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纲要
5610700000043

第43章 元(4)

3.元人之豪奢——元起朔漠荒寒之区,无礼教之束缚,一旦入中国,乃大放于声色口体之欲。汉人迎其意,被其教者,遂于怪力乱神骄奢淫侈之事,极力描写以承之。(同上)

(2)名著

1.《西厢记》——元代文艺之特色为戏曲,而王实甫之《西厢记》,世称名著。(参考《元史类编卷三六·关汉卿传注》)

2.《琵琶记》——高则诚与王四友善,劝之仕,登第即弃其妻子,而赘于不化太师家。则诚恶之,故作讽谏,名曰琵琶者,取其头上四王,为王四之隐语。元人呼牛为不化,故谓之牛太师也。(明何元郎《曲论》)

D美术

a书画

(1)书——巙巙、赵孟頫皆善真行草书,孟頫兼擅篆籀分隶,以书名天下。而虞集古隶为当代第一。又有黄华者,双手能写二牍,或楷或草,挥毫不辍,各自有意。(《元史卷一四二·巙巙传》,《卷一七二·赵孟頫传》,《书史会要》,伊世珍《琅环记》)

(2)画——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皆以画名世,为元四大家。(《潜確类书》)

b塑像——愽罗国人阿尔尼格,善画塑及铸金为像。有刘元者,尝从之学西天梵相,亦称绝艺。又鄜州田氏泥孩儿名天下,小者二三寸,大不过尺余。(《元史卷二〇三·工艺传》,陆游《老学庵笔记》)

E器用

a文具

(1)笔——元代制笔名,则有湖州之冯应科,与赵松雪,钱舜举,称吴兴三绝。而至今湖笔,仍风行于天下。(陈彬龢译《中国美术史》第十五章《元》)

(2)纸——江西出白籐纸,观音纸,清江纸。绍兴出彩色粉笺,蜡笺,黄笺,花笺,罗文笺。(同上)

b舟车——有象牙金轮轿,平底海船,及皮船。(《元史·床兀儿传》,《食货志》,《宪宗纪》)

c军器

(1)叠盾——孙威制叠盾,张则为盾,敛则合而易持,世祖以为古所未有。(《元史卷二〇三·孙威传》)

(2)炮——亦斯玛音善造炮,重一百五十斤,横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元史卷二〇三·亦斯玛音传》)

第四节元代之民生状况

A租税

a地丁税(中原)

(1)区别

1.全科户——丁税,每丁粟三石,驱丁(即奴隶)粟一石。地税,每亩粟三升。(《元史卷九三·食货志》)

2.减半科户——丁税,每丁粟一石。(同上)

3.协济户——丁税,每丁粟一石。地税,每亩粟三升。(同上)

4.新交参户——第一年五斗,第三年一石二斗五升,第四年一石五斗,第五年一石七斗五升,第六年入丁税。(同上)

(2)输纳

1.折钞——随路近仓输粟,远仓者,每粟一石,折纳轻赍钞二两。(同上)

2.例规——每石带纳鼠耗三升,分例四升。(同上)

3.地点——富者输远仓,下户输近仓。(同上)

4.限期——输纳之期,分为三限,初限十月,中限十一月,末限十二月。(同上)

b夏秋税(江南)

(1)民田

1.夏税——夏税则输以木绵有绢丝绵等物;其所输之数,视粮为差。一石或输钞三贯,二贯,一贯或一贯五百文,一贯七百文。而其折输之物,各随时估之,高下以为值。(同上)

2.秋税——秋税只命输租。(同上)

(2)官田——在官之田,许民佃输租,又凡官田,夏税不科。(同上)

B科差

a科名

(1)丝科——科差之名有三:曰丝科,曰包银,曰俸钞,其法各验其户之上下而科焉。丝科,户一斤四两六钱。(同上)

(2)包银——户出四两。(同上)

(3)俸钞——又有俸钞之科,其法亦以户之高下为等。通常户一两。(同上)

b户别

(1)元管户

1.丝银全科户

(甲)全科系官户,每户输系官丝一斤六两四钱,包银四两。(同上)

(乙)全科系官五户丝户,每户输系官丝一斤,五户丝六两四钱,包银四两。(同上)

2.减半科户——每户输系官丝八两,五户丝三两二钱,包银二两。(同上)

3.止纳丝户

(甲)止纳系官丝户,上都隆兴西京等路,十户十斤者,每户输一斤。大都以南等路,十户十四斤者,每户输一斤六两四钱。(同上)

(乙)止纳系官五户丝户,每户输系官丝一斤。五户丝六两四钱。(同上)

(2)交参户——丝银户,每户输系官丝一斤六两四钱,包银四两。(同上)

(3)漏籍户

1.止纳丝户——每户输丝一斤六两四钱。(同上)

2.止纳钞户——初年一两五钱,次年增五钱,至四两,并科丝科。(同上)

(4)协济户

1.丝银户——每户输系官丝十两二钱,包银四两。(同上)

2.止纳丝户——每户输系官丝十两二钱。(同上)

(5)摊丝户——每户科摊丝四斤。(同上)

(6)储也速儿所管丝户——每户科细丝四斤。(同上)

(7)复业户——初年免科,第二年减半,第三年全科与旧户同。(同上)

(8)渐成丁户——同上。(同上)

c纳期——于是以合科之数,作大门摊,分为三限,丝科限八月,包银初限八月,中限十月,末限十二月,又命丝科无过七月,包银无过九月。(同上)

C官卖品

a盐

(1)太宗时,始行盐法。每盐一引,重四百斤。及世祖取宋,而江南之盐,所入尤广。(《元史·食货志·盐法》)

(2)凡伪造盐引者,皆斩,并籍没其家产。又行盐各有郡邑,犯界者,则以其盐之半没官,半赏告者。(同上)

b茶

(1)世祖至元十三年,定“长引”、“短引”之法,以三分取一。长引,每引计茶一百二十斤。短引计茶九十斤。十七年,除长引,专用短引;无引者,与私茶同。(《元史·食货志·茶法》)

(2)引之外,又有“茶由”以给卖零茶者,自三斤至三十斤,分为十等,随处批引局同。(同上)

c酒醋

(1)元之有酒醋课,自太宗始,其后皆著定额,为国赋之一焉。太宗初立酒醋务坊场官,榷酤办课,仍以各州府司县长官,充提点官,隶征收课税所。其课额,验民户多寡定之。又颁酒曲醋货条禁,私造者,依条治罪。(《元史·食货志·酒醋课》)

(2)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诏免农民醋课。而改榷酤之制,令酒户自具工本,官官拘卖。(同上)

D杂税

a征商

(1)国内——太宗时,始立征收课税所,及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世祖至元七年,遂定三十分取一之制。(《元史·食货志二》及《耶律楚材传》)

(2)海关——世祖至元十四年,定“双抽”、“单抽”之制。双抽,番货也,单抽者土货也。二十年定抽分之法,其入番贸易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二十九年,又定抽分之数,及漏税之法。(《元史·食货志二》)

b铁冶——世祖至元四年,兴河南等处铁冶,岁课铁。此外有额外课,其名凡三十有二,(注一)大半皆为苛税。(《续通典·食货典》,《元史·食货志二》)

E币制

a银——元宪宗五年,定汉民包银额四两者,以半输银,半折丝绢等物。后因不便,乃诏民听输土物,不复征银。(《陔余丛考·卷三〇》)

b钱——武宗至大三年,初行钱法,有至大通宝,一文准至大银钞一厘。大元通宝一文准至大通宝一十文。(《元史·食货志一》)

c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