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外应膏(《秘方》) 川乌一斤为末,用陈醋入砂锅内,慢火熬如酱色敷患处。如病一年,敷后一日发痒;二年,二日发痒。痒时令人将手拍痒处,拍至不痒为度。先用升麻、皮硝、生姜煎水洗,然后敷药,不可见风。
湿痰流注,初起肿痛无头,皮色不变,久而不治,则发热作脓。知觉早者于未破时急服此方十余剂,即能内消,最称灵验。
橘红 防风 秦艽 木通(各一钱) 真胆星(二钱) 川贝母 僵蚕(炒) 桃仁(炒) 五倍子 金银花(各三钱) 防己(八分) 白甘遂(刮去皮,末,七分) 皂角子(鲜者敲碎,九个) 肥皂子(鲜者敲碎,十个) 土茯苓(磁锋刮皮打碎,四两)虚弱人加石斛、薏仁各一钱,痰在头顶胸者加夏枯草一钱,痰在背脊者加羌活五分,痰在胁肋者加柴胡五分,痰在肚腹者加赤芍、泽泻各一钱,痰在臂者加独活五分,痰在腿脚者加木瓜一钱,牛膝一钱五分。
上用河水九碗,砂锅内煎三碗,每日早中晚各热服一碗。如痰在心之上者,食后服;痰在心之下者,食前服;如虚弱人分二剂,极虚者分三剂,小儿分四剂。忌食盐、酱、茶、醋、猪肉、鲜鱼、鸡、鸭、鹅一切发物,煎炒姜椒,烟酒生冷。但药内有甘遂与甘草相反,恐别样丸散内有甘草者,切不可服。已破头者止服四五剂,使气血调和,不至又流他处,随服十全大补汤加川贝母二钱五分,石斛二钱,滴乳香去油四分,须服数十剂方能痊愈。若系多火之人,十全大补汤内减去肉桂。(《愿体集》)治流注。(抄本)石膏(一两) 官硼(三钱)飞面作十丸,将丸穿一孔,贯以铁线,炭火 红,取酒一碗投入,令又烧红,入酒内,以丸尽为度。待酒热即服,一日二服,自消。
又方金银花 红花(各三钱) 地榆 苦参(各二两)酒水各半煎服。近者三剂,远者七剂即消。
神验方(周鹤仙) 用姜黄母子,(是大姜黄身上小钉子是也。)研末。将小红枣去核,药末入内填平,用丝棉扎紧,塞入鼻孔内,随量饮醉,盖暖出汗。已溃者自然痊愈,未溃者内消神效之极。
鼻孔照男左女右塞之。药不可经妇人手。
又方野花椒 山茱萸(各半斤)用酒浸煮三炷香冷定,将酒尽量饮醉,发汗一身,其毒自散,神效。
又方 金银花带叶和酒糟研烂,用净瓦罐盛药,火中煨热,敷患处立愈。
湿痰初起一剂消。(蕴公和尚。)归尾 大贝母 黄芩 川牛膝 木瓜 白茯苓 槟榔 陈皮(各一钱) 牡蛎 金银花土木鳖 白僵蚕(各一钱五分) 熟大黄(三钱,一方去大黄,用扬州产红芽大戟加五分,加至一钱八分止,取效更速。)用无灰酒一斤煎一半,空心热服取汗,行二三次,渣用酒半斤煎四两,再服。
立消浑身上下湿痰,并消一切无名肿毒。
穿山甲(大片者土炒,七钱) 闹羊花(一两) 猪牙皂(炒,一钱) 羌活(四钱)共研细末。每服一分八厘,加洋糖三钱,热酒调下。
消痰神方(杨惊愚)无论流痰腋痰腋核。如已经贴有膏药敷药,内脓已成者,务将膏药揭去,敷药洗净,然后服药一服,十消五六。至重者不过三服。
穿山甲(炒) 生大黄 生明矾(各四两) 杏仁(去皮,二两)上四味俱用碾槽研极细末,切不可磨,若磨则不效。每服三钱,痰在上部食后服,痰在下部食前服,俱用木瓜酒调下。孕妇忌服。
流痰。
紫花地丁(一两五钱) 宣木瓜(五钱)蜡酒二斤煎一斤,露一宿。痰在上身食后热服,痰在下体食前服之。每日一剂,三日后自消。修服时忌经妇人手。
敷流痰。(王西圃。)生大黄 天南星 白芨(各等分)共研细末,生姜汁、江醋调敷。
敷流痰。(张渔山。)白萝卜叶(捣) 朝北扁柏叶(捣) 飞面和杵敷上,一日一换,即消。敷上宜盖暖出汗。
敷痰。(徐声士。)土子(漆匠熬桐油的) 生半夏 川乌 生南星 草乌(各等分)研细末,桐油调敷。
敷痰。
锻石 当归尾 皮硝 穿山甲 川乌 薄荷叶 草乌(各五钱) 生大黄(一两)研细末。盐卤打糊调敷。
湿痰流注。
葱汁(一饭碗) 凤仙花(一棵捣汁,如无鲜者即用干者一棵研末)先将二汁熬稠,入广胶二钱熔化,再加人中白细末二钱,和匀摊膏贴。
又方蒜瓣(三十瓣) 皂矾(三钱)共捣烂,敷一炷线香时即洗去;次日再敷。起泡无妨。
又方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雄黄(各三钱) 麝香(三分) 大蜈蚣(一条)研细末。用黄蜡三钱熔化为丸。每服三钱,陈酒送下。随量饮醉出汗自消。
湿热流注。(杜秘)连翘心(八钱)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广木香(各五钱)引加万年青叶七片,开口花椒四十九粒,水煎服,后饮木瓜酒。体壮人加黑白丑一钱。
消痰。(吴天序。)甘草(三钱) 金银花 羌活 天花粉(各一两) 蒲公英 紫花地丁(各二两)白水煎,加无灰酒尽量服,出汗如糊,一剂即消。
消痰。(胡学海。)猪牙皂(一钱五分) 蜈蚣(三条) 全蝎(五个) 乳香(去油) 川贝母 穿山甲 明雄 没药(去油,各三钱) 麝香(五分)共研细。黄腊熔化为丸。每服三钱,木瓜酒下。
消三十六种痰块仙方(刘介华。)九头狮子草 川贝母(甜味者佳,各一斤)共磨细末,无灰酒为丸。大人每服三钱,小儿减半,木瓜酒送下,或开水亦可,不过三服必消。孕妇忌服。
消痰神方黑枣(八两,去皮核) 老鼠花(买三文钱,研细)同枣肉为丸如核桃大,每服一丸,白汤嚼下。如是痰,服后必腹痛,吐的也是痰,屙的也是痰。候行过数次,用温粥一盏吃之即止,其痰即消;如未消尽,明日再服,消尽为度。
酸痛门主论
风寒气郁于皮毛,致血不荣于肌表,皮槁多痛,手足似无皮之状,是酸苦生焉。先将葱汤洗净,润肌膏擦之,就暖勿见风冷,自愈。如每逢冬即发者,须三伏时晒捣烂大蒜,间擦三次不再发。经云∶寒因热治,其理甚明。
伤寒瘥后发肿门主论
伤寒愈后浮肿,若因水气者宜利之;若胃虚食少者,宜五苓散加苍术、陈皮、木香、砂仁之类;胃不虚者,以商陆一味煮粥食之亦妙。伤寒大病瘥后肿者不妨,但节饮食,戒酒色,胃气强,肿自消也。
伤寒身痒门主论
凡阳明反无汗,皮中如虫行者,胃主肌肉,阳明久虚也∶宜术附汤、黄 建中汤主之。如风热盛,身痒发热无汗,口燥舌干,大小便秘涩者,宜防风通圣散加羌活主之。如风证身痒者,宜小续命去附子加白附子主之。如血虚身痒者,宜四物汤加浮萍、蒺藜、防风主之。身上虚痒者,是血不荣于腠理也,用四物汤加黄芩煎调浮萍末服之。
肿块门主论
虚怯人气血乖违,肢体患肿块,或痛或不痛,或风袭于经络,肢体疼痛,或四肢筋挛骨痛,宜用葱熨法,其肿自消。此外补阳气而运散壅滞之法也。
肿块门主方
葱熨法 葱头切细捣烂,炒热熨患处。冷则易之,再熨肿处自已。即跌打损伤肿痛,亦用此法。
凡有肿块处,糯米一二合炊饭或粽子煮熟,乘热入盐少许,加切碎葱数根,白酒曲一小丸,同捣极烂如膏,烘热贴患处,油纸及布包缚住,自消。
又方 白酒曲一二丸为末,炒枯热酒调敷,即可内消。
消块止痛丹(《冰鉴》) 人参 半夏 白术(各三钱) 黄 薏苡仁 白茯苓(各五钱)羌活 防风(各一钱) 桂枝(五分)水煎服。二剂轻,四剂止,二十剂消尽。
汗斑门主论
张仲景曰∶汗斑乃暑热之时,人不知而用日晒之手巾,揩其身上之汗,便成此病。最无害而难愈,宜内服苍耳丸主之。
汗斑门主方
验方硫黄 铅粉(各等分)共研细,用生姜切片蘸擦。初则变黑,次则转红,红退则愈。
又方密陀僧 铅粉(各等分)研匀,生姜蘸擦。
又方 用浓布一尺,以白砒研极细末,鸡蛋清和匀,浆于布上,拍匀晒干,不时擦之,数日即愈。兼治一切顽癣如神。
汗斑肥皂。
硫黄 雄黄 白砒 明矾 密陀僧(各一两) 肥皂(去筋弦膜,净六两)共捣为大圆,擦汗斑上,停一顿饭时,洗去。将手巾另用清水搓过。切不可擦脸,恐有气息攻目。
汗斑(钱怀谷)。先将生姜切片擦汗斑上,再以姜汁调川贝母细末搓上,过宿洗去。
汗斑 粗夏布一块,用瓦上青苔(不是瓦上长瓦松)。将井水洗净捣汁,浸布晒干,用白芷一两,硫黄五钱同炒研细,以鸡蛋清调匀,浆在布上晒干,以布擦斑上,自愈。
又方密陀僧 硫黄(各一钱) 冰片(一分)研细,烧酒调搓。
又方 白硼砂研细擦之,即愈。
汗斑。(杨惊愚。)北细辛 白芷(各二钱) 硫黄(一钱)共研极细末,用花红莲蒂切一片,蘸擦除根。
赤白汗斑。(刘进士。)雄黄 硫黄 全蝎 白僵蚕 白附子 密陀僧(各五分) 麝香共为末。蘸生姜于患处擦之。五日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