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木香 砂丸 治妇人 癖积聚,血块刺痛,脾胃虚寒,宿食不消,久不瘥者。
丁香 砂(研) 木香 官桂 附子(炮) 干漆(炒,烟尽) 细墨 大黄(炒锉) 乳香广术 青皮 京三棱 巴豆霜(减半) 没药(研) 猪牙皂角 干姜(炮。各等分)上除 砂、乳香、没药外,同为细末,以好醋一升,化开 砂,去渣脚,入银器中熳火熬。次下巴豆霜、大黄末熬成膏,将前药末与膏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后温水送下,加至大便利为度。
治血积挟热之证,于产后血块求之。
〔《大》〕桃仁煎 治妇人血瘕血积,经候不通。(出《千金方》)桃仁(去皮尖,炒黄) 大黄 虻虫 朴硝上四味末之,以醇醋二升半,银石器中熳火煎取一升五合,下桃仁、大黄、虻虫等,不住手搅千下,次下朴硝,更不住手搅,良久出之,丸如桐子大,前一日不用吃晚饭,五更初,用温酒吞下五丸,日午取下如黑豆汁鸡肝虾蟆衣。未下再作,见鲜血即止,即以调气血药补之。
肠覃生于肠外,月事时下。石瘕生于胞中,月事不以时下。二病皆似蛊胀。(并见胀门。)〔《脉》〕诊妇人疝癖积聚,脉弦急者生,虚弱小者死。
〔《甲》〕妇人子脏中有恶血,内逆满痛,石关主之。
积块瘕
胎前产后积
〔《素》〕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太半而止,过者死。(六元正纪大论)〔丹〕血块如盘,有孕难服峻剂,此方主之。
香附(醋煮,四两) 桃仁(去皮尖,一两) 海粉(醋煮,二两) 白术(一两)面糊丸服。
南山妇人年三十八,于九月二十三日月经行,比前过后十日,得草药,以败血海为下胎之谋,有数滴血下,因此腹痛,在小腹下有块如碗大,不可按,汤熨则痛稍定,大小便抽痛,小便涩,大便略下少赤积垢,食不进,口略渴,发热。此胃气为草药所败,加以受伤之血妄行而不得泄,所以为病。
砂仁(三分) 甘草(炙,三分) 滑石(一钱半) 川芎 黄芩(各三分) 牛膝(二钱) 桃仁(七个)水酒煎服。
〔《保》〕芍药汤 治产后诸积不可攻,宜养阴去热,其病自安。
芍药(一斤) 黄芩 茯苓(各六两)上散,每半两,水煎,日三服,温。
〔丹〕产后消血块。
滑石(三钱) 没药(二钱) 血竭(二钱)上为细末,醋糊丸。如恶露不下,以五灵脂为细末,面糊丸,白术汤陈皮汤送下。
又消血块。
香附(童便浸) 桃仁(去皮,留尖) 为末,醋糊丸。
积块瘕
息积
〔《素》〕帝曰∶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奇病论 王注云∶气逆息难故名息积也,用息奔法治之亦可。)〔无〕磨积丸胡椒(一百五十粒) 木香(二钱半) 全蝎(十枚,去毒)上为末,粟米丸,绿豆大,每十五丸,陈皮汤下。
化气汤 治息积。
砂仁 桂心 木香(各二钱半) 甘草(炙) 茴香(炒) 丁香皮 青皮(炒) 陈皮 干姜蓬术(炮。各半两) 胡椒 沉香(各一钱)上为末,每服二钱,姜苏盐汤调下,妇人醋汤服。
陈无择云∶导引法随意行之皆可。愚谓或按摩满处,或手足相屈伸,或八段锦,或六字气之类,以气通为效。
面
〔《灵》〕黄帝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裂,何也?岐伯答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浓,其肉坚,故天热甚寒,不能胜之也。(邪气脏腑病形篇)
面
面肿颊腮痛
〔丹〕朱奶两腮热肿,膈壅之病也。
干葛 桔梗(一钱半) 升麻(一钱) 苏叶(一钱半) 甘草(炙,七分) 薄荷(一钱) 姜(一片) 水煎服。
〔垣〕咽痛颔肿,脉洪大,面赤者,羌活胜湿汤加黄芩、桔梗、甘草各半钱治之。如耳鸣目黄,颊颔肿,颈肩 肘臂外后廉痛,面赤,脉洪大者,以羌活、防风、甘草、 本通其经血,加黄连、黄芩消其肿,以人参、黄益其元气而泻其火邪。
〔丹〕两腮肿。细辛、草乌等分为末,入蚌粉,以猪脂调敷肿处,口含白梅置腮边,良久肿退出涎患消矣。
消时,肿必先向下。
〔世〕治 腮。
竹叶 车前草 柏子仁杵碎,热敷患处。
腮肿,用赤小豆末敷之,立效。
〔《山》〕 腮。鸡子清调赤小豆末,及喉下诸般肿痛,用蜗牛飞面研匀,贴肿处。
〔《素》〕面肿曰风。(平人气象论)〔《千》〕主卒中风,头面肿。杵杏仁如膏敷之。
针灸 面颊肿痛有三法∶其一取手阳明。经云∶ 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又云∶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又云∶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为烦心也。又云∶ 痛,刺手阳明与 之盛脉出血是也。
其二取手太阳。经云∶手太阳之脉是动,则颔肿不可以顾,所生病者,目黄颊痛,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其三取手足少阳。经云∶三焦手少阳之脉,所生病者颊痛。又云∶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者颔肿,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又云∶肝气逆则头痛,耳聋,颊痛,取血者,盖取足少阳之血也。
〔《东》〕面赤颊热,恶风寒,颔痛∶攒竹、玉枕(灸三壮,妙) 巨 (灸五壮。)〔《集》〕颔肿生疮,名枯曹风∶合谷、列缺、地仓、颊车(不应,再取下穴)、人中、承浆、玉液、金津、三里。
〔《甲》〕面肿,目痈肿,刺陷谷,出血立止。 肿唇痈,颧 主之。颊肿痛,天窗主之。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可以嚼,颊车主之。
面
面热面寒
〔丹〕面热火气因郁热。面寒因胃虚。
〔《灵》〕面热者,足阳明病。(邪气脏腑病形篇)〔垣〕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火上行,独燎其面。《针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
〔罗〕面热 杨郎中之内五十一岁,身体肥盛,己酉春患头目昏闷,面赤热多,服清上药不效,请予治之。
诊其脉洪大而有力。《内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脉经》云∶阳明经气盛有余,则身以前皆热。况其人素膏粱积热于胃.阳明经多血多气,木实则风热上行,诸阳皆会于头目,故面热之病生矣。先以调胃承气汤七钱,加黄连三钱,犀角一钱,疏下三两行,彻其本热。次以升麻加黄连汤,去经络中风热上行。如此,则标本之邪俱退矣。
升麻加黄连汤升麻 葛根(各一钱) 白芷(七分) 甘草(炙,五分) 白芍(五分) 酒黄连(四分) 生犀末(三分) 川芎(三分)荆芥穗(三分) 薄荷(三分)上锉,如麻豆大,用水半盏,先浸川芎、荆芥、薄荷外,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入先浸三味同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温服,数服愈。忌酒湿面五辛之物。
咳逆停息不得卧,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加大黄以利之。(前文方见喘不得卧。)〔罗〕面寒。真定维摩院尼长老六十一岁,身体瘦弱,己酉十月间病头面不耐寒,气弱不敢当风行,诸治不效。予诊之,其脉皆弦细而微。且其人年高素食茶果而已,阳明之经本虚,《脉经》云∶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又加看诵损气,由此胃气虚,经络之气亦虚,不能上荣头面,故恶风寒。先以附子理中丸温其中气,次以升麻汤加附子主之。
升麻 葛根 白芷 黄 (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黑附子(七分,炮) 人参 草豆蔻(各五分)益智仁(三分)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盏,连须白葱头二茎,同煎一盏,去渣温服,食前,数服良愈。
升麻汤辨或曰∶升麻加黄连汤治面热,升麻加附子汤治面寒,有何根据?答曰∶出自仲景。云岐子注《伤寒论》中辨葛根汤云∶尺寸脉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此阳明经受病也。始于鼻交 中,从头至足,行身之前,为表之里。阳明经标热本实,从标脉浮而长,从本脉沉而实。阳明为病,蒸蒸而热,不恶寒,身热为标病。阳明本实者,胃中燥鼻干目疼为本病。阳明为肌肉之本,禁不可发汗,在本者不禁下,发之则变黄症。太阳主表,荣卫是也。荣卫之下,肌肉属阳明。二阳并病,葛根汤主之。卫者桂枝,荣者麻黄,荣卫之中,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荣卫之下,肌肉之分者,葛根汤主之,又名解肌汤。故阳明为肌肉之本,非专于发汗止汗之治。桂枝麻黄两方,互并为一方,加葛根者,便作葛根汤。故荣卫肌肉之次也。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止汗,有麻黄、桂枝、甘草发汗,葛根味薄,独加一味者,非发汗止汗也,从葛根以解肌,故名葛根汤。钱仲阳制升麻汤治伤寒瘟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用葛根为君,升麻为佐,甘草、芍药安其中气。朱奉议作《活人书》,将升麻列作阳明经解药。予诊杨氏妇,阳明经标本俱实,先攻其里,后泻经络中风热,故用升麻汤加黄连,以寒治热也。尼长老阳明经标本俱虚,先实其里,次行经络,故用升麻汤加附子,以热治寒也。仲景乃群方之祖,信哉。
面
面青、面尘
〔《难》〕肝外证,面青,善洁,善怒。(十六难)运气 面尘有二∶一曰燥金制肝。经云∶阳明司天,燥淫所胜,民病嗌干面尘。又云∶阳明在泉,燥淫所胜,病嗌干面尘。
又云∶金郁之发,嗌干面尘,宜治以湿剂是也。
二曰火。经云∶少阳之复,厥气上行,面如浮尘,目乃 ,治以寒剂是也。
针灸 面尘皆取肝胆二经。经云∶肝足厥阴之脉是动,病甚则嗌干面尘脱色。又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病甚则面微有尘,皆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面
面赤
〔《难》〕心外证,面赤,口干,善笑。(十六难)〔垣〕面赤为邪气怫郁在经,宜表不宜下。
仲景云∶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以郁冒汗出而解,此面赤亦表而解也。
运气 面赤皆属寒。经云∶太阳司天,寒淫所胜,民病面赤目黄,治以热剂是也。
针灸 面赤皆取心主。经云∶心主手厥阴之脉是动,则病面赤目黄,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也。
面
面黄
(治法见黄胆门)〔《难》〕脾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十六难)〔《素》〕阳明经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诊要经终篇)
面
面白
〔《难》〕肺外证,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十六难)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全文见治虚实法。)〔垣〕巴戟丸 治肺病,面白不悦,则为脱气脱血,脱津脱液,脱精脱神。(方见梦遗。)脉紧者,寒也。或面白善嚏,或面色恶,皆寒也。以羌活、防风、甘草、 本四味泻足太阳,少加附子以通其脉,面色恶悲恐者,更加桂、附。
太阳终者戴眼,反折螈 ,其色白,绝汗出。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 绝系,其色青白。(以上全文见诊生死法。)
面
面黑
(若身黄面黑于黑疸求之)〔《难》〕肾外证,面黑善恐欠。(十六难)〔罗〕阴出乘阳。一妇人年几三十,忧思不已,饮食失节,脾胃有伤,面色黧黑不泽,环唇尤甚,心悬如饥状,又不欲食,气短而促。大抵心肺在上,行荣卫而光泽于外,宜显而藏。肾肝在下,养筋骨而强于内,当隐而不见。脾胃在中,主传化精微以灌四旁,冲和而不息,其气一伤,则四脏失所,忧思不已,气结而不行。
饮食失节,气耗而不足,使阴气上溢于阳中,故黑色见于面。又经云∶脾气通于口,其华在唇,今水反来侮土,故黑色见于唇,此阴阳相反,病之逆也。上古天真论云∶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故知阳明之气不足,非助阳明生发之剂,无以复其色,故以冲和顺气汤主之。
升麻(一钱) 葛根(一钱半) 甘草(四分) 芍药(三分) 白芷(一钱) 黄 (八分) 防风(一钱)人参(七分) 苍术(三分)〔《内经》〕曰∶上气不足,推而扬之。以升麻苦平,葛根甘温,自地升天,通行阳明之气为君。人之气以天地之风名之,气留而不行者,以辛散之。防风辛温,白芷甘辛温,以散滞气为臣。苍术苦辛,蠲除阳明经之寒。
白芍药之温酸,安太阳经之怯弱。《十剂》云∶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人参、黄 、甘草甘温,补益正气为佐。至真要大论云∶辛甘发散为阳,生姜辛热,大枣甘温,和荣卫,开腠理,致津液以复其阳气,故以为使。
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二枚,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早饭后,午饭前,取阳升之时,使人之阳气易达故也。数服而愈。
〔孙〕樊楼有店家刘三,一日满面皆黑色,有相者断云,不过月余死。既过月,且安。孙入店与客饮酒,遂拜孙述说其病状。孙特与诊之曰∶非病也,乃为臭气所熏,秽气蓄于面部不散,故有此色。问刘曰∶汝一月前闻甚一阵非常臭气不能避耶。刘曰∶一日登溷,其厕臭气不可闻,隐忍良久,下厕,明日遂有此疾。孙曰∶去至臭无过至香,我家有南人将至售香,可用沉、檀二香各一两,碎掰焚于炉中,安帐内以熏,绢被盖定,勿令香气散,可端坐香边,瞑目静坐,候香气散方可出帐。明日,引鉴照之。刘根据其言,面色渐变,旬日如故。
(肾臭腐属水,脾臭香属土,今夫厕臭者腐臭也,故闻之则入肾而面黑,沉香者香臭也,故熏之则睥土胜肾水而色还也。)针灸 面黑有二法∶其一取胃。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颜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