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5296200000063

第63章 周邦彦

【词人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游太学,有俊声”。神宗时擢为试太学正。元丰四年(公元1089年)出为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绍圣四年(1097)还朝,任国子主簿。徽宗即位,改除校书郎,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后提举南京鸿庆宫,辗转避居于钱塘、扬州、睦州(今浙江建德)。卒年六十六。周邦彦精通音律,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词风浑厚和雅,缜密典丽,对后世影响较大。词作集为《清真集》。

瑞龙吟(章台路)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①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竚②。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注释】

①愔愔:幽深的样子。

②竚:同“伫”。

【赏析】

关于此词的写作时间有两种说法:近人陈思《清真居士年谱》定于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王国维的《清真先生遗事》则定于绍圣四年,即周邦彦在京城作国子主簿时。这首词写思念、怀旧之情,多用典故而不生硬。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是写时节,也是思念的开端。汉代都城长安有章台街,妓院多集中于此,后世以“章台”代指妓院集中的烟花柳巷。“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指梅花凋落、桃花开苞,暗喻冬去春来。与前文“章台”相应,看似有情,实为人事变幻无常的无情语。

“愔愔坊曲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还是写故人,幽深的坊曲人家,又一年燕子归来,而今年词人亦如燕子归来,却不知佳人尚在否。“定巢燕子”,写时序,化用杜甫《堂成》中“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的诗句。

“黯凝竚。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写抒情主体黯然出神、无所凭附的状态。“黯凝竚”三字是全词情感表达的关键。江淹《别赋》有“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之句,周邦彦笔下的“黯凝竚”,是对江淹“黯然消魂”情感体验的升华。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是“乍窥门户”的后语,描写坊曲女子清晨梳妆玩笑的媚态。“浅约宫黄”是涂上一层薄薄宫黄的动作,古代女子在眉额间涂上黄色以为装饰,称为“宫黄”。“障风映袖”是女子为遮晨风举起袖子的动作,“盈盈笑语”充满动感,并在情绪上和“黯凝竚”形成对照。

从“前度刘郎重到”至“事与孤鸿去”几句,运用典故追忆往事,将抒情推向高潮,然后又渐渐平复,往事逐孤鸿而去,归于无情。“前度刘郎”取刘义庆《幽明录》刘晨、阮肇两入天台山与仙女游乐的典故;“旧家秋娘”用杜牧《杜秋娘》诗序载唐代歌女杜秋娘的典故;“燕台句”用李商隐为柳枝作《燕台诗》的典故;“东城闲步”则用杜牧《张好好诗序》载与张好好的故事。用语虽平淡,但以四重典故写对往事旧情的追忆和难以平复的心情,情感层层涌积而上。

最后几句是词人春愁的消解和归宿。“官柳”泛指大道上的柳树。“低金缕”是柳枝在夕阳下随风摇曳的情貌;“纤纤池塘飞雨”是“纤纤雨飞池塘”的倒装;“风絮”是风吹柳絮的样子。这三重意象都不是乐景,但所衬亦非哀情。词人所言的“断肠”,既是因怀旧而伤情,更是对往事意义不明的叹息,是与这三种情境相合的一种情绪表达。

周济《宋四家词选》评价这首词“不过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看其由无情入,结归无情,层层脱换,笔笔往复处。”可以说是得其要旨。

【大师导读】

结句须要放开,含有馀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清真之“断肠院落,一帘风絮”,又“掩重关,遍城钟鼓”之类是也。

——宋·沈义父《乐府指迷》

以景起,以景结,春景为一篇之枢纽。先述归来所见,后方点出归来旧处,倒叙有力。见春物之恬静,遂想个人当年光景来。第三叠方仔细叙述本事,妙在吞吐回环,欲言又止,神味无穷。

——俞平伯

词中对偶句,最忌堆砌板重。如此词“褪粉”二句,“名园”二句,皆极灵动,所以妙也。“愔愔”、“侵晨”挺接。末段挺接处尤妙,用“潜气内转”之笔行之。

——夏敬观

苏幕遮(燎沈香)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赏析】

周邦彦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春游荆州,次年春天离开,三月至宜城,四月初到达长安。这首词中有“五月渔郎相忆否”点明时间,是他到达长安一月有余之后写下的。

上阕写景。“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写沉香缭绕,解暑日湿热,鸟雀欢鸣,似乎在呼唤晴日,一大早就在檐上,似乎在窥探人聊天的内容。这几句描绘了入夏的氛围,鸟雀的机灵与调皮被词人写得活灵活现。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河水清澈,浮在上面的荷叶依依,旭日高照,昨夜的雨露被炙烤干涸。“初阳”就是朝阳,“宿雨”指昨夜之雨;“清圆”形容清润圆正之状,常用来描写荷叶、月亮等意象,这里说“水面清圆”,实际上描绘的是宿雨过后,荷叶圆正清润,亭亭而立,在水面迎风摇摆的姿态。

下阕抒发思乡之情,先从叙述羁旅开始。“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故乡遥遥,家人远在东南钱塘吴地,自己却羁留在西北的长安。 “吴门”本指春秋时期吴国都城(苏州附近),后泛指吴越地区,周邦彦是钱塘人,故曰“家在吴门”。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这都是词人家乡吴地的风景。“五月渔郎”取自李白《子夜吴歌》中“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来,人看隘若耶”之句;“芙蓉浦”,孔颖达引郭璞疏《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句曰:“今江东人呼荷华为芙蓉”。结尾三句都写江南水景人情,呼应上文,表达思乡之情。

这首小词写乡情,含蓄隽永。用语清简,取象意味悠长,情感全在不经意间流露。“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虽是实写,却全用客观、“无情”的词汇,既点名词旨,又不失清雅。

【大师导读】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上阕,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王国维

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赏析】

这首小词兼写交游、欢宴的场景,有男女的温存情感,和欢会后离别时的空虚。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起首由地方物产写入佳人欢会场面,由外到内地描绘出冶游生活的轻松、安逸。并州刀剪鲜亮如水,吴地白盐纯洁如雪,佳人用纤纤细手破开新橙,与词人共进,此般场景令人赏心悦目。“并刀”指并州出产的剪刀,以锋利著称,刀刃锋利,象之以水,取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的诗句。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续写欢宴冶游的场景。华美的帷幄内刚刚暖和起来,兽炉里燃烧的烟香萦萦不断,环绕在楼阁内,歌舞伎女对面而坐,调整笙弦的音调。“锦幄”本是锦织的帷幄,这里指华美景致的帷帐,点明欢会的地点是在楼阁之内;“兽烟”是兽形香炉中燃烧的香料;“坐调笙”写欢宴时从容不迫、典雅华美的氛围。

下阕写欢会后事。“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意为宴会之后已是夜静更深,刚刚还热闹非凡,现在词人不禁问道:我该留宿何地呢?“谁行”是谁家、谁处之意。下阕词境转折,从上阕的华美、悠游变得冷清、迷茫。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前路难期,不如罢休归去,就算有人夜行,也只是三三两两而已。“马滑”见杜甫《放船》“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的诗句,写愁迷无法,只得归去;“霜浓”见贺力牧《关山月》“雾暗迷旗影,霜浓失剑莲”之句。二者都表达了词人茫然若失之感,与“不如休去”相承接。“直是少人行”则是反复侵染、再度开阖的笔法。

词人安排结构,是以上下两阕为对立对比之文,体现了自身迷离凄惑的情感。但并未刻意夸张,没有做无病呻吟,而是节制地描写欢游与分离后的心理状态。词人渲染气氛笔法收放自如,清起沉收,颇见功力。

【大师导读】

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过一分,便入山谷恶道矣。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

丽极而清,清极而婉,然不可忽过“马滑霜浓”四字。

——清·谭献《复堂词话》

其上写景,其下纪言,极呆板而令人不觉者,该言中有景,景中有情也。先是实写,温香暖玉,旖旎风流;后是虚写,城上三更,霜浓马滑。室内何其甘秾,室外何其凄苦,使人正有一粟华灯明灭万暗中之感。而其述虚实之景复含情吐媚,姿态奇横,在清真词中只有“衣染莺黄”一首正堪匹敌,却有令慢之别。

——俞平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