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美的传奇(从5000元到1000亿的家电帝国)
5267200000029

第29章 时人莫小池中水,静水流深有卧龙(2)

接下来负责开发的“清爽星”健康型分体挂壁式换气空调器同样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产品是国内首家设计开发并上市销售的健康型换气空调产品,1999年上市销售,就以其新颖独特的遥控换气保湿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当年便创下30万台行业销售历史记录。以后邓工又负责开发了I型、I1型分体挂壁式空调器产品,其产品性价比高,质量及性能稳定,上市后销售状况也很好,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冷静星”、“清爽星”到“I系列”,邓工负责开发的新产品项目连续三年夺得集团技术开发新产品的一等奖,她开始参与管理工作。现在她负责一个30多人的开发部门,一年要负责多个大项目的开发工作,加上空调竞争越来越激烈,更新换代不断加快,邓工觉得压力越来越大,也没有太多精力去进行具体的产品设计开发。提到这一点,她觉得有点遗憾,毕竟她是那么的喜欢做技术。

邓工总是说时间过得很快,刚到东莞的时候才上一年级的儿子现在已经读高二了。提到儿子,邓工满脸的骄傲,儿子才是她最大的成就。她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一家人都要在一起,不管扔下哪一个都觉得很不完整。“有人说我是女强人,其实我不是,我只要一家人在一起。”

回头看走过的这些年,邓工说自己过得很顺利,很多东西根本就没有刻意去追求就很幸运地得到了,而她自己仅仅是想着做好事情而已。“做好每一件事情,它的价值自然而然会体现出来,只有踏实做事,才能有成绩”,她肯定地说。

我记得邓工曾获得美的科技大会表彰,第一次奖小车,她就获得美的送的“富康”小车一辆,从此成为有车一族,这件事在当时非常轰动。所有的研发技术人员从这一点看到了何老总对科研的重视,看到了事业的希望,从此干劲十足。

有人说美的是顺德的财富与骄傲,对于美的来说,邓工以及像邓工一样的科技人员就是美的的财富与骄傲!

博士在美的“搏”得带劲

从古至今,君王求贤的故事不胜枚举。周文王寻遍渭水,终于找到垂钓的姜子牙;齐桓公并不计较射他一箭的管仲,任他为相成就春秋霸业;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不光是国家,凡是有志向做大做强的企业,也都对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非常重视,美的的用人之道,就非常值得称赞。

1991年夏天,《光明日报》驻广东的记者盛一平和新华社的江佐中合写了一篇小通讯《博士马军在乡镇企业“搏”得带劲》,作为《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引起社会不小反响,“博士在乡镇”一时成为众多媒体的热门话题。

报道说的是1991年夏天,27岁的马军博士刚刚毕业,学校安排他留校任教,但是他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来到人生地不熟的顺德,走进了美的的大门。三个月之后,他就设计出国内一流的高效节能空调,给“美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订单突破1亿元,马军月薪连翻数倍,升至2000多元,年底还拿到了14000元的奖金。

马军是美的最早引进的博士,也是全国第一个加盟乡镇企业的博士。事实上,在马军之后,美的一直采用灵活人才机制,设立科学人才制度。不断完善“栽好梧桐树”的工作,目的是要“引得凤凰来”。

游斌就是飞到美的大树上的又一只凤凰。他中等身材、普通相貌、白衬衣、黑夹克、金属半框眼镜,说话的时候有些羞涩,工作的时候神情专注……当这样的一个人物出现在你的身边的时候,你可能想象不出他就是200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制冷家电集团的首席工程师——游斌博士。

2008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向游斌博士颁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奖状。游斌在获奖之后激动地说:“真的没想到,我能获得这个荣誉。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自己的刻苦钻研之外,离不开整个研发团队的相互协作,更离不开美的对科技人员的巨大支持。”

游斌认为,美的很重视对研发人员的鼓励,最近几年,集团每年都会拿出数百万元重奖科技人员,仅2007年对科技人员的奖励就高达750万。他现在的福克斯汽车就是2006年被评选为“十大科技明星”时获得的奖励。当时他正想买汽车,不过没敢想买这么好的车,集团奖励给游斌这些科技明星的汽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期望值。

美的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人为本,科技为先”的经营理念,重视科研人才队伍建设。集团上下尊重知识、尊重科研人才的氛围很浓,这从另外一方面大大加强了科研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

当然,无论想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都离不开背后的刻苦努力。搞科研是辛苦的、枯燥的,但做出来的成就是无法比拟的。游斌也是如此,从1997年开始研究空调风道起,他就收集阅读了国内外有关空调风机及风道系统方面最近40年的研究文献,这些论文放在一起大概有2米多高。到现在,他还经常去各大高校收集最新的专业论文,英文版、日文版都一一研读。至今,他在《中国热物力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已经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多次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年度学术会议,有机会和国内顶尖级博士专家座谈,共同探讨行业新技术。

游斌感慨地说,顺德是一片创业的热土,美的是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希望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能够珍惜在这里工作的机会,沉住气,深入一线,长期潜心科研,这里有我们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其实,有时候,个人的发展会超出自己当初的理想,而促使人超越自己理想的原因,往往来源于对常规的不断突破,以及外界的机遇。企业给人才机遇,给予充分的尊重,让他们有施展的舞台。这样,他们就感受到了伯乐相马的恩遇,感受到人尽其才的气息。如果没有开放的用人观念,超前的意识,美的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人才,更不可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

所以,人才的使用离不开开放的文化。美的也正是在“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文化引导下,实现了规范的管理,畅顺的流程,合理的集权与分权。成千上万马军、游斌这样的优秀人才汇聚美的,共图大业。

杯酒释兵权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跟其他企业一样,美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创业元老隐退这一非常头痛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何老总提出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口号。这一转变立刻在企业内部掀起不小的波澜。有些被“剥夺”了岗位的“元老”找到当家人何老总,说他“喜新厌旧”、“过河拆桥”……

这些人都是当年一起创业的伙伴,曾经摸爬滚打的战友,从内心来讲,何老总当然不希望他们离开,但是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作出一些艰难的选择,承受变革的阵痛。面对前来质问的人,何老总不怒不恼地让秘书搬来一台电脑,对气势汹汹的来者们说:“试试看,你们谁能玩得转它?谁行,明天就官复原职!”这些只有小学、初中文化的元老你看我、我看你,无言以对。

这就是在美的流传甚广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关于这个故事,我采访了美的创业元老之一的陈序强(陈总),他解释说:这个事情并没有外界传得那么离奇,有点故事化了。那20几位老员工实质上不能说是退出,虽然大家共同凑了5000元办的企业,但性质是街办企业,集体的,他们都没有所谓的股份制,就是大家齐心合力在街道办了一家小企业,每个人都在里面就业,是一名员工,大家只是一起办厂,但不会有像现在的股份意识,只不过当时要办一家企业,街区没有钱,只好大家出钱集资,有单有据,后来企业发展,再把钱还给他们。

第一批入厂的员工到“北滘塑料生产组”这家街道办的企业打工,并不是拿着股份的原始股东概念,不是像现在10个、20个人,大家成立一家公司,自己有可能是股东,而那时每个人心里的想法只是员工而已,不过是第一批员工罢了。

所以,不论是第一批员工,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也好,都属于职工性质,企业发展了,自然阶梯轮换接替。美的的创业元老大部分是自然退休,这样的老员工占绝大多数,中途走的也有,是由于个别因为身体原因或者个人发展理由而离开的,自己走的,不是何老总让走的,后来由于美的风扇搬迁到中山,就有很多老员工说,离家太远不方便,不愿去。他们大多数现在每月还有工资,你可以一次性把全部工资领走,也可以逐月领取一直到你退休。

美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没有人们传说的那么不近人情,我看到更多的是美的对元老的尊重、感激、不离不弃。

2005年11月7日,“退休高层异地生产基地考察团”考察归来,这些随着美的一起成长、“大半辈子奉献给了美的事业”的美的元勋,目睹了美的飞速发展的奇迹后,兴奋不已。作为美的老领导,在退下来近两年后,重新考察了美的异地生产基地后,对美的现在的发展深有感慨,特别是武汉基地从建厂到投产仅用了半年。何工对自己一直从事的空调生产充满了信心,“1985年的时候我们还只是小规模,‘作坊式’生产空调,现在已经发展到四大基地,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台,再过几年,超过2000万台是完全有可能的。”

通过这次对美的异地基地考察,他们看到美的在不断发展壮大,看到后继有人,个个都很开心。他们认为,“美的随着规模的扩大,也培养了大批年轻有为的经理人。美的现在在何老总的正确领导下,再加上一批年轻、有文化、有责任感的人担当要职,2005年的产值预计达到480个亿”,这有望突破500个亿。充分证明了美的的实力。

“1986~1987年的时候,我们财务统计每天销售收入能有一万元就很不错了。”一直从事财务工作的静姐回想着当时的情景,“今天,美的每天的销售额都远远超过一个亿”。她说完不禁笑了,那笑声中饱含着喜悦。

退休高层(从左至右分别为何应强、陈序强、冯静梅、罗鉴明)在考察时合影

“美的现在还没有忘记我们啊。”静姐代表这些高层退休者转达了对美的管理者们的感谢,“离开美的了,整个集团还是一样尊重历史,尊重我们这些人”。现在他们时不时还被邀请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公司不论有什么活动,只要通知了我们,我们都会参加的。”退休高层们表示,他们很高兴,“能每期看到我们的《美的》报,及时了解到公司的动态”。

“通过考察,我们好像还没退休。”这些退休高层还沉浸在兴奋当中。

“长江后浪推前浪,衷心祝愿由你领航的这艘中国家电制造的航空母舰,乘风破浪,安全远航!愿美的明天更美好!”在退休高层视察异地生产基地回来写给何老总的信中,他们表达了这样的愿景。

坐飞机升上来的老总

在美的内部,方洪波被称为“坐飞机升上来的老总”,可谓青云直上,而借给他这朵云的,正是何老总。

我与方洪波非常熟悉,他曾经是我的直接领导,所以总称他为方总。1987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之后就职于湖北襄樊的东风汽车制造厂,他可能不适应传统的国有企业,事后方总说,“20岁已看到50岁的样子”。

1992年,方总从东风汽车辞职后来到广东顺德,凭借其扎实的文字功底,进入美的总裁办。方总那时的工作,是出版《美的》企业报。从组稿到写作、编辑,是他的主业。给领导们写讲话稿、各种总结、报告,是不能少的副业。在这个过程中,他了解了美的,也分析了美的,并渐渐开始参与公司的宣传、推广工作。

起初方总在美的是默默无闻,何老总是从文章里发现了他。何老总有一个习惯,每年都必须考察调研市场,我记得是1994年、1995年,何老总两次考察广东重点市场,包括:广州、深圳、惠州、中山、番禺等珠三角地区家电市场,只有我和方总两人全程陪同,我当时身为美的产品广东分公司市场策划及推广负责人,而何老总对方总的留意、观察和栽培也正从此时开始。

出差工作期间,我与方总同住一个房间,经常对企业的发展、社会热点、历史政治展开交流。方总因为是历史系毕业,看问题深远而独到,分析问题特别深入,推理逻辑性极强。那时我就对他心生佩服,并因此结下友谊,彼此熟悉起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这两次出差,给了方总脱颖而出的机会。出差回来,方总就将其观察到的市场情况进行了整理总结,并在见到何老总时适时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胆略与见识,给何老总留下很深的印象。回来后不久,何老总便提拔了方总。自此以后视其为亲信,从公关科副科长到科长,再到广告部经理,市场部经理,直到1997年后出任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一路平步青云,越干越出色。

以今日的眼光看,何老总确实有识人之能,方总在集团内部时,颇有得意之作,其中最为瞩目的是1995年,方总负责了一个轰动全国的大广告。当时巩俐红遍大江南北,她的热度和神秘感,让方总把美的的形象代言人锁定巩俐。通过一系列运作,“美的生活美的享受”,就在巩俐的眼波流转中,成了当时流行的广告语。而当年,美的家电产品销量便开始大增,令何老总大为赏识,也为方总日后独立掌控一方、担当大任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