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感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工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追昔伤今的情怀,词语尖新动人,在宋末词坛上独树一帜。有《竹山词》,存词94首。
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
蒋捷的这首《虞美人》历来为人称道。词章韵律优美,仅用六十六个字就如实地反映了词人一生不同时期的心境。这首词以“听雨”贯穿全词,脉络清晰,情感恳切。
开篇“少年听雨阁楼上,红烛昏罗帐”用鲜艳活泼“红烛”“罗帐”构筑欢愉无忧的少年时期。当年就算是潮湿的雨季,词人在楼阁内也并未感到一丝不快。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味和铭刻的时期,然而也是短暂的。
词人“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壮年之时正是南宋即将灭亡之际。当时,他流离失所,生活困顿窘迫。当他于漂泊于江湖的客船上听雨时,只觉得宽阔的江面,乌云低压,逼人的压抑感扑面而来。一只离群的孤雁凄厉的叫声,更衬托出词人在这一时期内心的凄凉和悲愤感。
下阕“而今”二字承接了上阕中的“少年”和“壮年”,点明了词人此时已进入暮年期,“鬓已星星”进一步说明年事已高。此时南宋已亡,词人不愿仕元,生活清苦。他寄寓在僧庐下,追忆往昔时光,心中感慨万千。最后他感悟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无情”总括词人对人世离合的感想。“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正是感受人世“无情”后的麻木表现,同时也间接表现了他身处困窘处境的无奈。
全词意蕴深远,感情深挚而动人。既有时间顺序也有空间顺序,在层层递进中,表达出词人对国家灭亡后的悲痛,以及对人生遭际的感慨。
【大师导读】
全学东坡《持杯》篇。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右竹山先生所赋之词,予偶获观此卷,因举是词,成甫(明代沈睿之字)俾书卷末。夫“听雨”一也,而词中所云不同如此,盖同者,耳也;不同者,心也。情之遇于景,接于物,其感有不同。成甫中年人,有楼听雨,吾意其与僧庐之下者同其情。
——明·朱存理《铁网珊瑚》
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浇)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赏析】
词题中的“吴江”即吴江县,位于太湖东岸。这首《一剪梅》记录的正是词人乘舟驶过吴江时的所想、所感和所思。
开篇首句即点出全词主题“春愁”。“一片”将无形的春愁化作有形,“待酒浇”则表达了词人急于排解浓烈的愁绪的心情。正在浓愁难解之时,“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此处的“江”便是词前白描所指的“吴江”。“摇”字写出了舟行于水上的飘荡感;“招”字则写活了酒楼上随风飘摇的帘子,它像了解心意般朝船上的词人招手,仿佛是在邀请他到酒楼上畅饮以借酒浇愁,正顺应首句难解的愁绪。此处动静结合,以静态的“江”、“楼”与动态的“舟”、“帘”相互映衬,更显酒之诱惑,词人浇愁之心切。
这时满载着愁绪的小舟摇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秋娘渡”和“泰娘桥”是吴江的特色景点,以唐代著名歌女名命名。此处作者提及秋娘和泰娘,皆因他联想到家中娇妻,其归乡与家人团聚的期盼跃然纸面。“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纵然归乡心切,然而此时萧瑟的清风冷雨却让他归乡不得,徒添无穷愁绪,凄冷伤愁的气氛的渲染,更显愁绪之浓,归心之切。
“何日归家洗客袍”,萧萧春雨打湿了客袍,何时才能回到家清洗这客袍。此句虽写归家洗袍之事,却是在表达词人不知何时才能归乡的愁绪。此时的他禁不住遥想回家后的美好生活画面。回家后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调带有银字的笙,点熏心字的香,如此温暖的画面展现了他对归乡后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然而画面拉回现实,却是冷冷的风,萧萧的雨。想象中悠然温馨的画面与眼前清冷萧瑟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这对比中词人归乡的心情更加急切,愁绪也更加浓烈。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人巧妙地借樱桃和芭蕉两种植物,用它们颜色之变化把时间化为可感知之物。看那时光飞逝,把人都抛到了后面,它把樱桃染红,把芭蕉变绿了。此三句一出,明明不可捉摸的时光一下子变得可以感受,而且红与绿两种色彩的鲜明对比,更衬托出时光的飞逝。无形变有形,抽象化具体,抒发了作者对韶华易逝的感慨。而且此处鲜艳的色彩与前面“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清冷相互对照,词人思乡情感与漂泊愁苦纠结于胸,无法释怀。结尾处,将整首词的春愁推向极致:此愁无计可消除。
整首词围绕“春愁”主题,上阕写在外漂泊思归故里之愁;上阕承接思归而产生对归家后美好生活的遥想。时光匆匆飞逝,词人最后发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全词虽然多处只白描舟过吴江,却在字字句句中尽显无尽的春愁。通过对不同情景的描写,将“春愁”主题层层推进,把愁绪渲染得极为浓重。
【大师导读】
两“了”字摹尽悠悠忽忽之况。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流光容易把人抛”,这是人生的大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色彩多么鲜丽,时光成全了植物,反衬出了它对人的无情。
——周国平
这期的词人以蒋捷、周密、张炎、王沂孙为四大家。这四大家的词,都是纯正的典雅词。他们的选辞择语,真都是慎之又慎的。他们如一颗颗的晶莹的明珠,我们在那里找不出一点的疵病。
——郑振铎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赏析】
蒋捷及第不久,南宋便灭亡,其词作多抒发亡国之痛,格调凄凉。
这首词起笔就通过迷离的秋景引发出游子愁思。“枫林红透晚青烟”极言秋色浓重,带着迟暮之感。黄昏中的袅袅青烟,更添迷离。“客”在秋日多起故土之思。词人的忧思蔓延到整个鸥鸟聚集的地方。“客思满汀洲”运用夸张写作手法表现出了词人愁苦的深重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