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纲要
5610700000044

第44章 元(5)

(1)中统交钞——世祖中统元年造。(《元史·食货志》)

(2)中统元宝钞——中统元年造。其文以十计者四:曰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以百计者三:曰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以贯计者二:曰一贯文,二贯文,每一贯同文钞一两,两贯同白银一两。(同上)

(3)厘钞——至元十二年造。其例有三:曰二文,三文,五文,后以不便,十五年罢印。(同上)

(4)至元钞——至元二十四年造。自二贯至五百文,凡十有一等,与中统钞通行。每一贯文当中统钞五贯。(同上)

(5)至大银钞——武宗至大二年造。自二两至二厘,定为一十三等。(同上)

F物产

a农业——有木棉自外蕃传入于粤,继及于闽。元初始至江南。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出产最多。(《陔余丛考·卷三〇》)

b矿产——元代矿产,以金银铁三种产额最富,而铜矿极少,此所以元代不能铸币,而专行钞币者也。(《元史·食货志》)

【注解】

注一元之额外课名,凡三十有二。其一曰历日,二曰契本,三曰河泊,四曰山场,五曰窑冶,六曰房地租,七曰门摊,八曰池塘,九曰蒲苇,十曰食羊,十一曰荻苇,十二曰煤炭,十三曰撞岸,十四曰山查,十五曰,十六曰鱼,十七曰漆,十八曰酵,十九曰山泽,二十曰荡,二十一曰柳,二十二曰牙例,二十三曰乳牛,二十四曰抽分,二十五曰蒲,二十六曰鱼苗,二十七曰柴,二十八曰羊皮,二十九曰磁,三十曰竹苇,三十一曰姜,三十二曰日药。(元史·食货志二)

备考

(1)元初算赋之制,中原以户,西域以丁,蒙古以马牛羊,至世祖始定户籍之制。(《续通考·户口考》)

(2)元时海外贸易,较宋为盛。世祖至元十四年,立市舶司于泉州,上海,澉浦,温州,广东,杭州,庆元七处。(《元史·食货志》)

(3)按元代之钞,终元之世通行者为中统至元二钞。

第五节元代之风俗

A饮食

a蒙古

(1)鞑人地饶水草,宜羊马。其为生涯,只是饮马乳。凡一牡马之乳,可饱三人。或宰羊为粮,食羊尽,则射兔鹿野豕为食。亦有一二处出黑黍,彼亦煮为解粥。(《蒙鞑备录》)

(2)又有黄鼠、顽羊、野马、河源之鱼,及牛,亦为重要饮食。(《黑鞑事略·张德辉纪行》)

b汉人

(1)点心——今以早饭前及饭后,午前午后,晡前小食为点心。(陶宗仪《辍耕录》)

(2)咸杬子——今人以米汤和入盐草灰,以团鸭卵,谓曰咸杬子。(同上)

(3)想肉——天下兵甲方殷,而淮右之军嗜食人,以小儿为上,妇女次之。男子又次之。其法酷毒万状,(注一)名曰“想肉”。(同上)

B服饰

a百官

(1)男子

1.公服——公服制以罗,大袖盘领,俱右衽。一品紫大独科花,径五寸。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径二寸,无枝叶。四品五品小杂花,径一寸五分。六品七品,绯罗小杂,径一寸。八品九品,绿罗,无文。(《元史卷七八·舆服志》)

2.幞头——漆纱为之,展其角。(同上)

3.笏——笏制以牙,上圆下方。或以银杏木为之。(同上)

4.偏带——正从一品以玉,或花或素。二品以花犀,三品四品,以黄金为荔枝。五品以下,以乌犀,并八胯,鞓用朱革。(同上)

5.靴——以皂皮为之。(同上)

(2)命妇

1.衣服——一品至三品,服浑金。四品五品,服金答子。六品以下,惟服销金并金纱答子。(同上)

2.首饰——一品至三品,许用金珠宝玉。四品五品,用金玉珍珠。六品以下用金,惟耳环用珠玉。(同上)

b庶民

(1)服饰——帽子系腰,元服也。庶人服之。官民帽檐,或圆,或前圆后方。其发或辫,或打纱练。惟庶民椎髻,服用深金,缘为纳奇实,或腰系线绣,通神烂,上下均服。(《续通考·王礼考》)

(2)限制——庶人不得服赭黄,惟许服暗花贮丝绫罗毛毳。帽笠不许饰用金玉。靴不得裁制花样。首饰许用翠花,并金钗錍各一事。惟耳环用金珠碧甸,余并用银。又娼家出入,止服皂褙子,不得乘坐车马,余依旧例。(同上)

C婚娶

a传席——今人家娶妇,舆轿至大门,则传席以入,弗令履地。(陶宗仪《辍耕录》)

b急婚——至元三年,郡邑皆相传朝廷欲括童男女,于是市井乡里,竞相嫁娶。仓卒成言,贫富长幼,多不得宜者。(同上)

c选秀女

(1)太宗时,托欢请选天下室女,楚材止之。帝怒。楚材曰:向择美女二十八人,足备使令,今复选,恐扰民。乃止。(《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

(2)世祖时,耶律铸言有司以采室女,乘时害民。请令大郡岁取三人,小郡二人。择其可者,厚赐其父母,否则遣还,从之。(《元史卷一四六·耶律铸传》)后又以御史中丞崔彧言,并罢各路选室女。

D丧葬

a蒙古墓无塚,以马践,使如平地耳。(《黑鞑事略》)

b元朝宫里,用梡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叶子奇《草木子·历代送终之礼》)

c凡帝后有疾危殆,度其不可愈,移居外氈帐房,有不讳,则就殡殓其中。葬后,每日用羊二次烧饭以为祭,至四十九日而后已。其帐房,则以赐近臣。(《元史卷七七·祭祀志六》)

E游宴

a洒马妳子——每岁驾幸上都,以八月二十四日祭祀,谓之洒马妳子。(注二)(《元史卷七七·祭祀志》)

b射草狗——每岁十二月下旬中举行之。(注三)(同上)

c脱旧灾迎新福——每岁十二月十六日以后举行之。(注四)(同上)

d游皇城——此为僧众作佛事之举。正月十五日起至十六日罢散,岁以为常,谓之游皇城。或有因事而辍,寻复举行,夏六月中,上京亦如之。(同上)

【注解】

注一淮右之军嗜食人,或使坐两缸间,外逼以火。或于铁架上生炙。或缚其手足,先用沸汤浇泼,却以竹帚刷去苦皮。或乘夹袋中,入巨锅活煮。或刲作事件而淹之,或男子,则止断其双腿;妇女则特剜其两乳。酷毒万状,不可具言,总名之曰“想肉”。以为食之,而使人想之也。(《辍耕录》)

注二其法用马羯羊八,彩缎练绢各九疋。以白羊毛缠若穗者九,貂鼠皮三。命蒙古巫觋,及蒙古人汉人秀才达官四员领其事,再拜告天地。又呼太祖成吉思汗御名而祝之曰:托天皇帝福,荫年年祭赛者。礼毕,掌祭官四员,各以祭币表里一与之。余币及祭物,凡祭者共分之。(《元史卷七七·祭祀志》)

注三择日于西镇国寺内,束稈草为人形一,为狗一,剪杂色彩缎为之肠胃,选达官世家之贵重者,交射之。射至糜烂,以羊酒祭之。祭毕,帝后及太子嫔妃并射者,各解所服衣,俾蒙古巫觋祝赞之。祝赞毕,遂以与之名曰脱灾。国俗谓之射草狗。(同上)

注四每岁十二月以后,选日用白黑羊毛为线,帝后及太子,自顶至手足,皆用羊毛线缠系之,坐于寝殿。蒙古巫觋念咒语,奉银槽贮火,置米糠于其中,沃以酥油。以其烟薰帝之身,断所系毛线,纳诸槽内。又以红帛长数寸,帝手裂碎之,唾之者三,并投火中,即解所服衣帽付巫觋。谓之脱旧灾迎新福。(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