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这些人③(刘彻卷)
5476600000009

第9章 汉朝,我来了(1)

开颅手术

随着景帝的谢世,刘彻这才真正意义上地登上了帝位,到达了权力的顶峰。

从七岁成为太子,到十六岁登上帝位,刘彻在预备役学了九年本事。

九年的预备役训练让刘彻知道,自己是一支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很多事情即将发生,很多人的命运即将改变。

当年的刘彻曾经从朝堂之下仰望过父亲,曾经近在眼前的眉眼,一旦换上这个舞台,刘彻便觉得父亲遥不可及。

这一段遥不可及的路,刘彻走了九年。

大汉朝年轻的新皇帝,刚一上台就势如破竹,然而这满朝文武在刘彻眼中,就是几张生硬的面孔和一堆拗口的名字代号而已。

昨天大家还萍水相逢,今天就让我和你坐热炕头?掏心窝子?

张三,你去管朕的钱。李四,你去用朕的兵。你谁啊你?

不行,得换血。

重新换血你也得和大脑商量吧,否则的话,这大脑不认你这个血型也是白搭,刘彻倒是省了这麻烦,直接把大脑换了。

开颅!手术!

于是,大汉朝迎来了又一次的人事大变动。

前面已经说过,周亚夫已经被景帝生生压下去了,“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这是周亚夫的悲剧,却也是景帝的不得已。景帝想管的毕竟是他死后的事情,然而人间的事情,他再也管不了了。那么现今丞相之位就是景帝非常信任的臣子——卫绾。

当今皇帝是你的徒弟,故去先帝又非常信任你,这个卫绾看来是阴阳两吃,混哪条道都不成问题啊。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个上手术台的人就是卫绾,他不是被人押上去的,而是自己走上去的。这个卫绾放着大好前途不走,偏偏在这个时候因病辞职,这样看来也是激流勇退啊。

卫绾的为人怎样,前面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他虽然官居丞相,但实话实说就是一个通气管,也就是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然而人家就凭这一种技术含量极低的本事而做到了丞相,这就足以说明卫绾的本事。

你能说卫绾这官做得失败吗?人家全身而退,并且是自然死亡。

作为一个丞相、一个开朝元老能够全身而退、自然死亡就是最大的胜利了。

做官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拿最多的银子,惹最少的事。

您又该问我了,那些篡权夺位的臣子又该怎么解释,我只能说,人家谋的不是做官,人家谋的是造反。

我们来了解一下汉朝当时的官僚机构。省得一帮老头在那里,您觉得哪个老就哪个官大。下面以列表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虽然生涩,但一目了然(排名只分先后)

汉代的官职制度是三公九卿制。

三公:

1.丞相——居百官之首,工资福利最高;和皇帝关系最铁;帮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爱好开会;有选取国家公务员的权力;有弹劾百官和执行诛罚的权力;凡有重要的政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重大的事都必须和丞相讨论。

2.太尉——全国最高的军事统帅,又称:大司马、太傅、大将军。太尉是朝中仅次于丞相的官职,但是地位和丞相相同,(所以,太尉和丞相吵架也算不上什么以下犯上。)他是最高的武官职位。

3.御史大夫——又称:大司空、太保,主要行使副丞相的职权,也就相当于丞相秘书,不同于女秘书的是他可以对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公卿的一切行政活动进行监察。

只有这个方阵中的人才有资格触碰到国家真正意义上的最高机密。

九卿:

4.奉常——掌管国家的礼仪。

5.光禄勋(郎中令)——主管宫廷内的警卫事务,但是实际的权力不止于此。

6.中大夫——掌管皇帝的警卫。

7.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

8.廷尉——掌管国家的监狱。

9.大鸿胪——掌管国家的外交。

10.宗正——监督皇帝的亲属。

11.大司农——掌管国家的财政和农业。

12.少府——管理皇帝的个人小金库。

下面即将登场的人,大家可以对照此表来看此人的直接杀伤力,如果在此表中找不到的话,那么这个人的确不在权力的第一阵营中,但是这并不能表明此人的贡献和影响就比别人小。

从上表可以看出,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而汉代的丞相一般也都是给那些元老级人物来做的,但是看戏不能只看上午戏而不看下午戏。

这些风光无限的开朝元老能善始善终的往往是少数。

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说来奇怪但又不足为奇的现象。

首先,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不想让多人知道的秘密,皇帝也不例外。就像你有一天成名了,你还会喜欢你那些打小和你甩着鼻涕偷人家果子的朋友吗?尤其是当你成为一位温文尔雅的名人的时候。

这些元老级人物对皇帝的历史往往非常了解,甚至间接参与了皇帝的发家史。而这一过程就成了一本《皇帝是怎样炼成的》,等哪天这些元老权力大了、手头阔了,难免不会拿来读读这本书,然后再将过程加以复制。

再次,单枪匹马的开朝元老我是没见过,电视剧大家看得多了吧,最常见的一个镜头就是一个颇有威望的老臣跪地大呼:“圣上三思啊!”

紧接着身后就会有一大片朝臣立刻跟着跪倒。

“圣上三思啊,上三思啊,三思啊,思啊,啊……”的回音在朝堂上环绕。

所以,从这个架势看,每个开朝元老的背后都跟着一副精良的权力武装。在大朝廷上,这帮武装听皇帝的,可在小朝廷上,这帮武装听开朝元老的。

最后,人们常说,相爱容易相处太难,此法则不仅用于牵着小手、亲着脸蛋的小情侣,对于皇帝和元老之间同样适用。由于开朝元老和皇帝之间缺乏距离感,皇帝看到的便是他们越来越多的缺点和瑕疵。

皇帝和名人不同的是,名人可以偷偷摸摸地和这些初级死党疏远关系,而皇帝却可以杀了你。

很多功臣的悲惨结局在于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皇帝的“帝王心态”,他们等待的是“论功行赏”、“封妻荫子”、“永享富贵”。甚至有的还“居功自傲”、“拥兵自重”,自以为聪明地干扰君主的一些成熟思想。这些人便化成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直到死他们还是死得不明不白。

有些功臣他们就摸透了皇帝这套心理,天天想着就只是迎合皇帝的心思,取得皇帝的欢心,渐渐地,这帮本来道义满满的为官者逐渐成了皇帝身边的佞臣、弄臣。这些人便化成了皇帝的蜜中苦、酒中毒。

以上两种态度都是比较极端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卫绾取了个中间值——非常知趣地辞职不干了。

于是卫绾就这样在风口浪尖的时候退出江湖了,这是刘彻为他的恩师精心挑选的最好地方。

右脑

刘彻很快就选出了一个新脑袋,丞相魏其侯窦婴,太尉武安侯田蚡,这一老一少组成了大汉新一届内阁。

刘彻对他的亲戚还是非常够意思的。

这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这田蚡是王太后(王美人)同母异父的弟弟,也就是刘彻的舅舅。

这个老少组合并不能说明刘彻对自己的亲戚够意思,能说明的只能是当时的大汉朝人才匮乏,也只能矬子里面拔大个儿了。

我们打开大汉的丞相花名册,在刘邦时代,还是可以说丞相之位人才济济,但是到了景帝时期,能拿得出手的就少之又少了,景帝时期一共有四位丞相,没有一位是因为纯能力原因而取得相位的。

所以,到了武帝时期,西汉政府的板凳深度愈发浅显,能上台比赛的后补也是越来越少。

这个和汉朝开国以来的政治环境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

高祖刘邦在最为得意的几年期间就做了两件事——造反和平叛,等到时局比较平静的时候,他又老婆孩子热炕头了,况且还是遇到了吕后这样的悍妻。

所以,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大政方针就被刘邦搁浅了,这一搁浅就误了茬,接不上了。

但到了景帝这一代的时候,本来应该是重视此事了,没想到又遇上一个七国之乱,收拾了这摊收拾不了那摊。

所以,刘彻继承的不仅是一个外表光鲜的大汉国,当他在品尝这些的时候,他才知道,有的部分已经变味腐烂了。

正是这样的政治大环境让刘彻正好随了奶奶母亲的心思。

幸运的是,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概率虽然小,但还是会发生的,下面,我们来看看窦婴这个人。

窦婴可不是一个动不动就“哥们儿朝中有人”的人,相对于其他外戚来说,窦婴做事情还是很有分寸的,他能混到今天这个位置,依靠的也不仅仅是窦太后这棵大树,否则的话,窦婴不会冒犯太后。

窦婴曾经在一场温馨祥和的家宴中放了一颗炸弹,这次的爆炸事件就是他彻底搅黄了他姑姑窦太后想让小儿子当储君的心思。

景帝的一句起兴之话——“千秋之后传位梁王”。老太太还没来得及高兴,窦婴就马上出来圆场,陛下醉了,陛下醉了。

正是这句不识时务的话,差点儿让窦婴丢了饭碗。到了后来的七王之乱,景帝也是当真慌了手脚,于是不得不请窦婴出山。

窦婴还是有脾气的,刚被太后赶出长安,这也太没面子了,我不去。由此看来,这窦婴还是有几分倔犟的。

最后,景帝好说歹说,窦婴这才勉强出征,这一去,立了功,封了侯。

景帝大悦,立马赏给窦婴一千金,窦婴是怎么做的?他可没有领旨谢恩,这一千金,窦婴一个子儿都没碰,全部捐来用作平叛藩王的军费。《史记》中记载,“金无入家者。”这种对金钱漠然的态度,也可见窦婴的确不是一个贪财之人。

窦婴平叛立功,于是景帝就又给了他一个好差事,当时太子刘荣的老师,无奈碰上了一个不争气的主子,没过多久,刘荣就被废了。这下窦婴又坐不住了,急忙为自己的学生出头。

结果当然是无功而返,窦婴又有小脾气了,抱病甩手不干了,直接躲到了南山上,这一去就是几个月。

后来起起落落好几次,窦婴被废了又用,用了又废,跌跌撞撞终于挨到了武帝的丞相。

由此可见,窦婴可获得环保奖,因为他在单位时间内被反复使用的次数之多让人惊叹。

又由此可见,窦婴又是权臣中少有的血性人士,聪明中带点儿狡黠,狡黠中又带点儿耿直。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窦婴无疑给晦涩、生冷的权力气氛中增添了几分灵动,但是灵动就意味着变动,变动就意味着不稳定,不稳定就意味着你的脑袋随时落地。

后面的路,我们只能祝福这个有几分性格的小老头一路走好。

左脑

右脑的机能我们是有所了解了,下面我们再看看左脑——田蚡。

你可别小看了左右之分,学问很大的。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历史繁衍中,在汉文化圈里渐渐形成了“右尊左卑”的文化积淀。《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学国老于右学,学庶老于左学。”郑玄注:“右学为大学,在王城西郊;左学为小学,在城内王宫之东。”

右尊左卑早有来头,可这当今皇太后的弟弟、当今皇帝的舅舅怎么就甘愿当这左脑了呢?

田蚡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操盘手,在成功让姐姐王娡上市之后,又成功运作,让其指数一路走高。

大家都知道,王美人的心机和策略是出了名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刘彻才有机会在历史上露脸。

那么我们不禁要想,这个女人莫非是狐妖化身?美貌和心机成正比的也多半是妖精。王美人不是妖精,顶多算得上一个比较有智慧的美女吧,在她的身后还隐藏着这么一个人,正是这个人,在好多关键的点上点醒了这位野心不小的美人。

这个人就是王美人同母异父的胞弟——田蚡。

王美人娘我们都知道就是那个猛女臧儿,就是这个女人,在两个男人身上都有所收获,这两个收获也就是今天的王美人和田蚡。

也就是这对姐弟组合,在悄无声息间帮助刘彻夺下了大汉的江山。

姐姐今天当了皇太后,卫绾又被免了相位,怎么轮也似乎该轮到我了,虽说混个太尉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太尉地位也和丞相平级,但我就是想当右脑。

正当田蚡头脑发昏地想当右脑的时候,一个门客给田蚡提了醒。

这朝中的职位是摆资格、轮辈分的,光是这两条,你就不如魏其侯窦婴。再说了,你也是刚出道,怎么也算个新人,新人就得拿出自己的谦逊,(混娱乐圈和混政治圈是一个道理)而且窦婴还代表着窦太后,太后虽然老了,但在朝中的分量还是无人能比的,窦婴如果当了丞相,那么你必定就是太尉,这也不算是亏待你,还能博得老太后的赏识,何乐而不为呢?

田蚡一番苦思冥想,觉得确实是那么一回事儿,于是便在姐姐面前说了几句,这几招也确实是王美人的惯用招数,王皇后也立刻向儿子说了想法。

看来,窦婴能当丞相,田蚡也帮了不少忙。

这样一来,窦田组合似乎是比较完美了,但历史又一次告诉我们基于算计之上的同盟是长久不了的。

史上最有名的书呆子

脑袋的事情是让刘彻忙活完了,接下来就该灌输思想了。

此时,到底用什么思想治国似乎也是早有定论,因为当时的窦太后是黄老之术的忠实小粉丝,当时景帝给刘彻找的老师卫绾走的就是儒家学派,这可是气坏了这位老祖宗,立马就给刘彻又找了一个主张黄老学派的老师。

可怜的小刘彻,小小的脑子在两种思想激烈的对峙下不停地换算,然而我们知道,电脑如果用两种冲突的程序的话,就会导致系统瘫痪,刘彻也不例外。

在冷静分析之后,刘彻似乎对于自己该学什么有了答案。

汉武帝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这是刘彻当皇帝的第一个年头。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天子屏气凝神地签发了一道圣旨,“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说白了,这就和咱们今天选拔公务员的考试是一个道理,不过好在开朝初期,当时的潭水还没有那么深,规则也还没有潜伏起来。面向的团体是广大汉朝子民。

这次知识大海选的题目是“治国方略”。

他需要人,他需要智慧,很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