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这些人②(后刘邦时代)
5476500000023

第23章 陈平 周勃沉浮录(2)

时间过得真是快呀,转眼,咱刘恒就当了四年的皇帝。话说做一件事情四年了,熟练程度该是比较高了,大学生也可以考研啦。刘恒兢兢业业四年,终于称得上是基本巩固了朝廷的局势,自己多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处理国事家事均得心应手。

既然如此,绛侯周勃出来接招吧。

接下来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贾谊事件,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把那段历史放在前面介绍了。

大致就是贾谊给刘恒出了个主意,让各个封国的老大都回自己的地盘去,别都挤在首都,这当然触犯了这些老大们的利益,先是以周勃为首闹着不从,后来还是乖乖就范。

周勃自从回到封地绛国之后,一直非常惶恐,功高震主的人,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呢?要紧的是,刘恒这个主可真不是省油的灯啊,他是那般地勤勤恳恳,步步为营。但是,就这样放下一切权力,回家养老,周勃实在也放心不下。

在朝一日,自己手里还有点儿权力、身边还有几个伙计,可是孤身一人回到封地去,保不定哪天皇帝大人心血来潮或者听信哪个长舌闹事者说了几句,杀心顿起,随便给你安个罪名,派个人过来把你宰了也不无不可。

功臣是用来干什么的呀?用来安邦定国的,如今国家安定了,功臣就是用来给他人嫉妒、让皇帝疑心的。

周勃大爷真是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周勃将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就像一只惊弓之鸟,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也没有什么幸福感可言。

具体表现在每次河东太守和都尉来巡视绛国的时候,周勃心那个慌呀,都要从胸腔里跳出来啦。

他总是怀疑这些人是文帝派来杀他的!

周勃的封地绛县是个侯国,是河东郡的管辖范围。按照规矩,郡太守和都尉每年都要定时到自己所管辖的县邑巡视,考察地方官的政绩,还可以顺便断几件拦路告状的冤案。周勃是绛县名义上的首脑,每次那些个太守和都尉来了绛县,必定客客气气地盛装前来拜访他。周勃却总是怕自己被刘恒嫉恨,怕被这些官员诱斩,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每次见面周勃都如临大敌,郑重其事地披上重甲,同时命令奴仆们全副武装,警惕地环卫四周。

周勃大爷这样一折腾,还真是像“此地无银三百两”,如今屁股上沾上了黄泥,不是屎也似屎了。

那些拜见他的太守和都尉们在刀光剑影下和这位身穿盔甲的老侯爷慎重其事地吃酒聊天,心里那个别扭呀,别提啦,心情当然好不到哪里去。

结果,周勃大爷的自我防卫被人上书给刘恒,告发周勃有意谋反。当然,告他的人是这么想的,我告你谋反,那我算是揭发有功了,这是个只需要动动笔头就能拿奖金的活计,换谁都愿意干!

要说,告发者也不是无中生有,哪有这门子招待贵客的呀,喝个接风酒而已啦,居然搞成如上战场的架势,从表面来看,周勃确实像造反。

周勃要造反的告发信来到刘恒手里的时候,深居皇宫的刘恒立马欢喜得不行。这就怪了,功高权重的周勃大爷要造反,刘恒的喜悦从何而来呀?刘恒的回答是:等的就是你造反!他早就巴不得有人告发周勃了,这个状纸一到,刘恒马上派兵去逮捕周勃。

该来的到底是来了。唉,人生就有这么奇怪,人的意志就有这么神奇,周勃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而这个所谓的“什么”,说不好还真是周勃自己盼来的,当初他不这样想,不那样搞接待,也许就没有今天这拨人的逮捕。说来说去都无关紧要了,逮捕的队伍已经到家门口来了。或许这样的情景在周勃的梦里出现过千百回,今天终于算是梦想成真了。也许周勃起过“老子和你们拼了”的愚蠢念头,但想想,那样不就正中了刘恒的下怀么,除了死路一条,估计没有别的变故了。所幸周勃不算太傻,他最终没有拒捕,老老实实地坐上刘恒给他特制的囚车,被来人运到了长安,关进了廷尉牢房。

既然周勃如今已经是谋反分子,自然是不能轻易被皇上接见的啦,惟恐避之不及。所以,周勃被捕时想到的好好跟皇帝解释成了一个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的梦。

一到京城,周勃就被关进了大牢,进了牢房就得天天受审讯,周勃当年也是大兵出身,无论是在战场还是政治场合,都堪称打了一辈子胜仗,从来都是他审问别人,断没有别人审问他。所以一开始,这角色转换也有点儿难度。

周老伯天天坐在牢房里,痴痴呆呆地看着小窗外的树叶,神情变得恍惚起来。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它早知道主人要宰他了,左等右等,终于被牵往屠宰场了,求生的欲望和求死的解脱一起折腾他,他能神志清楚吗?神志不清的周大伯如今就是那只待宰的羔羊,神情恍惚的他在狱中回答狱吏的问话也是驴唇不对马嘴。狱吏们是何许人也,他们能有多大学问呢?即便很多人都还记得这个神武的周勃大爷曾经的飞黄腾达,但大多数目光短浅的只会这样想:周老伯,你到头啦!于是作威作福照常,没有现实的好处谁的账也不买,周勃自然没有得到好脸色看。

久经沙场就是久经沙场,周勃在监狱坐得久了,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等他一旦将自己的角色转换过来后,智力也逐渐恢复正常了。在又一次审问时,周勃赶忙许诺拿出千金(一千万钱)送给狱吏。一千万钱是多大的诱惑呀,够狱吏领一辈子工资了。因此狱吏看到周勃终于开窍后,马上喜笑颜开。收了许诺金得把事情办好才能兑现,毕竟周勃人现在牢房里,许诺归许诺,诺言的兑现必须靠大家都努力。狱吏很讲义气,收钱就办事,他马上在文书简牍的背面写上一行字,暗示周勃:找公主帮忙!

这里狱吏所谓的公主,就是文帝的女儿,也就是周勃的儿子周胜之的老婆。得到贵人点拨的周勃马上托狱吏送信给儿媳妇:速来救公公呀!

然而这招似乎并不管用,话说这个公主和周胜之的夫妻关系很差,当时正在忙着闹离婚呢,根本没有心情理会周老伯这档子破事。周勃的钱算是扔水里听个响了。不过这当然不能怪狱吏,公主家夫妻关系不好闹矛盾了,人家小小一个狱吏怎么会知道呢?怪只怪当日的娱乐业不发达,狗仔队不敬业,或者是皇宫秘闻管理太严格。

儿子儿媳两口子闹矛盾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老爹这命还是非常重要。或许是狱吏的主意启发了我们的周大伯,激发了他的求生欲望,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要说周勃这家伙确实还是有远见的,当年刘恒为了笼络臣心,不是要给周勃增加封地么,周勃特别讲义气,全部转送给好兄弟薄昭了,所以他和薄昭的关系向来铁得很。现在铁哥们下狱,薄昭当然不会冷眼旁观,于是就去向妹妹薄太后求情。女人嘛,向来是顾念娘家人的。薄太后也不例外,她一听哥哥为周勃的事伤心地前来哭诉,当即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把刘恒那个不孝子给老娘叫过来!”

刘恒是个出了名的孝子,从小与薄太后相依为命,如今一听说老妈盛怒,叫他过去,马上屁颠屁颠地跑到长乐宫来拜见。薄太后见了刘恒,当即义愤填膺,气得不得了,也顾不得形象问题了,一把将自己的头巾狠狠地从头上揪下来,嗖地一声就向刘恒扔过去,一边嘴里大骂道:“你这个畜生,我白养你啦!谁让你这么乱来的?你说周勃造反,那简直就是荒谬透顶。想当年周勃官为太尉,手握着北军军权,可谓是威震天下,他不在那个时候造反,如今孤独地躲在一个小县城当富翁,反而造起反来,你长没长脑子呀?”

刘恒被薄太后这一阵夹七夹八的乱骂吓得不轻,娘老子您千万不要出离悲愤呀,于是赶忙跪下请罪,解释说自己也是不相信周勃会反,只是误听人言,请周先生前来把话讲清楚。现在案子已经审理完毕,的确是捕风捉影,马上就可以放出来了。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刘恒当即命人持着节信去廷尉狱中赦免周勃,并承诺他的爵位工资一如既往发放,薄太后想想也还不错,于是作罢。

周勃莫名其妙地入狱,又莫名其妙地出来了。仰头看看京城大地上白花花肆虐的太阳,他深深地感觉到,很多事情已经离他很远很远了,他也终于发现,长安的太阳和几年前已经大不一样了,他以及与他同资质的那些开国功臣兄弟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如今的长安,是新的皇帝和新的文法吏的天下。周勃如今能做到的,就是摸摸自己的脑袋,对着天空感叹:“想当年,老子打了无数的仗,曾经手握百万重兵,哪里想得到如今一个小小的狱吏居然可以如此这般在老子面前耍威风!”

刘恒虽然没有杀掉周勃的人,但是杀了周勃的魂灵。自此以后,周勃再没有什么声响,或许是完全地灰心丧气,只想着夹着尾巴安度余生,或许是看破红尘,只求平安老死。反正从此以后,在汉朝政治史上,周勃完全地消失了踪迹。

既然我将陈平和周勃两人安排在这章节落幕,那么就在此给这对一文一武的两大英雄人物做个评价吧!

陈平,一个足智多谋的智者,一个顺应适时的政治英雄!

在汉朝初年,大部分功臣相继倒下,而他运用自己的智谋挺到了最后,并且得以善终。他并非刘邦嫡系,但却比刘邦嫡系混得精彩。

在中国历史上,开国功臣中能善终的人屈指可数,而陈平是其中一个,并且在这屈指可数的人里,他的排名应该是比较靠前的。

陈平身上体现了中国政治家的胸怀和谋略,战争年代,能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和平年代,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选择正确的立场,保全自己;位居重要位置之时,能洞察秋毫隐身而退……

没有博大的胸怀和高超的政治修养,难以如此完美地落幕。

陈平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至今依然散发着诱人的光芒,指引后来者前进!

周勃,武将中的政治家,这点从他能够善终可以看出。

在封建社会,创业初期的老板很倚重武将,那时是武将的天下。但是一旦创业成功,这些人将成为老板心中的大隐患。

武将的角色会随着时代的变革而转换,所以,开国功臣中能善终的武将少之又少,周勃就是其中之一。没有政治修养,他不可能成为这少之又少中的一个,所以我说他是武将中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