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帝国史话 拿破仑帝国
5603000000043

第43章 风雪莫斯科(1812)(4)

这时从巴黎又传来了有人谋反的惊人消息:一个名叫马莱的将军曾因反对拿破仑而被监禁了4年,10月23日,他在医院治疗时逃跑,联合了一部分共和派和王党分子,散布拿破仑已死于俄国的谣言,准备聚众推翻拿破仑政权,并一度逮捕了拿破仑的警察总监萨瓦里将军,但是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下去,马莱及其同谋者被抓获,经军事法庭审判后处决。不过,此事令拿破仑震动不小,国内政局的不稳使他更加归心似箭。

11月9日,拿破仑退到了斯摩棱斯克,他的大军残部陆陆续续会集起来,也不过5万人,骑兵只有5000人,战马是寥寥无几,此外由于牲口大量被冻死,法军还被迫扔掉了300门大炮和许多弹药车。骑兵和炮兵的损失严重地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斯摩棱斯克本是法军的主要补给基地,但维克多军曾在此地驻守长达两个月,结果将这里的粮食消耗殆尽,现在拿破仑的大军几乎找不到什么东西可吃,此地也没法久留。11月14日,拿破仑撤离斯摩棱斯克。肆虐的风雪变本加厉地侵袭法军,在撤出斯摩棱斯克时,官兵们已经十分虚弱,经常有人在跌倒之后就再也不能站起来,因而被冻死。整条道路上都布满了死尸,活着的也像一具具行尸走肉。欧仁亲王的前卫部队在克拉斯诺被俄军挡住了去路,拿破仑迅疾把达武军和近卫军调上去,才将俄军击退。内伊指挥的后卫部队一度被俄军截断退路,经过一场苦战,内伊才杀出重围与主力会合,但在抢渡第聂伯河时不少人因冰裂而落水淹死或冻死,结果6000人的部队只剩下了800人。

拿破仑本想退往明斯克,但不久他便获悉此城已被奇恰戈夫的部队所占领,这支生力军是俄国在签订对土耳其的和约之后迅疾从南方抽调来的,雪上加霜的是储存在明斯克的大批粮食也落入俄军之手。因此他只好选择更北面的一条路线以退往维尔诺,在这条路线上横卧着第聂伯河的一条支流——别列津纳河,跨越该河的唯一桥梁位于鲍里索夫城。此处原来有一个波兰师据守,但在11月21日,奇恰戈夫的军队突袭了鲍里索夫,将这座桥梁焚毁。虽然该城又被赶来救援的乌迪诺军夺回,但俄军仍停留在河对岸,使得法军无法重建该桥。而且更要命的是,由于天气骤然回暖,冰河融化,别列津纳河水泛滥,大块浮冰顺流而下,使得法军要想跋涉过河也不可能了。法军残部在此地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拿破仑临危镇定,他故意装出一副仍然要在鲍里索夫架桥渡河的样子以迷惑俄军,暗中却委派一名曾在瓦格拉姆战役中成功架桥的炮兵将军去北边更远一点的上游河段寻找架桥位置,结果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点,法军将少量哥萨克巡逻队驱散,夺取了该渡河点。尽管寒风凛冽,冰水刺骨,法军炮兵和工兵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在11月25日建起了两座救命之桥,一座供步兵通行,另一座让火炮和运输车辆通过。

为了渡河活命,法军人人争先恐后,这两座桥上的拥挤状况简直是不堪入目。拿破仑为此还下过命令,要求必须减少辎重,所有将领和参谋军官凡有辎重车的应烧掉一半,并将马匹交由炮兵使用。但是实际情况依然糟糕,许多人抗命不遵,结果大批官兵与骡马车辆挤作一团,不少人被推入河里淹死。而俄军正从三面杀来,奇恰戈夫在南,维特根斯坦在北,库图佐夫在东,令法军上下陷入极度恐慌之中。从附近的山上还不时飞来俄军的炮弹,更加剧了桥上的混乱。11月29日晨,维克多的后卫部队过桥之后,立即将桥焚毁,这才逃脱了俄军的追杀,但仍有1万多掉队人员未能及时渡河,结果大多数人被俘、被杀或溺死。

抢渡别列津纳河使法军损失了2.5万人之多,虽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但是能从四面楚歌的险境之中逃脱,仍可算得上是拿破仑的一项杰出成就。12月5日在斯莫尔冈,拿破仑将其残部交给缪拉指挥,自己则由科兰古等几名近臣陪同,乘坐雪橇经华沙赶回巴黎。12月18日,他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杜伊勒里宫,但再也不是以胜利者的身份凯旋了。

崩溃的开始

12月13日,浩浩荡荡的侵俄大军,最终仅剩约2万余残兵败将幸运地逃过涅曼河,紧追不舍的俄军也终于停止了追击。至此,远征俄国之战以法国的彻底失败告终,拿破仑大军团曾经不可一世地横扫欧洲各地,现在却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从军事意义上讲,它已经灰飞烟灭,不复存在了。虽然后来陆陆续续又从前线逃回一些散兵游勇,但征俄大军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是确定无疑的。拿破仑在俄国战场先后投入了60万大军,经过6个月的征战,其损失也是大得惊人,死亡及被俘者多达50万以上,其中大多数丧命者并非阵亡于血战之中,而是死于寒冷、饥饿、疲劳和疾病,被俘者也有近10万人,另外损失大炮千余门,马匹十多万匹。俄军的损失难以统计,库图佐夫的军队虽然过冬装备要比法军的好得多,但是面对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侵袭,同样损失惨重。他的10万军队追至维尔诺时,也只剩3万人不到。拿破仑蒙受的空前惨败,使得他苦心建立的脆弱联盟顷刻瓦解,昨天的友邦,转眼就成了明天的敌人。

在里加方向作战的麦克唐纳第十军于12月18日退至提尔西特,普鲁士将军约克见形势对法国不利,一回到普鲁士便见风使舵,宣布局外中立。第十军中有一半是普鲁士人,约有3万人,麦克唐纳根本调遣不动,只得带领其余人马去柯尼斯堡,与其他法军残部会合后,再退往但泽。麦克唐纳离去之后,12月30日,约克奉普鲁士国王之命与俄军握手言和,签订了《陶罗根停战协定》,并默许俄军通过普鲁士领土,而俄军也容许普鲁士军队撤退。指挥奥地利军队的施瓦岑贝格亲王见法军败退,也单独同奇恰戈夫将军达成了停战协定,退往华沙,法国将军雷尼耶指挥的第七军是萨克森部队,也跟着撤退。以上几支怀有异心的军队,在对俄作战中几乎未受到什么损失,他们安然返回,保存了实力。

1813年1月,缪拉率法军残部抵达波森城,他也急于摆脱这支晦气的军队,想回那不勒斯继续当他的国王,于是便把残兵败将扔给欧仁亲王,自己到南方享福去了。在西班牙,当地法军早已交给庸碌无能的约瑟夫国王,听任其瞎指挥。由于威灵顿连续打败法军,威名远及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的军队遂加入英军,听从其统一指挥。半岛战争开始了不利于法国的战略转折。1812年1月威灵顿开始采取攻势,连续夺取了不少西班牙城池,其中包括西部重镇巴达霍斯。7月22日,英西葡联军又在萨拉曼卡战役中大败马尔蒙的军队,后者损失多达1.4万人,并迫使约瑟夫仓皇逃离首都,8月12日威灵顿乘胜进入马德里,不过他未能一举攻克北部要塞布尔戈斯。马德里光复这一喜讯极大地激励了英勇不屈的西班牙军民。紧接着传来了拿破仑在俄国一败涂地的消息,进一步增添了他们夺回国家主权的勇气和信心,拿破仑在西班牙的军队眼看着也要完蛋了。拿破仑远征俄国的失败表明,他的军事才能已经开始衰竭,不过尚未走到尽头。

冒失地远征俄国,是拿破仑在其军事生涯中犯下的最致命的战略错误。他尚未解决西班牙的战事,就贸然地踏上了俄国的征途;他错误地低估了沙皇亚历山大和不屈不挠的俄国军民,他们在保卫自己的土地时是异常的英勇顽强;他想尽早地歼灭俄军主力,却始终未能如愿;在博罗季诺会战的关键时刻,他不肯投入他的近卫军以作决定性的一击;他对尽快结束俄国远征如此充满信心,以至于他的军队完全没有做好冬季作战的准备;他惯于采用的那套就地取材的补给方法,在荒凉的俄国根本行不通;俄国冬季的风雪更是将法军折磨得痛苦不堪。这一连串的不幸和错误,注定了拿破仑冒险远征的失败命运。这一挫折不仅无可挽回,而且是决定性的战略转折,拿破仑苦心经营的法兰西帝国从此由盛转衰,走上了覆亡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