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上降下的雨、雪、冰雹等,气象部门统称为“降水现象”。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不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用毫米为计算单位),称为该年的“年降水量(年雨量)”。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雨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简称“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一、从“雅州天漏”说起——中国年平均雨量分布
四川省雅安市(过去叫雅州),雨水特别多,下起来没完没了,因此有“雅州天漏”的说法。雅安的平均年雨量是1774.3毫米,约是北京的2.8倍,上海的1.6倍。
雅安虽有“天漏”之称,但它的年平均雨量,还远远不是全国最多的。我国南方许多高山地区,如四川峨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湖南衡山,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广东、广西沿海许多地方的年雨量,都比雅安多,甚至达到2000毫米以上。台湾省最北部的基隆市年雨量已经接近3000毫米,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与印度接壤的有些地方年雨量甚至超过4000毫米。例如,雅鲁藏布江河谷中的巴昔卡,年平均降雨量达到4495毫米。
然而,以上这些地方还不能算是我国雨量最多的地方。在基隆市的南面,地势比基隆高约400米的火烧寮地方,平均年雨量达到6489.0毫米,相当于上海6年或北京10年的雨量。1912年火烧寮年雨量曾达到过8408.0毫米,这可真算是我国现有气象纪录中雨量最多的地方了。台湾省还有不少地方,年雨量都可达到4000毫米~5000毫米。我国年雨量的前几名都出在台湾,雅安远列不上前10名,只能算是四川省的佼佼者。
别看火烧寮是我国年雨量的“冠军”,但它还不是亚洲的最高纪录。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卡西山脉南坡,有一个叫乞拉朋齐的地方,根据74年的平均纪录,这里的年雨量达到11430毫米,长期被认为是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方。然而,北太平洋中夏威夷群岛的一个叫做考爱岛的东北坡上,依据32年的气象观测,这里的平均年雨量达到了11684毫米。这才是当今世界年雨量的“冠军”!
那么,我国雨量最少的地方在哪儿呢?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方年雨量都在50毫米~100毫米以下。比如,青海柴达木盆地、南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许多地方,年雨量仅20毫米~30毫米。其中塔里木盆地东南部的若羌,年雨量只有17.4毫米;柴达木盆地中的冷湖只有17.6毫米;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年雨量最少的地方,只有6.9毫米。不过,这些都是在沙漠边缘地区气象站的纪录,在沙漠深处,也许还会有更低的雨量纪录哩!
其实,干旱地区的年平均雨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它并不是每年都下那么多的雨量,而常常是几个月,甚至整年不下一滴雨,有时一场雨就下了半年、一年甚至几年的雨量。例如,吐鲁番气象台年雨量是16.4毫米,可是,1958年8月14日一场雨却下了36.0毫米,相当于它2年多的雨量,然而,以后整整半年多又没有下过雨。在20世纪60年代中,吐鲁番就曾有过299天连续无雨的纪录。盆地西缘的托克逊更长达350天之久(1979年9月28日~1980年9月11日)。
根据国外公布的亚洲最低雨量纪录,都比我国前面讲到的几个地方的雨量多。但是,世界上还有比我国雨量更少的地方。例如,非洲东北部努比亚沙漠、埃及苏丹边境地区和离著名的尼罗河第二瀑布不远的瓦第哈尔法城,在1902年~1940年这39年中,一共才下了3毫米~4毫米的雨。在撒哈拉大沙漠中部,几年不下一滴雨也是常有的事。例如,埃及南部的哈尔加绿洲上,9年中下了9场雨,可是每次都没能从雨量筒内倒出水来,有时雨量筒里甚至还是干干的,平均年雨量竟等于零!
我国最多雨的地方在台湾和东南沿海,最少雨的地方在西北地区,这就清楚地说明了我国年雨量分布的形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如果我们把全国各地年雨量相等的地方连接起来,这些弯弯曲曲的线,在气象学上叫“等年雨量线”。从东北大兴安岭起,400毫米的等年雨量线一直向西南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河谷为止,大致把中国分成东南和西北两半:东南半壁雨量较多,气候湿润或比较湿润,大都能生长森林植被,特别是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年雨量都在1000毫米以上,平原河网密布,山区流水潺潺,这是著名的江南水乡;400毫米线以西雨量渐少,草原千里,其中,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西坡,年雨量在250毫米~400毫米之间,在蓝蓝的天空下,草原一望无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这些地方的写照。从这里向西去,雨量更趋减少,牧草渐矮,在年雨量少于200毫米的地区,地面上呈现出半荒漠甚至沙漠的景观。在这些地区里,只有在有灌溉水源的地方,才出现片片绿洲,成为干旱地区中特别富饶的地方。
我国西北内陆雨量稀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它深居内陆,东从太平洋上来的水汽鞭长莫及,南从印度洋上来的水汽受到高大的青藏高原屏障,西从大西洋、北冰洋来的水汽,经过万里跋涉,所余无几。这也就是中亚地区干旱沙漠的形成原因。吐鲁番盆地雨量极少,还因为它是个很深的盆地地形,降雨天气系统经过盆地,气流下沉,雨量更趋减少。
二、中国年雨日、年雨时分布
有时,天上也下点雨,或是飘点雪花,而在气象台站的雨量器或者雨量计里,却量不出雨量来,这样算不算是雨日呢?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凡日雨量达到0.1毫米才算一个雨日,日雨量不到0.1毫米的只记降雨“微量”,不算雨日。我国气象资料中的雨日,都是按照这个标准统计的。比如,北京的年平均雨日是73.9天,上海年平均雨日132.0天,都是指的日雨量在0.1毫米以上的日数。但世界上有的国家规定1毫米以上才算一个雨日。
我国年平均降雨日数的分布形势和年雨量一样,也是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相当于年雨量400毫米的是年雨日80天线。线以西北年雨日都在80天以下。塔里木、柴达木和吐鲁番盆地也是我国年雨日最少的地区,一般都不到20天。最少的地方只有10天左右,吐鲁番盆地西缘的托克逊最少,只有8.3天。我国东南半壁年雨日都在80天以上。淮河秦岭以南以及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年雨日都超过100天。北纬30°以南大部地区还在150天以上,但年雨日超过200天的地区就不多了。有“天漏”之称的雅安年平均雨日219.4天已不算少,我国年雨日最多的地方是在海拔3000米的峨眉山上,每年平均有雨264天之多。
在这个川黔多雨区里,不仅雨量多,雨日多,而且下雨持续时间也长。绵绵细雨,一下起来三天五天停不了。例如贵州遵义,1960年从10月13日一直下到11月8日,每天时下时停,连续下了27天雨。川黔地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都在25天以上。
不过,仔细想想,降水日数这个指标也有它不全面的地方,因为只要日雨量下够0.1毫米,便算一个雨日,而不管这个雨日中下了1分钟还是24小时。例如,湖南岳阳(年雨日137.5天)和云南玉溪(年雨日131.9天),两地年雨日相近,可是岳阳年平均有雨时数是1548小时,比玉溪739小时多1倍还有余。再如河南许昌(年雨时822小时)和云南边境瑞丽(年雨时833小时),两地年雨时相近,但许昌年雨日仅87.3天,而瑞丽多达164.3天。这是因为瑞丽、玉溪纬度低,降水多阵性,发生在午后,雨日多而总雨时不多;岳阳、许昌多气旋连续性降水,雨日不多而雨时却不少。
我曾专门研究过我国各地的实际降雨时数(但资料年代不长)。我国年雨时的分布形势也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全国雨时最少也在西北干旱地区,年雨时都在250小时以下,其中雨时最少的地区还不到100小时。例如,柴达木盆地边缘的冷湖每年平均大概只有雨87个小时。
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以及北纬35°左右以南的东南地区年雨时已增加到750小时。淮河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和东北山区较高处,年雨时都超过1000小时。这意味着每天平均有雨2小时45分钟。青藏高原以东北纬25°~30°之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年雨时最多的地区,平均可达1500小时~2000小时以上。四川雅安年雨时2379小时,平均每天有雨6小时21分。如按雨日分摊,每个雨日的雨时可达10小时36分之多,可见“天漏”名不虚传。但峨眉山上才是我国降雨时数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雨时4144小时,即平均每天有雨11小时20分钟,每个雨日有雨时间达到15小时35分钟之多!不过这里的雨都是毛毛细雨,强度不大。
三、中国的暴雨
雨水有着很不相同的“性格”。有时它静悄悄地下着,“润物细无声”。可是,有时它又是瓢泼大雨,倾盆而下,使你在室内连别人的讲话声也听不清楚。
蒙蒙细雨滋润着大地,土壤吸饱了水分,等到雨过天晴,庄稼像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可是,暴雨却与之相反,由于它来势猛,常常冲刷土壤,毁坏庄稼,有时甚至引起山洪暴发,造成水涝灾害。
在经济建设中,设计各项水利工程,为保证工程既经济又安全,常常需要知道一段较短时间内当地曾经出现过的最大雨量。为此,气象部门设计了一个项目,叫做24小时最大降水量。例如,1969年8月5日,上海曾在24小时内下过204.4毫米的暴雨;1959年7月31日,北京24小时最大降水量是244.2毫米;1967年7月31日台风过境,使南海中的西沙群岛的日雨量达612.2毫米,这是西沙建站以来最高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