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5295400000013

第13章 汇率和国际金融:美元为何会成为众矢之的

人民币汇率的中美口水战

澳洲幅员广袤,风景优美,一直是世界各地人们争相旅游的圣地。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来澳洲的欧美游客数量大减。传统的旅游格局是圣诞、元旦假期欧美游客多,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多。如今则变成了新年、春节都是遍地中国游客了。中国游客的增多与出游澳洲的花销下降有关。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澳洲酒店价格大跳水,中国的旅行社趁机集中采购,大幅下调春节出境游报价。以广州某旅行社为例,“澳洲大堡礁金钻包机之旅8天”,全程入住国际品牌五星级酒店、范思哲套房、包机直飞等,2008年春节价格是88888元,2009年降为39999元,价格降低了一半以上。当然价格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澳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澳元对人民币汇率从一年前的1:6.8下降到1:4.5左右。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56%,2006年升值3.35%,2007年升值6.9%。到2008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已经突破7.0的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汇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例如,一件价值100元人民币的商品,如果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8.25,则这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就是12.12美元。如果美元汇率涨到8.50,也就是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该商品在国内市场上成本实际上是低了,直接使它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变低。商品的价格降低,竞争力变强,肯定好卖,从而促进该商品的出口。反之,如果美元汇率跌到8.00,也就是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必将有利于美国出口商品。同样,美元升值而人民币贬值就会有利于中国商品对美国的出口,反过来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却会大大刺激美国对中国的出口。

货币升值一般是一个国家为了抵御外汇冲击,制止通货膨胀所采取的措施。增加本国单位货币的含金量或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价,或者直接宣布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以提高本国货币价值,抑制大量外汇的涌入。因为外汇太多将给本国货币流通市场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将可能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货币贬值,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美国,而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的理由是中美间存在的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是贸易顺差)与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是FDI)。在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以压迫人民币升值为幌子,迫使中国金融开放一直是美方的主要目的。

美国政界、商界和舆论界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一些政客更是扬言,中国政府操纵了人民币汇率,因此应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糊涂,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麦金农警告说,如果人民币升值,亚洲其他货币甚至欧洲货币也跟着升值,那么,美国就有可能会像上世纪70年代那样出现严重通货膨胀问题。

只要中美之间还存在着大幅的双顺差,美方就会不断压迫人民币升值。但是,其实美方也知道,人民币升值根本不可能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正如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的升值没有减少美国的逆差一样。原因很简单,自美元与黄金脱钩以来,美元一直逐渐贬值,而近10年,美元货币印刷总量超过过去四十年印刷总量。

自从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已超过20%。中国老百姓不无惊喜地发现,对比美元,自己手中的人民币愈发“经花”了。这样的对比,确实“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对此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也许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在国内生活,汇率波动对自己的影响是不太明显的。但是汇率的剧烈波动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很多人并不清楚的。就像在日本、东南亚,当金融危机一旦来临以后,你的财富在一夜之间就“灰飞烟灭”了,你几十年辛苦攒下的财富一天就没了,一个产业可能就垮掉了,一个国家可能十几年都缓不过劲来。剧烈的汇率变化会引起一场根本无法抗拒的金融大风暴。

汇率的波动会给进出口贸易带来大范围的波动,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相对稳定的货币汇率政策。中国的进出口额高速稳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影响汇率的因素一般包括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率、财政赤字、外汇储备等。

普通老百姓对人民币升值的理解,表面上看是“更值钱”、“更划算”,但是,普通老百姓很容易陷入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货币幻觉”。具体说来,就是如果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也意味着个人的人民币资产相对美元更值钱。但价格只存在于交易当中,如果个人不打算与外币进行兑换或交易,不打算购买美国商品,不打算出国旅游,不打算投资美国资本市场,你就享受不到这部分相对于外币而言增值的人民币带来购买力增加的好处。

金本位与美国乱开印钞机

1944年,来自44个盟约国国家的730多位代表却齐聚在冷清的美国新罕纳尔布什州风景优美的布雷顿森林郡的华盛顿山度假宾馆吵的不可开交。

其中著名的有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美联储的主席艾考斯、参议员托比、经济学家怀特等人。这一次聚集了世界大腕,足足开了20天的会议,终于争吵出一个结果,那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金融货币体制协议,就是在此时诞生的。

会中,22个盟国代表签署了一份盟约——《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人类自古以来都选择某些确切的实物作为货币,例如黄金、白银、铜。这种方式使得货币比较稳定,财富的真正价值能够得到比较客观的体现。虽然金银铜也会因产量增加而贬值,但它也会有所消耗。因此贵金属货币贬值的速度不会太快,通货膨胀的速度也不会太快。即使后来出现了纸币,长期以来,纸币作为一种方便的工具,背后都有金银等实物支撑,1816年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下,各国纷纷宣布废除金本位制,使金本位制成为一种历史上的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有不易造成通货膨胀等优点,但与当代经济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在美国实行金本位制的时候,每一张美元纸币,背后都有相应的黄金。美元不能乱印乱发,通货膨胀的速度较慢。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意味着取消了金本位制。

没有了可参照的黄金,当人们卖出自己的真实财富,收到的美元,其实就是印着数字的一张纸。从此,美国人有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方便的获得财富的方法:印钞票。只要人们相信美国能够还钱,相信美国有能力还钱,人们就还愿意把真实财富交给美国,收入绿纸。说得简单一点,绿纸就是美国政府打的欠条、白条。

于是,以金融资本为主导的美国经济出现了“从纸到纸”的循环:美联储发行纸币支付巨额贸易逆差——各顺差国再以得到的美元购买美国发行的其他类型的纸:政府债券或公司股票——美元回流进入美国资本市场。正是这种“从纸到纸”的循环支撑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虚假繁荣。

美元过剩问题严重,未来美元贬值压力明显增大。通过货币贬值、制造通货膨胀很可能是美国再平衡的重要手段。毕竟,“用通货膨胀摆脱债务的诱惑是无法抗拒的”。

2010年11月1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声明,在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首月投放1050亿美元资金,购买财政部债券。

声明写道,美联储定于11月12日至12月9日着手18次公开市场操作。至明年6月,除按原计划购买6000亿美元财政部债券外,美联储预计将从住房抵押贷款关联证券和机构证券投资中抽出2500亿至3000亿美元收益,再投资于财政部债券。

首月公开市场操作既包括市场先前预期的月均750亿美元财政部债券购买额度,也包括用投资收益购买的300亿美元债券。

美国疯狂的印钞票的行为,使得各个国家持有的美国国债越来越多,而美元就会越来越不值钱了,美元贬值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称美元正走贬值路线,美国“正执行弱势货币政策”。

多国政要和财政官员指出,美联储重启印钞机旨在打压美元汇率、促进出口,同时将驱使热钱涌入新兴市场,这将对新型国家的经济遭受损失和打击。

铁矿石金融化地涨价阴谋

日本资源贫乏,石油、煤炭、天然气极少,铀几乎没有,资源大量从海外进口。日本矿产资源不很丰富,加之资源保护和采矿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很多资源依赖进口,主要资源的进口依存度分别为铁矿石100%、铁矾土100%、铜99.9%、锌89.8%,盐85.9%。

但就是这样一个资源穷国,在铁矿石谈判中,为何中方要一再压低价格,但日本却总是坚定地将资源的价格上涨呢?

2005年2月22日,日本新日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单方面达成协议,将铁矿石价格涨幅定为71.5%。随后新日铁与另一铁矿石巨头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也达成类似协议,之后中国钢铁企业被迫接受了这一价格。

至2008年2月18日,新日铁又与淡水河谷率先达成了涨价65%的协议,再次逼迫中国企业接受了如此巨大的价格升幅。

日本并不是很在乎,原因在于日本不仅从海外进口矿物资源,而且直接投资矿物资源丰富的国家,使用优秀采矿技术,进行资源开发。这就是日本铁矿石的金融化。

铁矿石金融化主要是指铁矿石交易活动中,以金融关系为纽带,日本钢铁厂与铁矿石厂商形成了一个关系网。

日本的钢铁企业本身在淡水河谷拥有股份,铁矿砂价格高低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口袋进一个口袋出。日本钢铁企业与三大矿山巨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日本钢铁企业同时拥有巴西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和力拓的股份,表面上看日本接受了比中国钢铁企业要价更高的价格,但它却可以通过持有的股份对冲这一损失,甚至获取更大利益。

30年来,日本钢铁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股了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的铁矿。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8家有日本公司作为重要股东,其余16家铁矿也都有日资参股。

通过多年的努力,日本钢铁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上游资源产品走势。拥有巴西淡水河谷股份的三井物产会多赚一些,然后在铁矿石贸易时让利给新日铁。另外,日本和韩国钢企的很大一部分产品,也都是卖到中国市场,涨价的部分自然也都被转嫁给中国用户了。

其次是日本大型财团中的综合商社与钢铁公司互相持股,结成利益联盟,早早着手海外资源布局。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抓住良机,低价大举投资海外矿山。30年后的日本,已在全球拥有了大量资源,在上游产业链建立了稳固基础。

提到“新日铁”,就不得不提三井物产,它和新日铁之间存在相互持股和共同投资的关系。在铁矿石上游的资源布局,使整个三井财团获得了更大利益。三井物产的官方网站上显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三井物产株式会社就积极参与投资开发铁矿石资源,长期以来稳定供应铁矿石。2003年收购了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销售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母公司Valepar公司15%的股份,并且还持续扩大了与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和必和必拓公司之间共同合作的铁矿石事业。三井物产拥有权益比例的铁矿石控股产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年开采权益已超过4000万吨。”

日本财团的核心企业——综合商社又在其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在贸易、投资、金融、人才、情报和物流发挥着综合机能的特殊作用,实质上成为财团内部乃至日本社会实质上的经济总参谋部。在日本企业海外扩张过程中,其综合商社一定是最先进入某一市场的,它的重要职能就在于打通当地“商路”,进而控制“商权”,为制造业企业的进入开路。“日韩式”的综合商社牢牢控制了金融企业、商业和产业,将三者紧密结合。

在掌控大量海外资源的同时,日本钢厂进口的铁矿石主要由当地商社统一负责,而日本则形成了几大商社垄断进口的局面.

提供金融支持,在当地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形成伙伴关系。这一切,正是日本企业突破本国“资源穷国”局限的手段和方式。这一国外找矿,入股矿山的做法也给国内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中钢协党委书记刘振江的总结意味着整个行业对传统铁矿石谈判话语权的争夺之心已死。他说,“寄希望通过谈判来降低铁矿石价格的手段,大家就别再做这个梦了。”是时候与这场做了八年的噩梦说再见了。

历年的铁矿石谈判代表宝钢董事长徐乐江的态度更加明确。他说,铁矿石定价方式将会越来越金融化,未来定价机制将由传统的定价方式走向金融化定价。

2009年7月20日,武钢完成对加拿大联合汤普逊铁矿(CLM)公司增发股份的交割。武钢持CLM总股本增至4520万股,从而成为其最大股东。武钢与CLM合作的3个矿区,总资源量达到23亿吨。

2009年11月2日,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正式批准武钢和澳大利亚南澳洲Centrex Metals Ltd(简称CXM公司)合作铁矿项目。CXM公司按每股0.25澳元向武钢增发15%的股份,收购完成后,武钢将成为CXM公司第二大股东,拥有该公司一名董事席位。双方合作项目涉及铁矿石资源量约20亿吨。CXM公司是澳大利亚资源勘查类公司,在南澳埃尔半岛东海岸拥有多处铁矿权。

2009年10月,武钢与澳大利亚政府就向WPG公司Hawk Nest铁矿石项目投资4500万澳元事宜进行谈判。武钢公司在马达加斯加的铁矿项目开发已经获得当地政府支持,项目储量约5.8亿吨,预计3年后投产。

2009年11月16日,武钢集团官方网站透露,公司与委内瑞拉矿业集团公司成功达成长期采购合同和五方协议。协议是首个明确以中国价执行的合同,标志着中国矿石采购价格不再受国际三大矿石巨头制约,对武钢矿石采购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企业虽然领悟到资源穷国涨价阴谋是迟了一些,但毕竟已经弄懂了日本企业的经营策略。现在,很多的中国企业也相继赴国外找矿,找资源,试图摆脱世界三大矿商的束缚,不再受制于人。

国家遭遇破产该如何挽回

2008年10月6日,冰岛总理哈尔德通过电视讲话,对全体国民发出警报:“同胞们,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危险。在最糟的情况下,冰岛的国民经济将和银行一同卷进旋涡,结果会是国家的破产。”此时,他面对的冰岛不再是这个世界最美丽干净、金融高度发达的天堂,而是一个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本国货币大幅贬值的黑色乌托邦,昔日在全世界过得最幸福的冰岛人生活在国家破产、朝不保夕的恐惧中。

冰岛人口只有32万,过去仅靠渔业支撑,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进入一个连续10余年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冰岛的银行体系此时迅速萌芽并以疯狂的速度扩张。它们在全球各地成立分行,发放了大量的贷款,银行因此成为冰岛经济的最强支柱。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冰岛三大银行的资产规模总计达到14.4万亿克朗,约合1280亿美元。与之相比,2007年冰岛的国内生产总值(CDP)仅为1.3万亿克朗。

银行资产的大量累积,让冰岛人尝到了甜头,这个小国人均GDP占到世界第四,美丽洁净的环境、优厚的福利政策让这里成为一方世人向往的“幸福乐土”。但是当金融危机袭来时,这个国家才发现他们原来正是巴菲特所说的“裸泳者”。总理哈尔德承认, 由于冰岛银行产业几乎完全暴露在全球金融业震荡波中,冰岛面临“国家破产”。

破产,如同一场恶梦,与企业如影随行,那些资不抵债者最终会在《破产法》的框架内或者拍卖变现或者资产重组以获新生,而旧有商号如一块随风飘摇的破布很快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可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会破产。但这种现象现在却真实地出现了,冰岛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严重地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边缘。

理论上濒临“国家破产”的冰岛会不会破产呢?答案是肯定不会。理由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国家有别于企业的最显著特点是“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在结束了帝国殖民时代之后,这一原则日益成为国际共识,成为大小贫富悬殊国家之间交往的原则。所以,对于那些贫困国家,尽管外债缠身,理论上足够“破产”几百次,但是并没有被拍卖掉,这些穷国家也没有随之在国际政治版图上消失,沦落为其他债券国家的“新殖民地”。反过来说,倘若国际间有“国家破产”的“市场空间”,那么,美国仅举华尔街上的一个个富可敌国的金融大佬之力,就可以用经济手段,兵不血刃地将一个个破产小国收入囊中,如此一来,世界就依然是“强权政治”的天下。显然,让“国家破产”成为可能,就意味着对弱肉强食的霸权政治放行,最终破坏基于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渊源而形成的民族国家之间的脆弱国际平衡。

当然,国家破产的概念不是特别严格,从理论上说,一个经济单位,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如果资不抵债就是陷入了破产的境地。但是国家和其他单位不同,国家手上第一有苛税权,第二有发钞票的权力,第三有举债权,有这三权在就使得他不可能实际地破产。

有经济学家认为,所谓的国家破产实际上也就是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一种描述。首先,就是出现大量的财政赤字、对外贸易赤字;其次,就是出现大量外债;最后,该国家没有偿还外债的能力,同时也没有改善国内经济状况的办法。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说这个国家要破产了。

因此, “国家破产”更像是一个形容词,以体现一国经济形势之危急;而不是一个动词,并不预示着一个国家马上就会吹灯拔蜡、改换门庭。就拿冰岛来说,纵然外债远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但是依然可以在现有的国际秩序框架内找到克服时艰的途径,比如向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借债,还可以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援助。

早在200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的第一执行总裁克鲁格尔女士曾提出过一个解决机制,将IMF的地位放在了国家破产解决程序的核心地位,但是很明显,这一方案遭到了所有国家的反对。两年后,IMF再次提出一个改进后的方案,该条款从法律上允许债权人中的一个“绝大多数集体”(占债权人总量的60%—70%)可以进行债务重组,同时该重组须将其余的债权人包括在内,而1FM只起到监督和最后仲裁的作用。

为了应对当年的阿根廷债务危机,阿根廷当年的债务危机与现在所说的“国家破产”几乎相同,美国政府也提出过相应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有经济学专家认为,要挽救国家破产的危局,就必须从国内、国际多方面寻求解决的办法和渠道:第一,是国际求助,比如这次冰岛向俄罗斯寻求贷款:从国外获得帮助来缓解自己的压力;第二,就是通过谈判解决债务问题,比如上一次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进行国际谈判,对那些无法偿还的债务进行免除、延期等措施,这也是一种缓解危机的办法;第三,就是要发动国内民众共度难关。只有国际、国内多方面共同地努力和配合,才能真正起到挽救的效果。

高额外汇储备的烫手山芋

2009年3月13日上午10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回答记者《华尔街日报》的问题。

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总理您好,我有两个问题想提问,中国现在已经变成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您怎么评价美国政府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有些人认为,美国巨额的债务会导致美元贬值,您是否担心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呢?如果担心的话,中国在分散投资风险的策略是什么呢?第二,您能不能保证中国不会让人民币贬值,至少在短期内不会让它贬值?中国会不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温家宝:您的中文讲的真好,而且您一连就提了三个问题。中国确实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我们十分关注美国经济的发展。奥巴马总统的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我们对于这些措施的效果予以期待。

我们把巨额资金借给美国,当然关心我们资产的安全。说句老实话,我确实有些担心。因而我想通过你再次重申要求美国保持信用,信守承诺,保证中国资产的安全。

众所周知,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建设,我们积累了巨额的外汇,这显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我们对外汇经营第一位的原则是防范风险,我们始终坚持外汇“安全、流动和保值”的原则,并且实行多元化的战略。

在外汇储备这个问题上,我们第一位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国际金融整体的稳定。因为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外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外汇储备的具体形式是:政府在国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国外兑现的支付手段,如外国有价证券,外国银行的支票、期票、外币汇票等。主要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以及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截至2011年底,中国大陆外汇储备达到3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经济体第一。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是怎么来的呢?

外汇储备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国际收支顺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经济发展是突飞猛进的,这段时期里,中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对外贸易增长快于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上升到国际最高水平,中国多年的出口导向战略为中国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国际组织对认为中国的外贸神话是全球化时代最大的成功故事。正是连年的贸易顺差才积累起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

很多人认为外汇储备越多越能代表国家经济强盛,事实上,持有外汇储备的多少不一定能代表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清华大学金融高端讲坛上坦言,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我国需要的合理水平,外汇积累过多,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多,也增加了央行对冲工作的压力。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抵御金融风暴,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的物质基础。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规水平的外汇储备。但是,外汇储备并非多多益善,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急剧扩大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1.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流入代表着相应规模的实物资源的流出,这种状况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超常增长持续下去,将损害经济增长的潜力。

2.带来利差损失。据保守估计,以投资利润率和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的2%来看,若拥有6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损失高达100多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动的风险,这一潜在损失更大。另外,很多国家外汇储备构成中绝大部分是美元资产,若美元贬值,则该国的储备资产将严重缩水。

3.存在着高额的机会成本损失。中国每年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中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其潜在的机会成本不可忽视。

4.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央行负有无限度对外汇资金回购的责任,因此随着外汇储备的增长,外汇占款投放量不断加大。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从总量上制约了2004年以来宏观调控的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

5.影响对国际优惠贷款的运用。外汇储备过多会使中国失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优惠贷款。按照IMF的规定,外汇储备充足的国家不但不能享受该组织的优惠低息贷款,还必须在必要时对国际收支发生困难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帮助。这对中国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6.加速热钱流入,引发或加速本国的通货膨胀。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管理外汇储备呢?各国政府管理和经营外汇储备,一般都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原则。

安全性是指外汇储备应存放在政治稳定、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和信誉高的银行,并时刻注意这些国家和银行的政治和经营动向;要选择风险小、币值相对稳定的币种,并密切注视这些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和经济状况,预测汇率的走势,及时调整币种结构,减少汇率和利率风险;还要投资于比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誉高的国家债券,或由国家担保的机构债券等。

流动性是指保证外汇储备能随时兑现和用于支付,并做到以最低成本实现兑付。各国在安排外汇资产时,应根据本国对一定时间内外汇收支状况的预测,并考虑应付突发事件,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组合。现金和国库券流动性较强,其次是中期国库券、长期公债。

盈利性是指在保证安全和流动的前提下,通过对市场走势的分析预测,确定科学的投资组合,抓住市场机会,进行资产投资和交易,使储备资产增值。

但是,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风险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资产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动性强的资产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国在经营外汇储备时,往往各有侧重。比如富国多重视流动性,以随时干预外汇市场或用于对外支付,小国和资源贫乏国家多看重价值增值和财富积累。一般来说,应尽可能兼顾这三项原则,采用投资组合的策略,“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实行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实现增值。

热钱监管与索罗斯狙击中国

2010年3月24日,索罗斯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入股资金为35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3000万元)。但有媒体这样称,索罗斯是否要阻击中国。

20世纪90年代初期,索罗斯的助手琼斯当时驻扎在中国香港,不过大部分时间是马不停蹄地造访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为索罗斯基金的大举进攻寻找突破口和准备作战计划。“那一年我们在这一地区飞来飞去,我们直接与开发商见面,也与银行甚至当地记者交流。”他发现整个楼市泡沫已经很多,部分开发商支付利息都有困难,“但银行还是帮开发商找来很多美元贷款”。

资产泡沫堆积、外资不断涌入、银行短期外债高筑、开发商勉强支撑但已开始摇摇欲坠。“我们把这些信号综合起来后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仔细研究,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局势会如何发展?”研究的结果是,这一局面难以维持,琼斯于是向索罗斯建议,沽空泰铢。“为了这一仗,我们提前6个月准备,逐步建立起沽空仓位。”

“我们是1997年初开始行动的。”1月份,索罗斯基金联合其他国际对冲基金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一开始就大肆抛售泰铢,泰铢汇率直线下跌。在对冲基金气势汹汹的进攻面前,泰国央行入市干预,动用约120亿美元吸纳泰铢,一方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另一方面大幅提高息率,三管齐下,泰铢汇率暂时保持稳定。

5月份的时候,资金大量流出泰国,泰国开始资本控制。6月份,对冲基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冲击,泰国央行只得退防,因为仅有的300亿美元外汇储备此时已经弹尽粮绝。6月30日,泰国总理在电视上向外界保证:“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但两天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随后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陷入崩溃。

在此期间,对冲基金还对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印尼盾发起冲击,最后包括新加坡元在内的东南亚货币一一失守。工厂倒闭,银行破产,物价上涨等一片惨不忍睹的景象。

在一些亚洲人的心目中,索罗斯是一个十恶不赦、道德败坏的家伙。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就被这个拥有很多钱的白痴一下子给搞垮了。这个拥有很多钱的白痴就是乔治·索罗斯。索罗斯打败亚洲的武器就是热钱。

热钱,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指为追求最高报酬及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期、套利和投机。

类似危机还发生在1992年的英国。英国为保持欧洲统一汇率机制,英镑高估。国际热钱趁机大量抛售英镑,买入德国马克,最终致英国耗尽2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迫使英镑贬值15%并退出统一汇率机制,国际热钱从中净赚约20亿美元。

当热钱流入国门之后,一般会如何在人们的经济生活领域发生影响呢?

高度繁荣和泡沫化的资本市场首先吸引热钱,也是热钱兴风作浪的首选;房地产市场因为需要的资金量大,热钱经常大进大出;凭借热钱雄厚的金融操作技巧、市场运作能力和资金实力,它经常在商品期货市场操纵获利;当时机成熟时,热钱则可在黄金市场、民间金融市场乃至PE市场获取高额回报。石油、股市、楼市、粮市……任何大宗商品价格的涨跌都与热钱脱不了干系。2008年油价的大起大落,全球股市的巨大动荡都与这只市场中的“黑手”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热钱充分享受到经济成长为其带来的暴利。从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热钱”向中国流入是受多种因素驱动的:既可以规避国际金融动荡风险,也可以对人民币套汇套利,还可以对中国的股市、楼市进行投机。

过多热钱进入中国会加大市场的流动性,造成流动性过剩,而货币供给越多,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就越大。此外,热钱还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而投机资金进入股市、楼市后,容易制造泡沫。而热钱还会给股市造成严重伤害。2007年的G8峰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继续呼吁各国加强对对冲基金和投机热钱的监管。

总的来说,预防热钱危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外汇监测体系,及早察觉外汇在本国的异常流动。

2.注意政策、制度的可逆性设计,一旦热钱大量外流时,政策制度可以进行相应的应对和补救。

3.保持理性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的平衡增长而不是追求过度的繁荣,始终是稳定国家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根本。

以越南为例,在经历热钱危机后,在金融开放进程上不再过于求大求快,而是通过制度化对资金进行约束,引导它为优化经济结构服务。央行不仅缩减了货币供应量,还对贷款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此外,越南还计划对外国资本占有股份上限加以规定,据悉,目前越南的上市公司外国资本只允许最多占有49%。在2008年5月,东南亚国家联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3国计划出资至少800亿美元建立共同外汇储备基金,以帮助参与国抵御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维护地区金融稳定,这无疑是构筑了一道强大的堤坝,以遏制“热钱”再度兴风作浪。

2002年,曾经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兹教授出版专著 《全球化及其对它的不满》,详尽剖析了投机热钱对国家金融稳定的巨大危害。他的结论是:“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对‘热钱’实现监管和征税。国际金融组织不仅不应该反对和阻挠对热钱的监管和征税;相反,它们应该行动起来,更好地监管投机‘热钱’。”

索罗斯现在能否狙击中国,现在看来还不可能,因为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索罗斯能够动用的资本与中国人民的财富,没有可比性。其次,中国还实行资本管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首先国际投机资金不是笔笔都成功的;再者他们对小国开放型经济的影响很大,但是对于中国这类大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大,而且我国有资本管制。”

思考:人民币是否是世界元

2008年11月中下旬,金融海啸的背景下,马来西亚、印尼等,都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希望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予以援助的愿望。但东南亚区域国家对于人民币的呼声,并非应中国要求为之,而是在美元危机中的自觉选择。

马来西亚于2005年放弃了其货币与美元挂钩,转而实行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浮动,目前马来西亚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其外汇储备之一。菲律宾更是于2006年签署总统令,要求其央行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之一。据知情者透露,菲律宾的人民币储备是以货币互换的形式,将一定数额的菲律宾比索运到中国,换取同样价值的人民币资产并储存在中国央行,并取得利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更多地选择用人民币来储值,以避免美元带来的损失。大部分电力公司以及其他中国驻外人员的工资是以美元结算。但由于印尼盾升值趋势强劲,美元贬值,中国员工便纷纷把存折中的美元兑换成印尼盾。现在,很多员工都是一发工资就汇回国换成人民币来规避风险。

东南亚人都看好人民币的升值前景,纷纷从各自的渠道收集到人民币,但在现实中,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限制,海外的银行并不能接收他们的存款,无处获得利息,他们便把钱存在家里自己的小金库中,热情依然不减。

而在29届广交会上,来自中东、东南亚的客商更愿意用人民币结算。合肥美菱股份公司海外营销本部部长汤有道透露,美菱与法国等发达国家、非洲和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均有人民币结算方式

无论是东南亚国家和东南亚人都渐渐的喜欢上人民币,而我国的驻外人员更是即刻把没有兑换为人民币,害怕贬值;我国的外面企业也希望用人民币结算。这说明人民币在国内外市场受到了追捧和欢迎。

由于美国经济严重衰退,金融严重动荡,导致我国大量持有的美元资产有了连累贬值的巨大风险,为降低集中持有美元而引发的国内外汇资产剧烈波动、甚至贬值的风险。我国外汇储备迫切需要进行多样化、多币种结构调整,人民币需要加快与非美货币的互换,还需要加快人民币自身货币自由兑换,发行人民币债券。

截至2009年3月末,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以及阿根廷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六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人民币走出去的重要尝试则是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2009年7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五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1年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今后将继续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力争将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

2009年9月,中国政府在香港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获得了三倍认购,在中银香港大厦顶楼举行的60亿元人民币国债在港发行仪式上,一位海外记者拿着国债章程兴奋地说。“我要保留一份,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份文件。” 人民币债券作为主权债券,是无风险的,加上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因此人民币国债很会欢迎。

2010年,全球范围内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相比2009年剧增了100倍以上。韩国经济学家指出,人民币将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结算货币,不过,短期内难成为与美元竞争的世界货币。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却不足1%,中国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的占比则仅为3.66%左右,特别提款权占比也仅为3.72%左右。所以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还长路漫漫,但我们一定可以期待。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从2009年7月开始试点到2010年12月底,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结算业务5093亿元。其中,2010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063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专栏)曾表示,一种货币能否属于国际货币将由市场来决定,而非政府来决定。他指出,一种货币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使用至少需要以下四方面条件:该货币发行国经济具有十足竞争力;该国金融市场十分发达;该种货币可以自由兑换;货币运行环境能保持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循序渐进、风险可控的原则,稳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作用,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