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完全是以对外征服为其前提,是为征服而建立起来的。不断地对外扩张和征服,激励着奥斯曼人的行为,鼓舞着奥斯曼人的士气,成为推动奥斯曼人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
1413年,在奥斯曼人王位争夺大战中,穆罕默德一世凭借着他那卓越的才能,通过宫廷阴谋和武力,在杀戮了他的兄弟之后终于获胜,成为了在血腥的王位争夺大战中唯一的幸存者。从此,在穆罕默德一世的率领下,奥斯曼人重振旗鼓,一展抱负,再次面向欧洲进行武力扩张。对于奥斯曼人来说,对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征服,不仅使它一跃而成为世界强国,而且也象征着奥斯曼人已经顺利地完成了由边远游牧草原民族,到封建军事帝国的这一历史变迁过程。
军事上的辉煌胜利,国家政治机构的形成,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的欣欣向荣,文化的高度发展,所有这些汇总在一起,就给16世纪打印上了“奥斯曼帝国黄金时代”的标记。在以后奥斯曼帝国江河日下的年代里,一些政治家和改革家们,在回顾这段太平盛世的历史时期,总是不胜依恋,怀着一种无比自豪的心情感慨万分。
一、重振旗鼓
1.王位大战中的“胜利者”
安卡拉战役以后的10年,对于奥斯曼人来说,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为了决定由谁来统治奥斯曼人的那残缺不全,支离破碎的半壁江山,独占掌握奥斯曼人前途命运的最高权力,巴耶塞特一世的四个儿子互相争斗与厮杀了整整10年。要是奥斯曼人王室中这场兄弟阋墙的内讧发生在欧洲基督教十字军讨伐战,或者帖木儿大军进攻小亚细亚之前,再不,如果欧洲基督教十字军讨伐队伍,在帖木儿大军击败奥斯曼人之后再浩浩荡荡地杀来,那么谁也不知道大伤元气,一败涂地的奥斯曼人是否能够幸存下来,是否以后会在世界历史上,出现一个幅员辽阔,充满生机,雄霸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但是,由于帖木儿无意于直接控制小亚细亚,接下来他本人又早早地去世,再加上当时西方基督教社会自身矛盾重重,相互不和,没有能够利用奥斯曼人的内讧和厮杀趁虚而入,结果那场给奥斯曼人的社会造成极大混乱的王位之争,没有遭受到任何外来的干预,从而为奥斯曼人在以后又能重振旗鼓,收复失地,东山再起,称霸世界创造了有利的主客观条件。
虽然巴耶塞特一世于1402年在安卡拉战役中受伤被俘,成了帖木儿的阶下囚,但是奥斯曼王室家族仍然保有那些被认为合法的领地。巴耶塞特一世的四个儿子在向帖木儿进行宣誓效忠,成为了帖木儿王朝的藩属国之后,一块瓜分了留下的奥斯曼诸省。小儿子穆罕默德为阿马西亚的省督,那是他父亲巴耶塞特一世统治时期他的领地。长子苏莱曼原本是马尼萨的省督,现在前往埃迪尔内去掌管奥斯曼人在欧洲的领地。巴耶塞特一世另外两个儿子伊萨被帖木儿封为布尔萨的领主,穆萨一开始因对帖木儿王朝持敌视的态度,所以他一直被帖木儿派军队监禁着,后经宣誓效忠帖木儿王朝之后,被帖木儿安置在屈塔希亚的克尔梅安族中。不久以后,他被授权护送他父亲的遗体到布尔萨去安葬,然后被帖木儿派往到他兄弟穆罕默德的朝廷里去从政。
由于帖木儿这次对奥斯曼人的征服十分短暂,又无意直接去瓜分和统治奥斯曼人的土地,所以才有可能在巴耶塞特一世的四个儿子之间,产生了关于争夺奥斯曼人领地的争执。起初,穆罕默德同穆萨联合起来,反对苏莱曼和伊萨,首先在小亚细亚大动干戈,相互讨伐。在穆罕默德的全力支持下,穆萨率军将伊萨驱逐出了布鲁萨。逃到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的伊萨,得到了本身也在穆萨军事压力之下苏莱曼的鼓励和帮助,企图率军夺回失地,但被穆罕默德的军队所击溃,落荒而逃。从此以后,一蹶不振,心灰意冷的伊萨就隐姓埋名,销声匿迹,再也没有抛头露面过。
苏莱曼同奥斯曼人近卫兵团的首领们,在逃过安卡拉之战的劫难以后,来到了奥斯曼人在欧洲的领地埃迪尔内,掌握了这个国家中最富饶的部分,并在他的父亲巴耶塞特一世亲信大臣们的支持下,于1403年自封为奥斯曼人的最高统治者,但是他的兄弟穆罕默德和穆萨拒不承认苏莱曼的最高权力。从此,在这三个兄弟之间的权力角逐一直持续了将近10年之久。造成这一事件的根源,一方面与巴耶塞特一世在科索沃战场上杀死他的亲兄弟的行为有关,因为巴耶塞特一世这一残忍的行为,成了此后奥斯曼皇族内为争夺王权而采取的重要手段和传统。另一方面是起因于奥斯曼人政治生活中的派系斗争,面这种派系斗争也是由于巴耶塞特一世企图统一国家并实行中央集权而出现的。
为了克服奥斯曼人群龙无首、相互厮杀的混乱局面,奥斯曼人的皇家集团一致认为巴耶塞特一世的长子苏莱曼,可以做奥斯曼人君主的候选人。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在埃迪尔内政权机构的全力支持下,以及在安卡拉之战溃败后残存的近卫兵团的衷心拥护下,苏莱曼对欧洲领地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411年。在统治期间,苏莱曼同威尼斯共和国总督,以及拜占廷帝国皇帝所签订的所有条约,都承认苏莱曼为奥斯曼人的君主,并为双方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是,苏莱曼组织和领导的多次军事讨伐,都以失败告终,一直未能把其兄弟穆罕默德和穆萨驱逐出小亚细亚的军事重镇布鲁萨。
1410年6月,穆萨得到了巴尔干地区那些心怀不满的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人的支持,亲自率领大军进犯苏莱曼在欧洲的领地,双方军队交战于埃迪尔内和君士坦丁堡之间的广大地区。苏莱曼的军队惯于骑射,所向披靡,战斗以穆萨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在次年一次轻骑突袭埃迪尔内的战斗中,穆萨设计俘获了他的哥哥苏莱曼,并在他逃往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中途上,派人骑马把他追杀了。此后,见风使舵的奥斯曼人皇室集团,以及朝臣们迅速转而效忠胜利者穆萨,承认他为奥斯曼人在欧洲的领主,而他的兄弟穆罕默德则仍为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的最高统治者。
穆萨是一位精力充沛,敢想敢干的人。他亲自率领奥斯曼大军劫掠希腊,并一直率军深入到今日奥地利的腹地之克思滕。在帖木儿入侵小亚细亚后,被解围的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现在又被穆萨率领的奥斯曼军队包围得水泄不通。然而奇怪的是,他的兄弟穆罕默德却帮助拜占廷帝国的皇帝,派兵攻打他的兄弟穆萨。此外,穆萨对一个具有自由主义思想教派的支持,以及对平民的公开袒护,也驱使过去许多辅佐他的奥斯曼人的重臣和商贾,在双雄之争的紧要关头离他而去,率领兵马投靠穆罕默德,而穆罕默德当时也正在欧洲那些身居高位的奥斯曼封建领主中,积极寻找同盟者。1413年6月,欧洲的埃迪尔内城,在穆罕默德军队凌厉的攻势下被占领,趁着城中的一片混乱,穆萨率家眷和少数亲信弃城而逃,但被穆罕默德派去追杀的骑兵在索菲亚拦阻杀害,穆萨的尸体以尊贵隆重的皇家仪式,被送回小亚细亚的布鲁萨,埋葬在他祖父奥尔汗的旁边。
此时的穆罕默德已经独揽了统治整个奥斯曼的大权,所有的奥斯曼人无不臣服于他,把他视为重新统一奥斯曼人、恢复昔日奥斯曼人辉煌的吉星。起初,聪明过人,具有远见卓识的穆罕默德持一种小心谨慎的态度,为其重振雄威治国的基本方略,因为只要强大的帖木儿王朝虎视眈眈的威胁尚在他的后面隐约存在,他就不可能放手大胆地去调兵进攻小亚细亚那些复辟的突厥公国。另外,在奥斯曼人内部叛乱、王位争夺以及社会结构等问题的困扰下,也使得洞察敏锐的穆罕默德必须处处小心谨慎,以免锋芒毕露,影响过大,从而引起欧洲基督教世界任何激烈的反应和干涉,以至于阻碍他重振旗鼓,东山再起的企图。因此,穆罕默德谨慎、短暂然而却是至关重要的统治,成功地防止了奥斯曼人领土的分裂,为以后奥斯曼帝国的迅速崛起,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卧薪尝胆的积极作用。
按照奥斯曼人的传统,穆罕默德在童年时期,就被他的父亲巴耶塞特一世派往小亚细亚的腹地阿马西亚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导师,帮助他学习治国方略,协助他处理日常政务,管理阿马西亚城。穆罕默德的导师巴耶塞特出生于阿尔巴尼亚,是一位年轻的战俘,因善解人意,聪明过人,后被穆罕默德的祖父穆拉德一世收养,并培养其在宫廷中担任要职。皈依伊斯兰教后的巴耶塞特不仅是一名杰出的将领,足智多谋,英勇无敌,而且也是他的学生穆罕默德的良师益友,对他的主人和奥斯曼帝国忠心耿耿,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巴耶塞特属于那种有抱负有理想的新型奥斯曼高级政府官员,在政治上倾心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因此,他全力以赴地帮助和引导穆罕默德去实现统一奥斯曼帝国的理想和重任。此外,巴耶塞特时刻教诲他的学生穆罕默德,要极力避免重犯他的父亲巴耶塞特一世和他的兄长苏莱曼崇尚欧洲和拜占廷帝国生活方式的错误,要始终坚持小亚细亚古老的加齐生活方式,并让穆罕默德选择了一位小亚细亚突厥公国的公主做他的妻子,以获得小亚细亚地区所有突厥人的支持。在巴耶塞特的精心培养下,穆罕默德聪慧豁达,勤奋好学,进步很快。正是由于穆罕默德的文雅、正直和谦恭,使其受到奥斯曼人的普遍尊重,有君子、力士和胜利者的美名。
英武盖世的穆罕默德凭借着他那卓越的才干,重新统一了奥斯曼人的领地,其疆域可以和他父亲巴耶塞特一世统治的那个时代相媲美。但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奥斯曼帝国尚未产生,因为作为这一地区的地理中心和政治、经济中心的君士坦丁堡,仍然是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如果奥斯曼人不能征服它,并从那里发号施令,奥斯曼人就永远不可能成其为一个雄霸世界的帝国。然而,穆罕默德对攻占夺取此城并无什么打算,因为他在遇难时同拜占廷帝国皇帝建立的友好关系,使得他在道义上,不允许去考虑率军攻打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不过,穆罕默德于1421年不幸中风而病死后,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就成了奥斯曼人对外征服的重要目标。
2.穆拉德二世的双重性格
1421年3月穆罕默德因中风去世后,为了防止奥斯曼宫廷内再次出现政治混乱和血腥厮杀,穆罕默德身边最亲近的大臣,包括他的导师巴耶塞特在内,对穆罕默德的死讯秘而不宣,隐瞒达40天之久,直到他的儿子、法定继承人穆拉德二世从小亚细亚的阿马西亚飞骑来到埃迪尔内执掌国政,顺利地完成了王权交接之后,才隆重地为穆罕默德举行了葬礼。穆拉德二世登基时,虽然才年仅18岁,但在小亚细亚的阿马西亚任总督,学习锻炼治国才干之前,就多次随父亲穆罕默德参加征服巴尔干地区的战争,因此,为人处世干练稳重,少年老成。除了穆拉德二世,穆罕默德还有三个儿子,两个是尚在怀抱中的婴儿,他们一直交由穆罕默德的导师巴耶塞特保护抚养,但不幸的是,这两个幼儿在若干年后死于每隔几年就侵袭一次欧洲大陆的一种瘟疫。穆罕默德的另外一个儿子叫穆斯塔法,穆罕默德去世时他年仅13岁。穆斯塔法害怕穆拉德二世将会仿效巴耶塞特一世绞死他的弟弟亚库布的方式杀害他,所以就放弃了他在小亚细亚的统治权,同他的导师一起逃到了科尼亚,寻求另外一个突厥公国的保护,后被穆拉德二世派去的人生擒绞死。
就在穆拉德二世开始全面恢复昔日奥斯曼人的领土时,他的一位觊觎王位的叔父,在拜占廷帝国皇帝的协助下,夺取了军事重镇埃迪尔内,并杀向小亚细亚。年轻气盛的穆拉德二世率兵奋起反击,把他的叔父逐回欧洲。1422年4月,在用重金收买的热那亚人的帮助下,穆拉德二世把他的军队运过达达尼尔海峡,发奇兵冲进埃迪尔内城,擒获并杀死了他的叔父及其追随者。此外,为了报复拜占廷帝国皇帝支持他的叔父举兵反叛的行为,他下令奥斯曼军队围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在战斗中,穆拉德二世和他的士兵们同仇敌忾,拼死冲杀,并第一次使用了在奥斯曼人历史上从来都没有使用过的攻城火炮轰击城墙。经过两个多月的猛烈围攻之后,多年来养尊处优没有什么战斗意志的拜占廷帝国同意每年付给奥斯曼人3万金币作为岁贡,并献出城外除供水地区的所有土地为条件,疾恶如仇的穆拉德二世才最终放弃了攻占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计划。
对于小亚细亚的征服和统治,穆拉德二世采取了一种铲除异己、恩威并重的治国方略,并通过政治联姻的手段,娶一些突厥公国的公主为妻妾,从而获得了许多小亚细亚地区突厥公国对他的宗主权的承认,使得穆拉德二世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使他本人全力关注于对欧洲的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