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御园漫步:皇家园林的情趣
56067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国的传统文化,大体上可以用三个不同的属性和不同的层次来分类。它们是民间文化、士大夫文化和皇家文化。有人说,还应该有一类宗教文化。其实,可以界定的文化种类还很多,由于不同的政治、经济基础,各种文化均可反映在上述的三种文化之中。中国皇家园林是中国皇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解读皇家文化过程中,不可忽略对皇家园林的研究。园林,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中国古代园林的产生,应该是与城市化的进程相关。当一部分人,由于从事生计的内容和形式的变化,而被圈廓在城中生活;相对密集的建筑,有限的空间,嘈杂喧闹的环境,全然失却城外自然的野趣。有条件的市民,便不断引进自然的元素,小到树木花草的引种、鱼虫鸟兽的饲养,大到自然山水的模拟,进而亭台楼阁的点缀,这大概是园林的衍化过程。古代有一个对园林很通用的名称,叫“城市山林”。即使到了现代,人们也还追求着“都市中的山庄”等这样有名有实,或者有名无实的自然情趣。另有一种情况,是定居在城中的市民,选择风景美好的郊野,以城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方式,营构又一个生活场所,这便是至今还运用在生活之中的一种古代园林的名称:“别墅”。它还有更含蓄文雅一点的,现代已不太使用的名称:“别业”、“山居”。这些都归纳在园林学科的一类——“私家园林”范畴。

至于佛道宗教修炼场所的寺观,它们最早也都发源于城市之中,准确一点说,它们最初的形态是产生在都城之中,而又逐渐向深山邃谷中隐去。道教的五岳,佛教的四大名山,都是最具盛名的风景名胜园林和寺庙园林,在历史上这一类园林虽然受到宗教文化,特别是宗教思想的哺育、塑造,许多深奥抽象的哲理,被演绎在自然山水的雄秀和诡谲之中,但它们的政治经济基础,仍然依托着皇家以及达官贵人、地主富商的政治势力和经济财力的庇护和布施,而得以生存和隆盛。由于自然山水的永恒和宗教信仰的弘扬绵延,它们能跨越朝代更替的劫难和避免家族兴衰的厄运,相对存在的历史较久。虽然殿堂寮舍有所更新,而保留滋茂至今的许多千年以上的松、柏、槐、桧和银杏等古树林木,是它们存在最难得的历史见证。

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园林起源于专供天子帝王行围狩猎的“囿”。又据以推衍出,中国古代园林起源于皇家园林,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囿”是我们所知最早的园林形态,或者说最早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一种功能明确、可以稽考的古代园林模式;更多的园林起源的因素,还是孕育于农牧生产和生活生息之中,还有把天地山水作为自然的偶像加以崇敬和亲近的认识与实践。

帝王的宫室,几乎都是城中之城,尤其远离自然。限于礼制,在皇城内只能规划出有限的自然空间。将宫室的功能构筑体现在自然山水之间,满足对于自然的追求,创造在城中之城所不能进行游乐活动的条件;同时不能排除,因为政治的目的而进行的这种离宫别苑的营构。凡执掌政权时间较长,又是中央集权的朝代,皇家园林重建的次数就多。皇家园林重复兴建的出现,是封建社会极盛时期的一个重要表征。

中国皇家园林,是近代园林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园林中,凡由帝王所营构的园林总称。在历史上习惯用囿、苑、园、离宫、御园以及上林、御花园等名称,来专指这一类园林。清代是皇室造园较多而且也遗存最多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其行文当中,将其所建的皇家园林称之为“国朝苑囿”。

中国古代的皇家园林,大都毁于朝代更替时的战火,或者荒废于都城迁变之时,明清以前的完整实物已很难见到,唯有以山水为构架的御园,从山水地貌上,还可以依稀辨认原有的自然风貌,或者在发掘的殿堂台基的残址上,想见当时宏大辉煌的建筑规模。至于苑中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宏富的陈设收藏,只有从历史文献中才能窥见其一斑。其中,自汉代以来,有关皇家园林的文学描写,最为令人神往。像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扬雄的《羽猎赋》,不但形象地勾画出皇家园林的无比宏丽,而且,描绘了帝王在苑囿中宴游活动极为奢华的场面。这些不但为我们今天解读古代皇家园林留下了丰富的信息和依据,而且为汉代以后的帝王造园,勾画出可供遵循的范本。直至清代最后的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中的景物还能溯源到汉代御园中的建构,这正是皇家园林区别于其他属性的古代园林的重要特征。

历代发生在皇家园林中的故事证明,中国的皇家园林,既是封建社会太平盛世的标志,又是王朝末代衰亡的见证。饱含历史沧桑的皇家园林,除却给我们以历史特殊视角的启示以外,由于它的兴造,可以动用和聚敛全国的财力、人力和智力、物力;同时,又不受权势的制约,所以,皇家园林,不但动辄有跨山连谷,绵亘数十里的规模,而且在规划布局、建筑造景、占有山水自然和融合吸收全国园林建筑景观精华诸方面,更具有皇家钦工的理想优势。因此一代代、一座座广袤的园林艺术精品出现,又一代代、一座座消失。我们能够看到的较为完整的皇家园林,是明清时的。由于明清在北京定都,而1911年的辛亥革命,又区别于历史上改朝换代的模式,皇家园林终于在北京及其近畿,保存了仅有的几座标本,受到珍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海、颐和园等皇家园林列入国务院于1961年首批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世纪90年代,承德的避暑山庄外八庙和北京的颐和园,均以中国皇家园林的杰出人文景观价值,被联合国世界遗产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的共同遗产。但是,明清时代的皇家园林,特别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它们的数量、规模和几千年文化集聚所孕育的内涵,远非这两座皇家园林所能够全面显现的,何况它们都带有近代历史上兵燹所留下的难以平复的深深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