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这些人②(后刘邦时代)
5476500000006

第6章 首席猛将接棒相国(2)

“那么陛下认为我和萧相国,谁比较贤能呢?”

“老实讲,你不若萧何!”嘿嘿,别怪我不给你面子啊,曹相国。

“是啊,陛下讲得对极了,我们均都不如他们啊!如今高皇帝和萧相国为天下所定的法令已经足够清楚了,陛下您只要垂拱而治,我也只要谨守职位,遵守既定的法令,这不就成了吗?”

这下该刘盈醍醐灌顶了,于是便回答:

“朕知道了,就照相国的意思去做吧!”

这段对话真是为曹参在历史上长了不少知名度,小皇帝真的听懂了么?未必。曹参尊崇“无为而治”的背后是有着非同一般的苦衷的。

我想,你看了这段对话也只能明白直白的意思,更深层次的意思,在后面我会解释给大家。你才真正明白曹参的聪明所在。

《史记·曹相国世家》有记载:

“曹参为汉皇朝相国,先后三年,死于任内……百姓歌颂道:‘萧何制定法律规章,统合整体行政作业,曹参接续其职务,审慎保守制度精神,毫无修改,主政务在清静无为,让百姓过上安静的好日子。’”

司马迁老先生在最后的评语中也表示:

“百姓在经历秦朝繁苛严酷的政治后,曹参以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故天下俱称其美焉!”

下面来给“萧规曹随”这段佳话做个小结吧。

《史记》记载,民间对萧何与曹参大为称赞,称他们为当代难得的贤相,他们真的有这么高的功绩吗?

萧何个性保守,尊崇一切从简的政策,就采取了几点安抚民心的政策,不见得有什么大作为;曹参更是消极无为,成天泡吧、喝酒、K歌,行政效率相当低,何谈贤相呢?

历史就是这样,有些时候如果只看表面,很容易给人下错误的评价。政策的颁布和实施要分时机和场合,而曹参是武将出身,太懂得时机的作用,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他所推行的“无为而治”也好,“酒肉之治”也好,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到了景帝时代,一个大能人就因为在错误的时间推行了正确的政策而丢失了性命,这是后话,暂且按下。

那么,曹参之所以采用这样的策略,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吗?

我们从大局观着眼来分析一下那段历史就明白曹参的高明之处。

老子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这的确是萧规曹随的最好写照。

刘老板的汉皇朝介于周王朝封建制度以及秦皇朝的郡县制度中,严格来讲,确实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是没有前例可循的。

就如同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萧何通过秦王朝行政一片混乱、濒临崩溃的表象,诊断出秦皇朝帝国确实罹患了严重的贫血症,这都是过分中央集权造成的恶果,在当时的条件下,不适合实行中央集权制,因为中央集权对于当时来说过于超前了。

因此,萧何将汉王朝的政策一律简化,分权而治,给予各地方相当的自主权,以便他们制定适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政策。

这跟我们今天的某些政策有异曲同工之效,让一些地方高度自治,两千多年的萧何就有如此魄力,实在难得。

萧何的各个规划,都非常注重中央与地方的均衡,当年所谓的“郡国制”,其实只是配合现状需要,更改中央集权的缺点所建立的一种特别的制度。

由于简约,颇适合动乱不安的时代,适应力是非常强的。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国两制”,这下我们清楚萧何的高明了吧。

但是这套制度刚一实施,刘老板和萧长工便相继去世,幸好几个实力强大的异姓诸侯也被刘老板解决了,整个国家还算安稳。

曹参接班后,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让这套制度发挥好实际的效能。既然萧何老哥已做好了明确的规划,而且已经付诸实行,曹参只要全力维持这股气势,把握这个大局,使制度能让大家慢慢接受、习惯就好。

当日的那场经典对话中,曹参暗示小皇帝刘盈的也正在于此。这才是上面那段对话更深层次的含义。

然而,这个“小鲜”还真是不好“烹”,曹参接班那几年,有另一股力量急速地在谋划着夺权,以扩充自己的势力。这股势力来头还真是不小,当朝的最高领导者吕雉女士就是这股力量的幕后老大。

这下,大家知道维护制度的难度了吧。如果不把守好制度,吕雉一党肯定会极力进行破坏。曹参对这个情势的把握是相当准确的。

因此,他采用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他禁绝任何改变,完全依萧何规划,确保汉皇朝制度不被吕氏一党破坏。

从政治的发展上看,刘邦在死之前是做了很多准备的,为了防止外人篡权,极力压缩留给外人的权利空间,例如诛杀异姓诸侯王、重文臣轻武将、“非刘姓,不封王”等。吕氏极力想改变刘邦留下的这些限制自己家族发展的政策,此时此刻,曹参的“以不变应万变”就发挥出了巨大的功效,减缓了吕氏篡权夺位的步伐!

政治上最讲究一个利益平衡,倘若曹参随便依照现实需要而变更萧何确定的法制,以吕雉为主的吕氏一党便有更多的借口来更改法律了。

你今天改,他明天改,我后天都不知道遵循什么了。

好,谁都不动,大家喝酒吃肉,吕雉皇太后也便没有了更改的前例可循,一时半会儿也是动不得的。

政权交接时刻,最忌讳更改法律法规。

用一个比较民生的例子来说,比方说咱村要建一个农场,终于依照地势、风水、财力、环境、风俗等因素设计好了图纸,辛辛苦苦打好地基建了农场主楼的第一层,建筑队伍的老大突然罢工了。咱房子必须还是得建下去不是,找另一个人带队吧,建筑队里突然出现了多派势力,每个人都有自己“因地制宜”的想法。

我们是重新来过吗?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遇到了两个大的问题:

一是时间问题,这房子不建成就没有地方住,拆了重建就说明要更久的时间才能安稳下来;

二是资金问题,这个最关键啦,经济是基础啊,没有钱,拿什么给施工队伍买盒饭、矿泉水呢?还有发工钱、交税等一系列费用。

所以,咱没有这个财力,就谨遵原样做下去吧。

大汉王朝如今就是一个尚不稳定的新政权,萧何队长才把建筑图纸画出来,就罢工了。

一时间,施工队伍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施工“吕”组、施工“刘”组、施工“功臣”组都出来提意见。外来工曹参接棒总队长后,如何才能够保持住位子?人家都是土生土长有实力的施工班子,尤其是施工“吕”组,他们早就觊觎着整个施工队伍的领导大权。

担任齐国宰相期间的执政经验,使一介武夫曹参,参透了极高的洞察世事的智慧。

他在做领队的三年内,以“喝酒”、“吃肉”阻止了吕氏一党的夺权阴谋,在表面和平安稳、内部汹涌澎湃的时代,实在称得上是出色的掌舵者。

做了政治家的曹参,终于变成了世界上最坚忍的动物,他深知以自己此刻的实力,远远对抗不了吕雉苦心经营数十年的阴谋。

吕雉位高权重,党羽众多,最重要的是,她的权势,是她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打拼下来的,她不似戚夫人,仅仅依靠一个垂死的刘邦和一个乳臭未干的如意王子。

单看看当日的吕雉以贵为皇后之身,给帮助自己的儿子维护太子位的周昌老先生下跪,我们可以想象吕雉的坚毅;杀韩信、诛彭越、造“人猪”,足见这个女人的决绝——我不撞你的枪子,我只尽力保持平衡,等待某个时机到来,有人会给你枪子撞的!

曹参知道自己现在收拾不了吕氏家族,但是他只要保全刘氏的血脉,保存刘氏的实力,总有一天会有人来收拾吕氏家族,这人是谁呢?

这在当时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在当时谁也不知道哪个人能担当起如此重任,因为政治的发展瞬息万变,但是这个人肯定就隐藏在那个时代的某个角落,他一直隐忍着,同时也时刻准备着……

冒顿小儿,你调戏我?

刘老板、萧长工都走了,大汉王朝终于在曹参的“酒肉之治”下,保住了表面的安定。

或许大家对这个“表面安定”有点不满意,总觉得一片风平浪静下,有一股力量在地下孕育。

但是,在人家没有喷发的时候,大家还是先享受一下安定吧。毕竟,表面安定、内部汹涌,总比表面和内部都汹涌来得好些。

稳定暂且实现啦,但汉皇朝的国力,却陷入了停滞的状态。

时间问题,贯彻政策需要时间,开荒追肥需要时间,培养劳动力更是需要时间,所以,国力的停滞是无须质疑的,大家先等等吧。

就看大汉能不能在复杂的局面中争取到时间了……

可是,有一个局外人有点等不住了,这个人就是匈奴王冒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