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希利尔讲艺术史
5290200000027

第27章 雕塑篇(6)

幼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就展现出了惊人的艺术天赋,他用雪砌成的一座雕像受到美第奇家族的佛罗伦萨公爵欣赏,于是公爵邀请米开朗琪罗参观自己家中收藏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像。成年后继续深造的米开朗琪罗得到了公爵许多帮助。

《哀悼基督》是米开朗琪罗年轻时完成的大理石雕像。雕像的内容是圣母玛丽亚把被绞死的耶稣抱在腿上。有人认为这是他最好的作品,因为作品中的人物比米开朗琪罗后期创作的雕塑人物更安详、更平和,也正是这件作品让他在整个意大利声名鹊起。

之后,米开朗琪罗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雕像《大卫》。当时在佛罗伦萨有一块很大的大理石,由于它的形状过于窄长,很多雕塑家在尝试一番后,都深感无力驾驭,只能望而却步。艺高胆大的米开朗琪罗主动请缨,提出要用这块大理石完成一座雕像的请求。

他用支架支撑起大理石的两端,还命人用篱笆把他围在中间,像建成了一座小型的监狱。米开朗琪罗把自己“监禁”其中,每天的任务就是心无旁骛的打磨、雕刻石像,直到三年后雕像完成的那天,他才将自己从这座“监狱”里释放出来。

米开朗琪罗完成的大卫雕像刻画的是手拿投石器,准备与巨人歌利亚决战的青年大卫。有趣的是,虽然米开朗琪罗雕刻的是与巨人作战的大卫,但世人却习惯把雕像称为“巨人”。也许这是因为这座重达9吨,高达18英尺的雕像的确称得上是“巨人”吧。

为了使雕像更加逼真、更具表现力,米开朗琪罗曾长时间地潜心研究解剖学。他不但研究活人的身体,甚至亲自操刀解剖尸体。

“不这样做怎么能真正了解我们皮肤之下的肌肉的构造呢?”这是米开朗琪罗的想法。

当然,他的辛勤研究也换来了巨大的回报:由于对人体十分了解,他的雕像虽然造型夸张,但总能精准地表现出人体的力量之美,他手里的雕刻刀像一把手术刀,把雕像上的每块肌肉应有的张力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应教皇邀请,米开朗琪罗还曾为其陵墓创作过一座摩西雕像。晚生千年的米开朗琪罗当然不可能知道摩西的样貌,而且摩西时代也没有留下任何图片供后来者追思参考。早期意大利语版本的《圣经》曾将摩西走下西奈山时的笼罩他的光环翻译为“牛角”,所以米开朗琪罗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给雕塑中的的摩西加上了一对结实的牛角。正是这有悖常理的神来之笔令观赏者心潮澎湃,难以忘怀。

作为美第奇家族的好友,米开朗琪罗曾为这个家族中的两个人雕刻过墓碑雕像,它们被安放在圣洛伦佐大教堂的美第奇家族的私人洗礼堂里。两座墓碑上各有一男一女两座雕像,这四座雕像分别叫做“昼、夜、晨、暮”,其中“昼”与“暮”是强壮的男性雕像,“夜”与“晨”则是妖娆的女性雕像。

后人认为米开朗琪罗是想用性别来比喻人类生命各个时期的不同特征,这也充分证明了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内涵丰富的特点。

1564年,89岁的米开朗琪罗离开了人世。他的辞世像一个黑暗的咒语,笼罩着整个雕刻艺术界。因为在他离去之后,雕刻艺术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反而越发糟糕,这种奇怪的现象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雕刻坊】——《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是米开朗琪罗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取材于圣经故事中当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之后,圣母玛利亚抱着他的身体痛哭失声的场景。

无论是在绘画作品还是在雕塑作品中,圣母怜子的主题都曾被反复刻画,这一次,米开朗琪罗突破惯例,没有把圣母雕刻成一位苍老的长者,而是把她雕刻成一位端庄秀丽的少女。少女美丽的脸庞上是深沉而浓重的丧子之痛,这种巨大的反差直接触碰到人们内心的柔软角落,让人心生不忍。

完成这件雕塑作品中,米开朗琪罗把自己的全名刻在了圣母胸前的衣带上,这是他第一次把名字刻在作品中,也是唯一一次雕刻了全名,据说他的全名有一米多长。

第十七回 金匠巧手

本韦努托·切利尼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名的金匠。现在的博物馆里依然收藏着他用金银或宝石雕制的无价之宝。

虽然是个金匠,但切利尼总是自信满满地夸耀自己的雕刻作品同样出色。人们不会因这种过分的张扬和高调而讨厌他,纯粹的吹嘘就像一个个美丽的肥皂泡,用手指轻轻一戳就会破碎,但切利尼总能用完美的青铜雕像证明自己没有吹牛皮。

应佛罗伦萨公爵之请,切利尼要制作一尊以珀尔修斯刺杀美杜莎的故事为题材的青铜雕像。现在雕塑家的工作要简单得多,他们只需做好黏土模型,然后请铸造厂向模型里浇注烧化的青铜就行了,任何一座雕像都可以拥有一座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姐妹。

在切利尼生活的时代,不论是制作模型还是铸铜,都必须由雕塑家亲自操刀,而铸铜对大多数雕塑家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更何况,公爵请切利尼制作的雕像的尺寸要比真人庞大许多。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切利尼只是个金匠,却非要尝试铸造这么大的青铜雕像,简直像一只不自量力的妄图用触角绊倒大象的蚂蚁。就连最初决定把这项任务交给切利尼的公爵本人,也因这些言论开始打起了退堂鼓。

不过切利尼天生像一位热爱迎着风浪前行的水手,这些如浪潮一样汹涌的抨击和怀疑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这尊雕像。

切利尼把做好的模型放在挖好的地窖里,并接上管道使之与地面上用来炼化青铜的熔炉相接。这样,当熔炉里融化的青铜顺着管道流到模型里后就会冷却,最后能硬化为铜像。

切利尼成功地铸造出铜像中美杜莎的部分,但在制作剩余的的珀尔修斯部分时却遇到了难题,因为这一部分的形状非常奇怪,而且体积巨大,很难操作。熔炉日夜煅烧,连切利尼家里的屋顶都烧毁了,他仍然没有放弃,并努力让火烧得更旺。后来,劳累过度的切利尼病倒了,只能躺在病床上指挥助手继续工作。曾有一度,切利尼觉得自己可能将要病死了。

不过,当他听到助手的报告,得知因为青铜融化的浓度不对,雕像可能已经报废的时候,切利尼不顾病情地从床上跳了下来,冲到熔炉前把那些蠢笨的助手一顿痛斥。助手们战战兢兢,不敢应声。

切利尼拖着沉重的病体,再次不分昼夜地投入了工作。没过多久,不幸再次降临,切利尼的屋顶再次被烧毁。

他不得不和助手一起为熔炉支起木板以遮蔽连绵不断的小雨,同时不断搅动青铜液,力求调好其浓度。突然,一道强光闪过,紧接着熔炉里传来了剧烈的爆炸声。切利尼和助手们吓呆了。肆虐的狂风像妖魔的大手,掀开了熔炉的盖子,里面的青铜液像受了惊吓一般,不停地翻滚扭动。

切利尼顾不上查看情况,马上下令打开管道,将青铜液灌了下去。

由于炉温过高,青铜液里的锡被融掉了,所以青铜液无法顺利流淌。情急之下,切利尼将家中所有铅锡锑合金材料的餐具都扔进了熔炉。这样,青铜液才死而复生一般重新流动起来,并顺利地填满了珀尔修斯部分的模型。切利尼终于成功完成了整座铜像。

完成的雕塑中,身材健美的青年珀尔修斯左手高举着美杜莎的头颅,右手持着一把血淋淋的刀,脚下踩着美杜莎的尸体,紧张的身体还没有随着战斗的结束而放松下来。雕塑极其精致,连珀尔修斯那轮廓清晰的肌肉、美杜莎头上缠绕的毒蛇,甚至连刀刃和女妖颈部的鲜血都表现得一清二楚。

虽然切利尼的仆人不得不在第二天重新去购买碗碟,但大功告成后的兴奋和成就感让切利尼情绪大好,连他的身体也很快不药而愈。

【雕刻坊】——《枫丹白露女神》

《枫丹白露女神》是切利尼著名的青铜浮雕作品之一,现被收藏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

这件作品不再像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一样一目了然,着重体现其华丽而浓郁的装饰性。雕塑中的女神是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她斜卧在地上,向外扭转比例异于真人的身体:头部被缩小,四肢被拉长。浮雕背景里雕刻着各种动物,最中央是一个凸出于浮雕平面的鹿头,这也体现了阿尔忒弥斯的另一身份——狩猎女神。这这座浮雕被用来装饰法国枫丹白露宫的弧形窗户,并因而得名。

第十八回 低谷期的雕刻家们

雕塑艺术的发展史并非一条没有起伏的海平线,而是像一道连绵不绝的山脉,有起有伏有高有低。如果说米开朗琪罗是漫长山脉中一座巍峨的高峰,那么自他去世之后,雕塑艺术就一日不如一日,一直在走下坡路,似乎一下子从山巅坠入了深谷或盆地里。

在米开朗琪罗故去之后的二百年间,成千上万的雕塑家都向着高山之巅努力攀爬,但大多数都徘徊在半山腰上,能到达顶峰的大师级人物少之又少。切利尼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能与他比肩的人物是法国的让·古戎和来自佛兰德斯地区的乔凡尼·达·波洛尼亚。

古戎的代表作之一是浅浮雕《水女神像》。雕塑中的水女神题材取自希腊神话中山林水泽女神的形象。她们美丽优雅、姿态各异地盈盈而立,身材曼妙,婀娜自然,从仿佛被水浸湿的衣衫上看得出作者花费的心思。古戎还为每个女神都设计了一个倒水的水罐,以示其确为水之女神。这组雕刻共有六块,现被收藏在法国卢浮宫里,在此之前,它们被用来装饰巴黎的著名喷泉“无辜者之泉”。

《墨丘利》是波洛尼亚的代表作,这是一座浮在空中的雕塑。这明显违背了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肯定会遭到你的质疑和反驳。但是,波洛尼亚确实做到了,他到底用了什么神奇的方法呢?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这座雕塑作品的主人公。墨丘利是罗马神话中神的信使,也就是希腊神话里的赫尔墨斯。他多才多艺,主管商业、演讲、礼仪等各个方面,据说他还发明了数字、天文学、音乐、字母表等,非常了不起。美国军队以他的手杖作为医用标志,因为他同时还是健康之神。他的手杖上缠绕着两条蛇,这两条蛇曾经缠斗不休,路过的墨丘利用手杖制止了它们的纷争,后来这两条蛇就缠绕其上,以彰显手杖的魔力。另外,神话里的墨丘利脚穿着飞行靴,头顶上的帽子还长着双翅。

波洛尼亚雕刻的墨丘利青铜雕像之所以能浮在半空中,是因为波洛尼亚还用青铜雕刻出了无形的风。风是一种奇怪的自然现象,任何人都没有见过它的形象,但弯曲的枝干、哗哗作响的树叶、泛着涟漪的湖面似乎又都是风的形状。波洛尼亚用有形的青铜雕塑,创作出了无形的风,并以此托住了正在上面御风而行的墨丘利。

把无形的东西化作有形,这可真是一种神奇的魔法,你想不想拥有这种魔力呢?

【雕刻坊】——墨丘利的故事

有一天,墨丘利想知道他在人间是否受到尊重,于是化作凡人,走进了一家雕像店。

他指着宙斯的雕像问道:“这个多少钱?”

“一个银元。”

墨丘利又问:“赫拉的雕像呢?”

“这个要贵一点。”店主回答,“您需要支付两个银元。”

这时候,墨丘利看见了自己的雕像。他想,既然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价格肯定不菲,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

店主回答:“如果你买了刚才那两个,这个可以送给你。”

墨丘利很不高兴,厉声叱问:“你怎么能把墨丘利的雕像当赠品,不怕受到惩罚吗?”

店主惊诧地看着他,说:“墨丘利是商人的庇护神,当然懂得商人的销售方式,再说,他是一位大度的神,怎么会计较这些小事?”

听了这番话,墨丘利无言以对,只好讪讪地离开了。

第十九回 雕塑界的慈善家们

继米开朗琪罗之后站立在雕塑艺术高峰上的,还有意大利的雕塑家卡诺瓦。卡诺瓦出生于1757年,死于1822年。这位雕塑家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他的爷爷是一名优秀的石匠,因此卡诺瓦自小就受到雕刻艺术的熏陶。他8岁时就雕刻了两座小巧玲珑的大理石神殿;10岁时,他为贵族的晚宴雕刻了一头黄油狮子,这让对方非常开心,并在这位贵族的资助下踏上了求学之路。

一直以来,卡诺瓦都希望成为一名雕刻家,为此他非常刻苦。长大后,功成名就的卡诺瓦慷慨地把自己的钱捐赠给穷人,另外他还建立艺术学校,资助雕刻家,并出钱奖励创作出优秀雕刻作品的雕刻家们,做了很多慈善事业。

卡诺瓦的雕像虽然精美,但由于其表面过于平滑,像被金丝绒仔细打磨过一样,看起来缺乏力度。在神像创作方面,他的作品没有什么新意,似乎只是对古希腊罗马艺术的重复和模仿。名人的半身像是卡诺瓦所热衷的作品类型,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他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雕刻的半身像。

很多雕刻家都曾以珀尔修斯和美杜莎作为雕刻对象,卡诺瓦也凑了凑这个热闹。不过,他的珀尔修斯像虽然有名,水准却不及切利尼。

1797年,丹麦人托瓦尔森来到意大利,与正值事业巅峰的卡诺瓦相结识。托瓦尔森对意大利的一切都非常着迷,一住就是23年。在此期间,他受到卡诺瓦的影响和鼓励,逐渐成长为一名雕刻家。

和卡诺瓦一样,托瓦尔森也喜欢模仿古希腊罗马的雕塑风格,不过他在这方面要比卡诺瓦成功得多。但是,他的代表作《卢塞恩狮子纪念碑》并不是古代风格,反而充满了当代的艺术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