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这些人③(刘彻卷)
5476600000027

第27章 你的心到底被什么蛊惑(1)

低调的退场

刘彻在正要步入而立之年的二十九岁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儿子,就是这个儿子,让他母亲在民间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卫子夫成为民间灰姑娘的代名词。

期盼着传宗接代的男子在产房外面焦急地等着孩子的出生,期盼着生个男孩能得到婆婆好脸的女子在产房里面焦急地等待着孩子的出生。等到验明正身的时候,接生婆说,是个闺女。

古人云,啥也别说了。但是现在用不着这样了,“生子勿喜,生女勿忧”。

卫子夫的故事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只生闺女的家庭,卫子夫从歌女到皇后,成就了卫氏门庭的显贵,不仅如此,她还以间接的力量改变了王朝历史的车辙。确实是这样,看看人家那两个争气的亲戚就知道了。

刘据出生的时候,刘彻基本上是属于狂喜的状态,因为皇后陈阿娇不生孩子,卫子夫又专生闺女,刘彻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儿子。也正是这种喜悦的惯性让刘彻对卫子夫特别的喜欢。

喜爱归喜爱,但让皇帝只钟情于一个女人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彻后宫中的李夫人也生了一个皇子,刘彻给他取名为刘甫。

刘彻这一代女人的心机照前朝来说是差很多。但卫子夫不得不为她的皇长子刘据感到担心。

太子一天没有立,刘据这个皇长子就显不出什么优势。卫子夫虽然抢在所有女人之先,但是皇宫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卫子夫这种忧虑并没有持续多久。

在刘据刚刚七岁那年的一个清晨,刘彻早早地来到了卫子夫的宫中,他这次来是要告诉卫子夫一个天大的决定。

早立太子虽然是卫子夫心中热切期盼的一件事,但是温婉的性格和她不能左右的境遇让她一直选择沉默。

当天下人都在传唱她的幸运的时候,她却时常质疑眼前的这一切。如若没有那天的邂逅,日子究竟会怎么样?

好事从来不是热菜而是冷盘。一个普通的清晨,卫子夫的丈夫刘彻来告诉自己妻子和儿子一件事。

立皇长子刘据为太子。这个时候的刘据仅仅七岁,刘彻便早早地立他为太子,在这段时间里,刘彻对刘据极尽一个父亲的宠爱,他不仅为刘据找了最好的老师辅导他研习《公羊春秋》和《谷梁春秋》,在刘据二十岁生日那年,刘彻更是为他建立了博望苑,这个地方是专门供太子接待宾客所用的。可见,刘彻希望这个时候刘据就能广结人缘,能为将来接他的班做准备。

刘彻对刘据的宠爱是显而易见的。做父亲的,当然希望儿子脾性像自己,但刘彻渐渐地发现这儿子越来越不像自己。

刘据生性温和,谦虚谨慎,看起来倒像个学者,根本没有一点帝王的霸气和血性,最重要的是刘据看不懂他老子为什么这么爱打仗。

其实这父子俩的差别是很容易解释的。

刘彻平生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打仗了,从十岁那年起,刘彻就在心中埋下了对匈奴仇恨的种子,同时也立下了一个小小的誓言。刘彻亲眼所见大汉最好的女人被送往匈奴,大汉最好的锦缎也要送给匈奴。可以说,这个时候,刘彻是满肚子的窝囊。

而到了刘据这个时代,他天天听到的就是汉军又杀了多少敌人,汉军又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

刘彻对战争的疯狂是刘据对战争仅有的概念。那种深入骨髓的仇恨对于刘据来讲只是听说。不管前面汉朝多么窝囊,但在今天看来,汉朝没吃多少亏。这个时候,刘据是满肚子的疑惑。

刘彻曾经试图改变过刘据,但几次尝试之后,刘彻明白,性格这玩意儿是血里带的,没办法。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刘彻突然发现他和儿子的玩法不一样。突然也就不想带他玩了,一句话,没意思。

这样的情景完全可以想到。所以当今广大的儿子们,你们真应该庆幸一夫一妻制给你们带来的专属宠爱。

卫子夫很快也感觉到了阵阵寒意,这种寒意不仅来自心理上,还来自脑袋上,卫子夫开始脱发了,曾经以为不会老的卫子夫,也突然在一个对镜理云鬓的清晨在地上看到了一地的碎发。

当年,刘彻看上卫子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云髻”。如云如丝的美发让刘彻喜欢得不得了。而如今,卫子夫也只能落一地不被爱的分叉了。

也许刘彻这种冷淡,让卫子夫和儿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们知道,皇宫不仅仅是上演神话的地方,同时也是上演悲剧的地方,这样的故事他们没少听。

童话的悲伤也许就在这里,它容不得一点儿痛苦,只能用无休无止的快乐来填充,当快乐没有了的时候,人们不知道这又是一则什么样的故事。

岁数大了,刘彻变得也越发敏感,娘儿俩的不安心绪很快就被刘彻察觉了,他觉得该做点什么!

刘彻是个什么样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丈夫,我们从他的前妻陈阿娇的身上或许能知道一二。但刘彻这次出人意料地安慰了母子俩。

刘彻找到了大将军卫青,托卫青当个中间人转达刘彻对母子二人的情意,这一次,刘彻说了这辈子都很少说的一套温情的话。

汉王朝建立时间不长,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加上我国现在四面受敌,我现在身上的责任重大啊,我必须得变更现有不好的体制,这样才能让后世有章可循,并不是我喜欢打仗,要是不征讨四夷,我大汉江山将永远得不到安宁,这样一来的话,百姓也会跟着受苦。我内心非常的困惑,我希望我的后世继承人不要像我这样连年征战,所幸,太子为人沉稳好静,将来一定能安定天下。我听说皇后和太子以为我不再宠爱他们,没有的事。

卫青听完后,立即叩首谢恩,他着实替姐姐、外甥捏了一把汗,然后诚惶诚恐地告诉了卫子夫和太子。这是天大的一件好事啊。

这似乎又成为一件让人疑惑的事情,因为这不符合刘彻的性格啊。这完全可以解释。

第一,当时的太子刘据虽然心性温和沉稳,但是他对父亲不断向四邻用兵是非常反对的。但是作为一个皇帝父亲,没有那么多义务去解释你的疑惑和不满,刘彻决定集中解决。

所以这一次刘彻慷慨激昂地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打仗,这些话不仅仅是说给他儿子听的,还说给天下人听。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彻找来了大喇叭卫青。

第二,卫子夫这个皇后既不是媒婆介绍,也不是指腹为婚,而是刘彻自己从宫外带回来的。而且刘彻对卫子夫恩宠的成本是非常高的,金屋藏娇和长门宫怨已经让刘彻的感情形象有损失了,所以,刘彻想挽回一点儿。但此时,刘彻心中确实也不想亲近卫子夫了,否则的话,刘彻为什么不亲自和卫子夫说,恐怕是怕卫子夫听完以后小嘴一噘要和他撒娇吧。

这对女人一旦没了兴趣撒娇就等于撒野。

第三,刘彻这种意义上的坚定正是说明了他那种意义上的动摇,说明刘彻在这个时候对这个太子也是非常有疑惑的。刘彻也是七岁被立为太子,他明白这个位置是最能给人无限遐想的,这番话既是说给别人听,也是说给自己听。他想坚定、他想相信太子就是江山的继承人,但刘彻心中总有那么一点儿不对劲。

我们的挣扎和疑惑,或许就是刘彻的挣扎和疑惑。

卫青的一番传达让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哎,这一家老实人啊。

卫青不是田蚡,卫子夫不是王娡,他们的想法也只是老实人的想法。

卫青的确是老实人,随着卫氏家族的没落,卫青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少年英雄霍去病死后,刘彻再也没有发动过对匈奴的战争,在这段时间中,卫青的三个儿子都相继失去了侯位。

元狩四年的时候,卫青任大司马。从此以后的十四年间,卫青的刀剑上就从没再沾一滴敌人的血。

至此,卫子夫和卫青双双失宠。

这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刘彻感到了威胁,前所未有的威胁。

卫青不是卫青,卫青是汉朝大将军、刘彻的姐夫、皇帝的小舅子、太子的舅舅、霍去病的舅舅。

卫子夫也不是卫子夫,卫子夫是汉朝大将军的姐姐、刘彻的妻子、太子的母亲。

刘彻最惧怕的就是约束感和威胁感,不论是在感情上还是军事上。

而恰恰是这两个人纵横交织的权力脉络让刘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拘束和威胁。

一代宿将,就这样落寞地退场,从历史的背面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长生不老

人间这么好,我没有理由死。

这么一句的感叹化成了刘彻晚年的一项重要嗜好。大凡是人,几乎都有自己的爱好,皇帝当然也不例外。爱好能显示这个人的思想意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等。皇帝的爱好,有些与他治理国家有关。秦始皇到处巡游虽有游山玩水的因素,但主要以视察国土、布置防务、保持国家的安宁为目的。刘彻爱好方术追求的也是一种理想。

《史记·孝武本纪》第十二,方士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祀灶、则可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之。”意思是说汉武帝听了李少君的话,亲自祀灶,信以为用丹砂炼成黄金所制的器皿,可以益寿求仙。结果,这位号称自己是神仙的大骗子李少君“出师未捷身先死”,仙丹没炼成,自己先一命呜呼了。但即使是如此也没能让汉武帝彻底醒悟,居然还捶胸顿足道:“恨求少君不勤也。”

另一证据是《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汉武帝时,方士少翁因献仙方被封为文成将军,后其方无效,而且又弄巧欺骗武帝,于是杀之。汉武帝杀死文成之后,事后又怕因此断绝了方士的来路,为了掩饰文成的死,他向另一位宠幸的方士栾大说:“文成食马肝死尔;子诚能修其方,吾何爱乎。”故事的背景就是秦汉以来相传修道之人忌食马肝,汉武帝推说文成是因吃马肝而死,一方面为自己洗刷罪名,另一方面又继续拉拢其他方士。后人有诗云:“死为文成食马肝”,可以印证这件事。

刘彻是非常不喜欢在同一块石头上摔倒的,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但是之于长生不老的事情,刘彻少了这样的骨气。尽管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受骗,他仍然痴心不改,不觉得是自己追求的荒谬性,而是觉得没有找到真正的高人。

现代社会的一个经典问题:我和你妈掉进河里你先救谁?

关于这个问题,嘴上一个答案,心中一个答案。

汉朝时期也不乏这样的无聊之人。

有一次,在一个祭天的仪式上,一个大臣问刘彻,黄帝当年升天的时候,他的妻子和家人都希望和他一起,但是这样却是不能的,最后黄帝只能是抛妻弃子。如果让陛下在妻子和升天之间选择,您会选择什么?

刘彻没有犹豫。

结果刘彻毫不犹豫地回答:“将弃妻子如蔽屣(破鞋子的意思)!”这就是真相,之于一个汉朝最强男人的真相,在刘彻的心中,没有小细腻,没有小感情,在他前进的道路上任何能牵绊他脚步的事情都是假象。

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年)建造著名的建章宫。建章宫北为太液池。《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太液池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

为什么要在建章宫后面挖一个太液池呢?这里有一个奇妙的传说,相传在中国东边的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山上有神仙居住。这个神话迷住了秦始皇。他想长生不老,多次派人去找仙山,寻求长生不老的药。他还亲自到浙江、山东的海边去求蓬莱仙人,但没找到。后来,刘彻就叫人在建章宫北边挖一个大池子,名叫“太液池”;象征那无底大海,中间堆土为山,象征蓬莱三仙山。

去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汉长安城建章宫遗址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一号建筑遗址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五座房址和大量的建筑遗物,显露出的建章宫规模非常宏伟,目前已开发出建章宫前殿、太液池、神明台、凤阙等遗址。这个证据也客观地证明了《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确实有造太液池求仙一事。

刘彻为了长生不老的确下了不少血本。

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汉武帝刘彻七岁立为太子,十六岁登基,七十岁驾崩。在他长达五十四年的统治中,一上台就开始大肆搞起了求仙活动。在他晚年时,终于引发了一场大祸,这就是汉代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

什么是帝王心态,让我们分析一下,如果是普通人的话,往往对自己操纵不了的事情敬而远之,而帝王就不是这样了,为所欲为已经成为他们的思想惯性了,尤其是对于刘彻,大臣不满意了,该杀杀、该换换;老婆不满意了,该换换、该杀杀;甚至是他的孩子。

人间可操纵的事情对于刘彻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万寿无疆”才是他的一块心病。于是求不死之药,求长生之术,求异人仙境,便成了他最热衷的事。

而刘彻的热衷无异于给大汉国百姓做了最好的一则广告,效果和现在的天皇巨星代言差不多,你想想啊,连皇帝都信这个,都说这个好,咱们平头老百姓能不拥护吗?

于是,装神弄鬼很快在民间传开,所有小老百姓都在孜孜不倦地做着神神道道的事情,真可谓“齐桓公好服紫,而一国尽服紫”。

面对这么大的市场需要,方士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职业,方士之术在当时非常盛行,刘彻在其中负有绝对的领导责任,而且直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就是刘彻这么个精明人却一辈子在求仙,但却一辈子在受骗。

有一个方士,名叫少翁,其实也不是什么名字啦,就是因为他长了一张年轻的脸,头发却雪白,自称好几百岁了。

他知道刘彻最宠爱的美人李夫人死了,刘彻老是闷闷不乐地想念着她,就说自己有仙术,能叫死去的人显灵。这正合了刘彻的心意,于是,赶紧派人把少翁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