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是怎样炼成的?
曹参堪称刘邦班底的首席猛将,当萧相国卷铺盖西归的时候,他接兄弟的班来了。
曹参和萧何一样,原本都是刘邦亭长时代的上司,一白一黑、一文一武;沛县起义时,曹参和萧何同是主角,也是刘邦最早期的班底兼亲密哥们。
曹参和萧何早年的感情那是非同寻常得好。
楚汉相争那会儿,萧何在关中负责人力和粮草的经营管理,曹参则在外出战(当刘邦上司的时候,曹参是管黑道的,那是常常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活计,由此估计,曹参应该是警校毕业的吧,有军事功底)。
自出陈仓、定关中开始,曹参一直附属于韩信的军团,曹参主要在黄河以北征战,这个警校毕业的打工仔曹参特别卖力,几乎每战必去,而且负责相当重要的角色。
他真的很够哥儿们,拼死拼活为刘老板打江山。也可见刘混混的魅力真的是很大很大。
当时的曹参是肩负着刘老板的双重重任前去打仗的。
第一个任务:杀敌;
第二个任务:监督。
打仗就是杀敌,曹参监督谁去呢?
我们来看看韩信的军团布局即可见一斑:韩信军团除了直属部队外,还附属了两支最主要的军团——灌婴负责的骑兵部队与曹参负责的步兵部队。
灌婴和曹参这两人带领的队伍不仅独立作战能力比较强,对韩信这支主动攻击经营黄河以北地区的军团起到强有力的帮助作用,他们二位还是刘老板派来监督韩信、分散韩信影响力的王牌棋子。
毕竟,做老板的人,都是为自己留了后手的,刘老板当时就想好啦:韩信你这么厉害,真的会一辈子为我打工吗?你自己就不想当老板吗?我断不能等你兵临城下的时候再作准备——我还是派我的好兄弟兼忠实粉丝曹参来协助你吧,你听我的话时,他们就协助你,你要是胆敢反我,他们就地灭了你!
曹参还真是不负所托,灌婴带领着骑兵负责冲锋和追击,曹参则带着他的步兵军团干起攻城略地、击溃敌人或占领城池的事儿来。
分工合作到曹参这个程序上,还真要动点脑子,所以在辛苦和危险上,曹参更甚于灌婴。
曹参做事负责、打仗勇猛,常常一马当先,亲上前线进行指挥,据说他全身受创达七十多处。因此,在皇朝论功时,在刘老板的“偏心”下,曹参的功劳仅次于萧何,排名第二。
其实,在当时的朝廷大臣和将领眼中,曹参功劳比萧何大多了。
你萧何再怎么厉害,脱光衣服就一身白肉,什么伤疤也没有;人家曹参提着脑袋冲锋陷阵,满身伤痕就是功劳的最大明证。
因此,在封爵时,曹参不但是最早得封,而且食邑万户(收一万户人的税),高于萧何起初的八千户之上。
张良虽也封为万户,但时间仍在曹参之后。
倘若不是刘大老板以全局观的精神,判定萧何功劳第一,给其追加两千户食邑,曹参卓越的军功以及勇猛的表现,在大家眼光中那是响当当的老大。
说起来,又要赞刘老板一下啦,他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巨大的“潜在价值”。
大臣们都看不到的“潜在价值”,年轻气盛的曹参未必就能看到,所以,在大家的赞美声中,曹参也挺以为自己有那么点斤两了,起码比萧何这个只会抢文书、从来没有亲历过炮火的老同事来得厉害。
因为这种心理作祟,赏赐分配这件事大大伤害了曹参和萧何的私人感情,从建国后到萧何去世的八九年之间,双方似乎都没有过什么友情往来,刘老板基于此,还刻意将曹参调往东方的齐国为相国,免得两个人见面时造成尴尬,也免得曹参怨愤自己偏心。
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常常就是这样反目的——老大带领弟兄们抢得好东西归来,怎么样进行分配,这是历朝历代考验老大的难题啊。
即便如此,刘邦在军事上还是非常依赖曹参的。刘老大晚年的两大军事战役——讨伐陈豨和英布的战争中,刘邦还是征召曹参率齐国军队过来驰援。
如此可知,刘邦对曹参在军事上的依赖,是高于身旁的大将周勃、樊哙以及灌婴的。
《史记》记载,曹参的功劳有:
攻陷诸侯国两个、郡县多达一百二十余个;
俘虏绩效,包括诸侯王两名,宰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楚国上卿)、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
曹参确实堪称一位相当有绩效的业务主管了。
在奉命为齐王刘肥(刘邦娶吕雉前的私生子)的宰相后(惠帝元年,废诸侯相国法,相国改称宰相),曹主管在作风上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曹参一反军人的强硬作风,改而采取审慎弱势的黄老之治,不刻意作出努力,一切顺其自然,追求政治绩效。
这对于粗汉曹参来说,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改变。沛县还真的出奇才啊,貌似一莽夫,却也能武能文。
曹参到任时,由于刘肥年岁尚轻,没有治国经验,他便召集齐国的一些颇具名望的长老和儒生,开会讨论如何让复杂而动乱频繁的齐国能稳步前进,让百姓安居乐业。
曹参的第一招即是借他人的智慧与才干,看来他还真的是得大哥刘邦真传。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既然大家敞开门讲话,各家各派的齐国学者也不客气推让了,提出了各种派别的看法,济济一堂,争辩纷纷,莫衷一是。
大家的智慧都呈现出来时,必须得有人作出个正确的抉择才行,人生也好,国家也罢,每一个下一步都是踩在上一个选择上的。
此时的曹参,听了各家的演说,自己也拿不定主意,说到这里大家要注意了,一般人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会抓阄,抓到啥是啥,他们管这叫赌博,而政治家却不搞这样的赌博,我曹参拿不了主意,总有能拿主意的人。
不要紧,既然大家把问题都提出来了,总有办法解决的,办法总比困难多。
曹参听人推荐在胶西有位叫做盖公的老先生,深通黄老之术,应该能替他拿个主意吧。这下好了,曹参并不太了解黄老精神,不管真假,在没有更好的资讯下,有机会便尽力去争取吧。曹参迅速让人带上厚礼前往聘请,来了再说。
盖公倒还真是个豪爽人,他很快就答应曹参的邀请,即刻见面,告诉曹参:
治道应该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统治者要把握好一个根本准则,同时相信人民群众自己处理事务的能力,则政治经济自然会趋于安定发展。
曹参听了,如醍醐灌顶,立刻令人空出正堂给智者盖公居住,以便自己随时可以向他请教。
由此我们可见,没有文化不重要,没有思路也不重要,找对人就好。曹参还当真跟着盖公重新为人了,所谓做事先做人也!
此后,曹宰相在齐国的施政,都是以黄老治术的原则进行,譬如给百姓提供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你们好好地给自己干活,咱官府尽量不来骚扰你们;当官的不必追求个人绩效什么的,做好服务工作就好……
反正就是一个意思,我啥也不求,但求民生安定,国家富足。
九年时间,齐国即恢复了安定,较之以前更加繁荣,曹参也被大家公认为管仲及晏子以后的齐国第一贤相。
不容易啊不容易,终于解开了这个恼人的千千结;
真简单呀真简单,要解千千结——“无为”即可。
所以我们常常说: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
曹参在这段期间,可谓是真正的理论结合实际,终于学会了透视和洞悉世事的高度智慧。萧何老哥去世的消息一传开,曹参立刻要求老婆等作好准备,西入长安,并着手移交齐国宰相的工作事宜。
旁人不解其故,曹参心不蹦、脸不红,异常沉稳地回答:“我将入京为皇朝的相国,早点作好准备,免得到时候仓皇失措。”
果不其然,很快,曹参便接到刘盈的正式诏令,他即刻赴长安,出任相国。
曹宰相对接班者的交代可谓意味深长,由下面的交代,也看出了曹参不但是位优秀的将领,同时也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努力照顾好齐国的狱政以及市场上的帮派行为,齐国的社会组织特别复杂,人民利害间的相异性又特别大。
监狱及市场帮派,是兼容并蓄复杂势力集聚的地方,只有接纳了他们,才能加以有效的管理。
如果一味采取强力压制式扫黑,反而会使这股势力四处流窜,奸邪恶人无容纳之地,势必造成社会多方面的污染和腐败,因此,我认为这两件事情最重要。
这些经验,估计得益于在沛县做“公安局长”时候的经历。
其余的治术,人民自己会处理,不用你去担心!谨记一点,千万不要为了提高自己的绩效,而去干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曹参能够如此透彻地看到管理的精髓,提出伟大而又务实的执政观点,实在称得上是萧何的最佳接棒人。
刘邦看人,一个字——准!
大汉,我来也!
上面我们讲过,因为封赏的事情,建国后,好兄弟萧何和曹参就再没有一起唠过嗑,但兄弟还真是兄弟,萧何临终前,还是暗示小皇帝刘盈,只有曹参最适合接任相国这一职位。
而曹参接任后,万事无所变更,完全依照萧何制订的规划进行治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规曹随”。
既然总方针不变,那么,执行人员也要慎重选择了,那些个惟恐天下不大乱的、渴望在乱世当英雄的人,统统地没有机会。
曹相国选择共同执政的官员可谓异常小心谨慎,野心家、企图家绝不任用。
他还特别从各个郡国中,挑选出有治理地方实际行政经验的官员,最好是那种既木讷又没有什么文采的人,能够老老实实听相国的话,好好办实事就成。
大汉帝国顿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那些看上去呼声特别高、个人又非常积极进取、敢于表现自己才能、口才大好、富于煽动力的官员,常常被曹参呵斥。有时听他们讲得不耐烦了,干脆把他们发配出去,没有发配出去的,也不给你什么实际的权力,把你晾起来,不予重用。
曹参同志到首都安顿下来后,日夜饮酒。曹相国什么时候兴起这个爱好了呢?实在是不得已,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行政效率,以拒绝处理太多的事情。
这下,大家有点不理解曹相国了。相国啊,您当年打仗的时候,那可是雷厉风行、身先士卒的呀,您在齐国不是还精学了黄老治术吗?如今怎么变得如此邋遢、慵懒,不管时事了呢?
于是很多公卿大夫、将领们都跑到相国府要求晋见曹参,并且商议公事。
曹参倒也爽快,热情地接待他们,马上安排厨房备酒上菜,招待他们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一起畅谈打江山时候的陈兵列队,这个曹参太在行了,估计三天三夜才讲个开头。
谈兴甚高的曹相国还真不给大家说话的机会,只要有人想说话,曹参便以“再喝,再来干杯”阻止之。
直到喝醉了,折腾累了,啥子建议也讲不出来了——散了吧,有事改天再说。
这样的场合,几乎成了曹相国的家常便饭。
渐渐地,相国大人倡导的这种什么事也不办的纯喝酒聚会,成了大家的习惯,咱民族向来就有上行下效的优良传统。况且,这个效仿,实在是太容易了,几次三番,官吏们迅速将曹相国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起来。
还是有很多不解实况而良知尚存的官员,实在看不下去大汉王朝这帮败家子们,天天不干活,拿着官银大吃大喝。于是他们将其他官吏的聚酒行为密告到相国府,恳请相国一定严厉整肃这种不良风气。
曹相国为表重视,便跑过去看看是否真有此事。到了现场,不想曹相国不但不干涉他们,反而参与进去,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老而弥坚,成为麦霸。
曹相国每天花在处理相国府公务上的时间少之又少,坚持“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原则,经常为下属掩饰一些细微的小过错,因此朝廷上下,每天几乎都没有什么大事情,也没有出什么乱子。
小皇帝刘盈当然也耳闻了曹参荒废政事的报告。
自从经历“绝世酷母”吕雉制造的“人猪”事件后,刘盈病一好,就宣布不理政事,整天喝酒作乐,玩了女人玩男宠。但他也知道,政事由工作认真审慎的萧何在掌舵,能出什么乱子呢?
换上曹参就不同了,他这个“黄老治术”真是太厉害了,形象地说来就是“酒肉之治”,他老人家不是老糊涂了吧,居然给我来个万事不管,整个政务还不马上就陷入停顿状态呀!
小皇帝寻思着,得找个机会,表示一下我的愤怒才行——老子不发威,你还真当我是病猫了!
正巧,曹参的儿子曹窋当时在朝中为中大夫。
刘盈便召见了曹窋,对他埋怨道:“你老爹是不是欺侮我年少不懂事,所以才如此的荒唐吧?你回去对他说:‘高皇帝弃群臣而归,当今皇上年纪尚小,您为相国,整天带领大家喝酒唱歌,无所事事,如此作为怎能成为天下臣民的领导者呢?’”
刘盈想想又马上嘱咐曹窋:你千万不要说是我在问他啊,看他听你说了有什么反应,速回报。
刘盈真的也是太没有个皇帝风度了,估计是被他的酷母打压怕了,跟自己的下属讲话还顾忌这个顾忌那个的,实在是悲哀啊!
话说曹窋回家后,逮了个机会,马上将皇帝的意思对老爹曹参作劝谏。
不想曹参当场大怒道:你这个混账怎么这么多嘴?天下大事哪里是你这种黄毛小子能懂的!给你个中大夫当当,你好好伺候皇上就可以了。
挨了骂还不打紧,曹老爹还当场依家法,怒责曹窋两百下:小子给我长点记性!
这消息自然马上就传到刘盈耳中,刘盈也大怒:把曹参那老骨头给我叫来。老子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反了你们?
刘盈当面怒责曹参道:“你怎么就处罚曹窋呢?是寡人要他来劝谏你的啊!”
聪明如曹参,他岂能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刘盈指使来的,他处罚曹窋,便是打狗给主人看的。
因此曹参立刻脱下相国冠帽,解释道:
“我所以什么事都不做是有原因的!”
“请讲!”刘盈还真是生气了,一点也不客气起来。
“陛下自认在圣明英武方面,比先皇如何?”
“朕哪敢和先皇帝相比啊!”这个刘盈倒是很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