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背部
自脑后、肩脊、背腹痈疽,皆汇于此部中,以便检阅参治。
脑疽门主论
脑疽《鬼遗方》云∶正脑上一处起为脑痈及脑疽,脑铄并在大椎骨上,入发际生。
王肯堂曰∶脑痈皮起,易得破穴,急破急出脓不害。脑疽皮浓,难得破穴,须急发内毒,使破穴方可。脑铄一处初起如横木掘,上起顶门,下止大椎,发肿如火烧,其色青黑如靴皮,大硬不见脓,即损外皮,如犬咬去肉之迹,难愈。(《准绳》)《灵枢经》云∶阳气大发,消脑溜项,名曰脑烁。其色不乐,脑项如刺以针,烦心者死,不可治。
薛立斋曰∶脑属足太阳膀胱经积热,或湿毒上涌,或阴虚火炽,或肾水亏损,阴精消涸,始成疽也。
陈远公曰∶有生疽于头顶者,始名脑疽。若对口偏对口,俱非真脑疽也。此疽九死一生,大约生此疽者,皆肾火沸腾也。脑为髓海,通于肾,肾无火则髓不能化精,肾多火髓亦不能化精,不但不化精,而随火升降,且化为毒以生痈疽矣。盖肾之化精,必得脑中之气以相化,若脑中无非肾火,势必气化为火,火性炎上,不及下降,即于脑中髓海自发其毒,较之脑气不流而为毒者更甚。故往往有更变形容,改换声音,疮形紫黑,烦躁口干,甚至脑骨俱腐,片片脱下,野狼狈之状,不可言语形容者,又何以救之耶!此证须问饮食若何,倘饮食知味,即可用药。名曰五圣丹∶金银花八两,玄参、麦冬各三两,黄 四两,人参二两。水煎服,四剂渐愈,改用十全大补汤,重四两,服四剂,又改用八味地黄汤,恣其酣饮,自可痊愈矣。此救九死一生之法,然舍此实无第二法也。此疽得于房术者居多,兴阳涩精,俱是丹石燥烈之品,霸阻精道,日积月累,真阴枯烁,髓竭火发,遂至溃顶而不可救,人又何苦博女子之欢,丧千金之命耶!(《冰鉴》)窦汉卿曰∶脑疽若色黯不溃,或溃而不敛,乃阴精消涸,名曰脑烁,为不治。(《全书》)
发际疽门主论
发际疽王肯堂曰∶发际疮,初起如粟米,头白肉赤,热痛如锥刺,妇人患此者多,丈夫患此者少。始因风湿上攻,或因风热上壅,若如芡实,漫肿寒热,或痛或痒者,是发际疽也。(《准绳》)《心法》曰∶此疽生项后发际,形如黍豆,痛如锥刺,痒如火燎,破津脓水亦有浸淫发内者,此由内郁湿热,外兼受风相搏而成。 肿高肿者易治;平塌漫肿,毒流肩背,未脓先腐者,难治。十四日得脓为吉。
后脑发门主论
后脑发有正有偏申斗垣曰∶玉枕疽即后脑发。乃足太阳兼督脉阳维脉所主,多血少气,在玉枕二穴风府穴端。(《启玄》)陈实功曰∶玉枕疽生于脑后枕骨,中坚而难溃,痛引肩项,鼻塞气粗,此足太阳膀胱湿热凝滞而成,痛痒不一。(《正宗》)
头后蜂窝疽门主论
申斗垣曰∶蜂窝疽乃热毒结成,形如蜂窝,中多碎孔,多生头后。 痛红肿者可治;疾发者难治。毒流两肩不可救矣。(《启玄》)胡公弼曰∶此证与蜂窝发背不同,与对口同治。(《青囊》)
夭疽锐毒门主论
锐毒左名夭疽,右名锐毒,生于耳后一寸三分陷中。致命之处。陈实功曰∶夭疽锐毒,生于耳后一寸三分致病之处。左为夭疽,夭者,妖也,妖变之物,属于肝木。右为锐毒,锐者,利也,锋利之器,属于肺金。二者皆起于积想在心,谋虑不决,以致火旺而又郁,郁而又旺,诚为险恶之候。故形多坚硬,头多隐伏,未溃先黑,未脓先腐,臭秽易生,元气易败。凡得此者,毒多不得外发,后必内攻而死。初起生于隐微,令人多不知觉,及其知觉,毒已入内矣。倘红活高肿,易于脓腐者,无妨。(《正宗》)汪省之曰∶夭疽锐毒,又名痼发,又名耳后发。(《理例》)胡公弼曰∶耳后锐毒,乃心肾二经受毒。若不急治,恐热气壅心,毒攻喉下,必致伤命。(《青囊》)
耳下石疽门主论
石疽冯鲁瞻曰∶耳下石疽者,不脓不疼是也。大宜养肝血,滋肾水,温补可化。如少年脉实者,少佐以清肝,然不可轻用行气破血之药。(《锦囊》)汪省之曰∶石疽多生耳项。(《理例》)窦汉卿曰∶石疽与石痈同,惟石疽深寒客于经络,血气结聚不散,隐于皮内,坚肿按之如石;此毒若连颈项之节,内先腐烂,方出皮肤。如脓出颈项者即死。初起宜艾火灸三四十壮,发于额面者,不可灸也。
又曰∶商陆捣敷石疽最效。
项门痈门主论
汪省之曰∶项门痈乃阴阳不调,气热壅上,结在风府之傍,聚而成毒,伤于脑后。此恶候也。治同痈疽法。(《理例》)项门痈
项上肉龟疮门主论
《心法》曰∶肉龟疮,即胖人项后发际疽。盖胖人项后发际肉浓而多折纹,其发反刺疮内,因循日久不瘥,又兼外袭风寒,凝结形如卧瓜,破烂津水,时破时敛,俗名谓之肉龟。经年不愈,亦无伤害。
项后生疙瘩门主方
项后生疙瘩,肉色不变,不论大小,年深日久者。
生山药(去皮一块) 萆麻仁(十粒)捣烂。摊帛上贴之,奇验。
失荣证门主论
失荣证陈实功曰∶失荣证得之于先得后失,始富终贫,亦有虽居富贵,其心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其患多生肩之上,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推之不移,按之不动。半载一年,方能作痛,气血日衰,形容瘦削,破烂紫斑,渗流血水,或肿泛如莲,秽气熏蒸,昼夜不歇,平生疙瘩,愈久愈大,越溃越坚,犯此俱为不治。当以和荣散坚丸、飞龙阿魏化坚膏治之,虽不能愈,诚缓命之金丹也。治此证与乳岩相似。(《正宗》)
失荣证门主方
和营散坚丸(《正宗》)失荣证坚硬如石,不热不红,渐肿渐大者服。
人参 当归身 白术 白茯神 香附 广橘红 熟地(各二两) 天南星 贝母 柏子仁 远志 牡丹皮 酸枣仁(各一两) 角沉 芦荟(各八钱) 龙齿(一对, ,如无龙齿,以鹿角尖二两 ,代之。) 朱砂(六钱,乳细为衣。)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后用合欢树根皮煎汤送下。患者若改往从新,淡薄甘命,其中有得愈者,十中一二,否则难脱然也。
飞龙阿魏化坚膏(《正宗》)治失荣证及瘿瘤、乳岩、瘰 ,结毒初起,坚硬如石,皮色不红,日久渐大,或疼或不疼,但未破者,俱用此贴。用蟾酥丸药末一料,加金头蜈蚣五条,炙黄去头足,研末同入熬就;乾坤一气膏二十四两化开,搅极均,重汤内顿化,红缎摊贴,半月一换。轻者渐消,重者亦可停止,常贴保后无虞矣。
天柱疽门主论
王肯堂曰∶天柱疽生天柱骨上,极痒入骨,恶心吐逆,肩背拘急。急用隔蒜灸,痒止为度。灸而有泡者吉;无泡者凶。服发汗剂得汗可治;无汗难治。若溃后神昏呕哕,恶心血不止者死。(《准绳》)
夭寿疽门主论
申斗垣曰∶夭寿疽,其状大而紫黑,生于项背,是三阴、三阳经脉交会之处。故毒易于内攻,若不早治,致热毒入于渊液,(胆经穴名。)恐伤肝肺,旬日之间必死。初起不论阴阳寒热,当以隔蒜或豆豉饼灸之。治同痈疽法。(《启玄》)
对口门主论
申斗垣曰∶对口生于风府 门穴。(风府一名舌本,入项发际一寸,脑户后一寸五分,项大筋内宛宛中。 门在风府后五分,入发际五分,入系舌本阳维之会,仰头取之。)对口对口有正有偏。毒流于肩则肩肿,毒流于背则背肿。汪省之曰∶偏对口,又名发际发。(《理例》)陈远公曰∶对口初生小疮,先痒后疼,随至溃烂,人以为至凶之痈也。不知生正对口者反轻,而生于偏傍者尤重。盖颈项之上,乃肾督之部位也,其地属阴,所生多是阴疽,非阳痈也。阳证必高突,色红肿发亮,疼痛呼号;若阴疽色必黑黯,疼亦不甚,身困欲卧,沉重呻吟无力,疮口不突,或现无数小疮,世人不知何处觅头。
然阴阳二证,皆可内消,何可令其皮破肿溃而后治之乎!惟内消之法,不必分解阴阳,但既破溃脓,设阴阳不审,漫投药饵,则祸生倾刻也。内消用三星汤∶金银花二两,蒲公英一两,生甘草三钱。水煎,二服全消。阳证已破者,亦以此方治之,三服必脓尽肉生。若阴证大溃者,改用七圣汤;人参、黄 、当归、白术各一两,金银花二两。水煎,一服血止,二剂肉生,三剂口小,四剂皮合,又二剂痊愈。(《冰鉴》。此方治各部痈疽低陷不收口者神效,不止治对口阴毒而已也。总以阳证可以凉泻,阴证必须温补故耳。)陈实功曰∶对口又名脑疽,生于项后而对前口者是也。正对口是督脉所主,督脉起于下,而贯脊行于上,故毒瓦斯得之,反能冲突高肿,使毒瓦斯不致下流低陷,乃能外发,故多易治。偏对口,乃太阳所司,太阳膀胱主司寒水,性质多沉,起于巅顶,贯项两旁,顺行而下,与疮毒交会下流,故疮多平塌,难治之证,以十五日内得脓为吉。(《正宗》)冯鲁瞻曰∶肾消亦有脑疽背痈者。盖肾主骨,脑者髓之海,背者,太阳经寒水所过之地,水涸海竭,阴火上炎,安得不发而为痈疽也。其疮甚而不溃,或赤水者,甚则或黑或紫,火极似水之象,乃肾水已竭不治。若峻补其阴,能食便调,神安无别恶证,或可救也。
薛立斋曰∶脑疽俗名对口,乃湿热交蒸而成,从外感受者轻,从五脏蕴结内发于外者重,项后虽属于督脉,又乃太阳膀胱寒水司行之道,从外感得者多生正穴,气禀纯阳,故多不治而愈。正穴属于督脉,起自尾闾穴,贯脊而上,气血交会,故易于高肿溃脓,生肌收口。偏穴属太阳膀胱经,太阳膀胱主司寒水,起于巅顶,分脊而下,此处发疽毒壅于此,气血流行随毒而下,疮形平塌,肿不高尖,根脚走散,两肩漫肿,背如负石,难以成脓,难溃难敛,决不可治。
又曰∶五脏蕴结而成者,其源有五∶心绪烦扰,煽动不宁,以致火旺而沸腾,行于项间,与寒水交滞而为脓者,一也;恼怒伤肝,项乃三阳统筋之所,肝伤则血脉不潮,筋无荣养,凝结为肿,故项紧急强痛,不能转侧,其患未溃前,肉色紫暗,坚硬漫肿,破流血水,木痛无脓者,二也;思虑伤脾,脾气日损,又或膏粱损胃,胃汁干枯,以致中脘痞塞,气不营运,逆于肉理,乃生壅肿,其患外皮虽腐,内坚不溃,口燥舌干,饮食不进,根脚走散,脓秽色败者,三也;忧郁伤肺,肺伤则毛孔闭塞,腠理不通,气不舒畅,纵横经络,结而为肿,其形疮多平塌,色淡不华,皮腐脂流,形如汤泼,气粗短促,鼻霉鼻掀,碌碌生痰,殷殷发嗽者,四也;恣欲伤肾,肾伤则真阴之气败,真阴一败,相火相生,此火最能自升自降,或动或静,疮形紫黑,脉数乖度,烦躁口干,随饮随渴者,五也。故云从内发外者重。
又曰∶凡不红不疼不肿,灸亦不痛,急用披针当顶点入知痛处,出其恶血,通其疮窍,随插蟾酥条,直入疮底,用膏盖好,取脓为吉。余如痈疽治法托毒。
对口门主方
秘方连翘(去心) 牛蒡子(研) 蝉蜕 白芍 川芎 当归尾 防风 赤芍药(各一钱五分)甘草节(必要真节) 川贝母(去心,各三钱) 蒲公英(二钱) 浓朴(一钱) 桔梗(一钱四分) 乳香(去油,研) 没药(去油,研,各七分)逐味另秤,分厘不可增减,水二盅煎,加童便一盏和服,服后出汗,二三剂即愈。
对口初起 鲜乌鱼皮贴疮上,干则以火酒扫之,日换五次。
又方 猪首眼瞠中肉,取下两块,盛碗内,用木箸捣极烂如糊,敷四围,中留豆大一孔透气,至重敷二次,即消。
又方 山药同独核肥皂捣敷。
又方 蝣蜒虫同霜梅捣敷。
又方上好心红(三钱) 蝣蜒(十条)捣膏,视毒大小贴之,未成即消,已成即出脓,立时见效。
对口背痈仙方活鲫鱼(一尾,去鳞、肠。) 头垢(五钱)共捣烂,加蜜半杯搅匀,从外围入里面,留一孔出毒瓦斯,二次全消,实时止痛。
对口疖初起 桃叶尖九个捣烂掺上。
又方 抱小鸡的母鸡热屎涂消。
又方 猪胆剖汁,碗盛,涂完即愈。(男子用雄猪胆。女用母猪胆。)又方 天茄(即白牵牛)叶带茎、子,采来同生姜三片捣敷,早晚一换,三日全愈。
又方甘蔗渣(焙干) 白狗屎(焙燥)研末和匀,用竹管将稀绢蒙一头入药,筛膏药上贴之。虽垂危亦愈。
对口 荠菜同醋捣烂敷立消。
百脉疽门主论
《鬼遗方》云∶百脉疽,肿起环围颈项疼痛,身体大热,不敢动止, 不能食。
此有大畏恐骇,上气咳嗽,其发引耳,不可以肿。十五日可刺导引,不导引见血,八十日必死。(《准绳》)
肩痈门主论
陈实功曰∶肩毒左肩为痈属肝,右肩为疽属肺。(《正宗)。)胡公弼曰∶发肩乃肾与膀胱受证,气血凝滞,不得流行,结成痈疽,得脓为吉。(《青囊》)
肩疽门主论
肩疽王肯堂曰∶肩疽此处,乃手足三阳交会之所,由风热郁结所致,或因负重损伤而作。(《准绳》)《灵枢》云∶发于肩及 ,名曰 痈,其状赤黑,急治之,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脏;痈发四五日,逆 之。
《鬼遗方》云∶丁疽发两肩,恶血留结内外,荣卫不通,发成疔疽,五日肿大,令人口噤寒战。十二日可刺;不治,二十日死。
陈氏曰∶干疽肿发,起两肩及两大臂连胛骨,二七日痛不息,亦不可动;五十日身热不赤。六十日可刺;刺之无血者死。
薛立斋曰∶肩疽生于肩骨之上,乃肝脾二经积热,毒上冲肩井,始生多不知觉,惟肩骨中酸痛,竟有六七个月,方现形影。既溃失治,五六载不能收功,甚至肩井骨露则危矣。初起宜用艾灸。
《心法》曰∶肩中疽生肩正中,左右相同,属三焦胆二经,一名 痈。
又曰∶肩风毒生于肩稍 上骨尖处,属大肠肩 穴。由邪风深袭骨缝,与湿稽留,化热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