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领导手册
5287500000031

第31章 中层领导提高语言能力的技巧

一个成功的中层领导,具备良好的个人基本技能是其事业成功的基石。基本技能不是一蹴而成的,它需要中层领导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语言表达能力、会议主持能力、谈判能力等,都是中层领导基本技巧修炼的内容。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高效开展本部门的工作。

领导者的语言在各种社会环境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实际的意义,这是由领导者的特殊地位和崇高使命所决定的,领导者是社会的组织者,是社会活动的指挥者,是各种复杂关系的协调者。因此,中层领导者掌握高超的语言艺术,不仅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层领导用语的基本要求

领导者讲究语言艺术可以达到用其他手段所达不到的目的。但是,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对象、不同问题来组织语言,表达思想。为此,领导用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正确性

领导者语言的征服力首先在于语言内容的思想性、正确性,而语言内容的正确性,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领导者应有的工作作风,要讲真话,讲实情,不能夸夸其谈,更不能凭主观臆断,随意乱说。

2.思想性

思想性是领导用语的最根本的要求。领导者的言行举止对下属影响很大,如果领导者怨气很大,牢骚满腹就会加重下属的消极情绪;领导者自由主义严重,背后乱议论,传递小道消息,就会影响整个集体的氛围;领导者满嘴脏话、错话就会对下属造成污染。所以领导用语应加强思想性,要能够对下属起到陶冶情操,激励上进,改造思想,提高觉悟的作用。

3.知识性

领导者的知识素养,知识结构和知识面,直接决定其语言艺术水平。领导者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开阔人的视野,启迪人的心灵,因此,领导者应注意加强知识修养,博学多才,刻苦钻研,努力进取,勤于积累,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要有丰富的生活和工作经验,通晓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政治、行政的通才。

4.逻辑性

逻辑思维性要求领导用语,一定要严谨有序,对问题的认识、判断、结论有理有据,一环扣一环,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规定律,预见和推知事物发展方向、趋势,开展创造性活动。

5.情感性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领导用语要富有感情色彩,充满丰富的感情,只有用赤诚的心,炽热的感情,才能融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情感是打开人心灵的钥匙,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只有充满感情的语言,才能激发下属的信心和力量,所以情感性是领导者语言艺术的重要特征。

6.激励性

领导者语言艺术的激励性即指在讲话中对下属所产生的一种内在激发进取的动力,领导用语能够鼓舞士气、振奋精神,增强下属必胜的决心和信念。具有激励力量是领导者讲话艺术的魅力所在。

演讲的语言艺术

领导者的演讲能力是其口才、学识等方面的综合展示,一定要做到准确通顺,这是对领导者口才表达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如果想说的意思是这个样子,对方听了却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或是领导者说了一大篇,语无伦次,颠三倒四,表达不清到底说了些什么,又哪里还有什么口才可言呢?要通顺达意,让人听得明白,不产生误解,关键在于用词准确。如果用词不准确,表情达意就会走样,甚至适得其反。

所谓准确,就是要明确地而不是含糊不清地把话说出来,将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快捷地输送到对方的大脑里。而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必须在平日注意词语的积累,在自己的头脑里建立起一座语言的仓库,做词语的“富翁”。“仓库”里要储藏丰富,应有尽有。每当自己要说话的时候,这些词语就如凤仙花种子似的,弹跳而出;或者像喷泉似的,喷涌而来。一旦讲话时就得心应“口”,左右逢源,极少有因为找不到适当的词语而“卡壳”的时候。如果领导者在说话时“没词儿”,或是颠来倒去,就是那几个词语,一套“学生腔”,“语言无味,像个瘪三”,那就无法准确地表情达意,甚至难以把话说下去。有了丰富词语储备的基础后,根据口才表达的需要,还要精心地选择最确切、最恰当的词语,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恰当地揭示客观事理,贴切地表达主体的思想感情,准确地传递各种信息,做到“意能称物”、“情通达意”,每个字、词、句都用得妥贴、适当、恰如其分,这样,下属一听就能准确无误地理解领导者的本意,双方思想感情的交流也就有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怎样做到用词准确?首先,领导者要思路明确。领导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对客观事物与事理规律性条理化的反映。只有思想明确、思路清晰,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和怎样讲,才能表达得清楚明白。如果领导者事先没有想好,思想处于混乱模糊状态,那就肯定表达不清楚、不准确。其次,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和废话。第三,对所反映的事物和所说明的事理有清楚明晰的认识,对其外貌、性质、特征以及与其他事物、事理的关系了如指掌,这样,选用的词语所包容的内涵和所做出的判断,才符合所反映对象的实际。第四,要真正弄懂每个词语的确切含义和它使用的范围,否则,不是用错词,就是用得不恰当,甚至闹出笑话来。第五,要认真辨析词义,特别要仔细区分同义词、近义词在使用范围、词义轻重、风格特点、搭配功能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区分同音词的不同含义和使用的范围。第六,要把握好词语的分寸,认真区分某些表示分寸的词语在时间、范围、主次、程度、条件、数量等方面的差别,所引用的数字、数据要反复核实。最后,还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不仅要体会、揣摹词语的褒贬意味,而且还要琢磨褒贬意味的轻重和语调。

怎样才能语句通顺?所谓语句通顺,就是能通畅顺当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主要是关于造句方面的问题。语句通顺,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要符合语法规范,二要符合逻辑。只有达到这两方面的要求,才能使思想成为有条理和可以理解的东西,否则,思想就是一堆杂乱无章、不可理解的碎片,哪里还谈得上表情达意和交流思想呢?

语法又称文法,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约定俗成、共同遵守的组词造句的规则。句子有各种类型,一个句子有各种成分,一般应具备主语和谓语成分,用及物动词作谓语的,后面还应带宾语;有的还有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在一个句子里,这些成分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如果缺少了某种成分,就会造成句子的残缺;如果颠倒了某一成分的位置,又会造成语句混乱。这样的句子就不合语法,当然也就难以表情达意了。

所谓逻辑,或称逻辑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概念为主要材料,运用判断、推理、证明等来反映客观事物和事理,揭示事物、事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语言要合乎逻辑,就是说要符合思维的规律,准确反映客观事物、事理的本来面貌。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科学,遵守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论证和反驳具有说服力,结论可靠。

怎样做到语句通顺?首先,句子的结构要完整,该用两个词的句子,不用一个;该用三个词的句子,不用两个;主语不简化,谓语不疏漏,宾语不残缺,附加成分要周全。其次,相关词语的搭配要得当,也就是主谓要相配,动宾要相合,偏正要相应,联合要相当。再次,词序要合理,复句里的各个分句和句群里的各个分句的相互关系要明确,关联词语要扣紧,使各分句之间配合恰当,意义表达得严密、清楚。最后,要选用恰当的句式。不要整篇讲话只使用一种句式。要交错使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长句和短句相结合,整句和散句相搭配,以避免言语的平板呆滞,增强说话的形式美和表达效果。

说服的语言艺术

自己的意见得不到他人赞同的情况是领导者在工作中会经常遇到的。有的人当面提出异议,有的人即使当面赞同,可由于内心反对故并不按领导者的意见去做。这时,如果领导者的意见是有偏颇的,就应该敢于认错,敢于自我批评,并努力纠正。但是,如果领导者的意见是正确的,就需要领导者具备说服别人的能力。说服别人是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高超的领导协调艺术。

一、循循善诱

所谓“循循”,就是指有步骤地、耐心地诱导对方思考。所谓“诱”,就是启发开导;所谓“善”,即是指要“诱”得得当、巧妙,使对方心悦诚服。

二、借此说彼

利用两个事物之间的某一相似点,借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不仅通俗易解,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太宗为了扩大兵源,想把不在征调之列的中年男子都招入军中。宰相魏征知道后对他说:“把水淘干了,不是得不到鱼,但明年恐怕就不会有鱼了;把森林烧光了,不是猎不到野兽,但明年就无兽可猎了。如果中年男子都加入军中,生产怎么办?赋税哪里征?兵员不在多,关键在于是否训练有素,指挥有方,何必求多呢?”太宗无言以对,只好收回了成命。在这段话中,魏征既形象又深刻地阐明了不能把中年男子都调入军中的道理,就是借用两件与主要事件相类似的事例进行比较,说服了唐太宗。

三、侧击暗示

侧击暗示的说服方法就是通过曲折隐晦的语言形式,把自己的思想意见暗示给对方。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既可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又可避免难堪的场面,所以常被用来作说服的有效手段。

一天,一个作曲家带着一份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来请教19世纪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在演奏过程中,罗西尼不停地脱帽。那位作曲家问他:“屋里太热了?”罗西尼回答说:“不,我有见到熟人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罗西尼巧妙地用“那么多熟人”来暗示曲子抄袭太多,缺乏新意,既含蓄又明确地向对方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四、以褒代贬

以褒代贬的说服技巧就是运用修辞中正话反说的方法,把要批评的话,从相反的角度,用表扬的形式表达出来。

一位学生因在新生军训中训练不认真,三次打靶三次剃了“光头”,使全班的团体总分成为全年级倒数第一。班主任在打靶回来的路上,一捶这位学生的肩膀,笑着说:“嗨,三次你都‘吃烧饼’,靶子以外的地方都打中了,也真不容易啊!”老师不乏幽默的“赞扬”引得了同学们的笑声,连这位学生也忍不住笑了。但他笑过后,抓了半天后脑勺,也觉得很不好意思。班主任这样做不仅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对这个学生也是一种鼓励。

五、鼓动激励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你信任他,任用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正是调动他积极性的最好手段。”所以说,鼓动激励的前提是信任。

高昂的士气是提高工作效率、促人上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高昂的士气来自于人的自尊。人的自尊心一旦丧失,工作的热情也随之消失。因此,一个中层领导者应当不断努力提高自己下属的自尊心,而鼓动激励的说服技巧有助于提高人的自尊和工作的热情。

六、心理接触

所谓心理接触,是运用心理学中的“情感共鸣”的原则归纳出来的一种说服方法。

例如,有一位老师接了一个“差”班,开学的第一天,他亲切地对同学们说:“有人说我们是处理品、垃圾班,这是没有道理的。就拿体育锻炼来说,我们班不但不是‘垃圾班’,而且可以争当先进班……”一席话使同学们从低落的情绪中振奋起来,从自卑的心理中挣脱出来,树立起了信心。这种效果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这位老师的话充满信任和鼓动,更重要的是这位老师在见面的第一天,就把自己置于这个被人瞧不起的集体之中,在心理接触和情感共鸣上,使这些内心充满自卑感的学生感受到了温暖和亲情。

七、晓理动情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衡之以利,是最常采用的说服方法。

晓之以理,就是讲道理。无论是简单事情中的道理,还是复杂事情中的道理,都应该明白讲理。

对于一些实惠观念很强的人,以理难服以情难动,唯有“衡之以利”,讲清利害关系是切实有效的一招。这样的结果不论对国家、对社会的利害如何,就是只从个人实实在在的得失考虑,对方也应趋利避害,以接受说服为上策。对那些明事理、重情义并不过分讲究实惠的人,说服者仍应设身处地充分考虑对方的切身利害,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通情达理,也更令人心悦诚服。

人生在世,都在谋求生存与发展,也都有各种各样的正常需要。所以,说服要考虑对方的合理需要。看准了对方的需求,说服就能有的放矢,卓有成效。

手势语的艺术

“手口一心”。手是表达人的心理状态的基本工具之一。

手势语言艺术,是整个态势语言艺术中的一个大家族,是态势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因为手势灵活方便,引人注目,变化形态多,表达内容丰富,所以说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中层领导者的手势语言艺术,其范围很广,其种类很多。

据有关资料介绍,单是在演讲中,手势语言艺术就有上举、下压和平移等几类;在各类中又分双手、单手两种,每种又可以作拳式、掌式、屈肘翻腕式等。根据其功能,我们可以做如下划分:

1.指示性手势语言艺术

指示性手势语言艺术,是指领导者在指明对象或发出指示时,所使用的手势语言技巧。

指示性手势语言艺术,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态势语言艺术。我们在电影和电视中就常看到,在战场上要冲锋时,我军指挥员往往右手一挥,高喊“冲啊!”这个“右手一挥”,就是指示方向、目标的手势语言艺术方式。

这类指示性手势语言艺术,就是在古代的领导活动中也被大量使用。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两千多年前,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在远征途中,全军因断水面临崩溃的危险形势。在这危难关头,亚历山大在战马上作鼓动演说:“勇敢的将士们,我们只要前进,就一定会找到水的。”只见他边说边把右臂高高向正上方举起,张开五指,然后迅猛而有力地挥下,从而给人一种无可置疑之感。接着,他又说:“壮士们,勇敢前进吧!”他边说边又把手臂往后收回,然后迅速有力地将五指分开的手掌,猛地推向前方,给人一种锐不可挡、所向披靡的雄伟气势。

恰当的指示手势语言艺术,既能有助于表达感情,又具有很大的包容量,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2.达情性手势语言艺术

达情性手势语言艺术,其主要作用是表达感情的。诸如,好朋友久别见面要握手,两人分别时要招手表示再见,情绪愤怒时挥拳头,摊开双手表示没办法,等等。对于中层领导者而言,最常用的达情性手势语言就是握手。

握手的方式也能向别人透露不少自身秘密。比如,柔软、抹布型的握手者自信心很低。许多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握手的时候故意过分用力和显出傲慢的态度,其实是虚张声势。挤压式的握手方法,则是为了补偿其信心的缺乏。这种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极端,以致无法让人相信他是一个真正有信心的人。安稳而不过分用力的握手,把对方的手适度地握紧,则是表示:“我是生气勃勃,稳扎稳打的”。这才是代表着自信的握手方式。

3.诠释性手势语言艺术

诠释性手势语言分两种,一种是达形性手势语言,一种是比拟性手势语言。达形性手势语言艺术,是指领导者为了给人一个比较具体、实在、明确的印象,而对事物形状所进行的模仿。

达形性手势语言艺术,在领导实践中也常运用。例如,领导者在演讲中讲到某物时,可以用手来比划其形状。

比拟性手势语言艺术,是指领导者为使下属对抽象事物有一种具体感、实在感,从而用手表示一些比较复杂的感情和比较抽象的概念。

中层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应适当的运用各种手势语,发布命令时用指示性手势语言,与员工沟通使用达情语言,布置任务,多用诠释性手势语,用手势语丰富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来推进领导工作。

中层领导交谈自制礼仪

由于交谈是相互间的事,因此,中层领导与人交谈,最忌的是自己“独白”,搞“一言堂”。

有些人总是自以为是,与人交谈常常自己大侃一阵,不顾对方的“死活”!这样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交谈时必须调动对方热情,照顾对方情绪,尽量给对方提供与自己至少是相等的讲话机会。俗话说,“狂人语躁”。只顾自己一个劲地说个不停的人,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因各种需要,中层领导不仅要与人交谈,还要参与别人交谈。当别人交谈自己欲插话时,一定要了解人家谈论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在适当时机切入其中。当自己把所欲表达之事说完,并引起对方重视和合理答复后,你就要马上退出谈话,以免误人交谈。在退出时可以表现出另有约定似的,突然看一下表,然后说声:“对不起,我有事先走了。”

中层领导在多人交谈场合,一定要注意维护整体交谈气氛,同时不要岔开主题。多人交谈最忌自己只同个别人或地位较高的人谈话,而不顾及他人和会场气氛。如果你要退出此地,则应向众人打招呼表示歉意,说明退出理由。

如果发现两个人正在谈话,自己需要插话时,应向交谈双方打招呼:“对不起,我插一句。”绝不可冒然闯入,否则是极其失礼的。如果自己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也应让对方讲完,然后自己委婉讲出自己的观点。绝不能说:“别讲了,我根本不想听!”

中层领导在同别人交谈时,如果不想让在场的第三个人听,则应礼貌地请其回避。例如:“我和李处长有点要事需单独谈谈,大约需20分钟,请稍等。”这时对方也就知道是不想让自己介入了。当有需要保密的事要谈,又不主动让第三者走开,而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会让人反感和猜疑的。

中层领导无论在任何场合交谈,最忌讳如下几点:

1.冒昧谈论对方、他人生理缺陷。

2.不管对方身心状态和有无急事要办而高谈阔论。

3.对别人的是非大加评头论足。

4.刺伤对方也不道歉。

5.讲“土话”、“脏话”、“口头语”等。

6.发现对方谈话有失误,不加掩饰地讥笑对方。

7.冷嘲热讽地挖苦人,等等。

现在,有些中层领导在与人交谈时,常一边拿出手机一边与别人讲话,以示自己的身价。其实,这是没礼貌的,也显得很俗气。

语言交流中的注意事项

一、句法要求

发言时要用日常用语。不要用长句子在听众面前哗众取宠。每个字都要发音清楚。许多字词听来相似,但意思可能完全不同。

二、注意语速

人们思考和理解的速度每分钟500~600字,为了便于理解,你的发言速度不应超过每分钟100或125个字。语速再快会使你的听众漏掉你所说的话,他们可能难以跟上你。因此,说清楚,说明白,不要太快,讲话放慢速度。

三、注意讲话时的视线

看着你的听众——不要看地板、天花板或窗户。把你的目光从一个人身上慢慢移向另一个人。当你讲话时让你的目光在每个人身上都停留片刻。如果你觉得这样不舒适,那就把目光集中在房间尽头的某一点上讲话,这比看天望地要好些,只要你注视着你的听众而不把目光移开,你就能保持与他们的交流。

四、讲话要注意场合

人类语言交流的实践证明:在同一社会环境中表达同一思想内容,不同场合要求采取与之各自相应的语言形式,否则达不到说话的目的。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说话应当看场合,即“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说话的场合,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区分:

1.内部场合与外部场合

我国文化传统一向重视内外有别。对自己人“关起门来谈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什么事都好办。对外边的人,总怀有戒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办事嘛,一般是公事公办。因此,遵循内外有别的界限谈话,社会上认为是得体的,领导人说话违反这一界限,便被人认为是“乱放炮”,说话不得体了。

2.正式场合与一般场合

领导在正式场合说话应当严肃认真,事先有所准备,不能乱扯一气。非正式场合,便可随便一些,像聊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谈深谈透。

3.严肃场合与非严肃场合

“我特地来看你”,显得很庄重;“我顺便来看你”,有点随意看你来了的意思,可以减轻对方心理负担。

在庄重的场合说“我顺便来看你”就显得不够认真、严肃,会给听话人心理蒙上一层阴影。在日常生活中明明是“顺便来看你”,却偏偏说成是“特地看你来了”,则有些小题大作,会让对方感到紧张。

4.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

一般地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一致。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人家悲痛时,你却说些逗乐的话,别人就会说你这个领导太不识相了。

5.畅言场合与慎言场合

双方很忙,时间很紧,跟人说话就得简明扼要。如果谈笑风生,海阔天空,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不符合客观条件的要求,效果是不会好的。

语言能力提高的艺术

语言的驾驭和运用如何,反应着一位中层领导的思维能力、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社交能力。成功的中层领导大多数具有出色的语言才能,甚至很多是语言大师,他们的谈话具有持久的魅力。

要提高中层领导的语言艺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使用口语

口头语言讲起来灵活方便,是大众生活中的语言,听起来自然流畅易懂,中层领导必须事先把讲话稿多看几遍,力求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语,这样讲起来效果会更好。

根据口语的特点,中层领导在讲话时在语言上力求做到这三点:注重用短句,尽量用通俗词句,善于用口语表达。

2.使用自己的语言

中层领导在讲话时,要说自己体会最深、最熟悉、最大众化的话,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说自己的话,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在讲话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让人一听就知道是某人在说话,让自己的语言具备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中层领导者在会议上说自己的话,看似很朴素,很普通,也可能不够规范,但讲起来轻松自然,便于抒发感情,听起来实在,能够讲出用书面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

3.使用形象语言

形象化的语言有立体感,能使听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法国哲学家艾兰曾说:“抽象的风格总是差的,在你的句子中应该充满石头、金属、椅子、桌子、动物、男人和女人。”这就是说,无论讲话还是写文章都应注意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形象语言能把要说的事物绘声绘色地呈现出来,把要讲的道理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便于理解和接受。

4.恰当使用俗语

语言也有雅俗之分,在具体使用时雅一点好,还是俗一点好,还要根据听众的不同情况而定。如果面对的是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员,就应当说得大众化一点;如果面对的是一些知识分子,就要尽量说得文雅庄重点。

5.使用幽默语言

幽默感是中层领导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之一。讲话时,几句幽默风趣的话语可以打破沉默、尴尬的局面,使听众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活跃情绪。当同不熟悉的下属谈话时,可以利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缓和同下属的紧张关系,打消下属的心理障碍。拉近同下属的感情距离,使下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使在大会上作正式发言时,也应注意运用幽默语言,不断激发与会者的兴奋点,使他们思想活跃,积极发言,以保证会议取得更大成功。

6.讲话内容要准确

语言表达不是随心所欲的。你对事的判断,对人的评价必须实事求是,下达指标进行决策时,来不得半点含糊。

7.讲话要精练、生动

语言表达要言简意赅,惜语如金,不拖泥带水,不讲空话,要拧干“水分”,真正生动、简短、精练的语言能给人以启迪。

8.语言要有时代气息

要使语言充满生气和活力,具体做到:

(1)运用角色语言。在不同场合选用不同的语言,有时严肃,有时活泼,有时具有感召力,有时具有生活味等。其中最基本的区分是权力性讲话和非权力性讲话。

(2)谈吐有致,快慢适度。有的中层领导说话速度太快像放鞭炮,有的太慢像拉牛车,有的则拉长腔,有的口头禅太多,使听者不得要领,这都是不好的语言习惯,应该克服。

(3)讲话要先声夺人,抓住听众。语言的魅力在于达到情感互动,能感召人们和你一起去完成拟定的目标。这就要求你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讲话技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意思。

9.讲话内容要有感召力

善于运用富有哲理并具有感召力的语言,扣人心弦,激人斗志,运用亲切和蔼的语言感化人、催化人,具有说得“石人落泪”和“融冰消雪”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