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于阗王国传奇
5532500000007

第7章 东望长安的赤乌子孙(3)

班超这些年经营西域,早已将命运与西域连在了一起,他决定违背诏命,并迅速整顿军马,率领少数精兵,从于阗出发,直逼疏勒,只用了短短几天功夫就将匈奴率领的叛军,一一击溃,解除了疏勒的围国之困。

这样,班超又一次以疏勒、于阗为中心开始了全面的西域规划。公元78年,班超率领于阗、疏勒、康居等属国一万多兵力陆续攻克了姑墨、龟兹、焉耆等国,西域全境再次统一于汉朝的版图之中。

在统一西域的整个过程中,于阗始终以东汉大使班超马首是瞻,听从班超的指令,为整个西域的统一,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公元84年,东汉章帝派遣和恭率领八百将士西行协助班超的西域统一计划。班超在与中原援军会合之后,征用于阗、疏勒胜兵万人攻击听命于匈奴的莎车国。在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千钧一发之际,疏勒王忠突然倒戈,协助莎车国反向班超的队伍进行反击。

原来,莎车国以美色和重礼引诱疏勒王背信弃义,造成了战时叛乱事件。班超并未因此放弃攻城计划,他一面派人到疏勒国制造舆论,说是疏勒王叛变,背弃自己的子民,将子民推到了万劫不复的危险境地;一方面新立疏勒王忠的丞相成大为新的疏勒王,并且组织不反朝廷的疏勒兵,继续攻打莎车和疏勒叛军。

班超打了多半年,久攻不下。正在这个当口,康居国派来援军协助莎车,这使得战争更加艰难。班超分析了战局形势,了解到月氏与康居联姻,关系较为亲密,于是派遣使者携带重金觐见月氏王。月氏王被班超诚心打动,劝说康居,使得康居从莎车撤走了部队。但是疏勒叛军首领忠,也随着康居的队伍,悄悄去了康居国。

公元86年,忠向康居借兵,以事成之后割让领土为条件。借到兵马的忠回到疏勒国,袭击城镇,制造事端,并且占领了桢中城,且与龟兹密谋,准备以龟兹诈降的计谋诱骗班超,从而捕杀班超。班超将计就计,胁迫忠派来的使者,携精兵混入使者的队伍中,借机进入桢中城,当夜潜入忠的居所刺杀了忠,里应外合重新夺回了桢中城,平定了叛乱,疏通了西域南道。

公元87年,班超征发于阗等国兵2500人再次攻打莎车国,龟兹派左将军率领温宿、姑墨、尉头兵力五万解救莎车。在这次战争中,于阗王亲自参与谋划,亲自率领于阗军引诱出龟兹、温宿的兵马,使得班超集中兵力,速战速决攻打下莎车国,斩获敌军五千多人,获得战利品马畜不计其数。班超也因此战,一举成名,成为享誉西域的传奇人物。而这其中于阗国的协助功不可没。

东汉永建四年,即公元129年,新继任的于阗王放前讨伐拘弥国,杀了拘弥国王兴,并且自作主张立自己的儿子做拘弥国的新主。敦煌太守徐由上奏朝廷请示讨伐于阗的错误做法。但是汉顺帝鉴于于阗历史上对东汉政府的忠心,原谅了于阗王放前,仅责令放前归还拘弥国。放前阳奉阴违,不肯归还。此时于阗与东汉的关系还比较亲密,公元131年放前还将自己的儿子派遣到京城向朝廷进献礼物。

可是次年,并没有得到政府命令的徐由擅自率领疏勒王臣槃的两万军马,直奔于阗国,攻破于阗城池,杀死数百兵民,且纵兵大肆抢掠,又册立与兴同宗族的成国为拘弥国国王。这种粗暴不当的处理方法,激怒了西域列国,从而引发了一出历史悲剧。

东汉元嘉元年,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因为患严重的皮肤疮病死。赵评的儿子迎丧经过拘弥国,拘弥国国王成国素来与于阗王有成见,所以设计阴谋,对赵评的儿子说,你的父亲并不是病死的,而是被于阗王命人投毒毒死的。赵评的儿子信以为真,入关后对敦煌太守马达说了此事。

第二年,王敬继任西域长史。他与马达交情甚笃,马达吩咐王敬上任后秘密调查赵评的真正死因。王敬赴任的途中又经过拘弥国,拘弥国国王成国又告诉王敬说,于阗人现在正想推举他为新的于阗王,现在刚好可借于阗王毒杀赵评的罪名除掉于阗王,这样王敬不仅可以立功,自己在成为于阗王后也一定会重金礼谢王敬。

贪恋立功的王敬同意了拘弥国王成国的建议。到达于阗后,他设宴宴请于阗王建,当时有谋士劝说于阗王建这是一个阴谋,但是心怀坦荡的于阗王建说自己没有罪,王敬不可能杀自己。

建只是带领了十几个宫内侍从进入王敬的官府赴宴,可是刚进大门,就被王敬的手下举刀围住。王敬大声吩咐左右士兵拿下建,但是官兵们并不想杀平日里对他们还不错的于阗王,于是行动迟缓,使得于阗王建的随从都逃了出去。当时随王敬一同来的成国的手下秦牧,见局势混乱,拔出随身配刀,大声说,大事已定,还疑惑什么?于是举刀砍下了于阗王建的脑袋。

逃出去的于阗王侍从将于阗王遇刺的事情禀告给于阗侯将输僰,于阗侯率领大队人马围攻王敬的官府,王敬拿着于阗王建的头颅登上城楼,蒙骗围观的于阗兵民说这是天子让他杀的。

这种小儿科的骗局并没有让于阗侯信服,他率兵烧毁了王敬的营房,冲上城楼砍下了王敬的脑袋,并且将砍下的脑袋悬挂在于阗城门上,以炫耀自己为国君报仇的事迹。

于阗侯想要自立为于阗新王,但是还没有戴上国王的王冠就被部下杀死,这些效忠建的于阗将领,新立建的儿子安国为于阗王。

敦煌太守马达听说这一系列的变故后,奏请汉帝征集各路兵马进攻于阗,汉帝并没有同意马达的建议,反把马达调离敦煌,另派宋亮任敦煌太守。

宋亮洞察上层的意图,到任后采用和平手段处理于阗事件,只是叫于阗国人杀掉输僰。当时输僰早已死了一个多月,于阗人便将其脑袋送到敦煌。宋亮知道这是于阗人的诡计,但是为了大局考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蒙混了事。

这件事虽然就此了结,但是汉朝官员偏听偏信,擅自杀死一国之君的行为,严重伤害了西域人民的感情,尤其是于阗国人对汉朝的信心。这也使得于阗国与拘弥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公元175年,于阗王安国发动针对拘弥国的复仇战争,屠杀拘弥国数座城池,掠杀拘弥国人无数。此次战乱后,拘弥国人口锐减到6000人,从一个大国变成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弱小国家。

三、神鹿指向:传遍于阗的佛音

于阗王建被东汉官员杀害后,于阗国长期与东汉朝廷保持着若即若离,时好时坏的关系。这个曾经仰仗汉政府的西域小国,开始明白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他们发展经济,积极拓展疆域,每逢国家大事,于阗王都会举行大型祭祀仪式,向天神询问事情的吉凶。但是很快于阗王开始不满足这种原始遗留的宗教祭祀以及粗糙的占卜形式。于阗的民众开始希望拥有一种更高层次的信仰和更系统的崇拜。

传说记载:过去的于阗王们都不信佛法,他们遇到不可知的事情都向巫师们请教。而坐落在丝绸商道上的于阗国,有一天来了一个奇装异服的商人,驼队上满是交易的货物。最令人好奇的是这个商人居然带着一个没有头发、赤脚缠布、打扮古怪的人。

商人向众人介绍这是一位比丘,是佛的弟子,名叫毗卢旃。他将比丘带到于阗城南部的一片杏树林中。商人去宫中拜见于阗王,进献各种稀奇古怪的礼物,最后商人告诉国王自己带来一个神奇的佛教比丘,名叫毗卢旃。商人向国王描绘了自己遇见比丘时的奇异事件,这勾起了于阗王以及贵族官员们极大的好奇心。

于是,国王急切要求商人带他去比丘所在的那片杏树林。只见那个脑袋光光,身披黄色布料的人,双目紧闭,盘坐在一棵巨大的杏树下。于阗王上前向比丘施礼,比丘睁开眼睛双手合闭,虔诚地向国王还礼。

比丘告诉国王,是西天的如来佛命他来到这里,如果于阗王造一尊佛陀像,佛祖就会保佑于阗国运昌盛,大王安康。于阗王半信半疑,要知道这些年许多外来的所谓异人都在他面前炫耀自己教门的伟大,可是都被他一一识破。

于阗王说,既然你是佛祖派来的,如果你能让我也见到佛祖,我不光会建造佛像,还会永世供奉佛祖。于阗王话音未落,只见天空散落无数吉祥花朵,法号钟鸣,比丘顺势盘坐在地上,口中不断默念咒语。忽然天空一道吉祥彩虹,佛祖坐在莲花之上出现在无数于阗人的眼前。

于阗王见状,五体投地,随即下令建造寺院永久供奉佛祖,并画佛陀真相一尊。这个寺院就是后来的赞摩寺,以其拥有被僧人们称作最像佛陀的画像而享誉西域,使无数僧侣不远万里来一睹佛祖真容。

在《于阗教法史》中也记载了关于于阗接受佛法的故事:普度众生的弥勒菩萨和圣者文殊菩萨很早听闻西域有一个叫做于阗的国家。佛祖曾经讲法的时候看见于阗方向出现吉祥景象,知道那里必然是三世佛的福地。于是弥勒菩萨与文殊菩萨双双降临于阗,弥勒菩萨化身成于阗王,取名尉迟森缚瓦,而文殊菩萨化身为毗卢遮那比丘,住在杂尔玛局里园中。毗卢遮那四处化缘,为于阗人治病驱邪,还教会于阗百姓识字,一时间追随比丘的信众越来越多。

本来就是菩萨化身的于阗王,此时不断在梦境和现实生活中得到佛祖的灵异启示。一次,国王到于阗碉堡城的东南方向巡视,忽然在城外宽阔的绿洲之上,闪现出一只金银装饰的奇异麋鹿。这只麋鹿气宇轩昂,鹿角上闪烁着星星一般的光彩。于阗王想起数日前在梦中得到的佛祖启示说,那是天帝赐给于阗的神兽,是降临到地界为于阗百姓祈福的。

于阗王二话没说,骑上枣红色骏马,率领部众追向麋鹿,可是无论他们怎样追赶,那麋鹿总是离他们一步之遥,怎么也抓不住,就这样,一心追捕神兽的于阗王将神兽追赶到牛头山下。

所有人都围住了这只神奇的麋鹿,此时麋鹿仿佛知道要被捕获,没有任何反抗,静静地站立在山坡上。正当士兵们缓缓向麋鹿走去,作出要扑捉的姿势时,忽然一阵狂风,刮得士兵们东倒西歪,等到大家睁开迷离的双眼时,那只麋鹿居然幻化成了夜叉王遍胜。

夜叉王告诉于阗王,这里就是修建佛塔最好的地方。于阗王不知道为谁为何修建佛塔。夜叉王知道化身后的于阗王虽然是具有弥勒菩萨的慈悲,但是需要不断地给他启示才能让其明白当初在佛国许下的承诺。于是夜叉向天空抛出自己的衣服,只见那件银色的衣物很快像雪一样融化在天空中,接着天空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镜子上开始出现于阗王的前世弥勒菩萨、毗卢遮那比丘前世文殊菩萨,当初他们二人降临于此的前因后果,一幕幕出现在于阗王的眼前。

当天空又恢复成蓝色时,夜叉王告诉于阗王当初与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四位使者,这座塔就是为四位使者今后更好地为于阗造福而修建的。话音刚落,四位使者已经由天空缓缓降到大王面前,于阗王彻底相信了眼前的一切。

回到都城的于阗王,随即命令自己的官员,征调工匠,修建瞿摩帝寺大宝塔,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宝塔周围又不断扩建,形成了西域闻名的瞿摩帝寺。这个寺院成为于阗的精神之地,也成为向中原传播佛法的重要中转站,成为世人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