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华尔街规则:培养具有金钱思维和赚钱能力的孩子
5504600000032

第32章 致富的起点是花钱(1)

致富的起点是花钱。这是比尔·盖茨的用钱之道,这是东方财富神话李嘉诚的致富秘诀,这是温州商人起家的制胜法宝。会花钱才会赚钱——一个观念与方法的新命题。花钱是手段.赚钱是目的。

作为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拥有财富,首先要教会他如何花钱,怎样花钱才是最合理的。华尔街精英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不实践着遥一原则。

花钱是赚钱的原动力

一个守财奴攒了一大笔钱,但从来舍不得花,有一天他干脆把钱埋到了地底下。从此他不需要任何其他方式来消遣时光,因为想着地底下的那笔钱就足以让他兴奋不已。

那笔钱让他兴奋得越久,在他眼中就变得越重要,于是越舍不得花。

天长日久,由于他经常担心钱财会被别人偷走,以致吃不好也睡不好,闲暇时就经常在那儿瞎转悠。不久一个盗墓贼读懂了他的心思,料定他转悠的地下肯定有宝,等守财奴不在时便暗暗地把那笔钱财挖走了。

第二天清早,守财奴发现钱财被人破地而取,顿时发狠顿足,哭天嚎地,伤心得不想活了。一个过路的人动了恻隐之心,问他缘由,他余哀未平地说:“有人挖走了我的财宝。”

“你的钱财是埋在哪儿被挖走的?”

“就在这块石头旁边。”

“哎哟,都什么年代了,又不兵荒马乱的,何必把钱财埋到地里去?当初你把它放到保险柜里还会有这事吗?而且随时取着花也方便嘛。”

“随时取着花?天哪,难道我会贪求这一点点方便?‘用钱容易赚钱难’

这句话你总该听过吧,我平时哪舍得动一张票子啊!”

过路人看出他是个吝啬鬼,就笑着说:“既然你不想动用钱财,那就再埋块石头进去,把这块石头当成你原来的钱,那不是一样的吗?”

这个故事除了讽刺守财奴的吝啬之外,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故事中的过路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如果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过路人的话是颇有一番道理的。守财奴把钱财当做富有的标志,却忘记了钱只有在流通中才会产生价值;失去了流通,不仅不能增值,反而还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那么埋钱和埋一块石头,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卡恩站在百货公司的前面,目不暇接地看着形形色色的商品。他身边有一位穿得很体面的绅士,站在那里抽雪茄。卡恩恭恭敬敬地对那位绅士说:

“你的雪茄很香,好像不便宜吧?”

“2美元一支。”

“好家伙,那你一天抽几支呀?”

“10支。”

“天哪!你抽多长时间了啊?”

“40多年前就抽上了。”

“什么?你仔细算算,如果你不抽这些烟,攒下的钱都可以买下这幢百货公司了。”

“这么说,你不抽烟?”

“我不抽烟。”

“那你买下这幢百货公司了吗?”

“没有。”

“告诉你,这幢百货公司就是我的。”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这点毋庸置疑。不过,话又说回来,世上富翁们的钱可都是赚来的,而不是单靠省就能致富的,所以说赚钱比省钱更重要。

犹太人从小就被父母灌输赚钱的理论,犹太父母会给孩子零用钱,让他们自由支配,只是告诉孩子想办法让钱变多;中国的父母给孩子压岁钱,告诉孩子,把钱省下来,慢慢积累,积少成多,留以后买东西。

中国人喜欢存钱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所谓“存钱养老”和“存钱以防万一”等传统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而不像犹太民族存钱是为了投资。

面临新的机遇,我们应该学会花钱,学会把小钱变大钱,还要越变越大。钱放在那不动,它就是死钱,死钱能对我们起多大的作用呢?只有让它动起来,流通起来,理论上来讲,资金流动频率越快,增加得越多。

要学会花钱才会赚钱,有些人可能会赚钱,却总是舍不得花,那样你赚钱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是一个会花钱会赚钱的孩子讲的故事:

有一回,爸爸给我一张2元钞的零用钱,让我自己去镇里玩。那时候,一本书都只要2毛多钱。

我拿了这2元钱,带着两个小伙伴步行了10多里路,来到了镇大街上。怎么花这2元钱好呢?小伙伴们都提出来去看俗称“小人书”的连环画。

为了节约开支,3个小伙伴围成一堆看同一本书。那时候,看一本“小人书’’才1分或2分钱。所以,足足看到午饭时分,也才花了我1毛多钱。等到看得肚子咕咕叫了时,大家才想起来应该吃饭了。于是,又花了1元5角钱、买了3只“年糕饺”来吃。吃完“午饭”后,手里还有3毛多钱,心想干什么去好呢?不由想起大街边上有一个讲“评书”的地方,好像门票是小人5分,大人1毛。于是,就花了1毛5分钱买了3张儿童门票,又另外花6分钱买了3杯“薄荷茶”喝。3个小伙伴就在“评书”室里听了半天的“评书”。等到傍晚回到家里,已经是两手空空了。

父亲自然很关心我的这次“自由活动”,在吃晚饭时,他就要我把这2元钱的去向交代清楚了。我很老实地一一把账列了个明白。父亲然后总结道:“现在,你钱也花了,可是,学回来什么好东西了呢?”

我回答说:“我想把家里收藏的一些小人书拿出来摆小人书摊,还想给同学们讲故事、搞故事会。”父亲说:“那可以呀,你就搞吧。”

于是,我就在村子的“竹园”里,摆起了“小人书摊”,两个朋友成了我的帮手。可那时候的孩子们普遍手头上没有现金呀,我怎么收费呢?我灵机一动,就让小伙伴们以“香烟盒子”代替“人民币”。因为那时候小孩子们爱玩“赌博”,经常拿“香烟盒子”当做“赌资”用。一些大孩子都通过出售香烟盒子来赚钱。我把摆小人书摊收集的香烟盒子去换取钱。

大约这么搞了一个月后,我南京的大伯又给我寄来了几本新的“小人书”。我心想,这些新的“小人书”可不能这么简单地流通到“书摊’’上去了。于是,单独又搞起了“竹园故事会”来。每天放学后,就利用当学习委员的有利条件,组织大家一起来听我讲故事。当然哕,得收点香烟盒子。

这新书讲一星期后,才开始允许“班干部、小组长和交费会员们阅读,而其他的同学,则只能在一个月后看了。在这么区别对待下,很多原来没交会员费的小伙伴们为了早点看到新书,都拼命地要求我吸收他们入会了。

因为要求入会的人实在太多,所以,就只好多收点入会费了。这样,我除了“小人书摊”和“讲故事”之外,就又多了第三笔收入,即“会员费”。

花钱是赚钱的原动力,我花了1毛多钱偷学摆“小人书摊“的经验,共1元5毛钱“收买”了两个“帮手”,又花1毛5分钱学到了“讲故事,,的技巧。总共才花2元钱,我却整整挣回来两大箩筐的“香烟盒子”。

作为父母,我们要告诉孩子,花钱是赚钱的原动力。值是花钱并不是无目的、无节制地乱花,要让孩子懂得如何去花钱,怎样花钱,花钱要得到花的的价值。

让孩子学会与商家讨价还价

讨价还价是一项很高的“艺术”,心理素质要绝对稳定,须在瞬间内掌握对手的心态,即时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在拉锯战中要做到进可攻,退可守,还要随时调整心态,随机应变,必要时可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转变立场。

作为成人,我们在“江湖”已久,身经百战,还有一定的讨价功力。

可是孩子涉世之初,还不太明白商品买卖规则,买东西还不善于讨价,多花钱买了劣质品也是常有之事了。以下介绍几种讨价还价的方法,家长可以告诉孩子。

一、保持轻松而从容

买任何商品要还好价,最重要的是要店主报出实价。有些消费者在挑选某种商品时,往往当着卖主的面,情不自禁地对这种商品赞不绝1:3,这时,卖主就会“乘虚而入”,趁机把你心爱之物的价格提高好多,不论你如何“舌战”,最后还是“愿者上钩”,待回家后才感到后悔不迭。

如果你见到一件衣服,马上就喜形于色,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那么这件衣服你很难还价。反之,你表现出可买可不买,这件衣服有优点也有缺点,在那里犹疑不定时,店主为了吸引你买,往往报价就很实。

买任何商品最好是两个人同去,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说这件衣服有什么不足,另一个夸奖这件衣服有哪些好处。这种戏剧化的表现,有助于诱导店主让价。

买任何商品都不能表现得太迫切,买不买无所谓,这样才能诱导店主报出让价。很多人试探价钱的虚实,往往报出一个价,老板不同意,就装作要离开,看老板叫不叫住他。如果老板想成交就一定会急着叫住他,反之老板没叫他,就说明出价实在太低了。这实际上是大家自发地对上述心理学原理的运用。

因此,消费者购物时,要装出一副只是闲逛,买不买无所谓的样子,经过“货比三家”的讨价还价,才能买到价廉且称心如意的商品。

二、问贵商品价钱,买便宜的商品

人们常用的方法是货比三家,寻找最低价格,这样一方面花时间,另一方面,各店主卖同样的货,为了不彼此竞争降价,往往定出了统一的最低价格,也不容易钻空子。要诱导店主报出实价,介绍一条很有效的方法。

例如:有个人去商场买摄像机,看到柜台上有台“画王”彩电,灵机一动就装做要买彩电的模样,问老板彩电的实价。老板报价后,那个人佯问:“还能不能便宜?”然后就表现出犹疑的姿态,在那里踌躇……

这时那人突然很随便地问老板:“摄像机的实价是多少钱?”

老板报价后,那人追问:“还能不能便宜?”

老板回答:“最多再便宜10块!’’

这岂不是一种还价的有效方法吗?

要买几十元的衣服,就去问老板上百块钱的衣服的价钱,然后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模样随便问老板:“这件衣服实价是多少?”老板为了吸引你买贵的衣服,这时他报价一定很实,你如果再讨一下价,老板就很容易突破他的最低限价,此时你就顺水推舟:“干脆我买这件衣服算了。”

三、运用疲劳战术和最后通牒

在挑选商品时,可以反复地让卖主为你挑选、比试,最后再提出你能接受的价格。而这个出价与卖主开价的差距相差甚大时,往往使其感到尴尬。不卖给你吧,又为你忙了一通,有点儿不合算。在这种情况下,卖主往往会向你妥协。这时,若卖主的开价还不能使你满意,你可发出最后通牒:“我的给价已经不少了,我已问过前面几档都是这个价!”说完,立即转身往外走。这种讨价还价的方法效果很显著,卖主往往是冲着你大呼:“算了,卖给你啦!”这样,你运用你的智慧和应变能力购到了如意商品。

四、买大宗货物的还价方法

假设有大宗货物要买,如何还价呢?买大宗货物,千万不要一次说出,而要隐瞒一部分,作为诱导卖方降价的筹码。比如你买100吨货物,你首先就与卖方谈80吨的价格,当谈到最低价后,你装出突然动了念头,对卖方:“你再便宜一些,我就加买20吨。”好像这20吨是对方愿意降价你才想买的,这样容易诱导对方突破他设定的最低价。

记得有次与同事一起去购物,看到心仪的手表,转了多家商店与店主讨价到最低后,我就准备掏钱了。这时边上的同事突然也心动了,对店主说:“如果你再便宜10元钱,我也买一块。”

店主一听,薄利多销,就让了10元钱。同事正准备付钱时,恰好外面又有一熟人进来,见我们俩人都买了,也有些心动对店主说:“本来我不想买的,这样,你再降10元,我同他们一起买。”

于是又诱导店主降了10元钱。

这些讨价还价的方法不仅适合我们,也适合我们的孩子。不要认为讨价还价是大人的事情,孩子也需要掌握这一本领。

帮孩子制订用钱计划,学会量入为出

一位母亲最近为儿子的事很心烦,因为她无意间看到儿子的银行账单,惊讶地发现:儿子上班刚刚半年,就背着她欠了一屁股的债,每个月光利息就得交几于元。

原来儿子为了赶流行、显“酷”,置买了一整套最新的通讯设备,又买了一辆豪华轿车代步;下了班,又喜欢跟朋友一起吃饭、唱歌、跳舞……

这样东扣西扣,一个月下来,拿到手的工资根本不够他开销。办了信用卡,刷了又没钱还,只缴最低金额,债就越欠越多。

为了不让债务越滚越大,母亲只好忍痛把手上的一笔定期存款解约,帮儿子还了债,就当这些年为儿子攒的钱都送给了银行。以后也不敢指望儿子什么了,剩下的那点积蓄,就留给自己当养老金吧。

类似的事在现代年轻人中屡见不鲜。这些初入社会的人,领到第一份薪水时,就兴奋地以为自己可以做一切事,处处重享受,样样要名牌,就是不知道什么叫“量入为出”,结果有多少花多少,不够就借,最后不仅是“月光族”,还是“欠债一族”。

现代父母大多赶上了经济起飞时期,通过辛苦工作多少积攒下一些钱财,为孩子以后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光忙着为孩子花钱攒钱,父母却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教会孩子花钱要量入为出。

上海的一份调查报告称:90%以上的少年儿童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等问题。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一些孩子在消费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缺乏正确的金钱观念。比如现在的孩子们每年春节都会得到数目不小的压岁钱,父母和亲戚平时也会定期地给一些零用钱,就认为“钱是大风刮来的”,“钱是唾手可得的”,根本不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从而养成大手大脚花钱,不懂节约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