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5508500000043

第43章 好父母帮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方法细节(2)

章海伦虽然只有15岁,却是一家夏令营的辅导员助手。由于她公正、热情、待人细致周到,这是第三次被聘到夏令营做助手,照顾年幼的夏令营成员。妈妈一向相信女儿的自理能力和出色的社交能力,对她整个暑假都在夏令营生活很放心。这天,妈妈忽然接到女儿的电话,妈妈很高兴地问她情况怎么样,章海伦有些情绪不佳。

“孩子,有什么不对吗?”

“妈妈,我们原来的辅导员走了,新来的辅导员很粗鲁,对我们这些人很厉害。”

“那么她怎样对你了呢?”

“今天早晨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我的队员召集到早餐处,她竞当着全队人的面,将我训斥一番,让我在队员面前抬不起头。”

章海伦的声音有些沙哑了,妈妈很为女儿难过,“你是义务去帮助他们的,她没有理由这样对待你,我马上给你们的营长打电话,叫她去同你的辅导员谈谈,好吗?如果不行的话,不如辞了工作回家来,反正假期应休息一下。”

妈妈心疼女儿不无道理,根据母亲对女儿的了解,她是位很让人信得过的辅导员助手,没能按时召集齐队员,一定是有什么原因,辅导员不问青红皂白当众训斥海伦,使她在自己的队员面前失去威信,的确有失考虑。但妈妈在女儿面前这样评论辅导员的行为,会使海伦更加认为自己是委屈的,而不肯检查自己有无责任,辅导员在她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恶化,从而对今后她们之间的工作、交往不利。妈妈毕竟只听到女儿的一面之词,并不了解全部过程,急于发表意见是不妥的。更加错误的是,妈妈提出要亲自找夏令营的负责人谈这件事,这就走得太远。女儿与自己上级的关系如何要由女儿自己来处理,妈妈在这里不应介入,剥夺女儿处理问题的权利。

当女儿向妈妈述说自己的遭遇时,妈妈当然不能毫无表示。女儿感到委屈,心情不佳,妈妈应提供安慰与同情:“孩子,我可以理解,你一定觉得很委屈,但愿同妈妈谈谈可以使你的心情感觉好一些。”再往下妈妈可以做的是帮助女儿分析一下整个事件的始末,让女儿检查一下自己可能有的责任,同时也要对局势的变化进行一些讨论:“新辅导员可能是粗鲁主观一些,不注意对待工作人员的态度,但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相处,也是你参加这项服务的目的之一;如果你能够想出办法与新辅导负的关系处得融洽一些,对你今后的工作会有好处,也锻炼了你与人相处的本领,你觉得如何呢?”这样妈妈既给海伦一些十分切实的指导与帮助,又避免直接站到她的位置上替她处理问题,给海伦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因为毕竟是海伦的事,应由海伦自己办。

妈妈在与海伦的谈话中另外一个不应有的错误,就是提议海伦可以回家来。这样既鼓励海伦在困难面前逃跑,又削弱了海伦的责任心。能够被聘为夏令营的辅导员助手是光荣的,说明了女儿的工作能力、品德被人欣赏,而担当起这项职务便意味着担负起一份责任,要带好自己队里的营员。如果仅因为与辅导员的关系出现问题,就放弃工作,回到家中,置荣誉与责任于不顾,孩子的责任心与面对困难的勇气与毅力又从何而来呢?

每一个人都是在与家庭和社会的形形色色的关系中长大,这形形色色的关系给予孩子不同的影响,在他们的人生旅途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父母,自然希望他们在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中成长,但究竟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理想的环境,却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们所要培养的孩子应当能在现实社会环境中生存,并且能战胜困境。即使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按照:父母设想的成长环境,也无法阻隔他们与现实生活及其生长环境的接触。

社会是现实的,我们应当允许我们的孩子有机会接触生活的各种侧面并学会如何对付它们,而不是将他们与真实隔离开来,用我们的希望来操纵现实。与社会现实相通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与各类人、事打交道,父母无疑应给予孩子正确指导,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同时取优避劣;但在具体实行上要避免独断专行,或越俎代庖,剥夺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建立人际:关系的机会。

孩子间的交往是父母们不能阻止和干涉的生长环境。缺少这个环境,孩子的成长就会畸形。

5.引导孩子多交益友,远离损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应当常常把这个道理耐心地灌输给孩子,并用针对性强的大量事实,教育孩子多交一些有上进心的、诚实的朋友。

刚上初中二年级的小刚,近来交了几个同学朋友,小刚常把他们带到家里玩。小刚的母亲对这几个朋友很烦,因为这几个男孩子让她看不顺眼,他们缺乏教养,吵吵闹闹,口吐秽言,有一次她还发现他们竞在家里抽烟!母亲训斥了小刚几次,小刚虽然不再领朋友到家里了,却又常常出去找他们玩。小刚的母亲很担心,怕小刚跟别人学坏。

一般来说,大多数父母是希望孩子有自己的朋友的,但更希望的是孩子能交上一些学习好、有上进心和诚实的朋友。

孩子都有一些朋友,有些是良友,有一些则不怎么样。孩子并不惧怕与父母不赞许的孩子来往。孩子经常带回一些叫父母讨厌的朋友,如欺软怕硬的孩子,爱吹牛的孩子,或者难以容忍的流鼻涕、爱哭的孩子。一般说来,孩子的道德感主要在一两岁时形成,这时候,坏伙伴的影响也不能改变孩子已形成的性格,他们基本上已能分清诚实与虚伪,会选择自己的朋友,但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孩子受顽皮的男孩或轻浮的女孩的影响(也许正是由于他们性格上的不同,才使他们互相吸引,有时会幼稚地自吹自擂;有时候,他们还会把某些不正派的行为,视为富有个性的表现,他们会试着模仿不同类型的人,但却不可能改变他的性格和道德观。

对于孩子滥交朋友,家长们应采取如下对策:

(1)父母有必要建议孩子有选择地交朋友

一个孩子需要有机会与个性不同的孩子交往,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例如:孤僻的孩子需要较开朗的朋友;过分受到保护的孩子需要自主性较强的玩伴;胆怯的孩子需要和较勇敢或富于冒险精神的孩子在一起;幼稚的孩子能从与比较成熟的玩伴们的交往中得到益处;爱幻想的孩子需要更平凡一些的孩子影响;霸道的孩子可以由强壮而不好战的玩伴来矫正。因此,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建议孩子和不同个性的朋友在一起相处,并鼓励他们之间建立相互矫正的关系。

(2)及时阻止孩子与不良朋友交往

一旦发现孩子滥交朋友发展到可能对他的人生产生不良影响时,父母就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阻止他们交往,使他们能更快地摆脱那些坏伙伴(至少是些品德不良的孩子)。

(3)时时关注并考察孩子的交友情况

允许孩子选择他的朋友,而家长又要负责保证他们的选择有益于他们,这就需要采用细致核对和平衡的方法。

(4)让孩子感到他的朋友在家中会受到欢迎

孩子和他的朋友在家中相处得越融洽,就越不可能去外面寻求刺激。这就为孩子交友打下健康的基础。

对10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对他朋友的直接指责,很可能导致孩子的反对;而问接的、巧妙的批评则要有效些。家长可以对他说:“这孩子常闯祸,你和他在一起可要注意!”

如果孩子继续与那个不讨人喜欢的朋友交往,家长可以制定一个严格的作息制度来限定他们,并告诉自己的孩子,这是规定的一个条款,希望他能严格遵守。

(5)了解孩予的需要

家长应及时发现可能使孩子误入歧途的需要(刺激、冒险、名声、感情归属),并安排适当的活动和家庭会议来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以增进父母与孩子问的良好关系。

当上述的这些方式都不能阻止孩子的行为时,家长就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隔离,如让孩子到亲戚家或让孩子转学等等。严厉的惩罚之后,积极的教育措施要随之跟上,而这一点却是众多家长长期以来所疏忽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对孩子的交友不可放任不管。

6.让孩子不再害怕同异性交往

上了中学的孩子都愿意广交朋友,因为“喜欢与人相处”、“渴望被人疼爱”是人的本性。但进入青春期后,一些孩子害怕与异性交往。父母对此不要紧张,但也不能对此置之不理,毕竟这是孩子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

上了初中的王玉莹变得不爱交朋友了,原本就害羞的她,一见到男同学就脸红说不出话来。下课后,她只和女同学一起玩,从不与男同学交往接触。

有男同学和她打招呼,她紧张得直冒汗。这种不正常的反应,让她的父母颇为担忧,怕女儿心理有什么障碍。

其实,这是大多数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一种正常的反应。青春期青少年的交友往往是凭直觉和纯洁的,对这种友谊,父母应当格外尊重和鼓励。让孩子参与集体之中异性之间的交往,要告诉孩子,不要把异性视为特殊对象而感到神秘和敏感,形成一种人为的紧张和过分激动的心态;也不必因对某个异性有好感,愿意与之交谈、接触,就认为自己爱上了对方,或以为对方对自己有情,错把友谊当爱情来追求。家长也不要把青春期的异性交往看做是“早恋”“错误的要求”或“会闹出乱子的坏事”,而想办法去“制止”、“拆散”。

进人青春期,人的性意识开始觉醒。青春期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与异性交往中满足对异性的好奇心和释放性心理能量。善于与异性交往的青少年往往是开朗、活泼的,心理不受压抑。

正常的男女同学问的交往,有利于男女同学的相互了解。消除男女之间的神秘感,还可以得到智力上互相渗透,情感上互相慰藉,个性上互相弥补和活动中互相激励。但一定要区分开友情和爱情。友情(也叫友谊)是以友爱为出发点,有共同目标的朋友之间的深切感情;爱情是以性爱为基础,以结婚为目的的活动。爱情是两性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特殊关系,需要通过理智、道德、意志来实现,需要负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青春期的少年交友,包括交异性朋友的好处总结为8条:

·带来稳定感;

·度过快乐的时光;

·获得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经验:

·培养宽容大度和理解力:

·得到掌握社交技能的机会:

·得到批评他人和受他人批评的机会;

·为将来提供求爱的经验;

·培养诚实的道德观。

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只要女孩愿意,男孩不吃亏。实际上,那是人品问题,男孩一旦放纵自己,不仅给女友带来灾难,同时也使自己产生强烈的罪恶感。

家长要教育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用平常心态对待异性朋友,控制自己的性冲动,培养自己的健康人格,端正性观念和批判“性解放”思潮。

异性之间如何交往呢?在与异性同学交往中不必过分拘谨;也不应过分随便;不宜过分冷淡,也不该过分亲呢;不可过分卖弄,也不应过分严肃;仪表要端庄,举止要得体,态度要稳重;不在异性同学面前说一些难听的粗话、脏话,以免使对方产生一种轻浮、不严肃、不庄重的感觉。以下四条有助于家长教育孩子正确地与异性交往:

·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补充因性别差异带来的体能、性格、性别角色的不足。

·胸怀坦荡,平等宽容,以诚相待。

·保持广泛接触和群体形式,注意交往的分寸,少与异性单独接触,没有特殊需要,不单独约会。

·注意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性冲动,避免由于朦胧而产生的偏差,珍惜少男少女的纯洁,理智地有分寸地对待出乎意料的感情越轨,尤其对待“性诱惑”要敢于说“不”。

7.帮助孩子克服不合群的缺点

在我国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孩子与别人交流比较少,自然缺少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因此他们在与人相处时不容易合群。父母应及时纠正孩子孤僻、自私、不合群的缺点,这样才能使他们生活得丰富多彩,拥有愉悦的心情、真挚的友情。

王女士的女儿聪明伶俐,上小学低年级时成绩遥遥领先。可是,老师说她不合群,班上的小朋友谁都不乐意与她玩,课间她常常一个人观察天空。

从事教育工作的王女士,感到十分不安。怎样才能使孩子合群呢?偶尔与朋友谈及此事,朋友说这样挺好,孩子不会因为玩而误了学习。从此王女士便对孩子说:“你好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老师喜欢,家长喜爱,小朋友也会乐意与你玩的。”女儿确实听话,经过她的努力,期末考试全年级600多人,她名列第一。可是女儿这时却噙着泪水责问王女士:“妈妈,我考第一,为什么同学们还是不与我做游戏呢?”王女士哑然了。于是王女士开始有意识地请小朋友到家做客,提供玩具与零食,想让小朋友开心地玩耍。可是又出现了另一番情景:每当玩具玩厌了、零食吃够了,孩子们一哄而走的时候,她女儿就会紧把着门,哭泣着说:“你们吃了我的东西,不准走,要跟我一起玩。”面对此情此景,身为母亲的王女士十分难过,只得不住地安慰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