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帝国史话 奥斯曼帝国
5602900000033

第33章 衰败与复兴:帝国生存的严峻考验(6)

1684年春,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与波兰、威尼斯结成神圣同盟,以其优势兵力向奥斯曼帝国压了过来。威尼斯人沿着达乌提亚海岸向奥斯曼帝国进攻,奥地利人沿着多瑙河中部不断前进,波兰人则沿着黑海海岸向奥斯曼帝国进军。欧洲国家并再次企图鼓动奥斯曼人的老对手、位于东方的波斯沙法维王朝开辟反对奥斯曼帝国的第二战场。俄罗斯人也于1687年支援神圣同盟打击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在神圣同盟如此凶猛的打击下,奥斯曼帝国的军队节节溃退,完全丧失了斗志。此时,帝国的广大民众和军队将士对素丹穆罕默德四世的领导能力完全丧失了信心,他们联合了起来,通过武装政变,强迫素丹穆罕默德四世退位,而拥立他的兄弟苏莱曼二世登位。苏莱曼二世登上素丹王位之后,认识到奥斯曼帝国情况的危急,于是亲自任命已故的艾哈迈德·科普鲁卢的兄弟穆斯塔法·科普鲁卢为大维齐。科普鲁卢家族的信念、理想和才智再一次在新任大维齐的身上强烈地体现了出来。穆斯塔法·科普鲁卢一方面对帝国财政的改善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整编集结了一支庞大的帝国军队,一举收复了被奥地利人、威尼斯人、波兰人夺取占领的许多土地。骁勇善战的穆斯塔法·科普鲁卢在1698年的夏季,率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发动了一场强大的攻势,试图把奥地利人、威尼斯人、波兰人赶得更远,但在残酷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被射来的子弹打断了脊柱而丧失了生命。

此后,在奥斯曼帝国局势不断恶化的状况下,另一位科普鲁卢家族颇具才干的成员临危受命,出任大维齐,他就是穆罕默德·科普鲁卢的侄孙,名叫侯赛因·科普鲁卢。侯赛因·科普鲁卢认识到,由于帝国军队不断遭受严重的挫折,为了帝国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定,必须与那些赞成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领土纠纷的欧洲国家密切合作。经过英国驻奥斯曼帝国大使威廉·帕盖勋爵的斡旋,侯赛因·科普鲁卢在克罗地亚的卡洛维茨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波兰人、威尼斯人以及俄罗斯人进行了谈判。双方之间的谈判是艰苦的,许多时间都浪费在形式上,谈判有时几乎都进行不下去了。最后双方在“占有地保有原则”(这是一句国际法的名词,意思是各国应各自保持其实际控制的地区)的基础上商定了和约。1699年1月26日,双方在卡洛维茨签订了条约。根据条约,威尼斯人放弃了雅典,但继续保有莫里亚半岛。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获得了特兰西瓦尼亚和匈牙利。波兰人则收复了波多利亚。至于俄罗斯人,只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停战协定。英国原期望奥斯曼帝国被俄罗斯人拖住,这样就可以阻止奥斯曼帝国在未来对西班牙的战争中派遣军队支援法国人。然而,俄罗斯的使臣们不久却来到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并在1700年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一份完全根据卡洛维茨停战协定而起草的伊斯坦布尔和平条约。

卡洛维茨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在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国家关系中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折。对欧洲国家而言,卡洛维茨条约消除了它们对奥斯曼帝国入侵中欧的恐惧,而且为进一步地向奥斯曼帝国发动进攻,侵占海峡区域开辟了道路;对奥斯曼帝国而言,卡洛维茨条约使长期属于穆斯林的领土第一次永久性地转归欧洲基督教徒控制了,从而成了奥斯曼帝国疆域开始不断收缩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自14世纪初开始的使巴尔干地区突厥化的历史演变,已经慢慢地却是显而易见地降下了帷幕,这是奥斯曼人不得不吞下的一个苦果。

四、对外战争的失败及其影响

1.两面夹击中的困境

17世纪,同奥斯曼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对手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威尼斯,但在18世纪中,威尼斯的角色改由迅速崛起的俄罗斯人来充任了。虽然根据卡洛维茨条约和伊斯坦布尔条约,奥斯曼帝国把亚速及其内陆80英里的地方割让给了俄罗斯人,但是俄罗斯的彼得大帝并不满意。奥斯曼帝国的黑海作为通向地中海重要出口的海峡区域,以及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都在同西方的更自由更开放的贸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深深地刺激和召唤着俄罗斯人注定要进攻征服奥斯曼帝国。因为只要沙皇一天不能控制那些海峡水道和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伊斯坦布尔,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俄罗斯就决不能被完全纳入欧洲这个政治组合之内。

1699年对外战争的失败清楚地表明,奥斯曼帝国此时得在自己的边境上全力以赴地同奥地利和俄罗斯这两个主要对手较量,而同它们之间较量的结果,将决定奥斯曼帝国未来的命运。特别是与俄罗斯一方的较量,对于奥斯曼帝国的前途命运来说更为重要。18世纪期间,奥斯曼帝国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之间共进行了两场战争。第一次战争是1715年奥斯曼帝国利用几次海上冲突作为借口,把威尼斯人从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及爱琴海中的各岛屿上肃清,并且开始向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威尼斯城市发动进攻。奥斯曼帝国所取得的这些胜利,促使威尼斯的盟友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奥斯曼帝国宣战。

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打了几次大胜仗,攻克了特梅斯瓦尔和贝尔格莱德等重要城市之后,英国仍像以前那样出来斡旋和平,并在1718年安排双方签订了《帕萨罗维茨条约》。根据该约的规定,奥斯曼帝国割让全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军队所夺取的领土,但容许奥斯曼帝国保留从威尼斯那方面获得的土地。双方之间的第二次战争爆发于1787年。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获得了最初的几次胜利之后,欧洲的国际纠纷,以及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内部的少数民族问题和社会经济的紊乱,严重挫伤了它对奥斯曼帝国进攻的锐气,使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同奥斯曼帝国最终签订了锡斯托瓦和约。该条约规定双方的边境继续维持在战前的状态。此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再也没有从奥斯曼帝国那里得到任何领土。

2.被俄罗斯牵制

在18世纪,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范围,则远远超过以前黑海北面鞑靼国或高加索地区的边境冲突。在这个世纪内,奥斯曼帝国同俄罗斯共进行了三次战争,双方互有胜负,但最终还是以俄罗斯人的胜利而告终。第一次战争爆发于1711年,当俄罗斯为了夺取克里米亚地区时,双方的军队在普鲁特河两岸展开了激战。在这次激战中,奥斯曼帝国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是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他们生性刚猛,骁勇善战,在作战中使用传统的武器弓和剑,砍去了许多俄罗斯士兵的头颅。使得帝国素丹在战争开始时许诺的把每个俄罗斯士兵的头颅送到他们营帐时发给大量的赏金,竟在一天之内不得不把赏金削减到原定赏额的不到半数。

在这次历史性的战役之后,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接受了著名的普鲁特降约,把亚速及其毗邻的所有地区统统归还给了奥斯曼帝国,并且拆毁了附近的所有军事要塞,取消了让俄罗斯船只停留在黑海的特权。同时,这次所取得的胜利也为奥斯曼帝国提供了一次喘息的机会,他们乘机收复了由于卡洛维茨条约而丧失给威尼斯人的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