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一生必须依靠的10种人
5283700000084

第84章 靠众人(4)

3.不论地区

唐太宗李世民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不论在即位前或即位后,他都重视人才的选拔,注意搜罗各方面的人才为己所用,而不计较人才来源于何种政治集团。他手下的文武大臣既有隋朝的旧臣,如萧蠫等,也有来自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集团的人员,如徐世绩、秦叔宝、程咬金等。

另外,宋真宗赵恒也很善于用人,他对人才的选拔不囿于地域之限。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宋景德二年抚州进士晏殊年14,大名府进士姜盖年12,都长得英俊,宋真宗下诏召试。晏殊试诗赋各一首,姜盖试诗6首。晏殊诗赋写得快又好,宋真宗大为赞赏。宰相寇准因晏殊是南方人,欲压低晏殊而取姜盖,宋真宗不同意说:“朝廷取士,唯才是求,四海一家,岂限遐迩?如前代张九龄辈何尝以僻陋而弃置耶?”于是,赐晏殊进士出身,姜盖同学究出身。

广泛接纳有用人才,你的事业才会成功。当你把众多的人才都聚在你周围之后,你还要做好两件事:

1.善于用人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于用人就是能了解并善于注重他人的长处,这样的人必定可以成为处世方面的强者,必定有着众多的各行各业的朋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办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一位哲人说过:“从长处看人,世无无用之人;从短处看人,人人难逃平庸。”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家人有五个儿子,五个儿子“各有千秋”,长子质朴,次子聪明,三子目盲,四子驼背,五子跛脚。如果按照常理看,这家人的日子会过得相当困难。可是出人意料的是,这家人的日子却过得挺顺当。有好奇的人一打听,才知道那人对五个儿子进行了一番巧妙的安排。他让质朴的老大务农,让聪明的老二经商,老三目盲,正好可以按摩,背驼的老四可以搓绳,跛足的老五便成了守家纺线的好手。这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尽其长,日子过得能不顺当么?

试想,如果这个人仅仅考虑儿子身上的残疾缺陷,不就会被愁死吗?但是他转换了一种思维角度,从扬长避短的角度出发,发现了儿子们具有正常人所不具备的优势。这么一来,所有的儿子都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位叫格兰特的著名将军,此人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唯一的缺陷是好酒贪杯。但是,林肯重用他的帅才优势,认为他虽有缺点,但他的帅才是无人可比的,因此大胆地起用了格兰特。当时林肯对众多的反对者说,“你们说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我还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还要送一箱好酒给他喝!”格兰特的上任,使战局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北方军很快平定了南方叛乱。

有一位厂长同样非常会用人,他既善用人长,又善用人短。比如安排遇事爱钻牛角尖者去当质量检查员,让处理问题头脑太呆板者去当考勤员,而脾气太犟争强好胜者就任命他当攻坚突击队长,办事婆婆妈妈的就让他去抓劳保,喜爱聊天能言善辩的就安排去搞公关接待。这样一来,厂里一切便都秩序井然,效益时时见好。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所谓的人才,并不是能把每件事情都能干得很好、样样精通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别出色的人。

善于发现人才的长处,让他们各尽其才,你就能做起事来如鱼得水了。

2.爱惜人才

除尽可能地把能人拉到自己身边外,还要懂得惜才,这样才能使人才为己所有,全力支持你、效忠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才也会犯各种错误,这时作为领导的你就要能够容短护短。所谓容短护短,就是根据领导管理活动的需要,在“伸缩度”允许的范围内,宽厚地容忍下属的短处,甚至适当偏袒下属。这样,既可以用他可用之处,又可以让下属感恩,成为你更坚实的依靠。

名扬古今的诸葛亮,不仅广揽人才、重用人才,还千方百计地保护人才。蒋琬就是在诸葛亮的精心保护、培养下,才逐渐成为蜀汉政权中重要的谋臣的。

蒋琬,三国时零陵湘乡人,字公琰。在刘备入蜀前,他只是一个州衙门里的小吏,做些缮写文书之类的事。刘备入蜀后,让他做了广都县令。他办事公正,勤勤恳恳,又颇为妥善,受到了同僚们的赞赏和百姓的拥戴,也引起了诸葛亮的分外关注。可是,有一次刘备因事到了广都县,蒋琬却因醉酒而未出面欢迎,刘备不禁大怒,当即革职,并判其死罪。诸葛亮闻知,火速赶来,奉劝刘备说:“蒋琬平时办事严谨,勤奋公正,且博学多才,有治理国家的本领。这一次,只不过是他偶然的过失而已。再说,蒋琬一贯以安定百姓为本,不善于官场上的迎来送往,不宜因为眼前这件事而判其死罪。”刘备一向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而今见他如此表示,也便收回成命,赦免了蒋琬的死罪,但仍然罢免了他的官职。

不久,诸葛亮又把蒋琬扶持起来,并大力培养。蒋琬也发奋努力,精忠报国,对诸葛亮更是感恩戴德。后来,蒋琬做了尚书郎,还曾代理丞相职务。诸葛亮率师出征时,总是让蒋琬全权负责军需保障,而蒋琬也总能做到“足兵足食以相供给”,帮诸葛亮解除了后顾之忧。

数年后,当诸葛亮六出祁山病危时,还特地给后主刘禅写信,称赞蒋琬的人品与才干,并提议在他死后,让蒋琬来接替自己的职位。刘禅遵照诸葛亮遗嘱,先是命蒋琬为问书令,总统国事,次年又令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蒋琬终于成为继诸葛亮之后的蜀汉政权的又一依靠。

当然,惜才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在这方面,可以选择的方法很多,其中比较有效的是:

(1)当下属偶犯过失,懊悔莫及,已经暗地里采取了补救措施时,只要这种过失尚未造成重大后果,性质也不甚严重,领导者就应该佯作不知,不予过问,以避免损伤下属的自尊心。

(2)在即将交给下属一件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之前,为了让下属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领导者不要急于清算他过去的过失,可以采取暂不追究的方式,再给他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甚至视具体情节的轻重,宣布减、免对他的处分。

(3)护短之前,不必大肆声张;护短之后,也无须用语言来点破,更不要摆出施恩者的样子,让下属感激自己。唯有一切照旧,若无其事,方能收到施恩无痕迹的最佳效果。

(4)当下属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受到更高领导的责难,处于十分难堪的境地时,作为他的上司,不应落井下石,更不要抓替罪羊,而应勇敢地站出来为下属辩护,主动分担责任。这样做,不仅挽救了一个下属,而且将赢得更多的下属的心。

(5)关键时刻护短一次,胜过平时护短百次。当下属处于即将提拔、晋级的前夕,往往会招致众多的挑剔、苛求和非议,这时候,就应该奋力抵制嫉贤妒能的歪风邪气,勇敢保护那些略有瑕疵的优秀人才。

一个人神通再大,也无法事必躬亲,没有得力的人才相助,注定难以成功。所以,我们要像淘金一样去挖人才,挖得越多越好;要像爱惜手足一样爱惜人才,不为小过弃贤才。把人才变成你的朋友,这样人心才会向着你,有了众人的帮助,你也就有了迈向成功的法宝和靠山。

依靠众人的智慧让你事半功倍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众人的智慧即是无穷的,如果你能够把众人的智慧转化成自己的智慧,那你在办事的过程中一定会事半功倍。

即使是天才人物也不可能样样精通,要善于借用别人的智慧,把它转化成自己的智慧。在借用别人智慧的过程中,会让自己得到灵感和启发,使自己得到提升,做起事来也一定会事半功倍。

当今世界,对于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已经不仅仅需要个体的努力,而且需要知识的高度集结来作为成功的基石。因此,你越是善于从群体中求知,越是不断地开拓新的求知领域,越是有益于人与人之间的优势互补,你的智能结构就越是完美,越是富有应变能力,进而能够应付变幻繁杂的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这方面来看,古代皇帝中没有谁能比唐太宗更能接受别人的谏言,这是由于他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例如:

唐太宗曾召集大臣说:“自古以来,有许多帝王总是按个人喜好做事。心情好的时候,连毫无功绩的人也胡乱封赏,一旦有任何不顺遂的事,马上大发雷霆,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杀无辜。天下之所以大乱往往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日夜以此为警戒,如果各位有意见,不妨直率地提出来。各位对部下的谏言最好也能欣然接受,不要因为与自己的想法不同,便加以拒绝。无法接受部下谏言的人,大概也不可能给上级任何进谏吧?”

在唐太宗晚年时,他曾告诉魏征:“近来朝中大臣都不论述自己的意见,这是为什么呢?”魏征回答:“陛下向来能虚心接受臣下的意见,有人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也是理所当然的。那些保持沉默的人当中,所持的理由却各有差异。意志薄弱的人虽然心中有话,但却不敢说出口;平素很少随侍在陛下左右的人,则害怕陛下对其不够信赖,因此不敢提出意见;还有那些眷恋于目前地位的人,则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了话,会因此失去辛苦得到的地位,所以也不会积极地发言。这些便是众人皆沉默的原因。”魏征的回答,鲜明地描绘出部下的不同心理,同时也明确指出了领导者容易疏忽的地方。

唐太宗听后回答:“一切诚如你所说,我也不时地反省这一点。臣子进谏国君时,必须先有所觉悟,因为稍有疏忽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可以说和赴刑场没有差别,这也是进谏的臣子越来越少的原因。我今后会虚心接受臣下的谏言,而且希望大臣们也不要有任何担忧,直谏无妨吧!”

唐太宗一生都以这种态度贯彻始终,广纳臣下之谏言,反省自己,扬长避短,从而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创立了太平盛世的繁荣局面。当然,说到接纳部下意见,也必须以拥有杰出的部下为前提。唐太宗殿下有魏征、房玄龄等不可多得的人才,这也是太宗的一大优点。由此观之,身为一个团体的领导者,要像太宗那样注意倾听下属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这样,才会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有一些人往往不愿别人说自己的错误,甚至对说这种话的人打击报复,这实在是难以理解的。身为领导者应该胸怀宽阔,鼓励部下发表见解,如此才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是一家规模庞大的电器用品制造公司,积极鼓励所属员工提供改进工作的建设性创议,是这个公司获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松下电器公司在大阪的一个内销电视机生产工厂里,挂满了用英、日两种文字书写的标语,其内容大都是鼓励员工多提建设性的创意。据说,该公司员工每年大约能提66万个建设性的创意,其中被采纳的可达10%。

有一名工人叫武山,他的工作是把一些电子组件装到印刷电路板上。他经常思考,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这些工作任务。他每年总要提出六七十个提案或建议,改进产品设计,改进制造程序和工作技巧,每年有一二十个提案被公司采纳,乃是很平常的事。

为了防止焊蜡从电视机的端板下滴出造成短路,他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槽型装置防止焊蜡溢漏。当这项提案被采纳实施后,他获得了13美元奖励,这是松下电器公司的第五等奖。武山说:金钱并不是他提创议的主要动机,他是希望能为公司略尽绵薄之力,贡献自己的才智。

在松下电器公司,员工所作的提案只要有价值,都会受到奖励,从而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若以创造的价值而论,这种提案奖金制度每年所节省的钱都要超过所发奖金的30倍以上。但是,节省成本还不是这项制度最重要的事,能有效地发挥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使公司所属员工能为公司的利益绞尽脑汁,并密切员工和公司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据有关资料统计:1975年,这个公司的6.3万名员工总共提出了66万个提案,其中6.1299万个获得采用。这一年松下电器公司的总营业额突破45万美元。不少明眼人说: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一年内把6万多个有价值的建议用在生产、工作中是密不可分的。

这给我们以另一层深刻的启迪:当今人类要解决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乃至各个领域的某些重大问题,单靠个人单枪匹马已很难奏效,往往需要人才的兵团作战和多学科的交汇。

曾有一位记者采访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问他获得财富、获得成功的要诀。安德鲁·卡内基没有正面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而是向他列举许多工商界知名成功人士,简述了他们的个人奋斗历程,并善意地告诫这位记者,不要固执地向亿万富翁追问获得金钱的窍门,这是不实际的。这个窍门就在他所提供的事例之中,要通过分析和总结才能获得。

这位记者就安德鲁·卡内基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了分析,惊奇地发现,在所有这些成功的人的周围,都集结了一批才干优秀、能独当一面的精英人物;在许多重要关头,是这些人物协助他们的老板确认了方向,走出了泥潭,取得了成功。几乎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凭个人智慧和力量在工商界或政界打下江山。正如安德鲁·卡内基的名言:“不是我本人有什么超常的智慧和能力,我只不过比较善于团结某些方面比我更能干的人为我工作而已。”这位记者由此找到了成功者的秘诀:善于团结杰出人才为自己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