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修大智,道养心性:成大事不可不知的佛道智慧
5271900000010

第10章 生命不是用来自私的(2)

老聃说:“你心中困惑而不能理解,嘴巴封闭而不能谈论,还是让我为你说个大概。最为阴冷的阴气是那么肃肃寒冷,最为灼热的阳气是那么赫赫炎热,肃肃的阴气出自苍天,赫赫的阳气发自大地;阴阳二气相互交通融合因而产生万物,有时候还会成为万物的纲纪却不会显现出具体的形体。消逝、生长、满盈、虚空,时而晦暗时而显明,一天天地改变一月月地演化,每天都有所作为,却不能看到它造就万物、推演变化的功绩。生长有它萌发的初始阶段,死亡也有它消退败亡的归向,但是开始和终了相互循环,没有开端也没有谁能够知道它们变化的穷尽。倘若不是这样,那么谁又能是万物的本源?”

孔子说:“请问游心于宇宙之初、万物之始的情况。”

老聃回答:“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至美’、‘至乐’了,体察到‘至美’也就是遨游于‘至乐’,这就叫做‘至人’。”

孔子说:“我希望能听到那样的方法。”

老聃说:“食草的兽类不担忧更换生活的草泽,水生的虫豸不害怕改变生活的水域,这是因为只进行了小小的变化而没有失去惯常的生活环境,这样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就不会进入到内心。普天之下,莫不是万物共同生息的环境。获得这共同生活的环境而又混同其间,那么人的四肢以及众多的躯体都将最终变成尘垢,而死亡、生存终结、开始也将像昼夜更替一样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扰乱它,更何况去介意那些得失祸福呢!舍弃得失祸福之类附属于己的东西就像丢弃泥土一样,懂得自身远比这些附属于自己的东西更为珍贵,珍贵在于我自身而不因外在变化而丧失。况且宇宙间的千变万化从来就没有过终极,怎么值得使内心忧患?已经体察大道的人便能通晓这个道理。”

孔子说:“先生的德行合于天地,仍然借助于至理真言来修养心性,古时候的君子,又有谁能够免于这样做呢?”

老聃说:“不是这样的。水激涌而出,不借助于人力方才自然。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对于德行,无须加以培养万物也不会脱离他的影响,就像天自然地高,地自然地厚,太阳与月亮自然光明,又哪里用得着修养呢!”

孔子从老聃那儿回来,把见到老聃的情况告诉给了颜回,说:“我对于大道,就好像瓮中的小飞虫对于瓮外的广阔天地啊!不是老聃的启迪揭开了我的蒙昧,我不知道天地之大那是完完全全的了。”

老聃告诉孔子,他“游心于物之初”乃是“至美至乐”。一个真正得道的人,他的生活就会变得像艺术一样,其中有难言的真善美。一个人,如果能够忘记各种欲念是非,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他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快乐。

有一个故事这么说:

某父子俩一起耕作一片土地。一年一次,他们会把粮食、蔬菜装满那老旧的牛车,运到附近的镇上去卖。但父子二人相似的地方并不多。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年轻人则性子急躁、野心勃勃。

一天清晨,他们套上了牛车,载满了一车子的粮食、蔬菜,开始了旅程。儿子心想他们若走快些,当天傍晚便可到达市场。于是他用棍子不停催赶牛车,要牲口走快些。

“放轻松点,儿子,”老人说,“这样你会活得久一些。”

“可是我们若比别人先到市场,我们便有机会卖个好价钱。”儿子反驳。

父亲不回答,只把帽子拉下来遮住双眼,在牛车上睡着了。年轻人很不高兴,愈发催促牛车走快些,固执地不愿放慢速度。他们在快到中午的时候,来到一间小屋前面,父亲醒来,微笑着说:“这是你叔叔的家,我们进去打声招呼。”

“可是我们已经慢了半个时辰了。”儿子着急地说。

“那么再慢一会儿也没关系。我弟弟跟我住得这么近,却很少有机会见面。”父亲慢慢地回答。

儿子生气地等待着,直到两位老人慢慢地聊足了半个时辰,才再次启程,这次轮到老人驾牛车。走到一个岔路口,父亲把牛车赶到右边的路上。

“左边的路近些。”儿子说。

“我晓得,”老人回答,“但这边路的景色好多了。”

“你不在乎时间?”年轻人不耐烦地说。

“噢,我当然在乎,所以我喜欢看漂亮的风景,把时间都享受起来。”

蜿蜒的道路穿过美丽的牧草地、野花,经过一条清澈河流——这一切年轻人都视而不见,他心里翻腾不已,十分焦急,他甚至没有注意到当天的日落有多美。

他们最终也没有在傍晚赶到。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宽广、美丽的大花园。老人呼吸芳香的气味,聆听小河的流水声,把牛车停了下来。“我们在此过夜好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跟你做伴,”儿子生气地说,“你对看日落、闻花香比赚钱更有兴趣!”

“对了,这是你这么长时间以来所说的最好听的话。”父亲微笑着说。

几分钟后,父亲开始打呼噜——儿子则瞪着天上的星星。长夜漫漫,儿子好久都睡不着。天不亮,儿子便摇醒父亲。他们马上动身,大约走了一里路,遇到一个农民正在试图把牛车从沟里拉上来。

“我们去帮他一把。”老人低声说。

“你想浪费更多时间?”儿子有点生气了。

“放轻松些,孩子,有一天你也可能掉进沟里。我们要帮助有所需要的人——不要忘了。”

儿子生气地扭头看着一边。

等到另一辆牛车回到路上时,天已经大亮了。突然,天上闪出一道强光,接下来似乎是打雷的声音。群山后面的天空变得一片黑暗。

“看来城里在下大雨。”老人说。

“我们若是赶快些,现在大概已把货卖完了。”儿子大发牢骚。

“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你会更享受人生。”仁慈的老人劝告道。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镇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两人都不发一言。

终于,年轻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说:“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是的,现代社会中的人,失去了信仰的基石,以致于很早就忘记了人在社会中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他们的心灵变得很空虚,所以只能用各种各样的欲望来代替。他们每天都在匆匆赶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像苍蝇一样奔波不息。其实,生活的美一直在你的周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想法,珍视自己的内心,修身养性,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来对待,你就能像庄子所说的那样,获得真正的艺术化的自由生活。

当下就是幸福,最重要的时间就是现在

什么是真人?

佛家对真人的定义是,不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这就叫“真人”。

这也是人活着的价值。一切的作为,不去追究最初的动机是什么,也不要追求结果怎么样。一个人如果忘记了无始无终的时空观念,对现有的生命悠然而受之,天冷了就穿衣服,天热了就脱衣服,受而喜之,才能顺其自然,活在当下。

有人问一个禅师,什么是活在当下?禅师回答,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就叫活在当下。是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现在你做的事情,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最重要的时间就是现在。

有个小和尚负责清扫寺院里的落叶。这是件苦差事,秋冬之际,每次起风,树叶总是随风飞舞。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都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以为这样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他一整天都很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满地落叶。

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佛家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所谓“当下”就是指: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待的地方、周围的人;“活在当下”就是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而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

人们之所以总是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麻烦,是因为人们总是生活在过去或者未来,而往往忽视或者并不予以理会我们生活的“当下”。一个真正懂得“活在当下”的人便能“快乐来临的时候就享受快乐,痛苦来临的时候就迎着痛苦”,在黑暗与光明中,既不回避,也不逃离,以坦然的态度来面对人生。

幸福是太多和太少之间的一站。

假如将全世界的人口压缩成一个100人的村庄,那么这个村庄将有:

57名亚洲人,21名欧洲人,14名美洲人和大洋洲人,8名非洲人;52名女人和48名男人;30名基督教徒和70名非基督教徒;89名异性恋和11名同性恋。

6人拥有全村财富的89%,而这6人均来自美国,80人住房条件不好,70人为文盲,50人营养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拥有电脑,1人(对,只有一人)拥有大学文凭。

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认识世界,我们就可以理解下列信息:

如果你今天早晨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千万人都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

如果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煎熬,那么你的处境比其他5亿人更好。

如果你能随便进出教堂或寺庙而没有任何被恐吓、强暴和杀害的危险,那么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

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可吃,你有衣可穿,有房可住,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界上75%的人更富有。

如果你在银行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钞,口袋里有零钱,那么你属于世界上8%最幸运的人。

如果你父母双全没有离异,那你就是很稀有的地球人。

如果你读了以上的文字,说明你就不属于20亿文盲中的一员,他们每天都在为不识字而痛苦。

幸福有时就在我们的手中,但是拥有幸福的我们却不知道,也不懂得珍惜。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去追求自己手中没有的事物,而我们却常常为“得不到”而忧思。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吧,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惊觉原来幸福曾经来过。

是的,活在当下就要对自己的现状满意,要相信每一个时刻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最好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正以最好的方式展开。你如果抱怨现状不好,因为你不知道还有更坏;如果你不活在当下,就会失去当下。

人活在当下,应该放下过去的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顺其自然。把全副的精神力用来承担眼前的这一刻,因为失去此刻便没有下一刻,不能珍惜今生也就无法向往未来。

看淡生死,好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人都是轻死贵生的,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很怕提到“死”字,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这个道理。佛门讲究生死轮回,把一次死亡的结束当成是另一次生命的开始。我们的生命终究是要走向终结的,没有人能逃过这一劫。因此何妨把生死看得淡然、坦然一点呢?死其实就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死才有生,宇宙万物就是在这样的生生死死中循环不息的。

有一个人每天他都要去医院门口看讣告,看看谁又被贴出来了。然后,他记下逝者的名字,将讣告抄写在小本子上。医院,是通往死亡的平台,隔三差五,总有人要离开这个世界。有时,一天会送走好几个。

看见他抄写讣告,人们就把他当成一个很怪异的人,误以为他有收藏癖,专门收藏讣告。

人们哪里知道,他是个身患绝症的人,死神已经向他招手了,他几乎可以听见黄泉路上的潺潺流水声了。

他不想死,真的不想死。每一个有生命的人,都不想死。他也曾经自暴自弃,想一头撞死到墙上。死亡的方法有许多种。也许是出于胆怯,他没有选择自尽,而是硬撑着活下来了。活一天算一天吧——他这么想。这是个很简单的想法。有时,简单胜于复杂。简单,可以让人看见另一道风景。

忽然,有一天,他在医院门口看见了讣告。过去,他从未留意过医院门口的讣告。而这一次,讣告磁石般地将他吸引了。讣告上是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道闪电划过脑际,燃亮了他心中的那片死海。

于是,他每天都到医院门口看讣告,看谁又被贴出来了。一个又一个名字。有些是他很熟悉的:熟悉他们的音容笑貌,熟悉他们的家庭子女。于是,他开始一笔一画地抄写讣告。日积月累,他抄写了厚厚的一个本子。有这么多人,在前面走了,自己对死亡,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讣告上那些沉痛的词语感染着他,燃烧着他。燃烧过后,他的内心反倒平静下来了。如果有一天,自己的名字真的被加上了黑框,真的被写到讣告上了,应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在医院门口,人们脚步匆匆,谁会在意一粒灰尘融入大海呢?生来死去,医院不过是一条现实中的通道。

闲下来的时候,他开始整理那些讣告了。他将每一条讣告整理成文辞精美的散文。他歌颂死者,超度死亡,心里没有一丝倦怠和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