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易经战略
5506700000010

第10章 易经战略之大道阴阳篇(2)

在企业战略的谋划与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子——母(子之母)——母(母之母)”层层深入的分析方式来谋划战略;通过对“母——子(母之子)——子(子之子)”节节推进的操作方式来完成战略。下面配合案例和流程图加以说明。

案例

寻找自己“母亲”的报纸

某报社通过报纸的发行改革,将传统的邮局发行方式改为了自办发行的方式,由此,在报纸经营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一时间,全国各报社纷纷效仿,兴起了一场自办发行热。

就一个报社来讲,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为社会建设精神文明的同时,也要兼顾考虑经济发展的问题。然而,报社的经济收入从何而来呢?也即是说报社经济收入之“母”是什么?报社的经济收入之“母”有两个:一是报纸发行的销售收入,还有一个是广告收入。在这两项之中,广告收入是产生利润的决定性因素,而发行收入是微薄的。

因此,抓收入之“母”,要重在广告这“母”上抓,销售这个“母”可以忽略。只要把广告量——“母”——抓起来,那么经济收入——“子”——就会增加。

把广告量抓起来,那么广告的“母”又是什么呢?是什么来“生”起了广告量呢?“生”起广告量的“母”是报纸的发行量。只要把发行量——“母”——抓起来,那么广告量——“子”——就会增加。因为广告客户需求的是广告的宣传效果,报纸的发行量越大,就越能达到广告客户的目的。只有报纸的发行量够大,客户才会选择在这里做广告。

把发行量提升起来,就还要继续找到发行的“母”。对于报业来讲,报纸的发行是通过邮局的征订产生的,因此,发行的“母”是邮局。然而,邮局这个“母”是“公众”的,全国所有的报纸都要依托邮局来实现发行量。面对这一情况,要想解决发行之“母”强大的问题,就需要报社建立一个自己的发行机构。

建立自己的发行机构,虽然是一个难度较大却又繁杂的工作,但是,这却是符合战略决策规律的一项正确决策。报纸只有在具有可读性的基础上,扩大了发行渠道,增加了发行量,才会从根源上解决广告量、经营利润的问题。

建立报社自己的发行网络,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仅靠报纸的销售收入是难以维持自办发行的成本的。尽管自办发行的战略,舍弃了发行的利润,还进行了资本投入,但广告带来的收入却是剧增的。广告所增加的收入与发行所进行的投入相比,其投资回报率是非常高的。

“母子”关系排序:1.投入资金(2之母)——2.自办发行站(3之母)——增大发行量(4之母)——扩大发行量(5之母)——5.增加经济收入。

战略中“圆”的奥秘

圆,其妙无穷

宇宙根本的运动规律是一个“圆”,宇宙中的星体,大都是按着一个圆形的轨道在永无休止地轮回运动着。在大自然中,四季气候在周流轮回、万物生命在生死轮回、人文历史也在重复轮回……

“圆”是灵活的,车轮因为是圆的,而驱动了笨重的车体;“圆”是坚硬的,大自然中很多植物仅靠一枝细细的、内空的圆形茎秆便支撑了重重的“头”;“圆”是完美的,圆形在人们善于挑剔的眼睛里,看不到“缺陷”……

战略思维与战略运筹的高级方式是一个“圆”,这个“圆”是由阴阳之间的互动实现的,它与大自然的根本规律是相应的。(见太极阴阳图)

四季轮回的“圆”,是由寒暑交替而成的;万物生命轮回的“圆”,是由旺衰轮转而成的;历史重复轮回的“圆”,是由分合相换(有道日: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成的。其中的寒暑、旺衰、分合,即是阴阳。

在企业战略运筹中,“有”与“无”(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母”与“子”等关系,便是一对阴阳互动、互生的关系。

其中,“有”可以生“无”,“无”还可以生“有”;“母”可生“子”,“子”还可以辗转来生“母”。这种阴阳之间的辗转相生,形成了战略运筹操作的一种循环,也即形成了一个“圆”的战略。

在战略运筹中,快与慢、聚与散、全与局等关系,都归为“阴阳”的关系。这些“阴阳”关系都会在互动、互生中产生“圆”的循环。

“圆”的运动方式,可以使企业的发展更加快速;“圆”的运作方式,可以使企业经营产生微妙的艺术性;“圆”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企业领导的“手眼”更加圆满。

战略的“水”之道

水无自形,以万物之形为形。

老子日:上善若水。水盛到方形器皿内则成方形,盛到圆形器皿内则成圆形,盛到三角形器皿内则成三角形。水无自形,以万物之形为形。

水与器皿(或河道环境)之间,是一对阴阳的关系。固定的器皿、环境是阳性的,而灵动的水是阴性的。阴阳的结合,消融了物与物之间的对立,实现了和谐与圆满。

老子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里的圣人之心,如水一般,舍弃了主观思想的执著,以客观环境为条件而生起一种灵动、柔顺的认识与思想,在“形变”而“体不变”的形态下,以柔为刚、以曲为直而达到一种和谐、圆满的结果。

高境界的战略之道即是“水之道”。战略为“水”,而战略实施的外在环境即是“水”的器皿或河道。战略与“战略环境”之间,是一对阴阳的关系。

在战略运筹上,只要具备了水的“阴柔之性”的运筹法则,便能够使战略运筹在微妙与简约中获得圆满的成功。

“水之性”体现了以下几个战略法则:

第一,“水不自形,以万物之形为形”的战略法则战略环境如水的“河道”,战略手段如顺河道而行的“水流”。

战略的筹划制定,应以战略环境(包括自身环境、竞争环境、目标环境)之“形”来决定战略之“形”。顺势而为,是战略筹划的本则。

水在动态的运动过程中,由于河道的变化,始终在变化自身的形态。

战略环境与战略手段相比,战略环境是相对固定的,而战略手段是相对灵动的。但是战略环境的相对“固定”,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因此,战略手段,除了要在战略环境下具备灵动性以外,还要根据外在战略环境的变化,随时进行适时的调整。

第二,“水走‘虚’位”的战略法则

水流动的规律是向着低位或空虚位的方向而行。

这一规律,在战略筹划中体现为两个特征:1.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力去完成可能实现的战略目标,先走低位,然后,由低位的积累而成就高位。2.以自己之“实”去占领对方之“虚”(竞争对手或市场的空虚处)。

第三,“水滴石穿”的战略法则

世人皆知刚之为刚,少知以柔为刚,世人皆知快之为快,少知以慢为快。

滴水至柔,却能穿透至刚的石头,这里在揭示“柔能克刚”法则的同时,也阐明了“渐”的力量。水滴石穿是轻微的力量累以岁月而实现的,往往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只要通过不断的重复、时间的积累,最终将形成~种巨大的力量。

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中间虽然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但是终归是完成了“质”的转变,这个实现过程,虽“慢”也“快”。

在战略运筹中,以柔为刚、以慢为快、以曲为直,是战略运筹的艺术之境。

第四,“物能造水形,水亦能造物形”的战略法则在水弱而“物”强的时候,水以物形而成其形;当水强而“物”弱时,水强大的冲力将会冲出一条河道,这时,物(河道)

将以水之形成其形。

“水形能造物形”这一法则,在战略运筹中体现为,在企业实力非常充盈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自身的实力去开创~条战略“通道”。

另外,在企业有能力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改变“河道”的方式,来主导战略的“流动”方向。前者是通过战略手段来创造“战略环境”;后者是通过仓|j造“战略环境”来实施战略。

案例

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与“水之道”在革命战争中,毛泽东领导指挥下的军事战略,是典型的以弱胜强的军事战略案例。其战略思想的精华与“水道”法则有着高度的共性。

首先,红军革命的初期,在敌我军事力量悬殊的客观环境下,毛泽东提出了以运动战代替阵地战的军事战略,谱写了“四渡赤水”等精彩的千古军事“神笔”。

阵地战,对于大数量、重装备部队是优势,对于小数量、轻装备部队是劣势。而相反,运动战,则是前者的劣势,后者的优势。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是在客观分析敌我双方实力的前提下,以“水不自形,以万物之形为形”的战略法则为指导,提出了用运动战代替阵地战的“灵动”的战略思想。

其次,毛泽东提出了“在后退中前进、在防御中进攻”的战略思想。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的生意。”

毛泽东在解放时期主动地放弃了延安,最终实现了“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思想与“水走低位、从低位走向高位”的以低为高、以退为进的战略法则是共性的。

再次,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中,始终坚定地认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人民战争是革命战争的胜利之本。

人民群众是汪洋洪流,谁能得到这一“洪流”的支持,谁就能把握历史命运的大趋势。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其舞台上的演绎,都是在人民群众这一“广大观众”支持的前提下进行的。谁赢得了群众,谁就赢得了成功。

然而,要想赢得群众的支持,借助这一强大“势力”达到战略目的,就需要从两个角度去着手:一、如何去“借势”;二、如何去“导势”。“借势”与“导势”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不去导势,势便不能为我所用,也就谈不上去借势;不去借势就没有必要去“导势”。因此,“导”与“借”是一体的,在“导”中去“借”,在“借”中去“导”。

在毛泽东的战略中,对人民群众的有关政策、思想宣传,是其“导”势的表现;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是其“借势”的表现。毛泽东战略的“借势”、“导势”与“水能造物形”(此指借势,水比喻老百姓,强大的洪流可以自造水道)、“物能造水形”(此为导势.物比喻河道,河道比喻对老百姓的引导)的水道思想是一致的。

成功有道乎?

道。规律也!

成功的概念通常是指:某人或某个团队的理想目标得到了实现。

而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便可以定义为成功之“道”。

成功之道,可分为共性的与不共性的两类。所谓共性的,是指在任何时间与空间里,对任何事都符合的成功法则;所谓不共性的,是指只有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问里,对于特定的事才符合的成功法则。

前者是成功法则之君,后者是成功法则之臣,两者的整合——阴阳的完备——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之道。

比如:在企业经营战略上,有人提出了“专一化”战略、“快速度”战略、“量大决定利大”战略等等。很多人认为这些战略是企业经营成功的永恒法则,然而,这些成功法则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与特定的企业条件下,才是企业经营的成功法则,如果在不适宜的时间、空间与不同企业条件下,这些法则同样会使企业走向失败。

拿专一化战略来讲,专一化战略使很多企业成功了,但走专一化战略的企业同样有失败的,成功的如格力、万科,失败的如燕舞收录机。同样,快速度战略成功的企业很多,失败的企业也很多,成功的如蒙牛、海尔等,失败的如秦池、爱多、巨人等比比皆是。

无论是专一化战略、多元化战略,还是快速度战略、稳步发展战略,乃至更多的战略法则,这些战略法则都属于不共性的战略法则,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与企业条件下,才能保证其法则的正确性,它属于成功法则之臣。

那么成功法则之君是什么呢?“君”是就“臣”而言的。“臣”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法则(如,专一化、多元化、快速度、慢速度等),而“君”是对具体法则的选择原则(如,企业在什么情况下走专一化战略,在什么情况下走多元化战略等)。

战略法则(或成功法则)之君臣是互成互立的。没有臣的君,不足以为君;没有君的臣,更不足以为臣。通常情况下,很多企业并不缺乏战略法则之“臣”,而相对匮乏战略法则之“君”,这样,战略法则之君,就显得尤为可贵。况且,“臣”发挥作用要以“君”为前提,君是“方向”,臣是“方法”,没有方向的方法,便会失去方法的实际意义。

战略法则之“臣”,在现代战略法则中比比皆是,诸如,专一化战略、快速度战略、蓝海战略、红海战略等。而战略法则之“君”,却是在易学战略思想中才具有的独具特色的内容,知者甚少,下面来看一下。

战略法则之“君”天下有万物。而有阴阳;有阴阳。而有君臣!

战略法则之君,是成功的共性法则,在任何的时间、空间里与任何的企业条件下,都是决定企业走向成功的永恒性规律法则。这个法则即是“天道”,所谓“天道”是指大自然的规律法则,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从易学思想角度来诠释“天道”的话,可以简约为“阴阳”之道。世界万物由阴阳组成,世界万物运动即阴阳关系的运动。前一个问题,很多人都熟悉,而后一个问题,很多人却未能知其详。

万事万物的运动,看起来是繁杂无序的,但其“背后”却由一个“微妙规律”在推动着。试想,万事万物运动的原因是什么?运动的结果将是什么?为什么要运动?这些的问题答案都蕴涵在易学的阴阳之道中。阴阳的概念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但内在却包含着深厚无比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