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朝这些人③(刘彻卷)
5476600000008

第8章 艰难的入场券(3)

经过几夜的深思熟虑,景帝的眼眶黑了。我们可想而知,景帝经过了多少心灵上的挣扎与情感上的崩溃,抛开他的帝位不说,景帝首先是一位父亲,而他此时的抉择就是要不要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到他咬牙切齿地憎恨的一个民族中去。

国家大义当前,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自己的东西,何况景帝是一国之君。

这位远嫁匈奴的公主很快就选出来了,她就是王美人为景帝生的三女儿,南宫公主。

这样的大婚之上,有的只有疼痛,撕肉般的疼痛,而这样的疼痛,年少的刘彻也感受其中。

他顺着皇宫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跑,可他跑不过急促的马蹄。他顺着远走的方向一声一声地喊,可是他喊不过大婚的号角。

远嫁匈奴的不仅仅是刘彻的姐姐南宫,一并远走的还有少年刘彘心中对匈奴的仇恨,也许在那时,小刘彘的心理感情上并没有崇高地附上国恨,他倾泻的只有一种很简单的感情,他在大喊姐姐的时候,追得上的只有南宫远嫁他乡的风尘。于是,两个字狠狠地烙在了他的心间——匈奴。

匈奴!!

二、刘荣

大汉江山对于刘荣来说,曾经只有咫尺之遥,所以此种意义上的失去让人看起来就如此悲凉。

刘荣因为母亲之过被废了太子而贬为临江王。

故事似乎就这样告一段落了,权力的归属似乎也随着这最后的陨落偃旗息鼓了,即使刘荣千错万错,他也是皇子,也是皇帝的亲骨肉啊,然而,周到的人是不会留下一苗火星儿的,全面的人是不会留下一根野草的。

刘荣的运气似乎一直不怎么好,这不,在做了临江王两年之后,又有一档子事情让他摊上了,而正是这一件可究可不究的事情给了刘荣最后一次的重击。

原来刘荣是犯了逾制之罪,在他做临江王的时候,曾经把自己的宫殿扩建到了祖庙之地。这祖庙是哪里啊,祖庙就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这里面住的可都是大汉的狠人啊。像什么汉高祖刘邦啊、汉文帝刘恒啊,都是住在此地。

你刘荣既然已经不是太子了,那么你别说得罪活人,就是得罪死人也不行。

其实准确地看刘荣到底占没占呢?也是不好说的,你若是拿着尺子,撅着屁股使劲量,你就会发现,刘荣占祖庙还是有很大争议的,他玩的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动作——擦边球。

我们都知道,在各种比赛中,裁判或多或少地都是能左右一点比赛的,不管是故意的还是无心的。那么,你刘荣打出的既然是擦边球,那么怎么判你就完全在于裁判了。

那么我们看看这位裁判是谁?

能载入史册的人都不简单,而能被司马迁写进《史记·酷吏列传》的人也是不简单的,一场比赛不出十张八张红牌是要不了这名号的。

这位可怕的裁判就是郅都。

郅都何许人也?我们也来看看他的光荣事迹。

当时济南有一个非常猖狂的黑姓老大,仗着自己宗族势力大就在当地为非作歹,当地太守对此都非常无奈,到一个调一个。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汉景帝耳朵里。

收拾这么一个跳梁小丑,汉景帝有的是办法,于是他就派去了郅都。

郅都一上任,根本没让这个黑老大有摆造型的机会,直接就把他灭了。

这表面上是奥特曼打小怪兽,在我看来这就是黑吃黑。

人都说,恶人惹人厌,可是这个郅都在汉景帝面前可是一个红人,因为他是汉景帝的御用黑脸。

作为一个皇帝,免不了要做一些讨人嫌的恶事,但是又不能玷污了自己皇帝的清誉,那么,这么一类恶人就有了市场。

你是恶人,那么就一定会有一些相得益彰的“恶事”。

翻翻史书,看看汉景帝时期有哪些恶事。断人家子,绝人家孙的事情算恶事了吧,当年杀尽栗妃朝中亲属的刽子手就是这个郅都。

当时,管这件事情的负责人本来是卫绾,卫绾又是何许人也?把他的名头要是说出来的话,恐怕得费点儿笔墨。

卫绾是西汉代国大陵人,他的主要活动是在汉景帝时期,历任中郎将、河间王太傅、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并做过三年丞相。一看这前缀,一定是位狠人,但就是这样一位狠人汉景帝还是觉得太老实,让他做这种见血毁名的事情真的是不合适。

于是,汉景帝就把卫绾叫到跟前,卫绾啊,这段时间朝中杂七杂八的事情也够你累的,朕打算放你几个月的大假,让你好好休息一下。你放心,是停薪留职。剩下的事情就让郅都去做吧。

这件事情,既可以看出汉景帝对卫绾的爱护,也能看出汉景帝是个知人善任的皇帝。

这个郅都一到任,一点儿都没对不起“酷吏”这个名头,三下五除二就把朝中的这些栗姓亲属杀了个精光。

我们不要忘记,杀人的虽然是郅都,可是派人的是皇帝。

刘荣进了京城哪里都没有去,直接进了局子,局子也就是当时的中尉府。

刚进去的时候,刘荣的皇子姿态摆得还是很高的,虽说是旧人,但曾经也是太子,虽然是临江王,但怎么说也是皇子。

你公安局局长不给我面子,还不给我老子面子吗?

但这一次刘荣错了,因为这个公安局局长就是他老子任命的。

到了局子,别说茶水伺候了,就连好声言语都没有一句。

你可知罪?郅都声色俱厉地大喊一声。

这一声,把刘荣身上仅存的一点儿自尊喊没了。当刘荣得知这个郅都就是当年杀他母家的仇人之后,身上仅存的一点儿胆气也没了。

这个时候,刘荣感觉自己的气力已尽,于是他向郅都要纸和笔,他要给他老子写信,一来说明自己心中的委屈,二来向父皇谢罪。

对于一个皇子来说,这是多么微小的要求,可就连这点儿小要求也被郅都拒绝了。

事情就这么僵持着,最后还是刘荣从前的老师窦婴解了围,暗中派人给他送去了笔。

但刘荣写完了信就选择离开这个太过痛苦的人世,临江王刘荣自杀了。

说刘荣当时是前太子,说刘荣当时是临江王,其实刘荣当时只是一个不过十多岁的孩子,对于这么小的孩子,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却承受了无限的痛楚。

先是被废了太子,简直就是从天上跌到地下,后来就是母亲郁郁而死,朝中母亲的血亲也被斩尽杀绝。而现在更是身处狱中,就连给自己父皇写封信都被一个小小的中尉所拒绝,天上人间,简直没有可以帮他的人,远处身边都没有他能靠的岸,还有哪里能容得了他啊。

到底是刘荣正好撞在了枪口上呢,还是远处早就有这么一个靶位精准的狙击手一直在对着刘荣呢?

我们不禁浑身打战地想,难道是景帝间接杀了他儿子?

要这么理解也可以。

假如你有两个儿子,你要想让其中一个儿子饿不得,就得从另一个儿子口里夺食儿,敢问天下哪个父亲能这么做?

景帝能这么做!假如你对我的答案还有质疑的话,不要紧,我们慢慢分析。

讨论一开始就呈现一边倒的情况,因为从表面上看,刘荣只是一个废太子,况且现在已经被景帝打发到远离长安的地方了,这个人安全系数是非常高的,对于谁似乎都不再具有威胁性了。

当真如此吗?

刘荣是前太子,可这前太子和前妻、前夫可不一样,前妻、前夫还能重新投入人海找寻另一半,还有可能成为正妻、正夫,从此再结婚,再生子,再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可是这前太子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历数历朝历代的前太子,大多数的结局都是非常惨的。

因为太子不是一个简单的尊贵名词,而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名词,前太子虽然是前任,可毕竟也当过太子,那么在他身边就不乏掩藏着的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朝中大臣是干什么的?是揣摩皇帝心思的,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活儿。那么你作为一个臣子,能光揣摩皇帝成年时候的事情吗?这皇帝小时候的脾性也得摸摸清楚啊,这样功夫才能到家。

所以,在一个皇子被立为太子的时候,身边就会围绕着一些臣子,目的只有一个——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种只赚不赔的活,来的人当然趋之若鹜。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任何投资都有赔的可能,好些人都会被眼前的风光、利益所蒙蔽,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太子也会有被废的一天。

这天当真来临的时候,其中有些人是放弃努力自认倒霉,但有些人可不是,他们谋算的是东山再起,到口的肥肉竟然飞了,这股子馋瘾,非找机会解了不可。

于是,矛盾就来了,危险就来了。一个废太子领着一群稀里哗啦流口水的臣子就要夺回原本是他们的东西。

再说了,刘荣现在还小,深仇大恨理解得还不深,等他临江王做腻了,哪天缓过神来细想,好啊,我老子、我兄弟合着伙儿地欺负我和我妈,这父子情啊、兄弟情啊我可顾及不得,反了他的。

兄弟、亲人反目的例子不是没有的,近在眼前的七王之乱和梁王的储位之争,景帝是生生看在眼里,他深刻地认识到有时候亲情在权力面前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

我们说了这么多,景帝做了这么多,为了什么?为了谁?

当然是为了大汉江山稳固,为了现太子刘彻,刘彻才是导致这一系列事情的源头。

我们能说这是汉景帝的一种残忍吗?不能,我们只能说汉景帝这种残忍正是成全了历史的一种仁慈,因为这样,他才能尽力肃清当今太子的威胁,他才能把一个相对清明的大汉江山交给下一个继承人。

这一切是这么不可逆转地发生了,但是小刘彻根本读不懂其中的真意,他有的只是悲伤。

王美人眼中的刘荣也许是她前进中最坚固的屏障,那么刘荣在刘彻的眼中是什么?刘荣只是一个亲切的肉身。至少在刘彻还叫刘彘的时候,刘彘眼中的刘荣只是他的哥哥,只是他的玩伴,只是陪他闯祸、陪他挨骂,仅此而已。

他的荣哥哥死了,他的南宫姐姐走了,刘彻虽然还没有成年,但似乎童年随着这两个远去的玩伴,也渐渐走远了。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