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希利尔讲艺术史
5290200000015

第15章 建筑篇(4)

最后,他们终于想出了对策:在相对的两个拱门间分别修了一堵弧形墙,这两道墙会像书夹子似的夹着中间的拱门,使其保持稳固。同时,还在另两个拱门的外墙边筑起又高又厚的石砖墙,在建筑学术语中,这种墙叫做“扶壁”。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这座教堂倾注了建筑师们很多心血,但是几年之后,它坍塌了!是建筑师想出的方法无效导致的吗?当然不是!教堂所在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巨大的威力把圆顶上的砖都震落了,教堂随之倒塌。再伟大的建筑师,也不可能变成会魔法的天神,去阻挡地震的到来啊。

重建圣索菲亚教堂时,建筑师对它做了进一步改良:在圆拱与拱门的衔接处开了40个小窗口,光线从这些小小的窗口照射到教堂里,人们只要一仰头,就能亲吻到柔和的阳光,人与蔚蓝的天空仿佛靠得更近了。

在被阳光照耀着的教堂内部,双层的长廊和画廊环绕在中厅四周,画廊的柱子是用色彩斑斓的大理石雕刻、打磨而成的。教堂内的墙壁边沿镶着比柱子还漂亮的大理石。余下的墙体上全是用镀了金的彩色玻璃或大理石块拼出来的漂亮图案。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巧合,圆顶直径是107英尺,而教堂里恰好有107根柱子。

圣索菲亚教堂建成一千多年后,土耳其人夺取了君士坦丁堡,他们的国王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闯到圣索菲亚教堂前面,马鞭一挥,便传下旨意:即刻把圣索菲亚教堂改造成一座清真寺。

土耳其人迅速粉刷了教堂内的墙壁,只有几幅天使画幸免于难,没有被厚厚的石灰粉彻底掩盖。这之后,圣索菲亚教堂多了几座高高的尖塔,这是清真寺的标志性特点。

圣索菲亚大教堂不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建于拜占庭时期的基督教教堂。君士坦丁堡之外很多信奉东正教(基督教的派别之一)的地方也存留着拜占庭风格的建筑物,比如俄罗斯的绝大多数教堂就是拜占庭风格。

威尼斯也保存着一座和圣索菲亚教堂齐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圣马可教堂,据说耶稣门徒圣马可被埋葬在此地,人们为纪念他修建了这座教堂,并用他的名字命名。

圣马可教堂比圣索菲亚教堂晚建几百年,共有五个圆顶,四个小圆顶众星拱月一般环绕在大圆顶围围。人们在教堂外看不到这五个圆顶,因为它们都不高,因此建造者又在原来的圆顶上各加了一层,这样就成了双层圆顶。

如果和圣索菲亚教堂相比,圣马可教堂的装修之华丽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威尼斯曾是个自治港口城邦,不归别的国家管辖。威尼斯的商船从亚洲进口了大量丝绸和香料,财源滚滚而来,威尼斯人的经济实力大增;同时,亚洲商品上绚烂的色彩带给了威尼斯人丰富的灵感。

兼具财力与创意的威尼斯人对圣马可教堂进行了装修,教堂内部的拼贴图案色彩艳丽,大理石名贵非凡,就连大门上镶嵌的四匹铜马也栩栩如生。整座圣马可教堂的色彩搭配得令人炫目,既高贵又不烂俗,简直可以称其为世界上最绚丽的教堂!

【涂鸦墙】——唯一一座由教堂改为清真寺的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因地震和战火被毁,公元537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重建了它,这段时间正是拜占庭帝国的鼎盛时期。这座教堂是基督教徒集会、礼拜,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后来,拜占庭帝国逐渐衰老,土耳其人成了这片土地的统治者,他们把这座教堂改建成了清真寺。伊斯兰教世界最负盛名的建筑师锡南,给拜占庭风格的圣索非亚教堂增添了新鲜的奥斯曼风格,这座宏伟的建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这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由基督教教堂改建为伊斯兰清真寺的建筑。现在,它已经成了属于基督徒和穆罕默德信徒共有的一座宗教博物馆。

第十回 迟来的修道院

日益强大的罗马帝国像一个极度贪婪症患者,眼里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征伐欲望,扬起皮鞭,催促着高大的战车和战马一路厮杀,把几乎整个欧洲都搂进了自己的怀抱。古罗马人创造了灿烂的欧洲文明,也带来了征战和杀戮。

再炙热的烈日到了傍晚也要落山,以东西分裂为标志,称霸一时的罗马帝国逐渐衰弱。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西罗马帝国以罗马为首都。一个帝国变成了两个帝国,一个君主变成了两个君主,整个帝国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后来,北方的民族越过边境,像潮水一样涌入西罗马,这些来自北方的民族被统称为“日耳曼人”,他们凶猛好斗,横扫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区,所到之处先后陷落,最后连罗马城也落入日耳曼人的手中。

历史的大书就此被掀过一页,古罗马帝国成了一张泛黄的书签。古罗马人创建的文明也几乎被战火吞噬殆尽,火苗熄灭后,黑暗笼罩了这个时代,并持续了500年之久。直到新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带着光明的火种降临。

查理曼大帝又被后人称为“伟大的野蛮人查理曼”,之所以称他“野蛮人”,是因为他目不识丁,但查理曼大帝的经历显然是一段非常励志的传奇,凭借天资聪明、骁勇善战,再加上后天的勤奋和努力,他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国家,登上法国国王的宝座,之后东征西讨,发动过很多场战争,把欧洲大半版图重新掌控在自己手中。

当战争告一段落,查理曼大帝开始大兴公共工程,并广纳人才。他像一张明灯,许多长期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人络绎不绝地聚拢到他的身边,整个国家像春天破土而出的幼苗,迅速蓬勃生长,很快就长成了茁壮的大树。公元800年,新罗马帝国成立,查理曼成为了第一任皇帝。

自从罗马帝国灭亡后,建筑业和其他行业一样一蹶不振,直到查理曼大帝出现,才重新振兴。

如果说查理曼大帝把光明的火种洒向了他的子民,那么,把这些火种播撒到更远处的,就是虔诚的修道士们。

查理曼统一帝国后,基督教徒得到了更有力的庇佑。他们平时生活在修道院里,每天要干很繁重的工作,比如种粮食和蔬菜、修葺教堂、开设学校、作画、编写书籍,还要接济穷人和病人。他们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整理、研究并保存了古罗马遗留下来的著作。没有这些博学多才的修道士,现代人不可能了解几千年前古罗马人的生活和文化。

为了表达对基督教的重视和憧憬,查理曼大帝邀请欧洲最优秀的建筑家、雕刻家和画家,修建了很多修道院和教堂。如果你对这些修道院感兴趣,不妨跟我走进去参观一下。

一进修道院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宽阔的院子,院里的道路旁可能种着一些矮小的树苗或茂盛的花草,穿过这条被绿色植物包围的小径,就能抵达僧院里的餐厅。如果你不愿意走这条主路,可以到庭院四角转一转,那里各有一条通道通向餐厅,不过这些过道旁边可没有植物,因为它们都被修成了长廊,也可以称为回廊。

现在,你可以停下脚步仔细观察一些回廊里的柱子了,看一看它们和古希腊或古罗马的柱子有什么不同。在这里,既没有多立克式柱子、爱奥尼亚式柱子、科林斯式柱子,也没有托斯卡纳式柱子和混合式柱子,回廊里的柱子奇形怪状,甚至同一个回廊里的柱子也大为不同:有的像螺丝钉那样雕刻着回旋的螺线,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条拧干的手巾;还有的柱子柱身上刻着交叉性的条纹。很多回廊柱子是“组合柱”,因为它们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

怎么样,你是否从这些与以往不同的柱子上感受到了新鲜的美感呢?

【涂鸦墙】——亚琛大教堂

在德国最西部的亚琛市,有一座始建于查理曼大帝时期的亚琛教堂,是世界著名的朝圣地。

这是一座八角形的华丽建筑,是拜占庭式和法兰克式建筑风格互相融合的产物。内部的圆拱顶结构完全用色彩斑斓的石头堆砌而成,显得坚固而华丽,一些精美的圆柱也为教堂增添了古典美,其大门和栅栏是青铜质地,也是那个朝代保存下来的唯一的青铜建筑。

第十一回 遍布欧洲的罗马式建筑

如果明确知道了世界末日会在哪一天到来,你会怎么办?是不是非常希望得到一张诺亚方舟的船票?在公元500年到公元1000年的500年间,生活在水深火热里的人们几乎每一天都在盼望诺亚方舟的到来。

当时,肆虐的战火烧遍了整片欧洲大陆,硝烟弥漫,哀鸿遍野,人们将之称为 “黑暗时代”。即使太阳每天照旧升起、落下,但人们却感受不到光明和温暖。

生活在“黑暗时代”的欧洲人确信末日审判将发生在公元1000年。他们对《圣经》上的“末日审判说”深信不疑,认为全人类将在公元1000年或毁灭于地震,或毁灭于火山喷发,或因其他任何一种恐怖的灾难彻底灭绝。因此,人们不再斥巨资修建豪华建筑,因为再坚固的房子在末日审判到来时都会像草芥一样被毁掉。

结果,到了公元1000年,世界安然无恙,不但没发生任何灾祸,连之前的战火硝烟也逐渐散去。随着光明像利剑一样划破黑暗时代的天空,更豪华更雄伟的建筑拔地而起。

这个时期的建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门窗顶部有圆拱,如果具备这一特点,基本就能判定那是公元1000年后建成的,被称为“罗马式建筑”。之所以的此名称,是因为修建这类建筑的国家都曾是罗马管辖下的行省。罗马瓦解后,它们才逐渐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此时,意大利的建筑已经和过去的罗马时代大不相同。我们可以选择两座意大利最有名的罗马式建筑来加深了解:其一是位于比萨城的比萨大教堂,其二是它的邻居——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

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历时近半个世纪才最终完工,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如果从高空俯瞰,会发现比萨大教堂呈长方的拉丁十字架形。

经历长时间战乱的人们为了防御外敌,多把教会建筑建成防御性很强的城堡型。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比萨大教堂具有明显的古罗马建筑特点:中央通廊虽然采用木质屋架,但是它的券廊仍然采用了罗马式的层叠建筑模式。

另外这座建筑还有两处让人难以捕捉的细节:地面上有三个拱门,中间的比两旁的稍大一点;上顶的两排拱廊柱子和下面的柱子没有完全对齐。恐怕只有杰出的侦探才能发现这些隐蔽的细节,如果你做到了,那你真得该为自己敏锐的观察力鼓掌欢呼!

这些细微的差异绝不是因为建筑者的失误或偏差造成的,而是有意为之。建筑师认为四排一样的拱廊太过单调,就像现在还有人认为比萨斜塔上完全一样的拱廊让它魅力大减。我虽然不同意比萨斜塔很丑陋的说法,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它确实不及比萨大教堂华美。

如果按修建时间前后来排,比萨大教堂要比比萨斜塔更年长一些。比萨塔竣工后不久,地基开始下沉,塔身慢慢倾斜。事实上是塔的地基被打斜了,第一层塔楼刚建好时就已经一边高一边低,工程不得不推迟。几年后,另一位建筑师在原来的第一层上又盖了三层,直到第三位建筑师把整座塔建完。不过也有人猜测,设计者为了追求个性,故意把塔建歪。那时候意大利各城邦在建筑成就上互相攀比,为引人注目,会催生这种另类的建筑也不足为奇。

不过,现在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比萨斜塔的出现实属意外。塔下的泥土土质非常松软,因而导致一侧地基塌陷的可能性很大。比萨斜塔的顶部已经与垂直线偏离了大约14英尺(目前大约有5米)。塔顶有七口大钟,为了保持塔身平衡,人们只好将最重的钟挂到与倾斜方向相反的一边。

欣赏过意大利的罗马式建筑,不妨再到邻近的国家看一看。

昂古莱姆教堂是法国最著名的罗马式建筑。当初,威廉一世率领诺曼底人来到不列颠岛,就定居在这里,并修建了很多教堂和城堡。诺曼底人受到法国和意大利的影响,也习惯采用罗马式建筑样式,但建筑专家更愿意把他们的建筑称为“诺曼底式建筑”。现存的诺曼底人建筑与原来的面貌不太一样,因为建筑师们在不断进行改进。

在英国教堂里,一般只保留着一小部分罗马式风格,大部分都被更改了。

要想看到保存良好的罗马式教堂,最好到德国去,那里的建筑上有明显的拱廊和圆拱。

环游欧洲的旅途中,一定要牢记一点:只要是罗马式建筑,一定有圆拱和拱廊。这样就能迅速地从造型各异的建筑群中把罗马式建筑找出来了。

【涂鸦墙】——伽利略吊灯

在比萨大教堂的讲教坛旁边,有一盏青铜灯吊在天花板上。当年,正是在这盏吊灯的启示下,伽利略发现了“钟摆等时性”原理。

那天伽利略像平时一样到比萨大教堂做礼拜。一阵风从门洞里挤进来,吊在半空的灯开始不停晃动,这引起了伽利略的注意。他按着自己的脉搏,一边观察吊灯一边计数,最后得出结论:虽然吊灯摆动的弧度渐渐缩小,但每摆动一次的时间相等。后来,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根据这一原理改进了摆钟等计时器。

后来,为了纪念伽利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比萨大教堂里的那盏吊灯被命名为“伽利略吊灯”。

第十二回 古堡寻踪

在一座长满浓密森林的高山上,只有山顶上光秃秃的,没有一株植物。在冰冷而峻峭的岩石上,耸立着一座冷森森的大城堡。千万别以为里面住着一位正在等待情人的公主或者王子,透过铁窗,你有没有看到一个凶残的恶魔?一旦有人经过这座城堡,恶魔就会冲出来把行人抓进城堡的高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