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希利尔讲艺术史
5290200000022

第22章 雕塑篇(1)

第一回 从有雕像开始

每个小孩子都是出色的雕塑家,大地是他们的工作台,泥土是他们的材料,花草树木、走兽飞禽是他们的模特,山川河流、阳光空气是他们的观众。玩泥巴是这些天才雕塑家向雕塑艺术跨出的第一步。

我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个用黏土捏成的鸟窝:一只鸟站立着,翅膀并没有张开,它微微低头,慈祥地注视着脚下一颗颗圆圆的鸟蛋。那时我只有几岁,对雕塑还没有概念,当我开心地把这件艺术品捧给爸爸看时,他竟然皱着眉头说:“这难道是泥巴团爸爸和它的儿子们吗?”虽然他的话让我很沮丧,但并没有打消我对捏泥巴的兴趣。

等我稍微长大一点,不再在泥土里滚来滚去,我迷上了下雪的冬天,因为当纷纷扬扬的大雪给大地铺上白毯的时候,我就能自由地堆雪人了!我找来圆圆的黑煤块儿给它当眼睛,乌溜溜地格外有神,又把一把长长的扫帚插在它的腰间,像一把长枪,要是能把妈妈的围裙披在它身上当斗篷就好了,但如果真那样做了,一定会遭到妈妈的批评!虽然我玩得津津有味,但我并不知道雪人其实也算一件雕塑作品。

后来,我经常揪下夹生面包上软软的那部分,将它捏成一只脑袋、尾巴、四肢俱全的小狗。我依然不知道那是雕塑,还被妈妈以“浪费粮食”的罪名关在了厨房里。

所以,12岁之前对雕塑毫无所知的我却是一个雕塑家,等我真正知道了雕塑艺术是怎么回事以后,却丧失了雕刻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真正的雕塑家们,从孩子到长大成人,始终都对雕塑充满由衷的热爱和天生的敏感。比如意大利的卡诺瓦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小就表现出在雕塑方面的天赋。曾有一次,男孩卡诺瓦在厨房里整整待了一天。直到晚饭时,他捧出了一头用黄油雕刻的狮子。至于卡诺瓦长大后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讲。

雕刻与绘画的历史同样悠久,那时候,两者非常相似。人们最初选择在物体光滑的平面作画,但长时间置于室外的画极容易被风雨侵蚀,所以人们把线条逐渐刻深,便于作品长久地存在,绘画摇身一变就成了雕刻。

这种雕刻叫做“陷浮雕”。陷浮雕的立体感很弱,几乎与绘画没有太大区别。于是最早的雕刻师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磨、剔除了多余的背景,形成了立体感稍强的浅浮雕或者低浮雕。如果你头脑中无法形成明确的形象,请从你的口袋或者卡通型的存钱罐里掏出一枚硬币吧,硬币上的图案就是浅浮雕。

当雕刻师在浅浮雕的基础上继续雕琢线条,剔除背景,立体感更加突出。这种雕刻就叫做“深浮雕”,又因为雕刻的主体只有一半依附在背景上,所以也叫“半圆雕”。

假如雕刻师剥除了作品的全部背景,使作品的任意角度都呈现立体感,就成了圆雕,也叫立体雕。这种作品非常常见,请用你刚刚掏出那枚硬币乘坐公交车到广场、公园或博物馆里去吧,那里的人物、动物雕塑大多都是立体雕。

还有一种来自埃及一座神庙大门上的陷浮雕,非常特别。这种雕刻中的人物,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看起来都有点奇怪。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埃及刻画或陷浮雕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第一,所有人物的身体都是扭曲的。这些人的肩膀朝向正前方,可是他们的脚和脸却对着侧面。世界上难道存在这样肩膀朝前、头和脚却侧着走路的怪人吗?第二,人物眼睛的角度不合常理。瞧啊,他们的眼睛都是正面看到的形状,但脸却都侧向一边。

扭曲的身体和奇怪的眼睛,这就是所有古埃及浮雕上人物的共同特点。如果你还记得我们讲述埃及绘画时提到的正面侧身律,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在所有壁画和浮雕上,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埃及国王和王后全都没穿袜子,光着脚丫,而且们身体的其他部位也露多遮少。这是因为埃及地处热带,天气炎热,人们不论贵贱基本都不穿鞋袜。从这一点上说,贵族和奴隶也难得的实现了平等。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去参加某国国宴,宴会上到处是衣着华贵的贵宾,打扮得得体而高贵,但全都没穿袜子,反倒让穿着袜子的我十分尴尬。

或许是为了弥补没有袜子的不足,雕刻作品中的国王和王后都头顶王冠。王冠的形状非常像专吃死尸的秃鹰,冠顶还嵌有两枚兽角,中间是一个月亮。国王与王后的王冠大同小异,区别在于国王的王冠是双层的。

埃及的多数雕刻都是陷浮雕,但也有少量浅浮雕。

古埃及神话中有一位著名的伊西斯女神,有人专门为她创作过一件同名的浅浮雕雕像。雕像中的伊西斯女神左手握着一个名叫“尼罗河栓”的神奇物事,右手则握着一根权杖,象征着王后的权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头饰上的花纹和眼睛的形状。

其实,雕刻中的这位伊西斯女神和扑克牌上的人物很像,因为浅浮雕的线条不是特别深,天长日久有些模糊,让人觉得女神好像马上要从“扑克牌”上消失了似的。

【雕刻坊】——拉姆西斯雕塑

拉姆西斯二世是古埃及著名的法老,也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家。他生活在大约距今2300年前,一生中最伟大的建筑作品是阿布·辛拜勒神庙。在这座宫殿的大门口,有四尊高20米的巨型坐姿法老雕像被直接凿刻在山体岩石中。

这些雕刻简直可以用“庞然大物”来形容,一个正常身高的成年人抬起手也摸不到他们的膝盖。雕像接近完全立体,只有一小部分依附在作为背景的岩石上。事实上,这四尊雕像雕刻的都是拉姆西斯本人。“拉姆西斯们”两脚平放地上,双手摊在膝盖,上身笔直而僵硬。

如今,这四座雕像中只有最左边的保存得比较完整,其余三个的样貌已经难以分辨了。

第二回 巨人和小矮人并存的国度

古埃及的雕塑在大小上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如果把最小的和最大的雕像放在一起,就像把一只甲虫放在了一栋大房子旁边。

另外,在处理不同人物的大小比例时,雕塑家们会把国王、王后和其他如将军等重要人物雕刻得非常巨大,在这些巨人面前,普通人则被雕刻得像侏儒一样矮小,难道是童话里巨人国和小人国的居民同时到埃及旅游来了吗?

当今世界上存在的最大的雕像是埃及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这个长着雄狮的身体,人的脑袋的奇怪家伙就矗立在胡夫金字塔的侧面。据说,斯芬克斯的头像是以胡夫本人为模特而完成的。

将人与动物结合起来做成雕像是古埃及人独特的爱好。如果把一个人的脑袋安在动物的身上,会增加雕像的神秘感,惹人遐想,但是如果把兽头安放在人身上,却会让人觉得非常恐怖,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的身体上有一个蛇头或猫头鹰的脑袋,会不会令人感觉不适呢?

再逼真的雕像也不会眨眼,斯芬克斯被就这样几千年如一日面朝东方,在每个清晨迎接冉冉升起的太阳,因此古埃及人把这尊狮身人面像视为清晨之神。斯芬克斯像非常高大,仅一个鼻子就比真人还高。需要注意的是,它脑袋两侧的三角形是一种奇怪的头巾,并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头发。

埃及的有多座狮身人面像,不过其他的都比斯芬克斯小很多。它们通常站成两排,整整齐齐地矗立在庙宇前面,像两排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一动不动。两排雕像的中间是通向庙宇内部的长长甬道。

在尼罗河上游,也有两座一直面朝东方的巨型雕像。它们并肩坐在王座上,眺望着远方的平原。这两尊雕像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不是由不同的石块雕刻拼凑而成,而是从一块完整的巨石里凿刻出来的。几千年的风雨吹打吹皱了雕像的“皮肤”,使它们的表面布满皱纹和伤痕,但那股恢宏雄壮的气度仍然未随时光流逝而泯去。

这两尊巨型雕像本来矗立在阿蒙霍特普三世法老神殿前,如今神殿早已消失不见,只剩下这两尊石像被考古人员挖掘了出来。两座雕像雕刻的是同一个人,也就是古埃及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

有趣的是,为国王阿蒙霍特普做像的雕刻家竟然与国王同名,因此他成为少数几个我们叫得出名字的古埃及雕刻家。当年美国尚未废除奴隶制度的时候,很多黑奴没有自己的姓,而是跟着主人姓。所以有人推测,雕刻家阿蒙霍特普可能是国王阿蒙霍特普的奴隶。

其中一尊雕像非常神奇,能够发出声音,被称为“会歌唱的门农石像”。

每当太阳升起、清晨来临,两尊雕像中的歌者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像是在迎接崭新的一天。但是这座雕像的“发声原理”众说纷纭,至今没有科学家能够拿出令所有人信服的解释。

可惜我们现在已经没有机会听到那神奇的歌声了,从耶稣时代算起,门农石像已经有两千年未曾发出声音。据说此前它曾遭遇地震,被震倒在地,重新归位之后就不再出声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对石像能否发声提出了质疑。史籍清楚地记载,两千年前,很多人不远千里地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听门农石像唱歌。

有物理学家称,歌唱的秘密在于早晨的太阳光照射在石像身上,引起了某种神秘的变化。这种解释是否真实也无从验证,反正古埃及的未解之谜多如牛毛,门农石像仅仅是其中之一,这种神秘感也正是古埃及文化的魅力所在。

除了能长久存世的石像,古埃及雕刻家们还曾经创作过木头雕塑,其中一件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雕。这件雕像的像主既非国王、王后或其他贵族,也非神祇,而是一位老师!

或许正是因为像主的身份不够高贵,这件雕像尺寸还不及真人。据说雕像里的光头男子是一位名叫布拉克的校长。他又矮又胖,手拄拐杖,人们依据这个雕像来推测两千年前老师的模样。

也有一些人反驳道,当时社会分工不够细致,根本不可能有正规的学校和职业老师,所以所谓的“布拉克校长”应该是某部落的酋长。

持“校长说”和“酋长说”的人各执一词,谁也无法说服对方,还有人提出了第三种观点,认为这个雕像的像主其实是一个监视、督促工人修建金字塔的工头,看他那凶巴巴的模样,还真有几分像古时候凶恶的监工呢!

“布拉克校长”年代久远,工艺上非常古朴、自然、逼真。古埃及人甚至曾经将其双脚绑住,就是因为怕他会突然活过来溜走。事实上,关于他到底是谁这个问题,后人可以自由想象,反正这个光头也不能出声为自己辩驳。如今,“布拉克校长”被安置在埃及首都开罗的大博物馆里。

古埃及雕像艺术造诣很高,并流传到了世界各地。有一尊雕像就被人从埃及运送到了法国,放在巴黎的卢浮宫里。

这尊石像与“布拉克校长”差不多同时完成,石头的颜色非常特别,是像人的皮肤一样的红色。雕像的主体是一个端坐的书吏,膝盖上还覆着一张书写纸。所谓书吏,就是以帮助人们写信而谋生的人。古埃及社会里,连国王与王后这样地位显赫的人都不一定识字,更别说整天埋首生计的普通百姓了。所以代写书信的书吏应运而生,既满足了社会需求,又能自食其力、满足温饱。

古埃及也有一些专门制作小型雕像的雕刻家。他们的作品不论是国王王后像,还是神像、圣物像,通常都只有几英寸高。这些小型雕像十分坚硬,即使用现代最锋利的切割工具也不易将其切开,因为那是用最坚硬的岩石雕刻成的。

【雕刻坊】——长着胡子的埃及女法老

古埃及历史上有一位叫哈特谢普苏特的女法老,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今,开罗的博物馆里还保留着这位女王的一尊雕像。雕像身着男装、束胸宽衣、手执权杖、威严无比,更有趣的是,下巴上还有浓密的胡须,胡尖微微向前、向上卷起。在古埃及,胡须被视为权力的象征,这就不难理解女法老为何要佩戴假须了。

第三回 亚述人的雕塑艺术

听说过亚述这个国家吗?如果没有,那你肯定不懂亚述语,不过,你一定知道这个亚述语单词:cherub,音译过来就是“基路伯”。基路伯就是美国人通常所说的那种长着翅膀的天使头领,也就是智天使。现在,人们常常用cherub来称呼那些可爱的婴儿,的确,哪个孩子不是大人们眼中的天使呢?

实际上,cherub在亚述文化中并不是天使的意思,而是一种和天使形象相去甚远的奇怪动物:它长着人的脑袋、公牛或狮子的身体,而且还有鹰的翅膀。如果这样一只动物突然跑到你的身边,你会不会被吓一跳?当然,可能也有一些勇敢而且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对这一幕非常向往。不过,这种奇怪的生物只存在于神话故事里。

亚述人的雕刻中,常常出现基路伯的形象,它们大多被雕刻在白色的雪花石上,因为这种石头质地较软,所以常被用来作为雕刻石料。古埃及长着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是卧在地上的,但亚述人的人面牛身的基路伯却是站立着的。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基路伯的人面模特是谁,却可以推测他的毛发一定非常卷曲,因为基路伯头像上的头发和胡须都密密麻麻地卷在一起。

雕刻家在雕刻基路伯时独具匠心,把它雕成了五条腿的“怪物”。我们都知道公牛只有四条腿,经过这样处理,如果从侧面看上去,就会产生一种基路伯正在行走的错觉,但从正面看起来,它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

人物雕像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审美趣味。在亚述人的观念中,如果把力量和美放在天平的两端,天平一定能保持平衡,因为这两者是等价的,没有高低之分,也就是说漂亮的人一定也是强壮的人。所以,在他们的雕像里,每一位国王都肌肉凸起,结实高大。这和埃及人的雕像很不一样,埃及雕像里的人物明显比较瘦,完全没有健美发达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