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5266300000030

第30章 淡定——人生要经得起诱惑(1)

可以贫穷,但不能潦倒

庄子的生活很贫穷,但是他的精神生活并不贫穷。《庄子·山木》中有一段这样的故事:

庄子身穿粗布衣并打着补丁,工整地用麻丝系好鞋子走过魏王身边。魏王见了说:“先生为什么如此潦倒呢?”

庄子立刻纠正说:“我这是贫穷,不是潦倒。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潦倒;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潦倒。”

安贫乐道是庄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世人的忠告。但正如庄子所说,贫穷并非潦倒,安贫乐道的人也并非没有精神内涵,不思进取。一个人物质上贫穷并不可怕,但一定不要让自己的精神贫乏,精神贫乏才是潦倒。庄子很贫穷,但是庄子的精神力量散发出耀眼的光辉,他深谙快乐生活的道理,心与物游,天真烂漫,这种贫穷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最富有的。

如果一个人精神上贫乏,说明他的生活已失去了意义和动力,那么即使他家财万贯,也不会有快乐的生活。

《庄子·让王》篇中还记录了另一个故事:

春秋时的原宪住在鲁国,一丈见方的房子,盖着茅草;用桑枝做门框,用蓬草做成门;用破瓮做窗户,用破布隔成两间;屋顶漏雨,地面潮湿,他却端坐在里面弹琴。子贡骑着大马,穿着白衣,里面是紫色的衬子,小巷子容不下高大的马车,他便走着去见原宪。原宪戴顶破帽子,穿着破鞋,倚着藜杖在门口应答。子贡说:“呵!先生生了什么病?”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钱叫做贫,有学识而无用武之地叫做病,现在我是贫,不是病。”子贡因而进退两难,脸上露出羞愧的表情。

子贡自以为了不起,听了原宪对于贫穷的看法,不禁深感羞愧。因为他自己实际上有病——心病,不能从高层次看待贫困,更不理解那些能够忍受贫困而心怀大志的人。

不同的人对于贫穷的看法不同,标准不同,忍受贫穷的能力也不同。对于贫穷,有些人是不得不居于贫困,苦熬贫困,所以觉得贫困是可怕的,这是着眼于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有一些人是甘居贫困,是借贫困的环境来磨炼自己的意志,这是自觉地忍受贫困。不仅注重自己的物质享受,还看重自己的精神修养,才是积极地忍受贫困。

贫穷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每个人都希望改变贫穷的状况,但是急于求成或是用歪门邪道脱贫,不是真正的脱贫,而不过是贪恋富贵罢了。

一个人,在贫穷的生活中,如果能保持快乐的心情,精神饱满,心态天真,就能获得圆满的人生。相反,如果一个人心灵空虚,贪欲满心,即使他家财万贯,也不会获得持久的快乐。因此,一个人可以贫穷,但不能潦倒。

别忘了自己出发的目的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个很经典的比喻:“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意思是,对于一只想要栖息的小鸟来说,即使给它一片森林,它也只能选择其中一根树枝筑巢;对于一只想要喝水的小鼹鼠来说,即使给它一整条河,它顶多喝满它的小肚子而已。

的确,人生有涯,一个人一辈子能吃多少饭呢?能占多大的面积呢?不管我们住的是多大的豪宅或者别墅,我们睡觉所需要的面积不会比别人多;不管我们吃的是满汉全席、山珍海味,我们填饱肚子所需要的食物也就那么多。那么当这些全部满足的时候,我们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什么呢?正如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找来了锤子和钉子,想把一幅画挂在墙上。可是当他把钉子钉进墙后,却发现这颗钉子根本挂不住这幅画。他必须先往墙里打一个小木楔子,然后再钉钉子。

于是,他寻找能够做成木楔子的木头。等他终于找到一块木头后,却发现太大,于是他又去找斧子。找到斧子,发现斧头不如锯子顺手,于是他又去找锯子。好不容易找到锯子,却发现锯子上面没有锯条,于是他又去找锯条。这样一件一件东西找下来,等到他把所有的东西都凑齐时,他已经不知道要干什么了,因为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挂那幅画。

这很像我们很多人今天的生活。我们在行走,我们在奔波,我们终日忙忙碌碌,但是我们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其实我们最初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追求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欲望得到满足之后所产生的成就感。人的欲望能有多大呢?一样是吃喝拉撒而已,再加上基础的社会需求——这些欲望多么容易满足啊。

可是,当满足了这些欲望之后,我们却忘记了享受已经得到的幸福,因为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欲望,于是我们继续不停地追求,最终在这条没有尽头的路上越行越远。

人的问题,就是总忘了自己的真正目的,总是让欲望源源不断地展现在自己眼前,于是不停地为追逐而追逐。有了饭吃,就开始追求鲍鱼海鲜;有了酒喝,就开始追求茅台拉菲;有了妻子,开始追求妻妾成群;有了尊严,开始追求颐指气使,使所有人都服服帖帖的权利。这样的欲望,又有多少人能够得到满足?即使得到满足,还等不到享受欲望满足时的幸福,可能又忙着追逐下一个欲望了。

这是一条走不到尽头的路,既然如此,那就干脆不要去寻找尽头,而应找到自己当初设定的目的地,享受达到目的所带来的快乐。幸福并不取决于你所走的路的远近,而取决于你是否接近为自己设下的目标。

所以,记住你出发的目的,走到你的目的地,然后跟幸福喝一杯茶吧。

名心退尽时,悠然见南山

在《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了一句人生的名言:“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意思是,人为了求名,不择手段,将自己的知识技巧作为斗争的工具,最终为名所困。

人最高的道德,就是把这个“名心”抹平,就像庄子所讲的,“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即“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马,也好”。人把虚荣心去掉了,一任时人牛马呼。

世界上有很多人却放不下这颗“名心”,为了一个虚名,往往无所不用其极。

春秋战国时代有一群特殊的人,被称为刺客,而吴国的要离正是这群刺客中比较特殊的一人。

吴王阖闾利用刺客专诸刺杀了王镣自己当上吴王,当时,王镣的儿子——被称为吴国第一勇士的公子庆忌带兵在外,阖闾很担心庆忌谋反,于是征募刺客前去刺杀庆忌。

于是,便有人推荐了要离。这个要离五短身材,其貌不扬。阖闾第一次见到要离没把他当回事,也不像对专诸那样礼遇他。但是,要离为了阖闾的暗杀行动,居然主动提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计划:要离居然要求阖闾借故将自己治罪,砍断自己的手臂,杀死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当街挫骨扬灰!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只是要离这招苦肉计的狠毒程度,可谓空前绝后。

在付出了全家人的生命和自己的一条手臂的代价后,要离终于成功取得了庆忌的信任,成了庆忌的随从。当公子庆忌率兵乘船伐吴的时候,要离持矛在庆忌一旁侍立。突然一阵大风刮来,要离正好站在上风口而庆忌坐在下风口,这就是要离等待了许久的机会!趁着风势,要离使出全身力气向庆忌举矛刺去,短矛透入庆忌心窝,穿其后背而出。

庆忌不愧为吴国第一勇士,他没有立刻死,而是忍着剧痛,单手提着要离,把他的头按入水中,如此三次,才把淹得半死的要离横放到自己的膝盖上,大笑着对他说:“天下居然有像你这样的勇士,竟然能用这种苦肉计来刺杀我啊!”

庆忌身边的卫士冲上来要把要离碎尸万段,庆忌摆了摆手说:“这个人是天下少有的勇士,一天之内,怎么能够死两个勇士呢?”

最后,庆忌由于伤势太重死了,庆忌的卫士也没有为难要离,让他自己回吴国领赏。要离却惨笑着说:“我为了贪图刺客的虚名,害死了妻子和儿子,害得自己断了一条胳膊,我还有什么颜面回吴国呢?”于是,他自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