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爷爷奶奶带孩子宝典
5598700000007

第7章 努力避开隔代教育之误区(2)

孩子越是内向听话,就越应该多和外面的人接触。毕竟社会是开放的,整天待在家里的人,不仅会失去很多与人交流的机会,长时间的封闭甚至可能会导致性格缺陷。怕孩子受到伤害,爷爷奶奶不妨和孩子一起多参加活动,教给孩子一些保护自己的技巧,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

案例二:

放放非常胆小,经常被人欺负。爷爷发现孙子太老实了,就每天都接送他上下学,还嘱咐他:“不要跟学校那些同学玩,要不你总是被打。”爷爷这么一限制,虽然放放挨打的几率变小了,但他也失去了交朋友的机会,也因此变得更加胆小。

见别的同学成群结队,放放也想加入,却不知从哪里加入。

同学约他打篮球,奶奶一口回绝:“打什么球,学习累了一天还要打球,瞎折腾!”

同学约他看电影,爷爷又站出来说:“小孩子看什么电影!在家看看动画片就行了,看电影是大人们的事。”

孩子胆小,就应该培养他的勇气,怕他被别人欺负就不让他出门,甚至限制他的自由活动,不仅会让孩子缺少友情,还可能让孩子对爷爷奶奶的限制产生反感。

别看放放柔弱,发起脾气来可不一般,“爷爷你懂什么呀!我们同学之间的事,以后你别管那么多,烦不烦……”一旁的奶奶见放放对爷爷“无礼”,赶紧凑过来教训:“你这臭小子,平时把你惯坏了,无法无天了,你以为我们天天管着你不烦……”话音未落,放放就接过话头:“谁稀罕你们管了……”

当孩子对爷爷奶奶的管教产生不满情绪时,爷爷奶奶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这样做是因为爱他,从源头上避免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这样的限制是不是有些过了?是不是让孩子透不过气了?爱孩子,也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见识外面的世界,多跟外面的人交往,引导他们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

专家指示

1.孩子有孩子的看法,哪怕是捏小泥人,只要孩子喜欢,爷爷奶奶就不应该多加阻止,不要让自己的想法左右了孩子的行动。

2.保护孩子不等于把他团团包围,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试着让他们融入社会,爷爷奶奶不要有太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其实孩子并不完全属于谁,却完全属于这个社会。

3.鼓励孩子多交一些朋友,不分阶层,不分贫富,甚至可以不分年龄,接触的人多了,阅历自然就多了,懂得的道理自然也会增多。

4.常带孩子去旅游,不管是小山小溪还是名山大川,不管是文化遗产还是现代公园,都可以开阔小孩子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

第四节 怎样让孩子学会玩耍

特别提醒

孩子涉世未深,对生活的看法和把握还不是很完善,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是稀奇古怪多姿多彩的,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乐趣与好奇。通过玩耍,他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同时,玩耍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和自信,还能激发他的创造力,提高他的语言能力。

问题聚焦与剖析

说起玩耍,不少家长可谓是深恶痛绝,甚至会以“玩物丧志”为由限制孩子去玩,这样做并不妥当。孩子天性爱玩,不当的限制只会让孩子感觉到压抑。其实,玩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孩子的好奇心引导的自由玩耍,另一种是大人为孩子创造一个玩的环境,让孩子在尽情玩耍的同时获得知识。如果大人能够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和支配孩子玩耍,不仅有利于孩子更好地玩耍,也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

案例一:

和很多小女孩一样,小泽很喜欢玩拼图和角色扮演,可自从上了幼儿园大班,家人帮她报了学习班,能供小泽去玩的时间越来越少。

“小泽,快点来写毛笔字,明天去学习班的时候好请老师指点指点。”奶奶说道。

“奶奶,我把城堡搭好再写行吗?”小泽边摆弄积木边答道。

“不行,快点写,写完还有其它事呢!”奶奶拒绝了孩子的请求。

很多家长都会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而限制孩子玩耍。如果孩子的心思不在学习上,再怎么敦促,他也会在学习时分散注意力。遇到这种情况,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让他玩好之后再去学习。

“小泽,该画画了。”奶奶又在催促孩子。

小泽沉浸在拼图的世界里,没有理会奶奶的话。

奶奶等了一会儿见小泽没动,生气地推乱拼图说:“小孩子就知道玩怎么行呢!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才能有出息,你爸爸花那么多钱送你去学画画,怎么就不知道用心呢!”奶奶的话好像很有道理,在她看来,孩子什么时候都可以宠,但在学习的问题上一定不能姑息。

在孩子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没有理会奶奶时,奶奶不妨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完成游戏;如果实在等不及,也可以适当提醒孩子,他需要做其它更重要的事,游戏可以过会儿再玩。直接打断孩子的思路,破坏孩子的游戏成果,很可能使孩子对爷爷奶奶产生敌意。

同时,千万别小看孩子的“玩”,玩拼图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拼图的过程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耐心。奶奶限制孩子玩耍,也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案例二:

“桔子,能告诉奶奶你画的这个是什么吗?”看着五岁的小孙子把自己刚擦完的地板画得五颜六色,奶奶虽然很无奈,但还是心平气和地说话,没有指责孩子。

“是刺猬。”小孙子头也没抬,继续手下的动作。

“那奶奶和桔子一起画好不好?”奶奶拿出几张白纸,坐到小孙子面前。

“奶奶,你打算画什么呢?”桔子好奇地看着奶奶。

“奶奶会画的东西可多啦,这样吧,咱俩比赛,我们把想画的东西都画在这些纸上,等你爸爸妈妈回来给他们看好不好?”奶奶循循善诱,小家伙终于“上当”了。

奶奶既没有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又成功阻止了孩子的破坏行为,还和孩子一起玩耍,让孩子通过这样的玩耍去建立自信,的确很明智。

说干就干,桔子赶紧接过奶奶手中的纸,迅速画开了,先画一个圆圆的太阳,配上寥寥几笔阳光。再画一座红瓦绿墙的房子,有大大的玻璃窗子,因为奶奶最爱在窗前晒太阳。房前有五个小人,手拉着手,开开心心,戴着帽子的是爷爷,还叼着烟斗,奶奶的特征是挎着菜篮子,打着领带的是爸爸,妈妈穿着美丽的长裙子,最小的当然就是桔子自己啦。看到桔子还要在画面加上小花小草,奶奶开心地笑了。

“我们的桔子画得真好,奶奶输掉了。”奶奶笑着说。

“哦,奶奶输了,我赢喽!”桔子高声大喊。

孩子在这次比赛式的玩耍中发挥了超常的想象力,不但画面完整,而且把每个人的特点都刻画得很细致,其实这就是一种能力。除了想象力外,孩子还锻炼了耐心,奶奶通过得当的方法,不仅让孩子玩得非常开心,也让他在玩耍中收获了知识。

专家指示

1.不要用学习当借口来限制孩子的玩耍时间,给予他们选择的自由,这样孩子才能勇敢有主见。

2.引导孩子去玩,多尊重孩子自己的爱好,用他们对一件事情的好奇心作为引子,再为他们的娱乐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

3.在对待孩子玩耍的态度上,一定要和蔼可亲,不能强硬。暴力手段在性格温和的孩子心里会造成小小的阴影,以至于他们变得懦弱胆小;倔强的孩子则会产生逆反心理,越是不让做就越要做。

4.不能依着孩子的性子没日没夜地玩,多注意观察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喜好,跟孩子规定好每天玩耍的时间。

第五节 怎样做到物质精神两头抓

特别提醒

所谓“豪门多逆子,寒门多俊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这样说道:“当人(不管大人小孩)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便开始在乎精神层面的需求”。然而过于优良的物质条件,虽然让孩子获得了感官上的舒适,但却没有让孩子在精神领域方面得到启发。在这种环境下教育出的孩子,具有强烈的优越感,却缺少精神上的财富。

问题聚焦与剖析

老人家带小孩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能吃好,喝好,玩好,长大成人就是福气。因此,他们下意识里会去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却很少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如今社会发展得好,既没有饥荒,也没有战争,住的条件优越,交通也便利,在基本生活方面自不必发愁。那么愁什么?就愁小孩子的思想意识不够高,精神世界空洞。其实,孩子的父母正在为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越的生长环境而奋斗,爷爷奶奶们不妨多关注一下孩子的精神世界。

案例一:

“爷爷,给钱。”刚吃完年夜饭,丁当就大大咧咧地伸出手来。

“小家伙,还没给爷爷拜年呢,就要红包?”爸爸轻轻拍了丁当的头一下。

“大过年的,你打孩子干什么,我孙子这样最好,钱是好东西,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爷爷笑眯眯地把两张“大团结”递给丁当。

对丁当来说,钱就是他的开心果镇静剂,一看到钱,小家伙就两眼放光,恨不得所有钱都能进自己的腰包,整天只会白日做梦,想的尽是些不劳而获的美事儿。

孩子这么爱钱,和爷爷一切向“钱”看的教育理念也有关系,他时常告诉丁当,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却忘了让孩子明白,钱也不是万能的。在这样的金钱教育下,丁当俨然成了“钱奴”。

丁当班里有个富二代,因为人品太差,没什么朋友,就经常用钱贿赂丁当,爷爷知道了之后不仅没有告诫孩子;反而高兴地对丁当说:“别人给的钱,不花就是傻子。”

“丁当,放学跟我一起去教训一个人。”富二代拽拽地说。

“打架啊?”丁当有点犹豫。

“怎么?平时为你花那么多钱,这点小忙都不肯帮?以后还想不想花钱了?”

“好吧。”一想到没钱花,丁当就有点毛了,赶紧答应下来。

这一现象是典型的重物质轻精神的教育结果,爷爷给孩子过多地传递了钱的重要性,才使孩子觉得无钱不能,成为了钱的奴隶,甚至为了钱不择手段。在让孩子知道金钱的重要性时,爷爷奶奶也不妨告诉孩子,金钱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种交换工具。当得知别人用金钱贿赂孩子时,更要提醒孩子,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钱,更不要为了金钱去做坏事。

案例二:

幼儿园里,老师做了一个小小的测验,问小朋友“长大后最想去什么地方?为什么想去那儿?”以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小朋友们都滔滔不绝。

“长大了我要去美国,美国是一个民主的国家。”聪聪大声说。

“长大了我要去日本,日本是一个很有钱的国家。”月月说。

“长大了我就在中国,因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苗苗大喊。

从三个小孩的谈话可以看出各自家庭教育的不同,聪聪家崇尚自由,自然喜欢美国,月月家追求物质享受,日本当然是首选;苗苗家坚持爱国路线,让孩子从内心把自己当成中国的一员。

不同的教育会培养出不同的人来。家长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孩子价值观不同。聪聪和月月的想法虽然没有本质上的错误,但他们家长的教育显然是不全面的,因为不管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就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而苗苗与他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她知道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