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帝国史话 俄罗斯帝国
5603100000026

第26章 欲壑难填:无休无止的扩张(11)

九、强盗理论:侵蚀大清国

17世纪,沙皇俄国在东越乌拉尔、征服西伯利亚的过程中,凭借其相对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方兴未艾、无可遏止的扩张欲,征服了一个个土著部落,占领了大片大片森林草原、肥田沃土,并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太平洋之滨,几乎如入无人之境。然而,就在它转向东南,入侵黑龙江流域时,却遭到人称东方巨龙的文明古国的铁拳痛击。当时大清朝开国不久,正当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之际,政治清明、颇有作为的康熙皇帝岂容俄寇犯我疆土,派军进行了坚决抵抗,迫使俄国同清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疆界,暂时遏止了沙皇俄国向中国的侵略扩张。

到19世纪中叶,大清王朝在经过长达200年的统治后,像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一样走向腐朽没落了。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创造的庞大生产力已无法为狭小的国内市场所容,西方列强加紧了疯狂的海外殖民扩张。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世界头号殖民帝国——大英帝国率先叩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朝的长矛马刀敌不过英军的洋枪重炮,又不愿动员广大人民御敌于国门之外,宁肯接二连三地和外敌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古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对中国早就抱有侵略扩张野心的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对市场的需求,为了转移国内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也乘机插手进来,加入了西方列强宰割中国的行列,并扮演了最凶残、最狡猾的角色。它通过战争威胁和外交讹诈等手段,在短短几十年中,夺取了中国东北和西部边境共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获取了许多损害中国利益的特权。首先让我们看看沙皇俄国是如何侵蚀中国东北领土的。

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外兴安岭至海、额尔古纳河和格尔必齐河为界,也就是说,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均属中国领土。该条约是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中国政府作了让步后缔结的,是一个平等条约。然而,一纸条约并不能消除沙俄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野心,此后沙俄历届政府仍念念不忘侵吞,只是由于当时清朝政府比较强盛,沙俄政府才未敢轻举妄动。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沙皇政府看到清朝政府软弱可欺,自知有机可乘,便重新迈出了蚕食中国黑龙江流域的步伐。

1847年9月,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宠臣尼·尼·穆拉维约夫少将为东西伯利亚代总督,统率当地驻军,负责夺取黑龙江流域事宜。这穆拉维约夫出身于贵族世家,其父曾任诺夫哥罗德省长、御前大臣、枢密官等职,实为朝廷重臣。将门出虎子,穆拉维约夫从小即在皇家贵族军事学校学习,14岁就当了王妃叶莲娜·巴甫洛夫娜的宫廷少年侍从,深得王妃宠爱。成年后他参加过对土耳其的战争,镇压过波兰起义,参加过对高加索山民的屠杀,鞍前马后,为沙皇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深得沙皇赏识,32岁即被晋升为少将。穆拉维约夫对沙皇忠心耿耿,沙皇对他也极为信任,深信他会不辱使命。

穆拉维约夫赴任后,立即着手入侵准备。他派地形测绘员潜入黑龙江流域进行侦察,向沙皇政府建议把东西伯利亚驻军由原来的4个营扩增至5万人。同时他制订了入侵的具体计划,即首先占领黑龙江口和萨哈林(库页岛)南部,然后占领整个黑龙江北岸,把尼布楚区的居民迁到那里,建立哥萨克村镇以巩固占领区。

1850年春,沙皇政府根据穆拉维约夫的建议,命令海军上校涅维尔斯科依率军去占领黑龙江河口。同年7月,涅维尔斯科依率军在黑龙江河口附近的幸运湾登陆,扎下一个冬营,之后占领了黑龙江河口的要塞庙街,在这里升起了俄国军旗,并把庙街以沙皇的名字命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同年秋,涅维尔斯科依返回彼得堡向沙皇汇报,沙皇尼古拉一世甚是欢喜,与他热烈拥抱,赐以勋章,并手指地图上的庙街高声叫道:“俄国国旗不论在哪里,一经升起,就不应再降落。”1853年10月,涅维尔斯科依又率军在库页岛的阿尼瓦湾强行登陆,升起俄国军旗,悍然宣布:“库页岛作为阿穆尔(即黑龙江)下游地区的延展地已属俄国所有。”中国库页岛被俄军占领。

之后,从1854—1857年,每年夏天的通航季节,穆拉维约夫都会或派军,或亲自率军,从黑龙江上游顺流而下,抢占黑龙江北岸地区。由于清朝边防军不力,未能阻止,到1857年,穆拉维约夫已在黑龙江北岸建立起许多军事据点和移民点,部署了两万多名军队,设立了由两个军分区组成的防线,遣送来六千多移民。黑龙江北岸事实上已被俄国占领。

俄国在军事占领中国库页岛和黑龙江北岸地区后,又提出和清政府进行边界谈判,企图把所占中国领土合法化。其时清政府内外交困,内有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外有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正被英法强盗打得焦头烂额,广州、大沽、天津等地相继沦陷,根本无力抵抗俄国,遂同意进行外交谈判。1858年年初,沙皇政府的“阿穆尔委员会”授权穆拉维约夫与清政府进行边界谈判。5月8日,穆拉维约夫率军数百耀武扬威地来到谈判地——黑龙江中游的瑷珲城。清政府则指派黑龙江将军奕山为代表。5月23日谈判开始,穆拉维约夫以防备英国为由,坚持要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并恬不知耻地说这是“为了双方的利益”。同时还拿出俄方自己拟定的条约草案,要求中方代表签字。当时的清帝咸丰曾明确谕令中方代表奕山坚守立场,中俄东段边界划定已有一百多年,必须“据理与之辩论,务当恪守旧约”,要沙俄从所占地区撤离,因此奕山起初拒绝了俄方的草案。但狡猾凶残的穆拉维约夫不断地进行军事威胁讹诈,狂叫俄国的要求不容更改。这奕山和当时清廷的许多官僚一样,都是一些苟且偷安、贪生怕死的软骨头,很快被沙俄的军事威胁吓破了胆,遂于28日在俄方提出的条约草案上乖乖签了字。此即著名的中俄《瑷珲条约》。条约规定,黑龙江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江属于中国,黑龙江左岸划归俄国;乌苏里江至海由两国共管;俄商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一带自由贸易。

这样,沙俄终于如愿以偿,夺占了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共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相当于法、德两国面积的总和。沙俄不仅夺得了这一大片梦寐以求的黑油油的肥田沃土,还获得了一个东方出海口。这个出海口对俄国东部的发展至关重要。正如1846年时东西伯利亚总督卢彼尔特上呈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报告中所说的那样:“俄国东部地区需要黑龙江,就像俄国西部地区需要波罗的海沿岸一样。”从此,俄国的军舰可以在黑龙江上自由游弋,可以直驱太平洋,在远东称霸;俄国的商船可以顺黑龙江而下,在远东开辟新的市场。

这是穆拉维约夫为沙俄建立的丰功伟绩,他洋洋得意,立即派人向沙皇报喜,还在瑷珲对岸的海兰泡召开庆功会,把海兰泡更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闻讯,喜不自胜,下诏对穆拉维约夫大加褒奖,称赞他“十一年如一日,为振兴东西伯利亚终日操劳,孜孜不倦,不负朕望”,特封他为俄罗斯帝国伯爵,赐号阿穆尔斯基,晋升为步兵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