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5508500000013

第13章 父母是如何把差生转变为优等生的(1)

孩子是不可以过早地定性为优与差的。因为,谁也无权为生命的成长打分。即使一时的落后,也没有哪个孩子一定会成为差生。让孩子变成优等生,需要父母加倍的鼓励和尽心尽责的帮助。

顾盼:严父伴她从“困难生”到留学生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要指望孩子生来就爱学习,就没有缺点。家长的责任就是正确地引导,科学地培养。世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

顾若昔家是一个三口之家,住在城郊新建小区,因为离父母家较远,所以他们唯一的女儿顾盼放学后便去参加“困难班”。小学一、二年级作业很少,顾若昔要求顾盼在“困难班”里做完,回家后,抽点时间攻薄弱环节,如刚上学时的汉语拼音、数学加减速算。其他时间顾若昔就让女儿玩,或者看动画片。

可开始孩子小、不懂事、又贪玩,往往不把做作业的事放在心上,而是只知道玩。

一年级开学不久的一天,老顾像往常那样在下班后骑车赶到学校去接顾盼,可进了班教室,看到顾盼的书包在,人却早没了影。

老顾立即到操场上去找。只见女儿顾盼一个人在玩滑梯,从扶梯爬上,从滑梯滑下,玩得满头是汗。“顾盼,你作业有没有做好?”“没有。”“为啥不在教室做作业,只知道自己玩?从明天起,在‘困难班’先把作业做好。不然的话,晚上动画片就不准看,星期天也不带你出去玩。记不记得牢?”“喔,记得牢。”顾盼一回到家,就洗手洗脸漱口,先做作业。

可只好了三四天,老毛病又犯了。

那天顾若昔去接女儿,见顾盼手中拿了根绳从教室里出来,准备去操场跳绳。“顾盼!”她一看是父亲叫她,便应答道:“爸爸,我们要考试了。”“啊?要考试还要去跳绳儿?回教室复习去!”

正好遇到了顾盼的老师,老师说:“顾盼不是学不好,而是玩性重,没有好好复习。当天学到的知识顾盼要回家后多读读,读熟它。第二天早晨再考,以后每上一课都要考。”

尽管父母每天都督促顾盼先做作业,但顾盼仍是好一阵,过一段时间又有反复,考试成绩也时好时坏。

十月的一天,顾若昔回到家,见她妈正在打骂她。顾盼一见父亲就像见了救星,立即跑到顾若昔身边哭喊着:“爸爸,爸爸,妈妈要赶我出去,不准我回家。”

顾若昔问妻子:“怎么回事啊?”妻子气急败坏地说:“盼盼放学后不回来做作业,同两个同学在公园里玩,搞得一件新毛线衣丢了都不晓得。等她带我去公园找的时候发现,老早被人家捡去了。你说要不要打!”

妻子一边说一边走过来揪女儿的耳朵,顾盼拼命地一边往父亲身后躲一边喊:“爸爸,爸爸!”顾若昔一面劝阻妻子,一面对顾盼说:“从明天起不能这样了,再这样,就让你妈把你赶出去,爸爸也不来帮你了。”

就这样,顾若昔一直坚持让顾盼养成“先做作业再玩”的习惯。

“先做作业再玩”这个习惯的最终养成真不容易,老顾是锲而不舍,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做到的!

顾盼刚上小学的时候,语文和数学的成绩都很差,在班里的名次是倒数的。

父亲顾若昔在辅导时很心急,时间花了不少,可效果并不是很好。这时,在家长会上,俞老师讲了孩子学汉语拼音方面的问题和辅导方法,指出如果对孩子的辅导操之过急,或辅导时间过长,或责骂敲打,就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厌学的不良心理。

第二天早晨锻炼后,顾若昔按俞老师教的方法,先让孩子看口型,配合拼读,和颜悦色,耐心诱导,孩子学得也高兴。没过几天效果也就出来了,顾盼高兴地说:“爸爸,今天老师让我读第六课给班里的小朋友听……”

但是没过多久,学的拼音多了,孩子就边学边忘,这可怎么办?

一有机会,顾若昔就向他人请教。有一个同事的儿子也在读一年级,她给顾若昔讲了自己的方法:第一,自己也要学会拼音;第二,每天给孩子一张用拼音写的纸条,要孩子回家后照纸条上的要求去做。这样一来,给了孩子多一些复习、巩固拼音的机会。

顾若昔如法炮制,果然效果很好,就这样一步一步地,顾盼的拼音关终于闯过去了。

顾盼上学后不久,她的数学加减法差错较多。有的是粗心,把加减法看错;有的是不懂而做不出,像18—9=?等。

还有顾盼的速算更是屡考屡不及格。四十道数学题,要求在5分钟内做完,而她在规定时间内只能做完一半。

怎么办呢?老顾就在每天晚饭散步回来后,出四组速算题,共80题,用复写纸复写几份,让女儿每天练四组。几天下来顾盼速算速度明显加快。经过一周的强化训练,她只需两分零几秒就能做完40道题,而且在学校里破天荒地得了一个速算100分。

对于孩子的学习,老顾的经验是弱在哪里就补哪里,而且补的时候要真正上去,让孩子真正弄懂弄通,绝不做一锅夹生饭。

从幼儿园中班起,老师就常批评顾盼课堂纪律不好,爱谈天、做小动作。

进了小学后,就为这个毛病,她三天两头受批评,罚站立墙角更是家常便饭。

在小学一年级开学一个多月的一天,正当班级开班会时,顾盼不坐着好好听,竞爬到桌子上去。纪律之差可见一斑。

但是最惨重的一次教训是在小学四年级,学校为选拔一些学生组成提高班,举行了语文、数学考试。由于顾盼上课时开小差,没听清考试的要求,只参加了一门考试,当然被关在提高班门外。过了几天女儿回家说:“爸爸,有个同学连考试也没有参加,家长到学校里来跟校长说了说,就进了提高班。爸爸,你帮我跟老师去说一说,我想参加提高班。”

学校办这个班的目的是为两年后参加外语学校考试作准备,所以相当部分家长都很看重。

老顾知道女儿非常想进提高班,也深知进不了提高班,等于失去了参加外语学校考试的资格。

可老顾却认为这是对女儿最好的教训,让她吃点苦,她才会痛下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

老顾说:“既然学校有规定,我们就不能去破坏。至于别的家长怎么做我管不着,各人有各人的做人标准。爸爸是不会去说的。你如果参加两门考试,肯定能进提高班,谁叫你上课不专心。这个教训你自己要记住,不然以后还会有更严重的后果。”

自此后,她的课堂纪律慢慢有了好转,到五年级下学期时成绩也由中等上升到了前10名。

为了鼓励孩子继续进步,老顾挖空了心思,也想尽了办法。

开始,他从孩子对争取班级里的小红旗和小红花的热情中得到启示,就在家里绘制了《家庭“五好”评比》图表,设五个项目:纪律好、学习好、文明好、劳动好、用膳好。哪方面做得好,就能得到一颗红五星。得到一定数量的红五星后,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如一件学习用品或去公园玩一次等。

对此顾盼的兴趣很高,催着父亲实施。老顾就把画好的《家庭“五好”评比》表格给顾盼看,顾盼连忙把它贴在门上。按五方面的要求,老顾每天检查她的行为。顾盼也常常数表上的红五星,当得到30颗星时,奖活动铅笔一支。

老顾激励她:“得50颗红五星的时候再买奖品给你。你要守纪律、讲礼貌。从这星期起在学校里的重点是纪律好,当然学习和文明也要好。”由于有点物质刺激,孩子对争“五好”也更热心了。

顾盼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学习便成为她的自觉行为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到了这时候,她的学习就用不着老顾去督促了。到后来反而要老顾催她:“女儿,可以休息一会儿了。”“女儿,吃饭了,作业等一会儿做。”“女儿,已经9点了,可以准备睡觉了。”

这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顾盼受益多多。顾盼在1997年中考时取得杭州市考区并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学校推荐至新加坡留学。在新加坡又获得了奥林匹克物理金奖、化学银奖以及个人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顾盼,这个昔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纪律上都处处是缺点的黄毛丫头,在父亲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引导和矫正下,缺点一天天地减少,优点一天天地增多,一步步地进步,最终,迈上了金银奖章的领奖台。

从顾盼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孩子有缺点并不可怕,只要父母用心引导和矫正,孩子的缺点就一定会得到改正,并一点点地转化为优点。

马卫革:慈母给予的自信使他由后进变先进

当孩子有了缺点落后了,父母光着急是没有用的。对症下药,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往往能使孩子变差为优,变落后为先进。

这是一个孩子从学一年外语,只会写两个半字母,到考取名牌大学涉外专业的真实故事。

马卫革在“文革”期间上学,小学时父母下放劳动,学校里的学生除了“天天读”之外,基本处于“放羊”状态,课堂纪律松懈,秩序混乱。时局稍稳定父母回到北京时,他已经上初中,母亲问他都学了些什么功课,他说有语文、算术、政治,还有英语。妈妈拿来一张人民日报,他读得还挺顺溜,可是挑出几个字来却大多都认错了。一些词汇经常弄颠倒,例如“打倒”二字放在一起时他认识,若单独给他一个“打”字,他会读成“倒”,“倒”字读成“打”。实际上根本就不知道哪个是“打”,哪个是“倒”。报纸能念是因为那全是广播里常听的套话,只要认得几个字就可以顺口读下来,实际上真正能认得的字没有多少。

再问英语学得怎么样,马卫革说字母已学完,还学了一些单词。让他把26个字母写出来,他拿起笔随手写了一个A,顿了一下又写了个B,这两个字母算是写对了。可是第三个,画了一大堆半圆总也写不对,他知道是大半个圆圈,缺一个口子,可就是不知道缺口在哪一边。这就是学了一年英语的成绩。

至于其他功课更是一塌糊涂。

孩子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对上学毫无兴趣,关在教室里简直是受罪。

而学生中流行的顺口溜是“学不学都上学,会不会都插队”。

可是社会总不能不要文化。父母开始抓他的学习,可是无论大人怎么着急,儿子学习时总是心不在焉。催促他学习,他能躲就躲,躲不过去就应付差事。父母紧抓紧逼效果都不大。

后来经过耐心与儿子交谈,父母发现马卫革之所以不愿学习主要是他没有信心。语文要学,英语要记,数学弄不懂,千头万绪,他觉得没法学,学不会。

于是母亲就决定改变方法,不再齐头并进,而是采取先易后难,各个击破的办法。考虑到英语刚刚开始学,内容不多,总共那么一二百个单词,最简单的语法,比较容易见效,父母便决定先攻英语。果然,由于精力集中,在一周内就攻下了发音关,接着每天记若干个单词,马卫革进步很快,父母使他尝到了学习的收获与快乐。鼓励促使马卫革继续努力,两个月后测验居然得了满分,成为班里公认的“英语好”的两个尖子之一。这种状况大大鼓舞了他的斗志,在学校不再畏首畏尾,而是昂首挺胸,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有了改观。

后来,在教师与家长的帮助下,一门一门地补习,其他功课也逐步得到提高。遇到困难时,妈妈就以“你英语能学好,其他功课也一定能学好”来鼓励他。果然,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的成绩,也都不断上升。最后,在高校招生中,马卫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著名大学的涉外专业。

在这个故事中,马卫革的妈妈首先发现孩子学习不好的症结在于缺乏自信心,然后对症下药,从较易突破的英语科目入手,首先帮助孩子建立了搞好学习必须具备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扩大战果,最终彻底扭转了孩子学习成绩差的被动局面。其引导艺术的高超,不能不令人佩服!

李冬:父母把不争气的儿子转化为尖子生

也许有的孩子很淘气,但没有一个孩子会自甘落后。“不争气”常常是父母自己的偏见,而不是有缺点的孩子的标志,让孩子转变一定要从“心”认识,用“心”培养。

李冬的父亲是某研究所的研究员,母亲是大学教师。父母深知智力开发的重要,从小就开始向孩子灌输加减乘除、天文地理,甚至在李冬3岁时就开始教他解方程。游戏、娱乐、与小朋友玩耍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剥夺了。由于父母怕他与“野”孩子玩会学坏,所以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待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学后孩子的成绩的确不错,但他与同学不和,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刻板,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后来,由于学习内容的复杂,李冬学习尖子的地位受到了冲击,因此,他常烦躁不安。有一次受到批评后逃学一天,父母得知后,大发脾气,狠狠地打了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一顿。孩子受到打击,渐渐变了,开始与坏孩子混在一起,有一次偷了家里的300元钱跑出去10天,最后得了痢疾,被别人送回家来,险些丧命。

父母很是困惑。经过咨询专家才知道:其实原因很简单,他们只知道开发孩子的智力,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专家指出,在孩子上学前,开发智力固然重要,但孩子最渴望的是能与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做游戏。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他们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尊重别人的情感和需要;而丰富多彩的活动更能激发儿童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上学后面临尖子地位的失落,他此时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与鼓励,但父母不但不仔细查找原因,反而对孩子大发脾气,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