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这些人②(后刘邦时代)
5476500000037

第37章 七国之乱(4)

吴国另一个少将桓将军也劝谏道:“咱吴国多的是步兵,步兵适合在险峻的地势作战,而汉朝多车兵和骑兵,车骑部队适合在平地作战。我建议大王率兵火速西进,占据洛阳的武库,以敖仓收藏的粮食作为给养,再依据山河的险峻号令诸侯,到时候就算没有入关,天下基本上也算大定了。倘若大王率兵的行动迟缓,每攻占一个城市都要留守,不仅削弱了战斗力,等到汉军车骑驰入梁国和楚国之郊的平原地带的时候,事情就麻烦了。”

吴王听了,有点儿犹豫,于是便去问吴国的一些老将,老将们不以为然地说:“这些年轻人就喜欢冒进争功,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凭他们是干不成大事,大王您纯当他们放屁好了。”于是,犹豫不决的吴王没有采纳桓将军的建议,再一次与好方案擦肩而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濞虽然有雄心,但并不善于用兵。他年轻那会儿打仗时的骁勇之称,估计也就是匹夫之勇。

周亚夫这边却是用兵如神。话说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哪里经得起这一折腾,马上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只好写信给自己的哥哥刘启,刘启于是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但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就是不出战。时间一长,周亚夫军中都有些军心不稳了。

一天晚上,周亚夫的营中突然发生混乱,嘈杂声连周亚夫的大帐里都能听见,但周亚夫始终躺在床上不动。一会儿,士兵的骚乱自然平息了。

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但周亚夫算计到对方的计谋,让部下到西北去防御。结果在西北遇到叛军主力的进攻,叛军原来以为自己是来偷袭的,不料却被周亚夫识破了。周亚夫早就有了准备,所以很快击退了叛军。

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大胜。叛军兵败如山倒,头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

其实,刘濞当时还是有机会成功的,但是他自己实在是太犹豫了。当日为了保证自己的绝对统治权力,他自己一个人掌管着所有的兵马,并且大肆行赏,还没渡过淮水,他所有的宾客就都被封了将军、校尉、侯、司马,只有一个叫周丘的人,也拼死拼活的,却什么也没得到。其实刘濞对于财物还是大方得很,问题是周丘这家伙喜欢酗酒,一高兴就喝得酩酊大醉,一不高兴也喝得东倒西歪的,吴王瞧不起他。

大家都提着脑袋跟你造反,凭什么每个人都升官发财了,就我原地打转呢?周丘很不服气,以至于主动求见刘濞,说:“我因为无能,以致大王对我不理不睬的。我也不敢要求当什么将军,只希望大王您能赐给我一支汉节,我一定会有所报答的。”

所谓的汉节,就是用竹子做的,上面缠着牦牛尾巴一类的东西,用以做皇帝的凭证,臣子拿着这个节出去,象征着自己地位很高,就可以忽悠人,谁都得给面子。民族英雄苏武出使匈奴那会儿,不是被发配到冰天雪地里去牧羊,一牧就是一二十年,什么也没有了,就是不肯丢掉汉节。就是因为这个东西真的很宝贵,虽然一时毫无用处。

刘濞倒不在乎这个,金银财宝不发你,重要会议不请你,要汉节嘛,不就相当于印制一张委任状吗,拿去!料想你不过是想拿去山里收编土匪用罢了。

周丘得了节,马上连夜驰到自己的老家下邳县,下邳人已经听说吴国造反,早早就把城门关上,准备着固守了。周丘来到下邳城外的官方传舍休息,亮出汉节,大声吆喝造势,命令下邳县令来见自己。县令本想出来探个虚实,哪知一出来,就被周丘命令随从当场给斩首了。头儿灭了,周丘立刻召来自己家的三姑六婆、左邻右舍以及曾经与自己有过交情的县政府工作人员,对他们说:“吴国的兵马马上就要到达了,屠杀下邳不过是一顿饭之间的事。如果我们出来马上投降,家里人都能保全,有些才能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封侯呢。”

下邳人一听,都吓坏了,马上献城投降。周丘一夜之间征集了三万人,使人报告吴王,自己率领这些人北进征伐,到了城阳的时候,兵马已经增长到十多万,击破了城阳郡都尉。哪知正当周丘志得意满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吴王刘濞已经兵败逃亡了,顿时心灰意冷,自知没有什么前途了,于是带兵逃回下邳。走在路上,越想越气,最后背疽发作而死。

七国叛乱经三个月终于平定了,大战结束后,刘启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扫尾工作,以便巩固政权。

周亚夫这次真是出名了,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如有神助。但梁王却因为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他,和他结下深仇。

周亚夫的“地下谋反”

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退职,景帝于是任命周亚夫为丞相。起先,景帝对周亚夫是相当器重的,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嘛,不器重几年才怪。坏就坏在周亚夫的脾性太过于耿直,不会讲究政治策略,说话总是直来直往的,就像当年在细柳营一样,规则问题上,即便对象是皇帝,也是不讲一点儿情面的。刘启可不像他老爸那么好说话,这个皇帝的脾气可没那么宽厚,嘴上不说你的不满就不错了,疏远你算是客气了。

有一次,景帝不是要废掉太子刘荣么,大家都没敢出声。周亚夫却反对得坚决,毫不把景帝的意见放在眼里,这是刘启疏远周亚夫的起始。

背时了,喝口凉水也塞牙。

景帝有了二心,梁王就有机会了,每次到京城来看望母后和皇兄,梁王必定在窦太后面前抱怨周亚夫的不是,这对周亚夫真是不利。要知道,梁王可是窦太后的心头肉呀,还巴望着刘启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过过瘾呢,你个周亚夫居然任凭他孤军奋战,见死不救,那不就是间接杀人么?没好果子给你吃!太后到皇帝面前控诉周亚夫的冷酷无情。刘启也是个挺孝顺的孩子,精明贤惠的老妈妈都这么说了,心里自然对周亚夫有了芥蒂。

失人心者失性命。很快,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

一件是皇后兄长的封侯事件,一件是匈奴将军的封侯事件。

窦太后当日不是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景帝不愿意,说窦太后的侄子在老爹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封侯。窦太后顿时委屈了,说她的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虽然侄子后来封了侯,但总觉得对不起哥哥,所以劝景帝赶紧地封王信为侯。景帝怕朝堂上难以通过,但是又不好当面拒绝,于是推脱说要和大臣商量。

景帝于是和丞相周亚夫商量,周亚夫是个一根肠子通屁眼的人,哪里有什么忌讳,回答说:高祖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不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吗?

窦太后等听了自然无话可说,心里面却气恼得很。说周亚夫的坏话、抓他的小辫子成了最大的业余消遣。

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高兴得不行,当即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人也归顺汉朝,但是周亚夫又反对了,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为诸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这话真是大煞风景,景帝听了很不高兴,也不客气道:“丞相的话简直迂腐不可用!”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

周亚夫失落得很,托病要辞职。景帝早就不想这个木头脑袋在身边烦他了,反正天下太平也不要你来救急了,回去生病吧!于是,很快就批准了他的要求。

过了些时日,景帝又有点儿想念周亚夫了,这个人可是我老爹留给我稳定江山的呀,现在是天下安定,可谁知道明天是什么情况呢?想来想去,其实他也没有犯什么大错,就是脾气坏得很,不好好讲话。于是便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故意给他一整块大肉,而不放刀叉筷子在他面前。周亚夫看着那一大块肉,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工具,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羞愤不已,心不甘情不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周亚夫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把话讲完,就自顾自走了。景帝叹息道:“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景帝算是大大失望了,周亚夫你就回家养老吧,我也不指望你了。

然而,这事刚过去没多久,周亚夫又惹祸了,这次的主犯是他的儿子。

周公子见老爹年老了,便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后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这儿子也真是不厚道,就喜欢打点儿小算盘。他不仅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真是绝呀,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美事?终于,民工兄弟忍不住了,但是对于丞相的儿子,他们也没敢喊打喊杀的,想来想去,想了一个毒计: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

要造反?天哪,这种事情可不是开玩笑的,被七王之乱搅晕了脑袋的景帝当即派人追查此事。

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他原因。周亚夫哪里知道儿子做了什么,态度当然好不到哪里去,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便不回答,自己行得正站得直,怕什么?

负责的人当然就以为他在赌气,于是便向景帝报告了。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反问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能说是谋反呢?”

这还成何体统,谁审问谁来着,廷尉当然很生气,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受此屈辱,哪里受得了,起先差官召他入朝时他就要自杀,觉得太屈辱了,自己拼死拼活保卫国家,居然被皇帝怀疑造反,但是被夫人阻拦了。这次又受更重的羞辱,自是难以忍受,于是绝食以示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周亚夫是个军事奇才,性格决定命运,他终于死在自己的命运里,实在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