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对联大典
5257300000064

第64章 对联趣事(1)

岳母联对试才婿

一天,解缙前来拜望岳父和岳母。岳母端来一杯茶放在他面前,就退到内室去了。解缙揭开茶杯盖一看,见是一杯白开水,就轻轻将茶盖盖上,叹道:

徒有好清水,

可惜无鱼虾。

在内屋屏风后偷听动静的岳母闻言,这才另送上一杯龙井茶,摆上几碟果点。吃午饭时,岳母又故意为难解缙,只给他面前摆了一只竹筷,却端起杯来劝酒。解缙只是笑,不动手,吟道:

独角龙能飞,

独木桥难行。

岳母这才点头另取了一副象牙筷子摆到解缙面前。

午饭后,岳母拿出文房四宝,要解缙以山、竹、梅、月四字为眼,当场作一首五言绝句。解缙不假思索,提笔一挥而就:

云闲山秀丽,

风静竹平安。

诗兴梅边得,

琴清月下弹。

解缙一走,岳父徐泰笑着问老伴:“怎么样,这下你该服气了吧!”老伴点了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不行,等端午节三个女婿到齐了再比试一番,看他们三个谁更胜一筹。”

端午节那天,三个女儿和三位女婿果然都来给岳父岳母拜节来了,合家团聚,好不热闹。一家围坐桌前,岳母提出让三个女婿联诗对句,以助酒兴。大女婿和二女婿相互挤眉弄眼,存心要给解缙出点难题。大女婿站起来,指着墙上挂的一幅孔圣人图和一幅关公像,吟出一句上联:

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

接着故作谦虚地说:“才疏学浅,请小姨夫指点并对出下联。”解缙闻句,脱口即对:

写春秋,演春秋,一部春秋。

岳父大人闻对,高兴地喝彩道:“妙,对得妙极了!”二女婿站起来,指着门前文水河边的龙王庙又出上联道:

朝朝朝朝朝朝应。

解缙一听,即刻明白了上联的含意,是说天天(朝朝)来朝拜,第二天(朝)都能应验。他望着滔滔不绝的文水河,立即应对:

长长长长长长流。

“好句!缙儿讲的是文水河,着实耐人寻味,别有情趣。”知书识礼的岳母也禁不住脱口赞美起来。

解缙对联对得工整新颖,特别是话说得令人舒畅。从此,岳母和岳父一样,也对他另眼相待了。

杨升庵妙对弘治皇帝

杨升庵是个有名的才子,特别在对联上很有造诣。相传,在他小的时候,便是个神童。

一日中午,杨升庵路过一所私塾,见老师正用戒尺责打学生,学生哭得可怜。便走上前去询问出了什么事。老师告诉他说:“今天早晨,我出了一下联,要他对上联,时过半日,还是对不出来,因而打他。”

年幼好学的杨升庵忙向老师请教下联的内容,老师说:“谷黄米白饭如霜。”

杨升庵沉思良久,也对不出来,对老师说:“先生,这上联我一时也对不上,容我回去再慢慢思索。”

后来,他跟大学士的父亲杨廷和到北京住。

一日,弘治皇帝在御花园宴请朝中大臣,升庵觉得能长见识,也随父前往。当时正好是三九寒冬,取暖的火盆中,木炭正燃着熊熊的红火。弘治皇帝因景生情,对众大臣说:“朕有一联,请各位大臣对下联。”接着念道:

炭黑火红灰似雪;

说完,笑望群臣,看哪个最先答出下联。

这时,那些平时都自以为博学多才的大臣们,个个低头沉思,一时间鸦雀无声,气氛显得有些紧张。“我来对!”杨升庵说道,随即站了出来。众大臣转头一看,原来是杨廷和的儿子杨升庵。只见他向前走了两步,对皇帝作了个揖,从容答道:

谷黄来白饭如霜。

弘治皇帝听了,不禁拍案称绝,高声赞道:“妙对,妙对!”可是谁又知道,正是这个下联,为难了杨升庵多少年哪。

朱元璋“岂止吞吴”

朱元璋从小生活在民间,对对联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也很喜爱。

相传他起义后,连获大捷,便来到江苏,攻打姑苏城。姑苏,也就是苏州,古时属昊国。攻打之前,为了鼓舞士气,他出了一联: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这句上联拼字成联,又抒发了志在必得的胸襟。这时,朱元璋恰好看到军师刘伯温在场,就让他来对下联。刘伯温文武全才,他想了一下,按着上联的意思,对道:

人中王,人边王,意在全任。

“人中王”是“全”,“人边王”是“任”。在意思上比上联更进一步:朱元璋只是说要把江南(吴)拿下来,刘伯温说要把整个中国都拿下来,由他一统天下。

祝枝山写对联骂财主

祝枝山是明代书画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在对联上很有造诣。相传有一年除夕,一个姓钱的财主跑到祝枝山家里来,想请他写春联。祝枝山想到这个钱财主平日欺压百姓,搜刮乡里,今日正好借机奚落他一番。于是,吩咐在钱财主的大门两旁贴好纸张,想了一想,挥笔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过往的人们看到这副对联,因为对这黑心的财主恨之人骨,都这样念: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对。

钱财主听了气急败坏,知道是祝枝山故意使他难堪,于是到县衙告状,说祝枝山辱骂良民,要求老爷为他做主。当然,钱财主还暗中给县老爷送了些金银财物。县令收了财物,便立刻派人传来祝枝山,质问道:“祝先生,你也是个读过书的秀才,为何用对联辱骂钱老板,做出这等有辱斯文的事情来?”

祝枝山笑着回答说:“大人也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啊!我是读书人,岂能用对联骂人?学生写的全是吉祥之词!”于是,拿出对联当场念给众人听: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县令和财主听后,无言对答。好半天,县老爷才醒过来,向钱财主喝道:“只怪你才疏学浅,把吉祥之词当成辱骂之言,快给祝先生赔罪!”

钱财主无奈,只好连连道歉。祝枝山哈哈大笑,告别县令,扬长而去。

郑板桥巧识对联

古代有个叫郑板桥的,是“扬州八怪”之一,书画诗文,样样了得。当了官之后,也很关心百姓的疾苦,是一位受到老百姓爱戴的好官。

相传,有一天苏州府一位姓蔡的州官与郑板桥外出巡游,体察百姓的疾苦。他们走到南门街的时候,看见一户人家贴着一副对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念完后,郑板桥皱了皱眉头,对州官说:“请兄台稍等片刻,敝人马上就回来。”说完,调头就朝家里走去。蔡州官被郑板桥弄糊涂了,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只好站在那里等。过了一会儿,郑板桥气吁吁地跑回来了,他一手拿着几件衣服,一手提着一刀肉,肩上还扛着一袋粮食。到了之后,他也不敲门,便推门而人,只见那一家老小缩在一张床上,没有衣服穿,灶里也是冷冷清清。郑板桥说:“春节快到了,这几件衣服你们穿上,还有几斤肉,一袋米,你们留下过个年。”

那家人认出这是他们的父母官郑板桥,就爬下床来磕头,千恩万谢。

出了门,州官想,难道郑板桥是神仙,要不然怎能算出他家缺衣少粮?便想问个究竟:“郑先生,你如何知道他们没有衣服穿没有粮食吃?”郑板桥笑了一笑,回答道:

“兄台,请过来这边,你看,这对联左边是二三四五,右边是六七八九,不就是缺一(衣)少十(食)吗?”州官这才恍然大悟,连连称赞道:“郑先生真是博学多才,关心民疾,下官佩服,佩服!”

张兰张芳答武后

武则天听说宣化府附近有一对神童姐妹。姐姐张兰十三岁,妹妹张芳九岁,都聪明过人,善于作诗联对。便传下一道圣旨,命宣化府火速把姐妹俩送到京都,打算亲自考察。

金銮殿上,武后提出了各种间题,姐妹俩都对答如流。武后感到十分惊喜。接着,武后要张兰对对子:

河植荷花和尚掐去何人戴?

这是一副异字同音联,“河”“荷”“和”“何”四字同音,又有合理情节,出得新奇别致,要对下联很不容易。满朝文武听了,都不由得皱眉摇头。没想到那张兰斜瞟了一旁为武后弹琴的侍女一眼,开口说道:

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武后听了,不禁暗暗称奇,连连颔首。两旁的官员们也都舒了一口气,低声议论,说这真是个货真价实的女神童。

武后接着间张芳:“朕还有一副绝对,你敢试试吗?”随即吟出上联:

冰冻兵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

上联中“冰、兵”同音,“冻、动”同音,十二字一气呵成,确是“绝对”。大臣们又陷人沉思,看能不能自己想个下联出来。这时候张芳正歪着头思考呢,转着一对又大又亮的黑眼珠,过了一会儿,抬头对道:

龙卧隆中隆未龙龙自隆中飞。

武后听了拍手称妙。众大臣齐声夸赞。武后越想越高兴,就命令摆酒设宴,款待小姐妹。席间,武后便想把张芳留在身边。张芳听了,脸上露出悲伤的神色,低头不语。武后以为她不说话就是同意了,就说:“好,就这么定了。你现在就作一首离别诗,送送你姐姐吧!”

小张芳见武后都这样说了,没有办法,就慢慢地站起来,对着姐姐吟道: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所嗟人异雁,不得一行归。

吟罢,眼泪夺眶而出。满朝文武见状,纷纷放下杯箸,感叹不止。武后见了也长叹一声,说:“同来同归,二女之愿也!看来真是欲去不可留啊!”于是,命人把张兰和张芳送了回去

对对子巧联婚姻

相传,古时有一地主的女儿,芳名吾同,长相俊美,年已三十,却尚未婚配。父母很着急,于是决定出联择婿。当天请高手拟好一上联,令人写在榜上,这上联只有七个字:

累累结就梧桐子。

榜一贴出,观者云集,人山人海,但多系看热闹,很多天过去了,还无人敢揭。这一天,突然来了一个修鞋匠,摇摇晃晃上前揭了榜。大家一下子围了过来,要看鞋匠的热闹。只见鞋匠提起笔来,在榜的背面写道:

单单只待凤夙求。

一正一反,却是非常工整,地主一家看了之后,虽然看那鞋匠十分穷困,但话已出口,不能收回,而且想到鞋匠确有几分才华,将来未必没有出头之日,也就欢欢喜喜地答应了这门婚事。

无独有偶。话说明代,有一姓赵的富翁。他只有一个儿子,颇有才华,年方二十,家人都急着为他找个好佳偶。正在这时,有人介绍王家小女。王小姐妙龄二八,又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正是一门好姻缘。不想赵家还有别的要求,提出与王家对对子,对上才能成亲。赵老先生的上联是:

乾八卦,冲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写成之后,差人送去。王家接到上联,知道赵家是想找一位才女做夫人,不过也正合了王家的心愿,随即对出下联,曰: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赵家看后,连声称好,当日结亲,吹吹打打,好姻缘羡煞人也!

答对过城门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

欧阳修小时候家里很穷,又要生活又要求学。十三岁那年的一天,他去襄阳城拜访一位老秀才。夕阳西照,欧阳修身背书囊,匆匆忙忙来到襄阳城下,抬头见城门已关。城头却还有一个老兵把守,欧阳修便拱手施礼,说道:“可否烦请老伯开一开城门,放学生进城?”

老兵见城下来了个小书生,衣服虽破,却有几分气度,便问道:“城下哪里来的小童?为何现在进城?”

欧阳修施礼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拜访老师,还请老伯通融。”老兵本不敢违例打开城门,但看得出是个很懂礼貌有点才华的学子,便起了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欧阳修答道:“遵命。”

老兵在城上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在城下踱了几步,便向着上面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老兵一听感到奇怪,以为书生还不明白,就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不是已经对过了吗?”老兵俯首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其实,这副对联是: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纪晓岚题联讽庸医

清代才子纪晓岚,乾隆年问进士,从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官十多年,晚年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二十四卷。他才华横溢,极善对句,天地万物、古今诗赋无不可人对,信手拈来,出口成趣。关于纪晓岚的对联故事,笔记、野史中多有记载,在民间也流传颇广。

相传,有一个庸医,医道拙劣,常出事故,耽误病人。纪晓岚便想教训一下他。这医生偏偏不知情,以为自己医道高明,再三来请纪晓岚的“墨宝”,好抬高自己的身价。纪晓岚想这正是个机会,他略为沉思了一会,提笔给他写了一块匾额:“明远堂”。医生看这字很漂亮,意思也不错,就回家高高兴兴地把匾额挂了起来。

旁人都不明白纪晓岚为什么要给这害人的庸医题匾,就去问他,题这三字究竟什么意思。纪晓岚解释说:“经书上不是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和‘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的句子吗?像这样的医生,算得上‘不行’了吧。”说完大笑。听的人也跟着笑了起来,暗地里佩服纪晓岚的才华。于是又问他:“假如这医生再来纠缠,要配副对联,你打算怎样?”纪晓岚回答说,早已想好了两副对联,一副五言的,是把孟浩然一首五言律诗里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换两个字,成为:

不明财主弃,

多故病人疏。

上联中的“不明”是指医道不高明,“财主”就是求医的病家,下联中的“故”字解释为“事故”。另一副七言对联,上联是用札甫《兵车行》里的现成句子:

新鬼烦冤旧鬼哭,

下联是用李商隐《马嵬》里的现成句子:

他生未卜此生休。

众人听了,都觉得既对仗又好笑。

刘禹锡落难题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