺血,小便数,背脐痛,引阴,腹中窘急欲凑,后泄不止,关元主之。
头痛,食不下,肠鸣胪胀,欲呕时泄,三焦俞主之。
腹满胪胀,大便泄,意舍主之。
腹胀肠鸣,气上冲胸,不能久立,腹中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肠胃间游气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肿侠脐急,天枢主之。
肠中寒,胀满善噫,闻食臭,胃气不足,肠鸣腹痛,泄,食不化,心下胀,三里主之。
腰痛,大便难,飧泄,腰尻中寒,中髎主之。
《千金方》曰:治四肢不可举动,多汗,洞利,灸大横,随年壮。穴在侠脐两边各二寸五分。
腹疾腰痛,膀胱寒澼,饮注下,灸下极腧,随年壮。
大都、太白,主暴泄,心痛腹胀,心痛尤甚。
阳纲,主大便不节,小便赤黄,肠鸣泄注。
屈骨端主小便不利,大便泄数;并灸天枢。
京门、然谷、阴陵泉,主洞泄不化。
长强,主头重洞泄。
阴陵泉、隐白,主胸中热,暴泄。
肾腧、章门,主寒中洞泄不化。
会阳,主腹中有寒,泄注,肠澼,便血。
三焦腧、小肠腧、下髎、意舍、章门,主肠鸣胪胀泄注。
中髎,主腹胀飧泄。
大肠腧主肠鸣,腹(月真)肿,暴泄。
《古今医统》曰:百会一穴,在前顶心中央旋毛中,治久泄下陷脱滑者,灸三壮。
脾腧二穴,在十二椎下两旁,各开寸半,治泄泻,灸三壮。
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治泻不止,可灸七壮。
肾腧二穴,在十四椎下两旁各开一寸半,与脐平,可灸五壮,治洞泄不止。
大肠俞二穴,在十六椎两旁各寸半,可灸三壮,治肠鸣腹胀暴泻。
天枢二穴,在侠脐中两旁各二寸陷中;气海一穴,在脐下,可灸三壮,治泻。
《医学纲目》曰:治久泄泻,取天枢二寸半, 【《摘英》五分】 。留十呼,灸百壮。
自利不止,取天枢、中枢。
又法:取合谷、三里、阴陵泉,不应,取中脘、关元、天枢、神阙。
泄利不止,小腹绞痛,灸丹田百壮,三报穴。
渴饮水多,水谷一时下者,灸大椎三五壮,立已。
泄利不嗜食,灸长谷五十壮,三报,穴在胁脐旁相去五寸,一名循元穴。
刺灸飧泄有三法:其一取脾。经云:脾虚则腹满肠鸣,泄食不化,取其经足太阴、阳明。又云:飧泄取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又云:飧泄取三阴者是也。三阴者,太阴也。
其二取肾。经云:肾藏志,志有余,腹胀飧泄,泻然筋血者是也。然筋谓然骨,视血络盛则泻之。
其三取肝。经云:肝足厥阴之脉,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是也。视盛虚寒热陷下施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