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从小培养孩子学说话
5599000000007

第7章 克服羞怯,打开沟通之门(1)

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与他人的沟通而生活下去,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要去独立面对社会,开创自己的事业,如果带着羞怯心理就很难放开手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内向、羞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不要觉得长大后就会好转,而应该从小就帮助他消除这种心理,鼓励孩子参与社交,自然地与陌生人交谈。

人都需要与他人沟通交流

从动物到植物,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需要沟通与交流。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当一些动植物离开了群体之后,便会像人类一样感到孤独。孤独的时间达到一定限度时,便要患上“心理疾病”,从而转化成生理疾病。海洋“巨无霸”蓝鲸如果离开群体三个月,便会迅速患上5种以上疾病,一年内死亡。

我们每天上学,会跟同学、老师交流;我们坐公汽,会跟售票员、司机或其他乘客交流;我们出外购物,会跟导购、收银员甚至其他顾客交流……人们正因为有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才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人类才得以不断进步,社会才得以不断发展,新生事物才得以不断涌现。如果一个人长期不与人沟通和交流,就会跟社会脱节,无法融入社会。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塔尔只身到意大利内洛山的一个地下溶洞里,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活动。

“先锋地下实验室”设在一个溶洞内的一个68平方米的帐篷内,里面除配备有科学实验用的仪器设备外,还设有起居室、卫生间、工作间和一个小小的植物园,在洞外山顶上的控制室里,研究人员通过闭路电视系统观察蒙塔尔一个人在长期孤独生活的状况下生理方面会产生哪些变化。

刚开始20天左右,由于寂寞与孤独,蒙塔尔曾感到害怕,怀疑能否坚持到底,但是后来还是顶住了。他给果树和蔬菜浇水,看书、写作或看录像。一年中,他吸了380盒香烟,俺了100部录像片。实验室内还备有一辆健身自行车,他共骑了1600多公里。

度过了一年多的地下生活后,蒙塔尔于2004年8月1日重见天日。这时他的体重下降了21公斤,免疫系统功能降到了最低点;如果两人同时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乱;他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流。虽然他渴望与人相处,但已丧失了交际能力。

蒙塔尔说:“在洞穴里度过了一年,才知道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过去,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常常倾向于独处。现在,让我在安静与热闹之间选择,我宁可选择热闹,而不要孤寂,这场试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的奥秘: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人都有倾诉的愿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恐慌、憋闷,从而影响身体健康。人与人的交流如果减少到一定程度,或是被隔断,人的身心会发生变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与外界交流的频率越高,身心越健康。因此,为了保持身心健康,为了保持与社会同步,我们都应该经常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帮助孩子摆脱羞怯

你的孩子是否害羞、胆怯,看到家里来了陌生人就马上躲起来?甚至与熟人说话都会紧张、脸红、不敢抬头看人?不喜欢去热闹的场所,在学校里是“安静”的一个,不会调皮捣蛋,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平时不太喜欢跟同学一起游戏、交流?很多家长、老师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孩子是乖孩子,不惹是生非,但其实这是自闭的表现,孩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内向,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小豪的父母在一个大城市工作,由于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孩子,六岁以前小豪一直跟农村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到了上学的年龄,小豪的父母接他到城里上学。虽然小豪很聪明,但却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一起玩,课间同学们做游戏,他从不参加。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通常都红着脸,低着头,不敢大声说。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去黑板上做题,小豪总是做不出来,但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他每次都作对了。老师跟小豪的父母反映了他的情况,认为可能是小豪还不太适应环境,而且很小时候就不在父母身边,性格比较内向。小豪的父母意识到自己过去只想着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了对孩子性格、人格的全面培养,好在现在开始还不算晚。于是小豪的爸爸每天下班后都会跟儿子玩,教他下棋,跟他一起玩玩具。每个周末妈妈都会带小豪去商场,将小豪一个人留在儿童乐园,那里都是小孩,妈妈躲在小豪看不见的地方看着儿子。开始的时候,小豪要么一个人站着,手足无措,要么呆呆地看着别的小朋友玩。后来,他慢慢尝试着像别的小朋友一样玩,最终融入了那些快乐的小朋友中间,跟他们一起跳、一起笑。看到小豪的变化,妈妈非常欣慰,平时有空就带小豪去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家串门,让他跟其他小朋友交朋友。而老师也经常让小豪站起来回答问题,还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课文。半年以后,小豪的性格开朗了很多,上课时敢举手发言,在路上碰到老师会小声地说:“老师好!”也与同班同学相处得非常融洽。只是每次小豪回答问题时还是会紧张脸红,有时候老师反问一句:“你确定自己的答案吗?”他就会很犹豫。不过,老师和小豪的父母都看到了小豪的进步,相信只要再多给他一些鼓励,多花一些时间来培养,他一定会变成一个阳光的小学生。

羞怯的本质其实是自卑,孩子变得自卑的原因有多种,先天的生理缺陷、失败的打击、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或者其他人的负面评价等等都可能使孩子变得不自信。从家长方面来说: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经常让孩子一个人呆着,疏忽了与孩子的交流;有的家长常常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严厉地批评、处罚孩子;有的家长在外面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回到家里控制不住自己,会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明明很爱孩子,却总是吝惜赞美之词,而代之以“看看人家小明跟你一个班的,人家成绩那么好。”……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的老师经常批评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不好、自理能力差的学生,甚至让班级其他的同学监督这些学生,这会让学生的心里产生极大的压力和自卑感,从而变得内向、孤僻,远离其他同学。

家长应该是世界上最疼孩子的人,如果他们都不关心、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又有谁能给孩子帮助,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甚至超过了父母,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可塑性,都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只是进步的快慢有区别而已。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克服羞怯。

作为家长,平时要多观察孩子,看看孩子是否羞怯,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孩子表面看起来多嘴多舌、爱出风头,即便不说话也要找其他同学的茬,似乎看不出羞怯,其实他们内心很害羞,而用其他的行为掩盖内心的羞怯。有相关资料显示,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两个会存在或轻或重的羞怯心理,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为了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帮助孩子找出他所忽视的长处,将这种长处放大,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赞赏,说明他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从而增强他的自信心。孩子一旦认识到了自己有可用之处,自信心就会重新显现,性格也会变得开朗、乐观起来。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这样的比较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家长要做的是将自己孩子的个性和长处充分发掘出来,让他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鼓励孩子大胆地尝试,帮助他打消“做错了会很难看”“失败了别人会瞧不起”之类的顾虑,遇到了挫折也不能放弃,即使失败了,你也要帮助他寻找补救的方法,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次数多了,孩子才会变得大胆,不会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就变得畏葸不前。

理论上来讲,教师对待每个学生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但事实总会有些许差别,只有寄希望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另外,家长也应该多与教师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要去独立面对社会,开创自己的事业,如果带着羞怯心理就很难放开手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因此,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内向、羞怯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不要觉得长大后就会好转,而应该从小就帮助他消除这种心理。

营造家庭氛围让孩子多开口

家庭环境对孩子孩子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就变得没有同情心;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培养他们友情的最好手段。”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能够使孩子沉浸在“说话”氛围中,乐于说话。孩子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当孩子处于学习说话的阶段,父母如果用充满关怀与慈爱的话跟孩子说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在无形之中,可以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提高理解力,同时也有利于家长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如果父母回到家都不怎么说话,自顾自做自己的事情,那么孩子肯定也不喜欢说话。所以做父母的应该热情、大方,说话风趣、幽默一些,有空就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或者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开朗、阳光的性格,乐于与人交谈、分享他的快乐或者忧愁。

有的父母在家里有绝对的权威,通常都是自己在滔滔不绝地发表讲话,而不允许孩子插嘴。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自闭,不愿意与父母交谈。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应该给孩子民主和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允许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找到错误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与社交能力。

由于家长们都有工作要忙,回到家又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因此很多家长虽然愿意跟孩子讲话,甚至专门抽出固定的时间(比如周末外出午餐)来听孩子讲话,却不一定能听到孩子的心声。因为孩子有自己的生活中心,他可能随时会找你倾诉,例如你忙了一天回到家,精疲力竭不想动的时候,孩子可能会突然说:“妈妈,为什么老师讨厌我呢?”但你却没有心情听,不耐烦地打断孩子:“你想得太多了,老师怎么可能讨厌你呢?”。孩子的倾诉热情被熄灭了,可能有什么烦恼、高兴的事情再也不想跟你说了。因此,父母应该营造说话的氛围,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开口。

与孩子一起外出旅游、打球、下象棋、做晚饭、洗碗等等,可以调节家庭气氛,孩子可能会不知不觉地跟你说很多。当然,要营造轻松的氛围,还需要对孩子的生活习惯、爱好了如指掌,比如孩子在家喜欢做什么,喜欢跟别人一起玩还是自己一个人玩,喜欢看书还是电视,喜欢看什么样的书或电视等等。

用心听孩子讲话

每个人都需要听众,即便是最不喜欢讲话的人,有时候也希望有人能够倾听他的心声。

有位旅客在圣诞节前夕乘坐飞机,结果飞机在空中出了点意外,在机场和机组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飞机终于平安着陆。这位大难不死的旅客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将他的经历告诉每一位家庭成员,但是家里所有的人包括妻子在内都忙着准备圣诞节,没有人愿意听他讲。他的心情由激动变为失望透顶,当所有人明白过来时,他已经自杀了。这位旅客没有在飞机事故中丧生,却在没有人愿意倾听他的时候放弃了生命。可见,倾听是多么重要。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采访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孩子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听到这里,现场的观众都笑得东倒西歪。如果只听一半,可能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孩子实在是狡猾。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想看看他到底是不是自作聪明。没想到孩子的眼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孩子的想法天真却很真挚,并且充满了善良和悲悯,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体会到。

我们的家长、老师是否一直扮演着演说者的角色,忘了或者不屑于倾听孩子的讲话?当孩子在跟你说话时,你是否知道他真实的想法?你是否听懂了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