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但殊不知若想“成龙”还需多方面培育孩子,不能只靠外因来促使孩子学习,因为诸多的因素在影响孩子,如家庭和睦、老师的表扬与批评、社会影响等等。教育孩子应从内因人手,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导启发孩子,培养其学习兴趣。作为孩子,贪玩是共性,这就要求父母要正确教育,使其走上自觉学习的道路。为此,美国心理学协会的心理学家们,要求父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的品行:
(1)从小注重人生教育.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要经常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通过讲述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树立榜样,培养他们爱祖国、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等良好的品质。还要注重理想教育,从小树立为祖国学知识,长大以后为祖国作贡献的信念,使他们认识到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是为更好地报效祖国,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2)从生活中引导、启发孩子自觉学习的兴趣
孩子好奇心极强,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点正确引导他们。从三四岁开始看连环画,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培养孩子认字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如看到飞机时会问飞机为什么会飞,看到汽车会问汽车为什么会跑,等等。
作为家长就应该给他讲道理,即使一时讲不清的也绝不能回避,应当认真地对孩子讲:“你提的问题很好,你现在上学就是为了学习科学知识,等你长大了,掌握了科学知识,你就会明白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努力学习。”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因为在客观世界里存在着许多“为什么”,要搞明白这么多“为什么”就必须学习文化知识,使科学知识对孩子产生巨大吸引力,从而激发孩子自学的兴趣。
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外出旅游,广泛接触外部世界。经常到公园、博物馆、天文馆等处玩一玩看一看,既满足了孩子的玩性又增长了知识。如果再让他把外出的所见所闻写一篇短文,又达到了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的目的。这样,每次出门归来虽然家长有些累,但看到孩子收获很大,心里也会十分欣慰。
(3)激励孩子树立信心.从而增加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孩子一天天长大,通过各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学习自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父母就利用这些成绩鼓励他。父母为他做了一本“光荣册”,把他获得的一次次荣誉,包括获奖日期、奖品或奖状的内容、颁奖单位一一记录下来,并告诉他这一切只说明过去努力了并获得了荣誉,已成为历史,因此,要多想一想以后怎么办,千万不能骄傲自满,以此来鼓励鞭策孩子,使其不断进步。
5.让孩子养成虚心好问的学习品行
孩子虚心好问,知识才能不断长进。骄傲自大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
教育专家司有和的教子经验就值得广大家长效仿:
1986年,年仅15岁的司卫东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师从著名超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6月赴美,现为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当卫东进入小学高年级时,爸爸观察卫东,发现他喜欢唱歌,喜欢听歌,可是哪一首歌他都唱不到头;他喜欢看足球比赛,可是自己并不好动;一台收音机让他拆坏,不能还原;但是他喜欢看书,性格好静,因而爸爸认为他搞理科比较合适,于是爸爸便根据这个大的方向来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
小卫东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就会促使卫东产生兴趣。爸爸从这一点出发,注意在家教中引起卫东的好奇心,而每一次好奇心的诱发又都是以身边的科学为内容的。
坐火车时,爸爸问卫东:“卫东,你看这车窗外的树为什么往后跑呢?”“因为火车在往前开。”卫东回答。“那你再看看远处,远处的那些树木是往后跑还是往前跑呢?”“啊,远处的树怎么会朝前跑呢?整个大地看上去好像在围绕一个看不见的轴在转动。”“爸爸,这是怎么回事?”于是,爸爸给他讲解了一番,引发了卫东对运动现象的浓厚兴趣。
在教卫东学骑自行车时,爸爸问:“我要把一个箱子从外屋推进里屋,这摩擦力是好是坏?”“不好,推起来费力。”卫东回答。“那自行车轮子跟地面的摩擦力是好是坏?”卫东回答不了了。爸爸就解释说:“自行车后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向后,那么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向前,推动自行车往前,所以人在车上踩脚蹬子,就可以往前行驶。”“那这个摩擦力是好的了。”卫东说。“不全是好的,前轮跟地面的摩擦力又是不好的了。”
他们回到乡下,爬山钻溶洞看钟乳石的时候,爸爸就对他讲山、讲水、讲古迹;进城时,在公共汽车上,有位子他们也不坐,而总是站在最后面看司机如何开车;洗衣服,爸爸也把卫东喊过来看看,再用手指在漩涡中心的空洞处试试,告诉卫东龙卷风形成的道理……
这样一次又一次利用卫东的好奇心,进行诱发,终于使卫东初步产生了对科学的兴趣。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由浅入深”,把他产生的兴趣巩固下来。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虚心好问的习惯呢?司卫东的父亲司有和认为下列三点非常重要:
(1)做功课遇到疑难问题时.不要让孩子依靠父母解决
孩子做功课遇到疑难问题时,父母最好是做一些提示、反问,鼓励他独立思考,消除依赖心理,因为做功课是他的责任。
(2)培养孩子谦虚的品格
谦虚才能好学,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搞好。
(3)启发孩子以解决问题
当孩子发现书上有不懂的问题问为什么时,父母要耐心回答,还要称赞他能虚心好问。有的孩子学习上怕苦怕难,一遇到难点就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怎么做。这时不能直接告诉他答案,要鼓励他自己动脑筋去想,并启发他以解决问题。
6.引导孩子科学地利用时间
美国教育学家比尔德·斯图尔特博士指出:父母应教会孩子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有序地做事。
合理安排时间,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基本素质。可在许多人的眼中,觉得提高效率没有错,但不能不顾条件和环境制约,主张一切“慢慢来”。明明很快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到了某些人手中却非得拖个少则几天,多则半年,使许多事情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在于许多人心中缺乏时间概念,没有一个明确而高效的工作方式、方法。
教孩子不浪费时间,最好的办法是帮助孩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比如将每天必须做的事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问表,当然这个时间表要与孩子商量而定,取得孩子的认同,符合孩子的兴趣和特点,不能一下子对孩子要求过高;还要考虑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有学习、劳动、休息,还要有孩子的娱乐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孩子才可能有积极性去做;制定这个时间表是为了有个约束,更合理地利用时间。所以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行的情况以及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体现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父母则要对孩子的执行情况以肯定成绩为主,予以及时的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父母督促孩子一段时间,以后使孩子逐步养成习惯,成为自然。
怎样让孩子养成惜时的习惯呢?美国教育家爱德华博士提出过以下几个方面建议,父母们不妨试一试。
(1)教孩子巧妙地利用时间
教孩子巧妙地利用时间。比如,洗衣服、做卫生时同时听外语或听音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些室内健身运动;与父母一起做家务事时,聊聊天、谈谈心、共同探讨一些感兴趣的问题,等等。只要开动脑筋,日常生活中会不断学习或总结出许多科学、合理利用时间的办法。
(2)要孩子充分利用最佳时间
儿童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善,比起成人来,容易疲劳。他们记忆力好,但不宜进行过长时间的学习。一天最佳的学习时间,是在上午9~11点,下午3:30~5:30,但在中午应让孩子有2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晚上做作业,复习功课,但不宜时间过长。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入睡。
(3)父母应有意识地学习掌握一些技巧
父母对孩子提出时间上的要求时,还要有意识地学习掌握一些技巧。比如,在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但非常想出去玩的时候,他对于书本早已心不在焉了。这时如果还对孩子说“再写10分钟”或者“做功课做到4点为止”,这只会增加孩子对时间的焦躁不安之感,他会不时地看表而根本没把功课放在心上,就是在写作业也会是心慌意乱,错误百出。所以在这个时候,不妨采用把学习时间改变为学习量的方法,比如“再做一页练习”、“再背一段课文”,这就给孩子一定的读书量,使他把精力转向这个一定的量,于是对时间的注意也就逐渐淡漠了。
7.帮孩子克服上课“走神”的毛病
上课“走神”,在中小学生中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一些孩子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就容易出现走神,从而造成很多要求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没有听懂,结果又造成了学习知识的脱节。
很多家长、老师,对孩子上课“走神”的问题都极为重视,但因为原因没搞清,方法:不对症,而使得孩子的这一毛病很难纠正,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教育专家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后指出,孩子上课时“走神”的原因很多,但究其主要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条:
·对所学学科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
·对所学学科不感兴趣;
·所讲内容比较熟悉或基本上已掌握;
·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为了让孩子克服上课“走神”的毛病,专家认为,家长和老师应指导孩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1)教育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学者,在治学过程中由于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而专心致志到人迷程度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例如,王羲之专心得错把墨汁当成蒜泥;大数学家高斯边思考边回家,走到自家门前敲门,佣人说“主人不在家”,他竟转身而去,并边走边自语:“好,下次我再来。”家长应让孩子明白,在学习某门功课或完成某科作业时,必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每弄懂一个问题、做好一道题,都是向成功之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坚持这样做,即使注意力一时分散了,也会立刻引起自我警觉,把分散的注意力收拢回来。一些孩子学习效率比较高,这和他上课能认真听讲,很少“走神”是密不可分的。
(2)培养孩子的间接兴趣
注意与兴趣是孪生姐妹。孩子若在学习中没有浓厚的兴趣,对事物漠然置之,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反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孩子只对远大理想(如当科学家、管理者、医生)有兴趣(这是一种“间接兴趣”),而对解决一个学习问题或背一个外语单词或做出一道题这样的具体学习活动则不屑一顾。其实,做好一道题,解决某一问题,背一个单词,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必要积累。在孩子的学习中,家长老师要用崇高理想(如当科学家)这种间接兴趣来调节和调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使其自觉约束自己,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3)帮助孩子克服内外干扰
注意力分散与内外干扰有关。外部干扰,主要是指无关的声音、分心的视觉刺激物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等等。内部干扰,主要是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情绪等。帮助孩子克服内部干扰,家长和老师除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情感外,还要教导孩子要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有意变换学习内容、避免用脑过度、防止身心过度疲劳等。克服外部干扰,除了要尽力避免影响注意力的外界刺激,例如学习时把桌面上的报纸杂志收掉、自习课不听收录机等,还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培养“乱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力能够始终高度集中。
(4)教育孩子掌握专心的方法技巧
要想使孩子上课能集中注意力,还得注意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例如,孩子在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费解的问题时,可进行“自我提醒”:“现在我的注意力一定不能分散,否则我将越来越弄不懂了”;在课间十分钟时,一定要让孩子放松休息,因为激动紧张的心情有惯性,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可以抵消这种惯性,使神经系统得到放松,从而有利于下一堂课迅速实现注意力的完全转移。
(5)培养孩子养成注意习惯
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维契克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就从一年级就学会的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
确实,如果孩子听课时趴在桌上,怎么能使注意力集中呢?所以,必须让孩子知道,为了使自己上课不“走神”,必须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从培养自己良好的坐姿开始。虽然一开始他们会觉得不舒服,甚至还有些痛苦,但若坚持下去,就会逐渐明白这样做的好处。
8.纠正孩子做作业时粗心的缺点
粗心大意的孩子,往往学习上马虎,做作业时不认真,考试时成绩不理想。同时在生活上丢三落四,还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烦恼。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必须教育和帮助孩子克服这一缺点。
粗心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不单是孩子身上有这种弱点,许多成年人也避免不了。一般说来,粗心大意的弱点在孩子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