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5515300000029

第29章 实与理性

张申府

一个独立的国家必有其立国的精神。根据这个立国精神,而规定其教育宗旨。配合这个立国精神,而建立其人生理想。

那么,中国的立国精神是什么呢?或应当是什么呢?我可以谨严郑重,直截了当地回答:就是实与理性。

因此,在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中,我曾拟建议确定“实”与“理性”为立国之根本精神,文化政策之主导原则,教育之最后宗旨;为求实现,应积极实施科学教育。

现代几个大的文明国家都各有其显著的特点。譬如,在英是实用与常识;在法是明白而清楚;在俄是深厚;在德是富瞻。就是日本,也不是没有特点。

日本的特点,就是小巧。我们中国的是正与它相反的,便是博大而充实。

实本是中国最好的传统。凡是中国的长处都在于实。凡是现在不好的地方,或是空虚,或是欺骗,都由于不实。实在,充实,朴实,切实,都是今日最需要的德性。

怎样才能实呢?这第一要由生活行动习惯人手。先要过朴实的生活,养成确实笃实的习惯,诚实忠实的态度。于事,注重实际,实践实干,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于学立说,注重事实,习于如实,更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不拘作什么东西,必要充实,切实,坚实,说实话,作实事,讲实学,这样子自可养成一个实在的人。

理性与实在原是相通的。要作到合乎理性,至少就有三点。第一是如事看事,有根有据,作面面观;第二是肯替他人设想,容许他人,重视他人;第三是能分别,有分寸,不笼统,不过分。真有理性的人,一定也是实在的人。

理性的来源,本在于分理,没有分是没有理的。分别,分析,分明,分寸,分量,都是理性的成分。但是真作到理性的人,必不因分而忽全一必不因分遂对一切都作机械观。

真有理性的人必是如实的,必然事实如何,或应当如何,便如何处理;必不会任凭成见放纵感情,或听人牵着鼻子走。能够实与理性的人,作价值判断,当认好的就是可以实行的;而值就是值,就是适值,有价值就是合适或适宜。

这样子当然不会迷信,盲从,武断,独断。

实与理性:以此为立国精神,以此定教育宗旨,以此建立人生理想,实既是中国的特点,讲理也是中国人做人处世的准绳,发扬这个,光大这个,充实这个,实践这个,施于教育,造成风气,这岂不是愿意以身作则的人一个莫大的责任,尤其在这个危急迫切的抗战建国的时候?

许多人时常问:“我们究竟应当做什么?”我的第一个回答就是:不拘你做什么,必须体现“实”与“理性”的原则。

1938年11月以为生之原,因此所以生生之谓仁。因此所以仁者能爱人,能恶人。因此所以才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因此所以仁者必先觉,先觉者也必仁。

因此所以仁者必智,仁者必有勇。勇者沉着,而有所不能忍受。沉着由于周知。有所不能忍受更是感觉灵敏的缘故。

因此所以仁者忍而不忍。仁者忍也。亦不忍也。忍于已而不忍于人。

力行近平仁。徒感觉而无实践,虽云感觉,等于麻木。麻木不仁,不仁即是麻木。为富不仁,岂非由于麻木?

仁者亲也。感觉不灵,不动感情,何由得亲?

仁者人也。人之所以为人,必也有活灵灵的感觉,活生生的感情。

仁者二人,仁是人与人间最好的关系,所以为最好的关系,必也感觉敏锐,情感相通。

仁是相人耦。相人耦而达于至善极美欢乐忻悦之境,必也有亲切至极之互感与共感,而具微妙至极之通情与同情。

仁、知、勇。大仁爱或大慈悲;大智慧或大聪明;大勇猛或大无畏。三者之所以为天下之达德,以其无所不通,无不可通。而其所以能通,都是由于感觉得快而灵。

仁知勇之差等:知者静,勇者动,仁者兼苞。中道而圆融。

193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