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何处是他乡
5302100000075

第75章 三毛过去,亦舒现在

对于深爱的人与事物,却常常是哑口无言的。

这中间,三毛是一个,亦舒又是一个。

第一次读三毛,是《万水千山走遍》,已经是1992年秋天的大学校园里,从此,那个在空无一人的剧场里吹笛子的男人就深深地刻在了记忆中;而那时,这个少年自闭,半生漂泊的叫作三毛的女子,已经去了天堂。

那之后,三毛空灵的文字天马行空,引领我的心灵跨越万水千山,带我思索怎样活,活得精彩、不沉重。

她影响我整整十年生活,这十年,为浪漫而活,不肯安定。

当年,最吸引我的是她那一份人在异乡、苦乐随缘的洒脱——游学的苦闷,沙漠的悲喜,加纳利群岛的平静,美国的游戏,中南美洲的奔波,在别人的故事里倾情演出、叹息流泪,我爱的是作者的悲悯与同情,有爱、有恨、有无奈、有信念,决不做漠然的看客,是对生命的投入与狂爱,是不负我心。

三毛的文章就是三毛的做人,她的为自己而活,视金钱为浮云,在困境之中的坚忍,对弱者的同情与关爱,坚持心神的活泼与对大千世界的童心与好奇心,都是我人生的好榜样。

然而,当年不知的是,她其实不属于这个真实的世界,她来之惊鸿正如她去之匆匆,像古诗中所写——有位伊人,在水一方。

对于我,浪漫的人生,有这十年,已经足够。

三十岁这年,遇到亦舒,读她的小说,是在国外每日狂读英文之后对自己的小小奖励,第一本便是《人淡如菊》,正是璀璨之后的沉寂,我想要的感觉。此时的我,已经感受到了漂泊之苦,终于肯低下头认清自己的局限,下定决心不要再做无谓的梦,从此要过实际的人生。

这中间的日子,见多识广,有了属于自己的领悟与挣扎,仿佛轻舟已过万重山,也算没有白活。

亦舒来自香港,那个浮华中的世界,有传奇,也有市井之气,她的小说,活生生一部部港产片,现实、冷静、不动声色,纷繁精彩与轻松搞笑之后是一声不易觉察的轻轻叹息,那份清醒叫人无言。

她说,人可以有性格,但不能有脾气;可以有主张,但不可多言语。仿佛在讲我。

她说,公司越小人际关系越复杂,最复杂的关系是婚姻关系。说得极透彻。

她说,人要名利双收,方可返璞归真。还说,女人如果不对自己残忍,那男人也会对你残忍。凉薄而尖刻。

她说,出来做事,一定要把自己踩成一张地毯。说得多好,从前的我不懂自嘲,不明白以退为进,以致伤痕累累。

她常说,生命不要长,只要好。我真的很赞同。

亦舒喜欢鲁迅,书中的人物有时叫子君,有时叫家明,而鲁迅的《朝花夕拾》也是我出门在外一向带在身边的,爱极他文字的简洁凝练,视为我写散文的榜样。亦舒偏巧也有一篇同名的小说,是她两百多本作品当中的佳作,很羡慕她能够以此方式来向大师致敬,一切尽在不言中。

还有,亦舒的哥哥竟是写科幻小说的卫斯理,我少年时就读过的,那该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了,亦舒的声名一向在其兄之上,我那时与她无缘。在网上看到一张她当年与前男友武打明星岳华的合影,令我惊讶的是,她竟然很美!那张照片登在《明报》上,题目很好笑,叫——《亦舒为什么爱岳华?》。没人知道岳华是谁,仿佛他已是上个世纪的古人,而亦舒却仍然活在这个世纪里,她还在写呢,背景在加拿大与香港之间转换,岁月不会抛弃有才华的人,这很叫人开心。

喜欢亦舒的人似乎很多,可以跨越好多代,有些人甚至观点迥异,我是属于迟到的吧。她有一部题目特别惊艳的作品,叫作——《她比烟花寂寞》,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大多是寂寞的,比如喜宝和姚晶,还有《圆舞》中的周承珏,猜想现实生活中的她应该幸福得多,她洞悉世事所以智慧,而只有智慧的女人才懂得知足,懂得珍惜,懂得适可而止,把握微小而现实的快乐。

其实,这也是我自亦舒处学来的。我知道,我已经翻过了三毛那一页,耽搁的时间好像有点久,但没关系,我还是遇到了亦舒,我想,她应该可以伴我下一个十年吧,我真的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