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运动的原动力,是由阴阳之间趋于平衡的互需力量所推动的。也即是说,万事万物为什么要运动?是为了实现阴阳之间的平衡;万事万物运动的结果是什么?还是为了达到阴阳的平衡;万事万物的动因是什么?也是为了要追求阴阳的平衡。
明白了这个宇宙运动的规律,那么看起来复杂甚至是让我们觉得莫名其妙的一些人、事、物的“运动”,从本源上便已透视了其运动的缘由。
道的探索:宇宙运动规律的大道
比如:在易学思想中,男人属阳,女人属阴。其实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他(她)们的自身都是阴阳二性俱存的。男人不过是阳性的成分多,阴性的成分少;女人不过是阴性的成分多,阳性的成分少。
这样,男人与女人各自身上的阴阳二性便是不平衡的。男人需要一部分“阴”来平衡,女人则需要一部分“阳”来平衡。由此,男人追求女人,女人需求男人,伟大的爱情产生了。其实,爱的力量,无非是阴阳之间趋于平衡的需求力产生的。
中药里的人参可以大补阳气,因此,人参本身具备了非常高能量的“阳性”。人参为什么具有高能量的“阳性”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参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最上等的人参生长在东北的长白山,生长在非常寒冷、阴暗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属于“阴性”。生物在这样极阴的环境中,要么是不能长期生长,要想长期生长的话,本身必须要具备足够的“阳性”来与“阴性”的环境去抗衡、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由此,在极阴的环境中生长的人参就具备了足够的阳性。
中药里的枸杞是滋阴的,枸杞本身具备了“阴性”,枸杞生长在什么地方呢?上好的枸杞生长在宁夏,它是在气候干燥,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生长的(并且生长在地面以上,人参生长在地下,地上属阳,地下属阴),这种环境属阳性。因此,枸杞的生长环境具备了充足“阳性”,自身就具备了“阴性”。
由人性规律、大自然生物的生长规律可见,万物都是在阴阳之间趋向平衡的规律下造就的。宇宙万物尚且如此,那么成功的法则,企业的战略何不如此呢?
战略法则之君,便是阴阳平衡的法则。这个法则在任何时间、空间里与任何企业条件下,都是决定企业走向成功的永恒规律。
君臣联手
“药不在粗妙,贵在对症;法不分深浅,要在投机。”
俗话讲:“物以稀为贵”,确切地讲应是“物以需为贵”。若物之“稀”而不“需”,当不能为贵。物“稀”,是物“需”的现象;物“需”,是物“稀”的本质。
物以稀、以需为贵的原则,是放到“阴阳平衡”这一规律的前提下展开的。比如,一件商品,它存在的价值在于消费者对它有需求。这样,商品与消费者之间便是一对阴阳的关系。在这对阴阳关系中,最理想的状态是互相平衡。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阴阳达到完全的平衡是非常难的,因为事物都在动态中变化着,在动态的发展中,不是阳过多,就是阴过多。在这种现实条件下,阴阳之间便产生了一个来回“摇摆”的发展趋势。
商品与消费者这对阴阳关系,在其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商品的量少,而消费者的需求量大,那么商品便为“稀”、为“需”,于是商品成为“贵”的一方。如果商品的量大,消费者的需求量少,那么消费者便为“稀”、为“需”,于是消费者就成了“贵”的一方。
对于战略的决策、运筹而言,明白了阴阳关系中“稀者为需、为贵”的规律,以此便可以来指导战略的方向性决策。下面来看一下如何利用“阴阳规律”来指导战略决策问题。
首先,要正确分析本企业商品与消费者需求这对阴阳关系的平衡状态。在这对供需关系中,考虑供方要把本企业与同行一并考虑进去。我方与同行都为争取消费市场的阳性,消费需求为阴性。
对供需关系分析后,如果在供量明显大于需量时,那么企业应当在战略上慎重地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大力度涉足本行业。假如企业实力非常强大,可以试图去做行业“垄断”的战略规划,但毕竟是一步险棋;假如企业的实力不够强大,在战略规划上,要适当地考虑转行或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战略储备。,企业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比较适合用“慢速度”战略去实施。
如果在需量明显大于供量时,那么企业在战略上,可以做大力度涉足本行业的一个规划。要尽可能地把资源与力量进行聚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适宜快速度来实现战略目标。
能够正确地认识“供需”之间的阴阳平衡关系,是在宏观上把握企业战略决策方向的前提。方向的正确与否,关系着企业成败大命脉。
其次,在分析供需的阴阳关系时,要进一步考虑时间与空间要素。比如在空间上,本行业在南方是供多需少,而在北方可能就是供少需多;在大都市是供多需少,而在小城市可能就是供少需多。
在时间上,现在是供多需少,而在未来可能可是供少需多;反之,现在是供少需多,而未来可能就是供多需少。
因此,在看待供需之间的阴阳平衡关系时,要考虑到空间与时间的要素。
再次,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要分析同行企业内部战略手段的阴阳平衡关系。比如,同行企业对准大众客户的多,对准大客户的少,那么大客户战略就尤显可贵。反之,则大众客户战略就显得可贵。这里同样要考虑到时间与空间两大要素。
在战略运筹上,把眼光放到战略要素的阴阳平衡关系上,这是保证战略决策正确性的前提,故称之为战略之君。然而,只具备战略认识上的正确性还不够,还需要具体的战略手段来执行,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具体的战略手段,为战略之臣。如快速度战略、稳步发展战略、专一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农村保卫城市战略、城市覆盖农村战略、先难后易战略、先易后难战略等诸类。在这些战略手段中,任何一种都可以是最好的,也可以是最坏的,在没有战略之“君”的指导下,就不能评判战略之“臣”的好坏、对错。
古人讲:“药不在粗妙,贵在对症;法不分深浅,要在投机。”
如果说战略之臣为“药”的话,那么战略之君便为明医之“诊”,如果说战略之君为“法”的话,那么战略之臣便为“机”。无诊之药,有毒之险;不当机之法,有乱事之祸。
在对战略的决策、运筹上,战略之“君”如路线,战略之“臣”如交通工具。高级的轿车在公路上跑得快,但遇到山路却不能行;拖拉机在田野上跑得快,但到了公路却较汽车慢很多。因此,只有在战略之“君”的“路线”前提下,来抉择战略之“臣”的“交通工具”,其“战略工具”(战略手段)才是最优良的。
战略之君在指导战略之臣,战略之臣在支持战略之君。只有“君臣”两者密切联手、完美结合,才是战略运筹的本原法则。
无君之臣,不足以为君,无臣之君,不足以为臣。君臣联手,以君为贵。
布局决定结局
决定“命运”的,即是“命局”。
一个人乃至一个企业的“命运”走向,往往是由其周围环境的局势所决定的。对于个人来讲,局势决定了或决定着个人的行为,对于企业来讲,局势同样决定了或决定着企业的行为,行为的不断连续便形成了“命运”。
三国时期,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联孙抗曹”,便是基于对战略局势的深刻认识而做出的战略布局。在当时的客观局势下,诸葛亮通过对局势的主观把握、运筹,巧妙地利用布局保存了刘备的有生力量,并实现了刘备阶段性的战略目标,为日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在当时的情况下,孙权的实力要远远大于刘备,孙权是可以吃掉刘备的,为什么孙权却同意与刘备联合呢?这完全是由当时的客观局势决定的。后来,在刘备入川以后,孙、刘的合作演变成了战争,这是由于局势格局发生了变化。总之,合于“局势”,亦战于“局势”,格局决定着结局。
在赤壁之战中,按小说《三国演义》而言,诸葛亮派关羽在华容道上故意放走了曹操。其实,从谋略的角度来讲,在当时的局势下,站在刘备的立场来看,曹操是不可以杀掉的。因为,一旦曹操被杀掉,那么促成“孙刘联合”的局势条件就会被破坏,那样的话,实力远大于刘备的孙权,将会趁机吃掉刘备。因此,诸葛亮不杀曹操是为了保护“孙刘联合”的利己局势。
从易学的角度来讲,局势与行为之间是一对阴阳的关系。阴阳之间是互存互立的。局势的概念扩充一下,可以看作环境。任何行为都不能离开环境(即局势)而单独存在,而离开了行为的环境也没有局势可言。因此,两者之间既互相作用,又互相决定。
局势由两个字组成,一是“局”,一是“势”。“局”是指环境的一种组合形态,“势”是指这种环境的组合(也即是局)对行为所产生的“推动力”。因此,离开“势”不能谈“局”,离开“局”也不能谈“势”。
局是可以决定行为的,由此,便产生了布局的谋略。一个完美的布局,可以实现理想的结局。
善谋事者,必善谋局。下面来看一下,如何布局。
如何布局?
“若能了达阴IJEt理,天地权在一掌中。”
易学角度的“布局”,其原理与方法可归结为“阴阳之道”。
“阴阳之道”是“布局”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在“阴阳之道”的指导下,布局这一行为,在认识上变得更加明确、方法上变得更加简洁。
如若能够把复杂的问题化繁为简,这便是一种智慧,反之,将是愚昧。
在布局问题上,要分清几对阴阳关系:
第一,局势与行为的阴阳关系。
第二,局势中局与势的阴阳关系。
第三,客观局势与主观运筹的阴阳关系。
第四,主观运筹局势中“阴局”与“阳局”的关系。
在以上各点中,前两点重于对布局问题上的“阴阳”认识论,后两点重于对布局问题上的“阴阳”方法论。前两点问题,前文已做说明,下面来说明一下后两点问题。
客观局势与主观运筹的阴阳关系
客观局势是指客观的环境存在,它是战略运筹所面对的条件背景;主观运筹是指战略运筹人对主观局势的利用与运筹,它是战略运筹的表现。前者为阴,后者为阳;前者为体,后者为用,两者是一对互存、互立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主观运筹是对客观局势的一种“改造”性的利用,两者的结合将形成一种全新的局势。主观运筹与客观局势这对关系中,客观局势是外因,主观运筹是内因。在外因不变的前提下,将内因进行变化,那么,“内、外”重新组合产生的结构体将是全新的。
由此,布局的前提,首先要认识到客观局势与主观运筹之间的关系,清楚地知道,通过主观运筹的变化,可以改变客观局势对事物产生的作用结果。这点是布局的基本原理。
例如:在三国时代初期,汉室垂危,诸侯纷争,欲得天下者一片混战。其中,曹操集团势力最大,“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集团依长江天堑之险割据一方;而刘备集团相比之下势单力薄,随时面临着被孙曹两大集团吞并的危险。这便是当时的客观局势。
诸葛亮提出的“联孙抗曹”战略,就是在这种客观局势下进行的主观运筹。在客观局势对己方不利的情况下,通过己方的主观运筹,改变了客观局势对己方的作用结果,完成了对客观局势的利己“改造”。
借势布局与造局成势
在清楚地认识客观局势的前提下,对局势进行主观的运筹,这是布局的关键点。主观运筹的目的即是通过布局来实现战略目的。
布局的运筹,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借势布局”;二是“造局成势”。前者是依托客观局势来运筹布局,如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孙刘联合”战略;后者是通过自己主观创造的局势来运筹布局。
两种布局方式虽然不同,但其核心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划分阴阳局、制造阴阳局、运筹阴阳局来达到布局的目的。
下面先来看一下“借势布局”的原理与方法。
“借势布局”,首先要在整体上宏观地认识局势中的阴阳关系,这个阴阳关系是指客观局势里的对立两面。比如:在三国时代初期,诸侯之间为了争夺天下,形成了互相对立的局势。在这些势力之中,曹操逐渐发展成了最大势力,其次是孙权的势力,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如刘备等较小势力的诸侯。这个时候,曹操的势力与孙权的势力就形成了最主要的对立面。
其次,在认识到局势中主要对立关系的基础上,只要遵循着“阴阳平衡”的规律法则,在局势运筹中,损其对立关系中的“余”者、补其对立关系中的“不足”者,便可以实现“借势布局”的阶段性利我目的。正如老子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