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硅谷接班人扎克伯格
5294100000010

第10章 从大男孩到真正的管理者

没有人是天生的管理者,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例外。但例外的是他知道如何给自己找一个二把手,而且还有许多比他经验丰富得多的人在做扎克伯格的顾问。

他崇拜乔布斯,也崇拜比尔·盖茨,但是Facebook现在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谷歌,扎克伯格知道他将迎来与谷歌的命中之战。

从大男孩到CEO

扎克伯格创造了Facebook,但是他从没有想过要当CEO。

他是一个电脑天才,只对编程感兴趣,所以在创造出Facebook之后他又投身去研究Wirehog(一款文件分享软件)。

他是一个中途辍学的大二学生,所以早期的Facebook办公室仍然保留了大学宿舍杂乱无章的传统。

但是扎克伯格很幸运,他这个CEO一开始有萨维林,后来则是帕克帮他处理了很多公司架构以及资本经营的工作。

不过,他不可能一直在别人的帮助之下成长。2005年年底帕克因为涉嫌持有可卡因的丑闻黯然离开了公司,扎克伯格那时显得很无助,不知道自己能够相信谁。虽然莫斯科维茨在关键时候总站在自己这一边,但是对于公司管理和资本运作,他甚至比扎克伯格还一窍不通。

令人头疼的是,偏偏那时候资本蜂拥而至,先是MTV(音乐电视),之后是MTV的东家维亚康姆,国家广播公司,微软,雅虎,新闻集团,时代华纳……

这些处于行业顶端的巨型公司用贪婪的眼光看着Facebook,就像盯着盘中美味。而Facebook的竞争对手Myspace刚刚被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Facebook的命运究竟会怎样?一切都取决于扎克伯格的选择。

扎克伯格一方面打定了绝对不卖Facebook的主意,一方面像个大男孩般天真地认为:即使见见这些投资人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他把这些和投资者们的会见当做一次次谈判的尝试和学习的机会。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在Facebook的办公室接待这些人。

Facebook的办公室是开放的,扎克伯格甚至没有封闭的办公室,这些投资人的出出进进触动了办公室里所有其他人的神经。扎克伯格的行为给为Facebook工作的那些年轻人带来了恐慌,他们觉得扎克伯格决定卖掉Facebook,甚至有传闻说扎克伯格会拿上大笔美元然后抛弃他们,这样,他们辍学来到这里与扎克伯格一起奋斗将变得毫无意义。

我们将成为新闻集团的人?抑或是维亚康姆的人?未来会怎样?我们会变得有钱?抑或是被裁员?那些年轻人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根本无法工作,他们甚至在想是不是该让莫斯科维茨或者别的什么人代替扎克伯格去做CEO。

但是扎克伯格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即使意识到了,他也不打算作解释。这就是他的性格。“我没有打算卖掉公司,他们为什么要担心呢?”扎克伯格一定会这么说的。

事实上,这时候公司面临的问题远比这个复杂得多。扎克伯格从亚马逊挖来了欧文·范·纳塔做商业开发副总裁,后来任命他为COO。但是帕克走后,公司里的大部分人显然还没有做好接受这个新任二把手的准备,甚至扎克伯格自己也并不完全信任范·纳塔,仍然把主要的权力都留在自己手里。

而猎头罗宾·雷德从雅虎挖来的分管产品的副总裁道格·赫什则不经意地分裂着Facebook。赫什仍按雅虎的那一套办法来运作Facebook,希望发出能尽快挣钱的产品,但这显然和扎克伯格先发展网络的想法是背道而驰的。而且赫什以为“他是来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工作的”,他要帮这些年轻人当家,而未来自己将成为CEO的候选人。他介入了太多产品之外的事务,甚至和谷歌等公司进行了未授权的谈判。

猎头罗宾被扎克伯格聘来做6个月的全职工作,帮助公司招聘到所需要的人才。在和扎克伯格接触的过程中,她喜欢上了这个略显羞涩的大男孩,她想帮助扎克伯格成为一名合格的CEO,而扎克伯格也私下称她为导师。罗宾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了Facebook公司中发生的一切,“公司的士气正在跌落,流言满天飞,而马克没有对任何人说他想做什么。公司里简直一团糟。”

罗宾决定在扎克伯格从纽约回来之前,中途拦下他,告诉他这一切。但是扎克伯格的飞机晚点了,凌晨2点的时候他们才见面。在一家通宵营业的餐厅里,罗宾发泄着她的不满:“马克,听我说,不要胡闹了,好吗?如果你决定卖掉公司,可以叫欧文去谈,不管是10亿还是20亿,说出来,他会去争取拿个价格。如果你不想卖,那就必须让公司的人知道。你知道公司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吗?”

“我不打算卖掉公司。”扎克伯格不紧不慢地说。

“那就停止这一切。”罗宾毫不客气地“命令”道,“你最好上课学学怎么当一个CEO,否则这会给公司带来致命的麻烦。”

“你现在终于跟我说实话了,”扎克伯格笑道,“这是你的真实想法,很好。帕克走后我一直在找一个能够真正关心我替我着想的人,现在我找到了。放心,我会照你说的去做。”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罗宾看到了扎克伯格的变化。扎克伯格找了一个高管辅导老师学习如何做一个有效率的领袖;然后他和公司所有高管们分别做了一次一对一的会谈,倾听他们的想法;最后他召开了一次全体员工大会,告诉他们:“公司的目标,增加网站使用率。而Facebook永远不会被卖掉。”

下面的年轻人欢呼了起来:“我爱你”马克!”

“好样的!我们就知道你不会卖掉Facebook!”

“现在我们还等什么,我们得去编写程序了,那些大学和高中的俊男靓女们正等着我们呢!”

一场危机就这样化解了,扎克伯格突然觉得当CEO也许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你用心去了解公司里每一个人的想法,只要你让他们知道你想干什么,一切将迎刃而解。

当然,扎克伯格还有一些并不容易处理的事情必须做,赫什必须离开,他做的太多事情都超出了应有的权限。赫什离开之后,罗宾招聘来的很多年纪较大的管理人员也选择了离开。显然,Facebook的文化氛围更适合这些大学刚毕业或者中途辍学的年轻人。

罗宾帮助扎克伯格解除了危机,但是她的6个月的全职期限也要到了。扎克伯格很诚恳地挽留了她,但罗宾还是选择了离开。她知道自己同样并不适合这家公司,而且扎克伯格已在学习中成长了起来。没有她,扎克伯格将走得更远。

罗宾是一个佛教徒,一个禅修者。离开前她送给扎克伯格一个小礼物,一个在冥想时使用的生物反馈器——它可以让你知道你是否冷静下来了。有了它扎克伯格可以在任何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的头脑。

面对10亿美元的收购

Facebook的危机总是伴随着一次收购的机会而来。

扎克伯格虽然拒绝了维亚康姆报价15亿美元、前期给付8亿美元现金的收购方案。但维亚康姆的千金一掷,充分刺激了其他投资人的兴趣。

泰尔和布雷耶就曾一次次对扎克伯格提出过,如果对方的报价达到10亿,扎克伯格就应该考虑出售。扎克件格虽然在董事会拥有三票表决权(他的两票,帕克转给他一票),但是他也不能不考虑其他董事的意见。

2006年6月开始,雅虎的CEO特里·塞梅尔和COO丹·罗森维格表示愿意以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扎克伯格虽然不愿意卖掉Facebook,但是泰尔和布雷耶那里怎么交代呢?而且在2006年5月的时候,扎克伯格负责的“职场网络”项目遭遇了彻底的失败。除了美国的陆军、空军、海军这些个特殊的职场网络之外,一般职场的白领当中几乎没有人加入。所以,扎克伯格多少有些动摇,也许接受10亿美元并不是一件坏事。他的内心充满了犹豫,但还是同意了与雅虎谈谈。

雅虎方面马上给扎克伯格送去了一份收购条款书,他们还真是雷厉风行。

扎克伯格骑虎难下,哪怕是应付也不得不去面对这一次谈判了。不过,他还是不想卖。也许该问问董事会的意见,扎克伯格希望能够得到支持。

董事会中布雷耶是最支持出售的人,他的理由很充分,“扎克伯格不能一口回绝,因为Facebook还代表着很多员工的利益,为什么不去问问其他人的意见呢?”而另一个投资人泰尔,从投资人的专业性角度也认为应该出售,但是他尊重扎克伯格的想法。

现在的问题是高管们的想法了。而在Facebook内部,大家的意见显然也并不一致。公司的高层中,范·纳塔和科勒这样年纪较大的主管们都倾向于出售公司,而莫斯科维茨则坚决地站在扎克伯格一边,他还记得帕克当年说过的话,“肖恩告诉我,90%的并购案例都会以失败收场。5月份谷歌曾经收购了Dodgeball(一款手机定位软件),但是现在Dodgeball已经没有希望了。在谷歌这样的创业圣地,并购都会失败,我看不出雅虎有什么能力做得更好?”

扎克伯格向莫斯科维茨投去感激的目光,莫斯科维茨很少在人多的场合说这么多话,而且还说得这么好。

扎克伯格现在已经知道该怎么做CEO了,他必须平衡两方面的想法,那需要些手腕;而最终Facebook的舵掌握在自己手里,Facebook必须前进,否则渡过了这次危机,下次还是不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他对大家说:“如果Facebook能够更加值钱,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不会想卖掉它。我说得没错吧,布雷耶先生?但是我需要时间,我有一个计划,再过两个月Facebook就能向所有人开放注册。到时候我们可能迎来成倍的增长,那时候Facebook的市值可能就不再是10亿美元,而是更多。如果这一步我们走错了,我是说如果Facebook向所有人开放失败了,那么我一定会接受这个价格,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不是吗?”

布雷耶说:“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这么自信吗?到现在为止Facebook一直都在学校里运行,不管是大学还是高中,我不认为它会对所有人都具备吸引力。如果失败,可能就不值10亿了,雅虎说不定会压低这个价格。”

“这也是假设不是吗,为什么不试试呢?这可以让我卖得心安理得,而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后悔。”扎克伯格说道。

“马克,我知道你有很多想法,如果你认为Facebook向所有人开放注册能成功的话,为什么不说出来给我们听听呢?”科勒希望扎克伯格说点什么。

“我也不知道,就是直觉。”扎克伯格说。

“好吧,我认为马克的提议也许是目前最好的办法,我同意按他的意思办,但是现在雅虎那边该如何应对呢?”泰尔说道。

“欧文,你去和他们谈,他们需要的所有资料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随便谈什么都行,我给你充分的自由。但是有一条,一定要把时间拖得越长越好,我现在需要时间。”扎克伯格干脆地说道,其实在想出这个点子的时候他就已经把每一步都想到了。

之后的日子里,范·纳塔一直在家里和雅虎的高管们谈判并购的具体事项。上一次投资人频繁出入公司曾经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扎克伯格建议范·纳塔把谈判地点放在公司以外的地方。范·纳塔虽然天天都和投资人见面,但还是以请示扎克伯格为由,拖延了很多时间。即便是这样,谈判期间雅虎还是做完了财务调查、尽职调查报告(通俗来讲,就是被并购公司的各方面情况的调查报告)等准备工作,他们甚至连合同条款都已经拟好了。可是由于见不到扎克伯格本人,雅虎的高管总觉得他们还没有真正说服扎克伯格。

与此同时扎克伯格正带着开发团队为两个月之后的全面开放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没有人知道扎克伯格心里的巨大压力。他的女友普莉希拉曾经回忆说:“那段时间马克常常失眠,晚上会漫无目的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或者开着车听着音乐驶过一条又一条街道。我很担心他,而且希望他不要卖掉公司,否则真不知道他还会做出什么事情来。”

但是事情突然有了转机,7月中旬雅虎公布二季度财报之后股票暴跌了22%。塞梅尔开始退缩了:买入Facebook这家还没有赢利能力的公司是不是真的能让那些董事们满意呢?雅虎方面把并购价降为8.5亿美元。

当从范·纳塔那儿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扎克伯格如释重负,立即跑到莫斯科维茨的办公桌前,与他击掌庆祝。随后,董事会一致认为8.5亿美元的报价是不能接受的。

雅虎收购的威胁终于除去,而扎克伯格所坚持的向所有人开放Facebook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扎克伯格这时更像一个成熟的领袖了。

与谷歌的命中之战

Facebook向所有人开放注册获得成功,到了2007年10月,注册用户突破了5000万人,而且这其中有差不多一半来自美国以外的地方。

Facebook的国内广告独家代理权,曾经全部包给了微软;面对着境外的2500万新用户,境外广告代理招商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10月10日,谷歌为最优秀的广告客户们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广告商峰会,被称为“谷歌时代精神”。扎克伯格被邀请作为主题演讲人出席会议,和他一起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范·纳塔和企业发展部的丹·罗斯。

(图9)

谷歌方面听说了Facebook有意出售境外广告业务代理权,此次峰会后,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和广告负责人蒂姆·阿姆斯特朗邀请扎克伯格等人去谷歌总部就此事进行磋商。经过长达4个小时的商议,双方达成了广告合作的意向性协议。

其实除此之外,拉里·佩奇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收购Facebook。之前几次并购风波,谷歌一直都有参与,只是扎克伯格没有出售公司的意思。这次拉里·佩奇决定再试一次,他试探性地问扎克伯格是否有兴趣以150亿美元估值出售公司。

扎克伯格回答得相当干脆,Facebook不卖。但是随后他话锋一转,表示如果谷歌有意按这个估值购买Facebook一小部分股份的话,他倒是愿意考虑。谷歌表现得很爽快,他们把这个投资视为保证广告协议顺利执行的拉拢手段。

但是Facebook并不急着正式签约,因为这次扎克伯格和范·纳塔打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主意。他们相信,微软是绝对不容谷歌染指自己的阵地的。不出所料,微软CEO蒂夫·鲍尔默得知Facebook和谷歌谈判的消息时,迅速飞到了旧金山。

范·纳塔全权负责了谈判,因为按照扎克伯格的性格,他显然不适合与人公开辩论,或者像个奸商那样讨价还价。在与微软的谈判中只要一遇到僵持不下的情况,范·纳塔就会暗示谷歌能出更好的条件就这样,经过几天的磋商,范·纳塔基本上帮助Facebook达成了目标:第一,修改国内协议,允许Facebook自己负责页面广告之外的广告形式。第二,增加微软国际广告页面独家代理协议。第三,hotmail邮箱必须保证不把Facebook邀请当做垃圾信息屏蔽。第四,微软按照150亿美元估值,收购Facebook公司部分股份。

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之后,双方终于可以进入细节的谈判了,而谈判的地点也从旧金山变成了帕洛阿尔托,Facebook总部。

10月24日,双方签订的协议正式向外界公布。微软按150亿美元估值投资2.4亿美元购买Facebook公司1.6%的股份(条款中同时规定Facebook不能接受来自谷歌的投资),此外,双方还签订了境外广告代理协议。

Facebook与微软的合作,让谷歌多少有些不快。拉里·佩奇甚至有一种预感,Facebook虽然现在势头不大,但是迟早有一天会成为谷歌的麻烦。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扎克伯格正在一点点地侵犯谷歌的权益,闯入它的领地。就像草原上的土狗跑进了狮子的领地一样,那种感觉让人很不舒服。

2008年3月,谷歌的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雪莉·桑德伯格被扎克伯格挖角到了Facebook。桑德伯格到任后,Facebook的广告获得了迅猛的增长。而桑德伯格离开带给谷歌的后遗症是许多高管和专业人士也选择离开谷歌而去Facebook,其中包括顶级信息官艾略特·施拉奇。

对拉里·佩奇来说,最大问题还不是人才的流失,毕竟谷歌有4万多员工,而Facebook那时候只有差不多300人,即使再挖走几个也不可能动摇谷歌的根基;关键是号称可以搜索一切的谷歌,却无法搜到Facebook上面的海量信息,因为Facebook的数据是对谷歌禁用的。Facebook对谷歌来说就是一个盲点,一个无人区,搜索不到Facebook的信息,谷歌的权威性将大打折扣。

实际上,网络公司的竞争说白了就是用户的竞争,而用户的竞争之关键是入口的竞争。曾经,雅虎这样的门户网站是网络用户上网的首选,因为信息丰富,所有人都从这里进入互联网。但是谷歌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谷歌的搜索引擎成为人们的首选,即使想登录门户网站,人们也习惯先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然后再进入网站。利用这一点,谷歌成功地把自己的登录入口提前了。

而如今情况又一次发生了变化,Facebook正在做谷歌当年所做的事情。现在人们上网首先登陆Facebook,Facebook成为最前端的入口,人们从这里了解朋友的信息,然后通过这里进入其他网站,或者同样使用搜索引擎,但Facebook推荐的是微软的必应搜索,或者Facebook自己的搜索。

虽然说谷歌和Facebook是两家完全不同的公司,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他们二者的宿命之争迟早会出现。现在谷歌和Facebook都开始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谷歌开始做社交网站,而Facebook则开始做搜索引擎。

未来谁会打败谁,谁又会变成谁,现在来看都是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