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通史纲要
5610700000052

第52章 清(1)

第一节清世祖之内治

一、世祖之内治

A怀柔政策

a葬崇祯帝——顺治元年五月,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帅师入燕京,文肃建议首先为明帝发丧,易梓宫,备仪卫,议谥号为文纪其事(《先正事略·范文肃公事略》),于是乃谥为怀宗端皇帝,周后为烈皇后。

b免明苛税——世祖定鼎范文肃疏请抚遗黎,起废斥,定册籍,减赋额,尽除明季加派税饷,厂卫诸弊政,(同上)而民苦大苏。

c除明酷刑——除贯耳、穿鼻、割脚筋等酷刑。

d录用明臣——除凡前朝犯赃除名流寇伪官,一概录用。又谕吏部确覈才品,即与起用,仍行文各抚按,凡境内隐逸贤良,逐一起拔,但不许贪官污吏赀郎杂流充数。(《东华录》卷四)

B扰民政策

a圈地

(1)顺治元年,谕户部,凡近京各州县无主荒田,尔部清厘,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于是巡按御史柳寅东,条上满汉分居五便。(王庆云《石渠余纪·纪圈地》)

(2)二年,令民地为旗人指圈者,速以他处补给,美恶务令均平。(同上)

(3)十年,停止圈拨,然旗下退出荒地,与游牧投来人丁,皆复行圈补。又有因圈补,而并圈接壤民地者(同上)。然人民受此骚扰,以致失业,衣食无资,流离困苦,深为可悯。

b薙发

(1)顺治二年,六月,谕礼部,向来薙发之制,姑听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也。此事朕筹之最熟,若不归一,不几为异国之人乎。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薙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该地方官若有为此事渎进表章,欲将朕已定地方,仍存明制,不遵本朝制度者,杀无赦。(《东华录》卷五)

(2)二年八月,孔闻溧请免孔氏子孙薙发,奉旨切责,革职为民。(《东华录》卷五)(注一)于是汉人除僧、尼、道士、妇女外,俱辫发胡服矣。

C高压政策

a江南奏销之祸——江南赋役,百倍他省,而苏松尤重。征赋之外,有杂项二十余种(注二),大约旧账未清,新饷已近,积逋常数十万。而巡抚国治强复自用,造欠册达部,悉列江南绅衿一万三千余人,号曰抗粮,既而尽行褫革,发本处枷责,鞭扑纷纭,衣冠扫地,如某探花欠一文钱,亦被黜,民间有探花不值一文钱之谣。(董含《三冈识略》)

b倪用宾哭庙狱——顺治十七年,新任吴令任维初,滥用非刑,贪贿浮征,道路侧目。诸生倪用宾等十八人,于世祖遗诏到苏,巡抚等官哭临之时,聚众千余哭于文庙,并至府堂进揭帖。巡抚国治等指为震惊先帝之灵,聚众倡乱,摇动人心,请严加法处。诏侍郎叶民等勘,皆定为不分首从处斩。(《痛史·哭庙纪略》)

c明朱国桢——作明史,举大经大法者笔之,刊行于世,谓之史概。未刊者为列朝诸臣传,明亡后,朱氏家中落,以稿本质千金于庄廷。廷家故富,因窜名于中,攘为己作,刻之,补崇祯一朝事,中多指斥满洲语。

【注解】

注一原任陕西河西道孔闻溧言臣家宗子衍圣公已遵令薙发,但念先圣为典礼之宗章甫缝掖,自汉暨明,三千年未之有改,今一旦变更,恐于皇上崇儒重道之典有所未备,应否蓄发亦复本等衣冠,统维圣裁。报曰薙发严旨,违者无赦,孔闻溧如念圣裔免死,著革职,永不叙用。(《东华录》卷五)

注二有兑役、里役、该年催办、捆头等名;杂派有钻夫,水夫,牛税,马豆,马草,大树,钉麻油铁,箭竹,铅弹,火药,造仓等项;又有黄册人丁,三捆军田,壮丁逃兵等册。(董含《三冈识略》)

二、三藩之乱

A原因——甘文焜为总督,三桂恶其不附己,诈称边寇,檄赴剿,比至,复称寇遁,檄还,藩属将弁,糜俸饷百余万,近省输挽不给,征诸江南,岁二千余万,偶绌则连章入告,既赢不复请稽核。当是时,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与吴三桂分镇边疆,专兵柄,称三藩,天下赋,半为所耗,而三桂骄恣尤甚。会可喜引疾,以子之信代理军事,愿移藩辽东,诏从所请。康熙十二年七月,三桂亦疏,诡请移藩,上允三桂撤归锦州,三桂大怒,乃反。(《逆臣传卷一·吴三桂传》)

B经过

a吴三桂之变

(1)三桂之起兵——十一月二十四日,三桂举兵,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易衣冠。又致书平南、靖南二藩,及黔、蜀、楚、秦官吏旧相识者,要约党附,发兵反,帜色白,步骑皆以白毡为帽,遣部将马宝至贵阳,提督李本深应之。而总督甘文焜走镇远,自刎而死。清廷闻变,大为震恐。(《清史列传卷八·吴三桂传》)

(2)清廷之布置——清廷闻变,诏止闽、粤两藩勿撤,先遣都统巴尔布等,率满洲精骑数千,由荆州守常德;命都统珠满,以兵数千,由武昌赴守岳州;命都督尼雅翰、赫业席、布根特、穆占、修国瑶等分驰西安、汉中、安庆、兖州、郧阳、汝宁、南昌诸要地,听遣调,削三桂官爵,宣示中外,下其子应熊及家属于狱,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统师至荆州;又以滇蜀接壤,命西安将军瓦尔喀,率骑兵赴蜀;而大学士莫洛经略陕西军事,以阻三桂进犯。(《圣武纪·卷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3)六省之失陷——三桂既据有云贵,乃遣王屏犯四川,马宝等出贵州、湖南,除夕陷沅洲。十三年,清兵至荆州武昌,畏贼势盛,不敢进,于是常德、长沙、岳、沣、衡,二三月间,先后陷落。三桂散布札书,四出煽动,襄阳总兵杨喜来以襄阳应,广西将军孙延龄以桂林应,四川巡抚罗森以四川应,福建耿精忠闻之,亦同时反,数月而六省皆陷,(同上)中原动摇。

(4)王辅臣之变——三桂分兵,一由长沙窥江西,入袁州,陷萍乡、安福、上高,与耿精忠之兵合陷三十余城;一由四川窥陕西。时陕西王辅臣起兵,据平凉,三桂急给辅臣犒师银二十万,又令蜀将王屏、吴三茂,由汉中出陇西援应,遍布札书,所在响应。十四年,陇右皆陷,声势大振。(同上)

b耿精忠之变

(1)耿精忠之起兵——十二年七月,精忠闻平南王尚可喜,将撤藩归辽东,亦具疏请撤,得旨允行。十一月吴三桂反,命精忠仍留镇,三桂以书诱之。精忠于十三年三月踞福州反,自称总兵马大将军,效三桂蓄发,易衣冠,并约三桂,分寇江西、江南,约潮州总兵刘进忠扰广东,通海贼郑锦于台湾,赂以沿海郡邑,倚为声援。(《清史列传卷八〇·耿精忠传》)

(2)耿精忠之降服——精忠既反,清廷急派大师往剿。久不能克。十五年,康亲王贻书精忠劝降,精忠遂降。复精忠靖南王爵,属下官爵如旧。福建遂平。(同上)

c尚之信之变

(1)尚之信之举兵——三桂、精忠既叛,尚可喜坚守广东。十五年春,可喜卧疾,之信代理藩事,遂降三桂,称招讨大将军,于是广东遂陷。(《清史列传卷八〇·尚之信传》)

(2)尚之信之反正——十五年,可喜卒,三桂以之信为辅德亲王,之信旋遣使赴江西通款大军,密疏愿立功赎罪,十六年反正,广东遂定。(同上)

C结果

a吴三桂之死——十五年,王辅臣降清廷,而精忠、之信,亦先后降清。十七年三桂僭称帝,伪号昭武,是年病卒。其孙世璠立于贵阳,改伪号曰洪化。十九年世璠奔云南。二十年世璠为其部将何进忠所擒,自杀而死,于是云南、贵州、四川、湖广悉平。(《清史列传·吴三桂传》)

b耿精忠之死——精忠降后,十九年,疏请入觐得旨。昭忠、聚忠,劾奏精忠,上命系精忠。俟逆党俱至京再核议。二十年,云南平,大学士明珠,奏精忠明正典刑,于是精忠等并磔于市。(《清史列传·耿精忠传》)

c尚之信之死——十九年,上以之信不忠不孝,罪大恶极,本当处斩,念其曾授亲王,姑从宽赐死。是年九月,之信赐死广州。(《清史列传·尚之信传》)

三、清初之外征

A台湾之内属

a顺治十八年,郑成功逐荷兰人,据有台湾。辟屯垦,修战械,制法律,定职官,兴学校,起池馆,以待故明宗室遗老之来归者。以赤嵌城为承天府,置天兴、万年二县,招徕漳、泉、惠、湖之民,汙莱日辟。(《圣武纪卷八·康熙戡定台湾记》)

b康熙元年,成功卒,长子经嗣立。靖南王耿继茂,贻书招经,经请如琉球、朝鲜例,不登岸,不薙发,易衣冠,不报。二十年,经卒,王位继承相争,清廷乘机进兵收台湾,时二十二年秋也。郑氏自成功传三世,凡割据二十有三年。(同上)

B西藏之平定

a顺治初,天下混一,达赖班禅及固始汗,各遣使献金佛、念珠,表颂功德,诏赍甲胄弓矢皮币。并遣使迓达赖,九年冬至京师,世祖宾之于太和殿,建西黄寺居之,及行,授金册印封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普通鄂济达赖喇麻,并以八旗兵送之。(《圣武记卷五·国朝抚绥西藏记上》)

b康熙四十四年,因达赖真伪之争,而策妄进兵扰藏。五十七年,命皇十四子率兵平之。诏加封宏法觉众第六世达赖喇麻,于五十九年九月登座。盖自第五世达赖卒后,三十余年,两立假达赖,西陲俶扰,至是始定焉。(同上)留蒙古二千兵以镇之,西藏遂平。

C蒙古之内属

a噶尔丹之入侵——康熙二十七年,噶尔丹率精兵三万,侵土谢图汗,克之,四部皆不能御之,乃南下请清廷保护,清廷为之调停,未果。(《圣武记卷三·国朝绥服蒙古记》)

b噶尔丹之败北——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内犯,帝派兵大破之。既而又内犯,帝亲征,大败之。三十六年噶尔丹自杀,于是蒙古诸部,悉入清版图矣。(同上)

D青海之内属

a太宗崇德中,固始汗强盛,击败唐古特藏巴汗,遣使自塞外通贡,并请发币存问达赖喇麻。(《圣武记卷三·国朝绥服蒙古记三》)

b顺治初,又导达赖喇麻入觐,诏封导文行义敏慧固始可汗,赐金册金,弓矢甲胄。(同上)

c康熙五年,青海各部蜂屯祁连山,纵牧内地大草滩,声言将入寇,提督张勇请自扁都口西水关,至嘉峪关,筑边墙以限内外。六年复将入寇,十四年为王辅臣所煽动,复犯河西,皆奉达赖喇麻檄谕而止,献驼马牛羊谢罪。(同上)

d康熙十七年,噶尔丹将侵青海,惧中国关外兵断其后,乃遣密使与诸台吉议婚,欲使贰中国而归。二十九年,大军败噶尔丹,青海诸台吉附达赖喇麻,表上尊号,郤之。三十六年,青海诸台吉入朝,诏封固始汗李达什巴图为和硕亲王,余授公爵有差。(同上)

E天山北路之内属

a乾隆二十年二月,以班弟为定北大将军,率师西征,各部落皆望风降附,师行数千里,无一人抗颜行者,五月大兵入伊犁。达瓦齐南走回疆,投乌什城,为城主,霍吉斯执之以献,天山北路悉定。(《圣武纪卷四·乾隆荡平准部记》)

b乾隆二十一年,诸部叛乱,乃命成衮札布出北路,兆惠出西路,讨之,会诸部内乱,乃大败之。于是天山北路复定。(同上)

F天山南路之内属

a乾隆二十年,大军定伊犁,以博罗尼都定天山南路。二十一年,博罗尼都乘机叛,各城响应。(《啸高雄录卷三·平定回部始末记》)

b变乱既起,乃派兵进讨,卒不能平。至二十五年四月,兆惠、富德,分二路出兵,博罗尼都不敢战,乃遁,后被杀。天山南路平。(同上)

四、清初中俄之交涉

A俄罗斯之入侵

a初俄罗斯东边接黑龙江者,以外兴安岭为界。当明末季,大清方定黑龙江等部,东北际海,而俄罗斯东部曰罗刹者,亦逾外兴安岭,侵逼黑龙江北岸之雅克萨、尼布楚二地,树木城居之,两师相值,各罢兵,既又南向侵掠布拉特乌梁海,夺四佐领。(《圣武记卷六·国朝俄罗斯盟聘记》)

b崇德四年,大兵再定黑龙江,毁其木城归,而未及戍守也。兵退,而罗刹复城之。(同上)

c顺治十一年,遣兵于黑龙江逐之。十五年,调高丽兵逐之,又数遣大臣督兵,以饷不继,半途返。(同上)

B中俄之冲突

a康熙二十一年,遣都统彭春等兵猎黑龙江,经传其部,侦形势于墨尔根及齐齐哈尔,各筑城戍之,置十驿,通水运,又令喀尔喀车臣汗,断其贸易,令戍兵刈其田稼以困之。(同上)

b康熙二十四年四月,官兵乘冰解,水陆并进,克其城,纵其人归雅库旧部。二十五年,罗刹复以火器来掳城,我师围攻之,死守不去,后卒言和。(同上)

C尼布楚条约

a中俄之讲和——康熙二十八年,俄使费要多罗与清使索额图会议于尼布楚,俄方狡黠,清以兵力威之,和会乃成。

b条约之缔结

(1)自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以至于海,凡岭南诸川注入黑龙江者属中国,岭北属俄国。(邹代钧《中俄界记》)

(2)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河南属中国,河北属俄国。(同上)

(3)毁雅克萨城,雅克萨居民及物用听迁入俄境。

(4)两国猎户人等毋许擅越国界,违者送厅司惩罚。

(5)两国彼此不得容留逃人。

(6)两国彼此境内现住之他一国人民,仍得居住原处。

(7)两国商旅持有护照者得自由在他一国经商。

D恰克图条约

a俄请改订商约——尼布楚条约成立后,喀尔喀三汗内附,于是中俄通商之问题起,康熙五十八年,俄遣使来京师,求改订商约,朝廷未允。

b条约之缔结

雍正五年,俄遣拉克青斯奇来申前请,诏理藩院侍郎图哩琛与俄使议约,是年八月议定条款大要如下:

(1)两国边吏当互查彼此逃人捕送本国,但逃在订约以前者勿论。

(2)以恰克图为两国通商埠,自额尔古纳河岸至齐克达奇兰以楚库河为界,自此以西,以博木沙奈岭为界,各立界标志之。